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 (共18张PPT)

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返回
2019/1/16 13
学习原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隅, 则不复也。
返回
2019/1/16 14Fra bibliotek习意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19/1/16
2019/1/16
11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 诵《诗》 ,与古人谋。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 返 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019/1/16 12 回
6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谁能不顺利成功? 朗诵诗经,读尚书,如同和古人生活在一起;读尚 书,朗诵诗经,如同和古人交谈。 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深造学问,就是要求他自觉地 有所得。自觉地有所得,那么掌握所学到的东西就 能牢固;掌握所学到的东西能够牢固,那么就能积 累得深;学问积累得深,则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2019/1/16
9
温习的重要(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虚心好学(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2019/1/16
10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 主动获得(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不能半途而废(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
《孔孟论学》PPT

孟子认为,学习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步骤进行,不能急于求成。他主张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逐步提高。
孟子认为,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者逐步掌握知识,建立扎实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循序渐进
04
CHAPTER
孔孟教育思想的异同
总结词
03
02
CHAPTER
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结词
孔子主张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应打破阶级壁垒,让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让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主张打破阶级壁垒,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有教无类
提倡终身学习
孔孟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提倡“学而时习之”,激发了古代学者对终身学习的追求和倡导。
对古代教育的影响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视人文教育
孔孟教育思想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启示现代教育中应注重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性、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倡导启发式教学
孔孟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现代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结词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他主张在学习中思考,通过思考深入理解知识,同时也在思考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促进学习的深入。学与思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学思结合
03
CHAPTER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相近的,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的习性会逐渐产生差异。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孟子认为,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习者逐步掌握知识,建立扎实的基础,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循序渐进
04
CHAPTER
孔孟教育思想的异同
总结词
03
02
CHAPTER
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结词
孔子主张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应打破阶级壁垒,让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让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主张打破阶级壁垒,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有教无类
提倡终身学习
孔孟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提倡“学而时习之”,激发了古代学者对终身学习的追求和倡导。
对古代教育的影响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重视人文教育
孔孟教育思想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启示现代教育中应注重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人性、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倡导启发式教学
孔孟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现代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结词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他主张在学习中思考,通过思考深入理解知识,同时也在思考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促进学习的深入。学与思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学思结合
03
CHAPTER
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相近的,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人的习性会逐渐产生差异。因此,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北师大版语文八上《孔孟论学习》ppt课件

制作:上海友爱实验中学 李以蓉
孔子
孟子
诵读
释义
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1、学习作用 2、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 4、学习态度 5、学习态度 6、学习态度
终身受益 学思结合 不懂就问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不要迷信书本
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的方法:
比喻 举例 对比
孟子语录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 为。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四书
1 2 3 4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1 2 3 4 5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孔 孟 论 学
从本文衍生的成语:
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论语》八则
1、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 事不成。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孔子
孟子
诵读
释义
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1、学习作用 2、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 4、学习态度 5、学习态度 6、学习态度
终身受益 学思结合 不懂就问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不要迷信书本
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的方法:
比喻 举例 对比
孟子语录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 为。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四书
1 2 3 4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1 2 3 4 5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孔 孟 论 学
从本文衍生的成语:
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论语》八则
1、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 事不成。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孔孟论学ppt课件

Chapter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01
强调德育为先
孔孟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应注重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02
提倡因材施教
孔孟提倡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一思想
对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理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04
孔孟论学的比较
Chapter
核心思想的异同
孔子核心思想
仁、礼、中庸。强调内在修养与 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注重个人 品德和社会秩序。
孟子核心思想
性善论、仁政、民本。认为人性 本善,主张通过仁政来实现社会 和谐,强调民众的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的异同
孔子方法途径
重视教育和实践,主张“学而时习之 ”,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个人修养 。
会中的应用和推广。
推动孔孟论学的国际传播和交 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和互鉴。
THANKS
感谢观看
师生互动
孔子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鼓 励学生提问、质疑,促进教学相长 。
孔子论学的目标与追求
培养君子人格
孔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广 博知识的君子。
社会和谐
孔子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人 们的仁爱之心,实现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
人类文明进步
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推 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实现“天下大同”的理 想。
论学是指探究学问、阐述道理的 学术活动,包括对各种知识、思 想和观点的探讨、辩论和阐述。
论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水平,包括分析、判断、归纳 、演绎等多种思维能力。
02
孔子论学
Chapter
孔子论学的核心思想
01
02
03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01
强调德育为先
孔孟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应注重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02
提倡因材施教
孔孟提倡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一思想
对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理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04
孔孟论学的比较
Chapter
核心思想的异同
孔子核心思想
仁、礼、中庸。强调内在修养与 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注重个人 品德和社会秩序。
孟子核心思想
性善论、仁政、民本。认为人性 本善,主张通过仁政来实现社会 和谐,强调民众的重要性。
方法与途径的异同
孔子方法途径
重视教育和实践,主张“学而时习之 ”,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个人修养 。
会中的应用和推广。
推动孔孟论学的国际传播和交 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和互鉴。
THANKS
感谢观看
师生互动
孔子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鼓 励学生提问、质疑,促进教学相长 。
孔子论学的目标与追求
培养君子人格
孔子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广 博知识的君子。
社会和谐
孔子希望通过教育培养人 们的仁爱之心,实现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
人类文明进步
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推 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实现“天下大同”的理 想。
论学是指探究学问、阐述道理的 学术活动,包括对各种知识、思 想和观点的探讨、辩论和阐述。
论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和水平,包括分析、判断、归纳 、演绎等多种思维能力。
02
孔子论学
Chapter
孔子论学的核心思想
01
02
03
《孔孟论学习》PPT教学课件

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论语》八则
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 不成。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孟子语录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书
1 2 3 4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1 2 3 4 5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孔子
孟子
诵读
释义
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1. 2. 3. 4. 5. 6.
学习作用 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终身受益 学思结合 不懂就问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不要迷信书本
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的方法:
比喻 举例 对比
从本文衍生的成语:
孔孟论学PPT学习课件

孔 孟资料; •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运用课文 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 4、理解积累由本文衍生出来的成语 • 5、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 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孔子
孟子
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1、学习作用 2、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 4、学习态度 5、学习态度 6、学习态度
终身受益 学思结合 不懂就问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不要迷信书本
学习方法
• • •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 诵《诗》 ,与古人谋。 •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 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 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 返 之也。 回
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
警方 直 句式 接 《 多; 提 论 ,哲 出 语 发理 观 》 人性 点 : 深强 两 事 思, 种 理 。格 议 论 言论证 、 富逻 证 证 有辑 ) ( 《 说性 、 例 孟 服强 事 证 子 力, 理 法 》 。形 论 , : 象证举事 性两例实 强种论论 ,;
拓展延伸
学习态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返回
学习原则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 隅,则不复也。
返回
学习意义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作特点
•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 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 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 文章。 • 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 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孔子
孟子
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1、学习作用 2、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 4、学习态度 5、学习态度 6、学习态度
终身受益 学思结合 不懂就问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不要迷信书本
学习方法
• • •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 诵《诗》 ,与古人谋。 •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 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 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 返 之也。 回
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
警方 直 句式 接 《 多; 提 论 ,哲 出 语 发理 观 》 人性 点 : 深强 两 事 思, 种 理 。格 议 论 言论证 、 富逻 证 证 有辑 ) ( 《 说性 、 例 孟 服强 事 证 子 力, 理 法 》 。形 论 , : 象证举事 性两例实 强种论论 ,;
拓展延伸
学习态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返回
学习原则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 隅,则不复也。
返回
学习意义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作特点
• 孔子的语录:语言精粹精策,内涵深厚, 文字简洁,有格言色彩;语录虽是片段的, 但互相间有深刻联系,是一篇逻辑完整的 文章。 • 孟子:善于作形象的类比,如“一曝十寒” 和“掘井而不及泉”的故事。
孔孟论学习ppt(北师大版)PPT优选课件

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
•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 《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 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 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 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合——注重启发 • (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 (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
• 二、深读课文、探究主旨:
•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
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同时,
•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 废井。
•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 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 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 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 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wǎnɡ dài 不悱不发 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 (pì) 流杵也chǔ
• (二)在熟读基础上,参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 《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
《孔孟论学习》4精品 课件

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 就要飞到,想拿过弓箭去射它 ,他虽然和那个人一
起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 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样。
2020/3/22
6
❖ 有所作为的人譬如去挖井,即使挖掘了六、 七丈深,只要还没挖到泉水,仍然认为只是 口废井。
❖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 武成一篇,所取的只是两三根竹简而已。仁 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 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 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明白怎样才能想 出办法 。他们 智商比 较高, 能够把 无序而 纷乱的 世界理 出头绪 ,抓住 根本和 要害, 从而提 出解决 问题的 方法。 经常读 书的人 不会乱 说话, 言必有 据,每 一个结 论会透 过合理 的推导 得出, 而不会 人云亦 云、信 口雌黄 。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对人性 的认识 ,锻炼 心胸, 逐步训 练感受 幸福的 潜力, 培养自 信心, 构成实 践潜力 。有道 是腹有 诗书气 自华, 因此, 养成阅 读习惯 将受用 终生。 阅读习 惯是在 心灵深 处装了 一部发 动机, 一个人 养成了 读书的 习惯, 一辈子 不寂寞 。养不 成读书 的习惯 ,一辈 子不知 所措。
2020/3/22
7
❖ 温习的重要(1、2) ❖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 虚心好学(4、5、8) ❖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7 ❖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2020/主动学习、 主动获得(10)
❖ 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 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 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 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 个方面,就不在教他。
起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 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样。
2020/3/22
6
❖ 有所作为的人譬如去挖井,即使挖掘了六、 七丈深,只要还没挖到泉水,仍然认为只是 口废井。
❖ 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 武成一篇,所取的只是两三根竹简而已。仁 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 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 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明白怎样才能想 出办法 。他们 智商比 较高, 能够把 无序而 纷乱的 世界理 出头绪 ,抓住 根本和 要害, 从而提 出解决 问题的 方法。 经常读 书的人 不会乱 说话, 言必有 据,每 一个结 论会透 过合理 的推导 得出, 而不会 人云亦 云、信 口雌黄 。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对人性 的认识 ,锻炼 心胸, 逐步训 练感受 幸福的 潜力, 培养自 信心, 构成实 践潜力 。有道 是腹有 诗书气 自华, 因此, 养成阅 读习惯 将受用 终生。 阅读习 惯是在 心灵深 处装了 一部发 动机, 一个人 养成了 读书的 习惯, 一辈子 不寂寞 。养不 成读书 的习惯 ,一辈 子不知 所措。
2020/3/22
7
❖ 温习的重要(1、2) ❖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 虚心好学(4、5、8) ❖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6) ❖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7 ❖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9)
2020/主动学习、 主动获得(10)
❖ 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 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 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 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 个方面,就不在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