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学历史课堂兴趣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兴趣培养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兴趣培养论文

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为此,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方面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更能培养其自主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以利于终身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以学生为本,激发其学习兴趣。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历史教学中,师生间要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人际层面交往与互动的状况是不容忽视的。

为此,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学生得到教师的爱,就会激发出对教师的尊敬,这样,师生的人际关系彼此的愉悦和协调,课堂内外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交流,这样既可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可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就会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学观点,乐意与老师合作,这就是我们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反之,教师如果凌驾于学生之上,自视高人一等,甚至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师生关系势必紧张,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对教师所教历史也就无兴趣可言。

二、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借助一定教学手段的组合,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中学生极富形象力,思维能力强,根据其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再现历史情境,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研究式学习。

创设历史场景,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强化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不同方向、角度提出一些形式新颖、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融入历史事件中去思考,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选择、评价,得出最佳结果。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兴趣[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新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历史学习的能力。

中学历史兴趣培养课堂教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是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句名言。

新世纪对学生的要求是全面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备课要有情趣由于现在的历史教材内容较为简略,有些内容或被删除或是蜻蜓点水似的一笔带过。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大部分学生看过课文后,觉得只有红军失利的第五次反“围剿”,却没有前四次反“围剿”的内容;遵义会议后,恢复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后,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几次重要的战事本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书中却写得非常简单,这让学生感到很没意思,兴趣全无。

如果就照着书本内容上课,他们一定会感到兴味索然,上课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编写教案时,必须吃透教材,对课文内容熟记于心。

然后再根据需要,查阅大量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历史资料,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材料,精心准备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时有趣的故事和遵义会议后几次重要的战事以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精彩内容……事实表明,这样的补充是必要的,学生非常喜欢这些内容,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活跃而秩序井然。

互不相让又各自尊重对方的观点,大家在轻松愉悦中上完这堂课。

而且通过补充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有趣故事,同学们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内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知识要点也记得更牢固。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1.创设情景法情景教学法在各科目中都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历史科中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因为逼真的历史情景,能以丰富的情感感染人,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人,使学生仿佛进入历史当中。

谈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

谈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

谈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首先,历史老师应该注重授课方法的变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和图表等形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事件,使他们在感官和认知层面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现象。

同时,历史老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互动课堂,游戏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达到轻松有趣的教学效果。

其次,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历史老师应该将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和故事情节都可以引起学生的趣味和关注,并进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事件,还可以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层面上享受历史的魅力。

第三,在历史教育中,历史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来,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场景下,了解并探索更多背景知识,比如通过课外阅读、参加博物馆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等方式,寻求关于历史问题的答案,尝试解决历史中的疑惑。

而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探索学生的学习潜力,而且可以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想。

最后,教师必须清楚,在历史教学中,兴趣不仅是学生的需求,而且是一种必要的条件。

只有当学生真正产生了对历史的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习和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比如,听取学生意见、看医生反应、修正教学方法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方式。

总之,历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教会我们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与文化背景。

因此,历史教师需要热情的关注这个领域,并尝试不断地开发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从而引导他们爱上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课,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巧妙导课就是其中的一种。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人,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导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种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比如,我每次上历史课时,都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开头,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当我们学习近代史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内容时,我用法国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侵华罪行的评价故事作为开头,两个强盗到中国偷果实,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

同学们就此认真思索着:“法兰西”、“英吉利”两个强盗来中国偷什么果实?从而犯下什么罪行?教师接着说,好!我们今天就学习这个内容。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来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听课的热情和专注便由然而生。

二、设置悬念,引发兴趣平时我们有不少人爱看侦探小说和电视连续剧,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之一是这些作品总是设有悬念,使读者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吸引着读者把小说和电视剧看完。

教学过程也是如此,教师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佩如,教师在给学生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念,“八国联军”是指哪八个国家的军队?统帅是谁?他们在中国犯下了什么罪行?这样学生强烈求知欲使他们急于了解上述问题,对本课学习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不但可以在开课时给学生设置悬念,也可以经常在这节课就为下节课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兴趣,每次讲完课后,都先让学生知道下节课中有哪些“新奇”的东西。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师生双方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感悟新知、交流情感,从而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历史兴趣教学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以后在事业上的成才有着积极而重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该怎样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一、让学生明白历史的用处当前,不少中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没有任何用处,有鉴于此,教师必须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的用处:学史可以知兴替,学史可以明智,学史可以使人做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

学习历史可以训练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使人具备求真和讲证据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历史对为人处世帮助很大,退可以励志、进可以建功立业。

二、教师语言的生动化,使用教具的直观化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人们很难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生生的感性材料。

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语言,配上直观的教具,去再现一幅幅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历史画面,去复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才能引起学生心灵上共鸣,激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生动幽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生动幽默,能充分刺激学生大脑皮层,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师生双方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感悟新知、交流情感,从而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结构生动有趣味的板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教师课堂导入做到趣味化、多样化教师从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环节之一。

初中历史兴趣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兴趣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兴趣教学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某课程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认真地去探索本学科的知识。

学习就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

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我教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

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

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

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

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

”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

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

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

”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利用好教材内容引发兴趣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

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摘要】目前中学教学中,历史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

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兴趣;培养由于教材的庞杂、概括和枯燥等原因,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

学生喜欢鲜活的东西,怎样让“死”的历史在学生们的眼中“活”起来呢?激发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一种内在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

有了兴趣,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那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浅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语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在历史课的导人中我经常利用歌曲、故事、诗词、视频、设疑等方法,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

用歌曲导入:比如在教学《共产国际的诞生》一课时,在课前我给学生播放了令人心灵都为之震撼的《国际歌》作为导人,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社会情境当中。

用故事导人:比如在讲《西方文明之源》这一课时,我以“木马计”、“马拉松长跑”的故事来导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

用诗词导入:比如在教授《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可用毛泽东的《长征》这首诗来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

谈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

谈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

谈初中历史课堂兴趣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甚至可能会厌烦。

怎样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保持兴趣,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兴趣教学。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需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

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相联系,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学习古代文明时,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如古代工具、服饰、建筑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历史,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通过使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文物、名人事迹、历史事件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古代战争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来展示战争场面,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资料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形式的创新来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常常以讲述历史事件、人物为主,而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可以尝试采取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政治派别,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性,增加趣味性。

还可以设计一些历史知识竞赛、团队合作游戏等活动,通过竞争和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历史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实际应用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在学习世界各国的历史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建筑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中学历史课堂的兴趣教学
历史是智慧之学,知道过去曾经有过而现在没有的东西,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可这对于刚接触到历史学的中学生来说,它是新颖而且神秘的学科,现在我们如果把握住了,这对他们的一生甚至祖国的明天都至关重要。

可是,他们接受这一切的先决条件便是:他们喜欢上课,喜欢历史。

而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初中学生的历史兴趣,比知识结构更为重要”。

中学历史兴趣教学学生
历史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而且历史作为一门古老而现代的学科,其存在的理由不仅在于对陈年旧事的叙述,更主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汲取古老的智慧,服务于现实的人生。

而中学的历史教学还有些差异,历史在中学教学中无非是一门奠基的学科,要让他们掌握基本史实,了解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学会历史思维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足矣。

所以,我个人觉得历史教学中完全追求知识性、实用性的观念是不合适宜的。

针对那些12~16岁的中学生,我觉得历史课不仅应该被设计成他们学得知识的园地,同时也是他们精神放松的乐园。

历史教学的关键在于初一,此时若让孩子对历史感兴趣,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如若不然,有的孩子到初二、初三分数或许能考得
不错,但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尽力避免这些事的发生。

一、心里有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让自己的心情先变得轻松快乐,保持好心情,我也经常提醒自己要将“最好的心情带进教室”。

在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尊重学生,在学生面前放低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他们的朋友,用温情博取孩子们的信任,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任教的一个班里面有一米七的初一学生,习惯差且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还影响同学,更与老师对立。

一年下来,几乎是所有的任课老师都闻之生厌,有的老师甚至建议学校将其劝退。

可是,他在我的课堂上绝对是个好学生,听课比较认真,而且从不起哄,还是我课堂纪律的维持人。

同事们都感叹我的“成就”,可是这之间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和他“斗智斗勇”。

这个过程其实就一点:给他留一点面子,尤其是刚开始的交锋,宁可自己留点面子也要控制气氛;下来的第一时间跟他谈,且只一个话题——江湖道义,并且句句提醒我在给你面子,并由此体提及其他。

课后有机会就以朋友身份找他谈谈,分享分享非课堂的东西,用以增进友谊。

时间一长我跟他就有了尊重,也才有了良好的课堂纪律。

二、课堂教学有激情,即重视课堂教学的可观性
中学生对老师的外表尤其关注,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是活跃课堂的催化剂,且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的接收,尤其讲到某些宏大场面或辉煌人物时,老师的激情更能带动学生的情绪。

另用多媒体手段加
强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讲《张骞通西域》时,先展示汗血宝马、葡萄两组照片,第一组照片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上老师的讲述可保证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组贴近生活的葡萄引发思考,最后得出共同的特点:它们当时都产自西域。

课中讲完张骞的第一次出使后,在播放《大汉天子》中张骞返汉面见汉武帝的场景,一方面,诠释出使的艰辛;另一方面,也通过任务的对话反映张骞的坚韧,从而设问让学生谈体会,且鼓励更多的同学用一句话回答(省时又扩大了回答面)。

三、教师言辞幽默,即注重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提升课堂教学的可听性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事件本身可能并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

对于还很感性的中学生来说,没有意思的东西他们是记不住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尽可能地渲染气氛,要将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

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学习历史。

例如,讲《春秋争霸》中的“齐桓公任用管仲”时,可夸张为:为争夺帝位,公子纠的谋士管仲管仲在两军阵前偷偷向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巧了这一箭不偏不倚直向他的心脏飞去,“嚓的”一声公子小白应声倒地,可巧他死里逃生了。

拥有智慧与勇略于一身的小白,索性将计就计并宣布“公子小白被射杀”,放松警惕的公子纠不顾身边人的反对,慢慢吞吞的赶到齐都时小白已经即
位,此时已经即位的齐桓公岂可放过自己的仇人,大军兵临鲁国城下,“交出那个叫管仲的家伙”,实力不济的鲁国只好用监车把管仲运回齐国,他心理或许想了一百种“玩死”管仲那厮的方法。

鲍叔牙向齐桓公请求赦免管仲,说:“主公若只想统治齐国,有误鲍叔牙一人足矣,可要想一统天下,则非管仲不可……”有勇有谋的齐桓公思虑再三,为了天下毅然放弃私仇,任用管仲为相。

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也记得牢。

四、根据学生特点,巧记历史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但跳跃,他们没那么容易地沉到书里面,所以对于太多需要记忆的史实,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在历史教学上,我借鉴也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如推算记忆法、歌谣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

推算记忆法如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召开的时间(1921,1922,1923年);提纲浓缩法,如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法,税,和,议。

这样,有效地加强了记忆,又不容易遗忘,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歌谣记忆法,如朝代歌:尧舜禹后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再如,谐音记忆法,改革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直接记成——三头生猪门(与现在网络流行的什么门相似,易于记忆)。

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

有的已经落实,有的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因为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实实在在地让学生
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梁春娇.培养学生学史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在线,2008,9.
[2]谷占根.如何建立快乐历史课堂.科学与财富,2011,(8). [3]刘加云.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中学历史在线,2009.
[4]王晓辉.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吉林教育?高教,2011,(10).
[5]刘瑞强.抓学生提高复习质量,理线索把握复习方向.中学历史在线,2011.
[6]王妞.浅谈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1,(11).
[7]袁方.情境: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教育教学论坛,2012,(3).
[8]刘瑞强.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在线,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