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C.森林大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集约化乳畜业 B.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 C.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D.兴建水利工程,引进高产水稻品种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和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 地区气候干旱,经济水平落后,人口较多,所以要采取开展国 际合作、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等措施。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我国资源总量多,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我国可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压力大;我国环境污染是以城市 为核心迅速蔓延。
2.教材第104页 图6.15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 用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图中为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按 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 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图中的生态农 业循环模式中的核心纽带为沼气池。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 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 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 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 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word

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word

课题: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重点难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预习案一、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基本国情)(1)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的素质(2)资源相对短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但人均占有量,资源利用率;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大。

(3)深刻的环境危机、解决措施:走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提高、发展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3、成果:《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①发布时间:年3月②主要内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及方案③《21世纪议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中战略重点是,发展,要在保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①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②手段:环境技术③核心:提高效益④资源利用方式:环境方式⑤原则:资源输入、资源和废弃物化⑥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⑴工业模式——清洁生产①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②经济效益:有利于和调整⑵农业模式-----生态农业① 原理: 的观点② 方式:调整原有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 、 、 、 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③ 目的:形成 和 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预习自测1.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是( )A .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B .庞大的人口压力C .自然资源总量少D .自然灾害频繁2.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是( )A .美国B .英国C .中国D .俄罗斯3.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 ②及时清理垃圾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④利用矿物燃烧A . ①②B .②③C . ①③D .②④4.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B .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C .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D .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合作探究】1、 循环经济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不同2.⑴清洁生产带来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其表现在哪些方面?⑵清洁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试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

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减少化肥施用
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3.B 4.C
课件ppt
12345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 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 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重要手段。 (1)简要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2)下列符合生态文明的做法是( ) ①新疆退耕还林还草 ②内蒙古加大放牧密度,促进经济发展 ③ 山东为抗旱,春季实行大水漫灌 ④北京郊区发展旅游农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放,资源过度利用现象普遍。第(2)题,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是由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以及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所决定的。
答案:(1)C (2)B
课件ppt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问题导引
近几年来,江苏某发电有限公司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
清洁生产,既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取得生态效益,成为“江苏省循
解析:第(1)题,广西恭城是“多山少林”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生态,
其生态农业模式以果树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其生态模式的核心是沼
气。第(2)题,该生态农业的优点主要是解决了饲料、肥料、燃料三
者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土壤肥力。第(3)题,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
素,主要从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
课件ppt
12345
2.下图所示为山西某煤电企业清洁生产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第二节中国的可继续开展实际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学习目的:1.结合我国国情,剖析、了解我国可继续开展路途的必要性。

2.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异。

学习重点:中国可继续开展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中国实施可继续开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一、预习﹒交流﹒评价走可继续开展路途的偶然性1.成就: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

2.中国国情:①庞大的:过多的人口,尤其是会带来一系列效果。

②资源缘由人口数量,人均占有量经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由于消费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的应用率资源地域散布③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以为中心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水平在。

3.«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是全球第部国度级的«21世纪议程»二、新知﹒稳固﹒展现〔一〕实施可继续开展的途径1.工业可继续开展的形式:;环境效益:资源应用,增加来源。

经济效益:经过改造、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开展。

2.农业可继续开展的形式:原理:原理;方式:调整,开展,协调和效益目的:良性循环;典型代表:3.循环经济:手腕:技术;中心:提高;资源应用方式:方式;原那么:、、;目的:的生态化〔二〕协作探求案探求一:我国西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开展,出现了一些环境效果。

依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构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到达一定水平时,可构成混浊天气现象,形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一资料三:见图二〔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缘由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A.少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延续的阴雨天气D.近空中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掩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散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共29张PPT)
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清洁生产:
概 念: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
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 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减少工业污染来源
经济效益:改造技术,调整工业结构
[思维突破]清洁生产无污染物和废弃物排出,对吗?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材料三:我国1953年至1986年,国民收入增长了 8.6倍,而同期能耗却增长了27.4倍;化肥消耗量增长 了465倍。科技增长率不足30%,远远低于日本70%,美 国65%的增长水平。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低--原因:生产技术水平低。
阅读图片和文字,说明是哪一种环境问题?
在极端年份,北京市的居民每天呼吸的空气(大多时候),即使 不吸烟,也相当于每天吸一包烟。世界50个选定城市大气环境质 量评比,北京、广州、上海、沈阳、西安曾经“榜上有名”。最 差的10个中有5个是中国城市。
从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看, 它们的排污量都减少;
从河南省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 艺流程图看,在“发酵”时依然能产生 CO2气体,对地球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清洁生产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 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做到废物资源 化,而不是做到废弃物和污染物的零排 放。
生态农业
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小结: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基数大,数量多
人口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素质低
走 可


人均占有量少

资源问题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相对短缺

利用率低


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

环境问题 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深刻的环境危机 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课件: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课件: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课标要求课标解读1.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知道:我国环境资源方面面临的巨大压力。

理解:认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

应用: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新知全解·合作探究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知识点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情境导入][生活中的地理]2013年11月11日至15日,中部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级研修班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

中部六省和部分市发展改革委及研究机构的同志参加培训。

来自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产业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主体功能区建设也作了专题报告。

思考探究: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示: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应对着人均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挑战。

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自主学习]1.我国基本国情:________的大国,肩负着提高_____________、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1)人口_______: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问题:资源_____________,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________较低。

发展中 社会生产力 人民生活水平 众多 相对短缺 利用率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3)深刻的环境危机。

问题具体表现发展趋势环境污染______、水体、_____________、噪声污染等仍在发展,迅速由______向______蔓延生态破坏水土流失、_________、森林和草地锐减、________________等范围在扩大,____________ 大气固体废弃物城市农村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程度在加剧新知全解·合作探究课时演练·水平测试3.解决措施:走____________之路。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展途径——清洁生产的特点。 3.根据生产流程图等相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可持续发 关材料,分析清洁生产和
展途径——生态农业的内涵和 生态农业的意义。
优点。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体现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表 现及成因。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 必然性,我国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及治 理措施。 3.人地协调观: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地协调。
一、判断题 1.巨大的人口压力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 2.循环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比传统经济要低。( ) 3.清洁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清洁生产。( ) 4.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 ) 5.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属于生态农业。(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 D.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答案:C
7.哥本哈根会议向全人类提出了“低碳减排”要求,以下做法
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
①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②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
③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④多投入,多产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 A。节约型发展道路要求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
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故①②正确。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4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主题是“创建生态文明的 制度体系”,揭示了全国和各省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可持续发 展能力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C.很多城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D.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解析】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的资源短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使我国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这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2017·山东青岛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农场生态农业循环图”,完成2~3题。

2.该农场最可能位于( B )A.黄土高原B.华南地区C.辽东半岛D.华北平原3.下列最能体现该农业模式特点的是( D )①循环型②高消耗③生态化④可持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2题,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第3题,图示生态农业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化,可持续的特点。

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该造纸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环境污染5.造纸产业链条( D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植被遭更大规模的破坏D.将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解析】第4题,沙柳属于旱生植物,该造纸厂所在地以沙柳为原料,故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应为土地荒漠化。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造纸产业链条把种植沙柳(第一产业)和造纸(第二产业)纳入了有机循环之中。

(2018·青岛模拟)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产地。

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A.原料丰富B.科技发达C.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7.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B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解析】笫6题,读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2.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

学习重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一、预习﹒交流﹒评价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成就: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

2.中国国情:
①庞大的:过多的人口,尤其是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②资源原因
人口数量,人均占有量
经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
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地区分布
③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以为中心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程度在。

3.《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是全球第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二、新知﹒巩固﹒展示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环境效益:资源利用,减少来源。

经济效益:通过改造、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原理:原理;
方式:调整,发展,协调和效益
目的:良性循环;典型代表:
3.循环经济:
手段:技术;核心:提高;
资源利用方式:方式;
原则:、、;
目的:的生态化
(二)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
图一: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图二: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一 资料三:见图二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

A .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 .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 .连续的阴雨天气
D .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 .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 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什么?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三、训练﹒拓展﹒提高
1.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
A .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 .庞大的人口压力
C .自然资源总量少
D .自然灾害频繁 2.有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我国必须用1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8倍的人口 ②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21%的人口
③我国有高达1/3的新增产值来养活新增加的人 ④我国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A . ①②
B .②③
C . ①③
D .②④ 3.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 .长期存在资金短缺
B .严重的环境问题
C .庞大的人口数量
D .不利的外部环境 4.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 ②及时清理垃圾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④利用矿物燃烧 5.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② 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③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④ 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为某一生态模式示意图,图中将猪舍、沼气池、蔬菜栽培组合在日光温室中,三者相互利用,相互依存。

根据图中事物的相互关系,回答以下问题。

(1)把图中A ~E 字母填在以下对应项后的括号内。

有机肥( ), CO 2( ), O 2 ( ),产品( ), 猪粪( )
(2)图中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按能源利用状况分类属 能源。

(3)农村利用沼气为能源,其优越性在于:
① ;
② ; ③ 。

(4)蔬菜在日
光温室中进行了 作用,该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吸收 能、 和 ,制造 ,释放 。

四、归纳﹒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