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word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1 - 1.3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1

1.3 地球的运动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学习目标】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2.难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自主学习】一、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地轴旋转的运动,地轴始终指向 附近,且与 垂直。
2.读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①侧视:②俯视·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3.根据参照物不同,地球的自转的周期也不同①恒星日,自转360º, 时 分 秒,地球真正的周期②太阳日,自转360º 59′, 小时,日常所用的周期4.根据课本图1.16读出地球自转的速度①角速度·概念:地球表面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 °/h ,其他各地相同,皆为 °/h 或1°/4min②线速度·概念:地球表面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规律:两极点为 km/h ,赤道为 km/h ,其他各地由 向 递减★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二、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旋转的运动2.方向·侧视:·俯视:从北极星上空看,呈时针防线旋转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时间长度为日时分秒,称作1 年4.轨道和速度(读下图)·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远日点:月初,地球位于点,公转速度近日点:月初,地球位于点,公转速度【合作探究】1.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今天已经绕地球转了2圈了。
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都已经绕太阳转55圈了,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请回答:⑴儿子的职业是什么?⑵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2.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的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的是什么?【自主演练】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运动的是( )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B.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C.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都大约为15º/小时B.地球表面各点的线速度都相等C.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地球表面各点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四点时,公转速度最快的是:()5.下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1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课 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太阳运动的特点。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学过程: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 向 。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为1 日,为 时 分 秒。
1太阳日为 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西 东 太阳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km/h),向高纬,两极为。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地球各地角速度,为°/小时,两极为。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自转)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地球是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
昏 线
太
白
阳 昼弧
天
光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D)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3分56秒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2、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
(B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 C.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 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
A.3时 B.9时
C.15时 D.12时
N
(2)北京时间是:D A.10日8时 B.10日20时
甲·
C.11日20时 D.11日8时
120°E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3.如果存在交通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消耗。 4.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 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 天。
第三节
课标
1.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更替、 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移
2地球的公转特征及其意义: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探究1 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探究2 地球自转的周期
15º 0º 15º 30º 45º
180º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共49张PPT)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西东
日界线
A、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 日期要变更
东12区 西12区 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
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
0º
经线重合
西东 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
C、实际应用中,日界线 还有一条,即地方时为0 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 上的“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 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
学习目标
No 1.掌握地方时概念
2.全球地方时大小变化特点,地方时换算
Image 3.掌握中央经线、时区、区时概念
4.学会时区换算
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P18,完成以下任务 (3分钟)
No 1.什么是地方时 Image 2.地方时的变化特点
3.经度与时间的换算关系?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P17第1段,完成以 下任务(3分钟)
No 1.推算自转的角速度 Image 2.赤道上的线速度是多少
3.线速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 处处相同,均为15°/时
线速度:赤道处最大,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142.5º 157.5ºW
7.5ºW
西二区 西三区
西一区
西十区
172.5ºW
西十一区
中时区0°
30ºW 15ºW
45ºW
150ºW 165ºW
西十二区 180°
15ºE 30ºE 45ºE
165ºE 150ºE
东十二区
7.5ºE
东一区 东二区
东三区°
22.5ºE 37.5ºE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第1课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来感知地球的运动。初中学过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础知识,并且物理中学习过参照系和速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知道太阳日和恒心日的区别;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运动
你是如何感知地球自转的?
Ppt展示北极上空的星辰轨迹图。从图中大家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觉?
我们看到的是星辰运动的轨迹,但实际上,是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球在自转。可以从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描述地球的运动。
2、自转运动的方向和中心
地球自转的中心是?运动方向是?请同学上台演示地球的自转。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把握几个要点。
培养读图能力,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自转运动的差异。
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
二、地球的公转
以前的人们都人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提出了“地心说”。但是哥白尼发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上台演示。
直观感受公转速度不是匀速的,而是由快有慢。知识
板书设计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
地轴(指向北极星)
自西向东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角速度
线速度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366日
靠近近日点速度快;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1.3地球的运动 (共61张PPT)

2.昼夜更替的界线:晨昏线(圈) 晨昏线由两条半圆线组成, 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
赤道 B
昏线
N
66o34’N
夜弧 昼弧
23o26’S
A
C
23o26’N
D
66o34’S
S
观看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思考:
• • • • •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纬线(特别是赤道)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与切点的关系
180º
太 阳
北极
D
B
光 线
A
南极
春秋分日
春秋分日
线太
B
阳 光
B
夏至日
B
太
D B
阳 光 线
冬至日
晨昏线(圈)的运动过程
思考: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太 阳
B
光 线
冬至日 0:00 12:00 12:00 18:00
0:00
A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平分地球,过地球球心的大圆
180°经线
自然方向
时区
日界线西侧
东十二区 相同
日界线东侧
西十二区 日期减一天
钟点
日期变更 日期加一天
2012年9月13日9时20分
2012年9月12日9时20分 2012年2月29日5时08分
应用举例
2012年3月1日5时08分
补充:自然日界线(0时经线)
1.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12年9月 10日11时起飞,5分钟后过了180度 经线,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方时是 ABC A 10日11时5分 B 11日11时5分 C 9日11时5分 D 10日10时5分 2.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2012年9月 10日11时起飞,5分钟后过了国际 日期变更线,此时飞机所在地的地 方时是 BC A 9日12时5分 B 11日11时5分 C 9日11时5分 D 11日10时5分
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 学案(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人教版必修1)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特点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①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自西向东。
(3)周期名称长度参考点恒星日③23时56分4秒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太阳日④24小时太阳(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⑤15°每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⑥赤道最大,⑦极点最小为0(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⑧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周期名称:⑨1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长度:⑩365日6时9分10秒(4)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⑪1月初较快近日点B点⑫7月初较慢⑬远日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⑭B。
(2)规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⑮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⑯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轨迹(2)周期名称:⑰1回归年长度:365日5时48分46秒我的疑惑1.。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探究材料教材P13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和P14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下图的短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约为多少?【探究归纳】1.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特点 学案(人教版必
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2.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3.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分析相关的自然现象。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①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②自西向东。
(3)周期
(4)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⑤15°每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⑥赤道最大,
⑦极点最小为0
(5)
2.(1)概念:地球绕⑧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所示“→”。
(3)周期⎩⎪⎨⎪
⎧
名称:⑨1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长度:⑩365日6时9分10秒
(4)速度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⑭B 。
(2)规律: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⑮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⑯大小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轨迹
(2)周期⎩
⎪⎨⎪
⎧
名称:⑰1回归年长度:365日5时48分46秒
我的疑惑
1. 。
2. 。
3. 。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材料 教材P 13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和P 14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1.“地球的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自东向西”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下图的短线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什么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示在地球哪一位置?其线速度约为多少?
【探究归纳】
1.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论从北极上空看还是从南极上空看都是自西向东,只是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画图略。
2
3.
【考例探究1】读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2)比较说明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当图中A点自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时间是,叫做一个日。
答案(1)略。
(2)角速度:A、B点相等,均约为15°/小时,N点为0;线速度:A点最大,B点小于A点,N点为0。
(3)23时56分4秒恒星
解析本题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作为载体,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两点的角速度都相同;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探究点二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材料教材P14图1.17地球公转轨道。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否相同?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一致?
2.据下图分析,地球从图中A点公转到B点与从C点公转到D点所用时间相比有何差异(AB与CD等距)?为什么?
3.地球从A点开始公转,又回到A点时所用时间是多少?
【探究归纳】
1.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绕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公转的速度:随距离太阳的远近而不同,近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大,远日点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小。
因此上图中,地球从A点公转到B点所用时间短。
3.所用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为一个恒星年。
【考例探究2】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
B .地球过A 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 点
C .地球运行至A 点时大致是1月初
D .地球从A 点出发再返回到A 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有关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从A 点出发再返回到A 点的时间是1恒星年。
探究点三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材料 教材P 18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
1.黄赤交角是怎样形成的? 2.黄赤交角有哪些特点?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黄赤交角的直接结果,2011年9月10日是第27个教师节,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南/北)?正向哪个方向移动?
【探究归纳】
1.黄赤交角的形成
⎪
⎪⎪地球自转――→围绕
中心
地轴――→与其垂直并经过地心的平面
赤道面—
地球公转――→绕转路线
轨道――→所在平面
黄道面——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其含义
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考例探究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 ,
C ,
D 。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变大或变小)。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2)23°26′,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3)南北(4)变大变小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
第(2)题,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
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第(4)题,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
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