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
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

1998年7月27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 联合发出《关于血压计计量单位使用规定 的补充通知》 血压 Pa或 mmHg
桶 (barrel bbl) 1桶 = 0.1156 m3=115.6 L (用于原油及油制品) 旦(denier) 纺织业国际组织不承认 线密度ρl (不称纤度) 特[克斯] (tex) 1 tex = 10-6 kg/m
(注意:这样改写会改变“准确度”
)
(3) 组合单位的倍数单位一般只用一个词头, 并尽量用于组合单位中的第一个单位 如:力矩的单位kN﹒m,不写N﹒km
留有余地, B物质的量浓度cB,mmol﹒dm-3 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 kJ/mol 不写 J/mmol
但应注意到如下例外 i) …/kg 除外,如可写成kJ/kg 杀虫剂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为0.2mg/kg 不必改为0.2μg/g 纤维素E的含量…mg/1000g→mg/kg
如速度,不能定义为每小时经过的距离,
而是经过的距离与时间之比。
摩 尔 定 压 热 容 ( molar 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pressure) 定义:定压热容除以物质的量 (cp,m= Cp/n)
不用如下定义:在(某一)定压下,使每摩 尔物质温度升高1开尔文的热量(焦耳)。 单位:J/(mol﹒K) ,读作 (焦[耳]每摩[尔]开[尔文]) (joule per mole Kelvin)
The heat of polymerization is equal to 80 cal per g. of polyisocyanate The polymerization heat of polyisocyanate is equal to 334.7 J· g-1 water content (Wc) = (g of water)/(g of dry polymer),(g/g) water content Wc = m(H2O)/m(dry polymer),in g/g The interaction energy density B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value for the slope b B = -2.98 cal/(cm3 of PMMA)
如何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何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一个元素的实际质量和质子数之间的比值。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又称原子量,是相对于碳-12的质量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元素的实际质量和质子数之间的比值。
例如,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等。
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1. 单一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式单一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为这个同位素的原子核质量除以碳-12的质量,再四舍五入至整数部分即可。
例如,氢的原子核质量为1.007825u,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2. 混合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式混合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为由不同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的相对丰度乘积的总和。
例如,氢元素中有两种同位素,质量数为1和2,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9.985%和0.015%,则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99985) + (2×0.00015) ≈ 1.008三、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转换1. 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除以Avogadro常数,即6.022×10²³,即可得到相应元素的摩尔质量。
例如,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则碳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2. 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转换式相对原子质量/Avogadro常数 = 摩尔质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 = 原子的相对质量以上就是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过碳酸钠相对原子质量

过碳酸钠相对原子质量碳酸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Na2CO3,又称轻苏打,广泛应用于制造玻璃、纺织、石油、食品等多个行业。
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而碳酸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碳酸钠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是一个元素原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即1/12碳12的质量)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因为其只是该元素中一个原子与碳12原子的质量比。
二、计算碳酸钠的相对原子质量碳酸钠的分子式为Na2CO3,包含两个钠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将碳酸钠的各个原子的原子质量相加来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6,因此,碳酸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 2×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1×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3×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2×23 + 1×12 + 3×16相对原子质量 = 106因此,碳酸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相对原子质量是计算分子式以及化学反应中化学计量的基础。
在分析合成物质的分子式时,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断物质的化学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分子数来计算反应的量比,以此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过程。
总之,碳酸钠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十分基础的知识点,通过计算碳酸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其在化学反应和分子式计算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即相对原子质量[1]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x10-27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x10-26千克。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相对原子质量(Ar)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特点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
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国际规定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
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
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
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667e-27kg。
计算方法(1.993e-26)/12=1.667e-27千克。
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e-26)/(1.667e-27)=16(约),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
这样就要简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相对原子质量看上去没有单位,其实是有单位的,它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的关系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的关系公式
物质质量=物质的量(mol)x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1)不同点: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质量数:是将原子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而得到的数值。
由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时均为1,所以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相同点:
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实质上都表示原子的质量(相对质量)。
因为原子质量取决原子核的质量(电子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核质量取决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由于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时均为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即等于质量数。
在计算中往往将相对原子质量和质量数等同起来,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扩展资料
由“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可以得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推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中考化学相对原子质量

中考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是指某种化学元素的原子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
它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用来描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大小。
在化学中,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
由于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因此通常使用原子质量单位(amu)来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的定义是1/12碳-12同位素的质量。
碳-12同位素被选为基准,是因为它的质量较大且稳定。
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从实验中获得的。
它是由该元素的同位素的相对丰度以及每个同位素的质量所决定的。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数但质量不同的原子。
例如,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氢-1,氢-2和氢-3,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2和3。
由于氢-1是最常见的同位素,因此它的相对丰度最高。
因此,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定义为氢-1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来推导。
分子质量是一个化合物中所有原子质量的总和。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占据一个摩尔(6.022 x 10^23个实体)时的质量。
例如,水的分子式为H2O,它的分子质量是2个氢的质量加上1个氧的质量,而摩尔质量是水的分子质量乘以一个摩尔的个数。
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比例和质量的转换。
例如,在化学方程式中,每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可以通过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来确定。
这是因为化学方程式是以摩尔的形式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而摩尔体积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体积。
这些计算基于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的关系。
在实验室中,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质谱仪等仪器来测量。
质谱仪可以测量原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相对原子质量。
质谱仪工作的原理是将物质转变成离子或分子,并根据其质量和电荷比进行分析。
总之,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化学物质的原子量

化学物质的原子量原子量是指化学物质中一个原子的质量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
它是衡量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参与的比例和计算化学式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介绍原子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研究和实验中的应用。
一、原子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化学领域,原子量是指化学元素中一个原子的质量。
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即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国际通用符号amu)。
原子的相对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来进行计算的。
1.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与1/12碳-12同位素质量的比值。
例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氧元素的质量是碳-12质量的16分之一。
由于原子质量密度极小,无法直接测量,因此采用质谱仪等仪器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原子量的计算原子量是指化学物质中一个分子的质量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
原子量等于该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举例来说,对于H2O(水分子)来说,其中包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根据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因此,水分子的原子量为1×2+16=18。
二、原子量的应用原子量在化学研究和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计算分子式原子量作为计算化学式的重要参数,能够帮助确定元素的相对比例。
例如,一种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2O6,通过查找各个元素的原子量,可以得知该化合物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2. 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量比例,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
3. 用于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根据化学式和原子量的对应关系,可以计算出化学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摩尔质量。
这对于确定物质的性质和进行配比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4. 帮助分析物质的纯度通过测量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之间的比值,可以判断物质的纯度。
原子量与摩尔质量

原子量与摩尔质量在化学中,原子量和摩尔质量是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在计算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原子量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通常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而言的,以12为基准。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或Dalton(Da)。
例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008 AMU,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00 AMU。
这意味着氢的原子质量大约是氧的1/16。
原子量是计算摩尔质量的基础,它决定了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质量。
二、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一个元素或化合物中含有1摩尔(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
它的计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将元素的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分子质量进行求和来得到。
例如,氧气(O2)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将两个氧原子的原子质量相加来计算得到,即32.00 g/mol。
摩尔质量在化学计算中经常被使用,特别是在配方计算、摩尔比计算和化学反应计算中。
三、原子量与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计算元素的原子量可以直接在元素周期表上找到。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原子量通常以小数形式给出,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计算化合物的分子质量也很简单,只需将每个元素的原子量乘以其在分子中的个数,然后求和即可得到。
例如,计算水(H2O)的摩尔质量,我们将氢和氧的原子量相加,得到18.015 g/mol。
这意味着1摩尔的水的质量约为18.015克。
四、原子量与摩尔质量的应用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应用例子:1. 化学反应的计算化学反应中,通过了解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它们的摩尔比,进而推导出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
2. 物质的组成计算通过知道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出不同元素在物质中的摩尔比例,从而获取到物质的精确化学组成。
3. 配方计算在药学和化妆品制造中,根据产品的设定配方,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成分的摩尔质量以及相应的摩尔比来确定相应的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见: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 (6):884-885
3 单位符号
SI 单位包括 SI 基本单位和 SI 导出单位,辅 助单位不再单独成为一类,如平面角、 立体角并入导出单位。
将比定压热容定义为:
在恒定的压力下,单位质量的样品 单位温升所需要的热量
单位是同类量比较的基础(尺度)。为定 量表示同种量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 特定量。 被测量与单位之比是纯数(数值) 量 A, 单位 [A] 和数值 {A} 间遵从如下的基本 关系式 A={A}[A] 应用:此式是构成标注表栏头、图坐标的 基础。
如速度,不能定义为每小时经过的距离,
而是经过的距离与时间之比。
摩 尔 定 压 热 容 ( molar heat capacity at constant pressure) 定义:定压热容除以物质的量 (cp,m= Cp/n)
不用如下定义:在(某一)定压下,使每摩 尔物质温度升高1开尔文的热量(焦耳)。 单位:J/(mol﹒K) ,读作 (焦[耳]每摩[尔]开[尔文]) (joule per mole Kelvin)
类似地,也可有氢指数HI,氧指数OI。 信噪比SNR(Signal-to noise ratio),N和S 分别是信号signal和噪声noise的缩写, 也应排正体。
请指出下图的表达问题
from:ISO 11357-1
基于标量、矢量、张量和矩阵的特点 及运算规律,从数学的角度给出物理 量符号是否用黑斜体的判别方法
量和单位及其误用例析
问题 这些问题你知道多少? ——重点和亮点 每个部分学完之后请自测,作为练习 1 量符号(包括角标)、单位符号的规范表达 各自是用正体,还是斜体?对它们可以修饰吗? 2 図坐标的标目和表的栏头应如何表达? A = {A}[A] 3 词头的作用和大小写的规定 4 “固含量”、“气体含量范围”的规范表达应当 是什么?
国际单位制 (SI制)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简称SI制 (是法文le Systeme International d’Unites的 缩写)
化学科学中的量和单位 及其误用例析. 化学通报,2004,w1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量符号
量符号通常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 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说明性记号。 国标共列有 614 个量,有将近半数使用了 下角标
量符号在出版物中排斜体,如T, p, t , m ( pH例外)
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表示 物理量符号的下标用斜体,其他下标(如 表示某种状态或性质的形容词)用正体。
正体下标 斜体下标 Cg (g 气体) Cp (p 压力) Gn (n 标准) Σn anθn (n连续数) μr (r相对) Σx axbx (x连续数) Ek (k动的) gi k (i,k连续数) Xe (e电的) Px (x x轴) T1/2 (1/2 一半) Iλ (λ波长)
不能以分子式(或物质名称、念 量符号 单位符号 图坐标与表栏头 词头 多元系组元间的数量关系 图表中物理量单位的倍数 角标 正确使用物理量名称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贯彻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任重道远
1 准则、基本概念
准则
GB 3100 , 3101, 3102 — 1993 量和单位 ISO 1000: 1992 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和一些其 他单位的应用推荐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单位制 (SI),第7版. 1998. 李慎安, 赵燕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虽不是法定计量单位, 但有国际组织承认, 仍可 使用
1998年7月27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 联合发出《关于血压计计量单位使用规定 的补充通知》 血压 Pa或 mmHg
桶 (barrel bbl) 1桶 = 0.1156 m3=115.6 L (用于原油及油制品) 旦(denier) 纺织业国际组织不承认 线密度ρl (不称纤度) 特[克斯] (tex) 1 tex = 10-6 kg/m
例1 催化剂的pH 滴定曲线 NaOH/mL → V(NaOH)/mL
例2 原料气 CO/O2/N2 = 2.7/5/92.3% →原料气CO/O2/N2的 配比(%)= 2.7/5/92.3 各温度下的CO% →各温度下的CO的转化率(%)
例3 配体及配合物的抗菌活性
化合物 醋酸铜 /μg﹒mL-1 配体/μg﹒mL-1 配合物/μg﹒mL-1 枯草杆菌 487.6 101.8 7.5
物理量表达的是某种物理现象可测量的 量,即可定量。而如固体表面的硬度, 不能测得表征物质特征的十分明确的量 值,如所谓的布氏硬度,与压杆的形状、 压力、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硬度是一 个相对值,如布氏、洛氏、维氏、邵氏 硬度等相互不能换算。 严格来讲,对这类量只能称“类量”或 “似量” 。
对量下定义,不能有单位介入。
物理量应为质量浓度,如 ρ(醋酸铜 )/ μg﹒mL-1
例4 DSC/mW DSC/mW/mg
对于非规范的量符号,曾有如下建议: 凡未列入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的物理 量以及非物理量、类量(似量),在必 要的时候,可以选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并排的大写字母(有时带有下标或其他 的说明性标记)组成的符号当作量符号。 在该量符号中,并排的若干个大写字母 用正体印刷,下标或其他的说明性标记 按GB 3101—1993中3.1.2条的规定印刷。 这已有先例,如:酸度(pH)、布氏硬 度(HB)、洛氏硬度(HR)等[2]。
基本概念
量 (quantity) 指 现 象 (phenomenon) 、 物体( body )或物质( substance ) 的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attribute)。也称物理量(physical quantity), 不要理解为仅指物理学中 的量,化学等其他学科定义的量同 样是物理量或量,为避免误解,可 不称或少称物理量,通常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