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华《粥里春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福鼎十七中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福鼎十七中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福鼎十七中2013-2014学年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8分)船娘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在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道的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班。

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深不可测、难以捉摸、迷迷糊糊)。

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

由于阳光直射水面,使人睁不开眼。

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动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1)给加点字字注音。

(2分)轨.()迹漾.()动(2)找出语段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应改为应改为(3)在语段刮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通顺、完整。

(2分)(4)语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乡愁》的作者余光中、《那树》的作者王鼎钧分别为台湾诗人、作家。

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大师,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等。

C.《墨子》一书辑录了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言行,《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箪”“豆”“万钟”均为古代盛装饭食的器具,“牺牲玉帛”中的“牺牲”专指祭祀用的猪、牛祭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又叫“国风”,使各地的民歌。

3.诗文填空。

(11分)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②,。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③孟子以“,”阐述了战争中各条件因素之间的地位和作用。

④曹刿对于战争经验的总结“”启示我们做事应善用士气和借用强势。

⑤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⑦,五十弦翻塞外声。

2013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

2013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

2013年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答案一(26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⑵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⑶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⑷,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⑸,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⑹,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⑺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⑻予独爱,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

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⑴繁衍.⑵一拍即.合⑶和xù⑷齐心xié力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

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

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

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

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

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 网络。

粥里春秋阅读答案(20XX江苏南京中考试题)

粥里春秋阅读答案(20XX江苏南京中考试题)

粥里春秋阅读答案(20XX江苏南京中考试题)粥里春秋陆建华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2013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3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3河南中考试题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

1l题。

(共16分)放学①安安上小学了。

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

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

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

“没有呀。

”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

看样子孩子没说谎。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l 点半,放学了。

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

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6套

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46套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二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新人教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1)赊.账()(2)带挈.()(3)弄巧成zhuō()(4)gěnggěng()于怀2.在下面的括号里改正错别字(2分)(1)油然而声()(2)虚无缥渺()(3)按步就班()(4)张灯结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A.“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B.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孩子,一定要坚持,越不能坚持越要坚持。

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成功前最。

坚持住,你就会迎来,迎来,迎来。

A.渺茫绝望黎明成功胜利B.渺茫绝望成功黎明胜利C.绝望渺茫胜利成功黎明D.绝望渺茫黎明胜利成功5.修改病句(2分)(1)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之际,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缅怀雷锋生平事迹和学习雷锋精神。

(2)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②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③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④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⑤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7.结合语境补写句子(2分)八年上语文期末第1页(共8页)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勤酿造甜蜜;,。

九年级语文试卷A

九年级语文试卷A

九上综合练习三一1、给加点字注音和看拼音写汉字(4分)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低潮也未必等于消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会一直生存下去。

所谓jìng ()争,其实比的并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的韧.()性。

如何不去为了别人而邯郸学步、别出心cái(),而是不断地提高自己,让自己出类拔cuì(),这才是最重要的求生之路。

4、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字。

(4分)①那时,我们是快乐的。

②每一个清晨或傍晚,我们亲进大自然,倾听万物的声音,与身边的鸟儿、花儿、小溪交流。

③我们度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笑声。

④多年以后,使我们还在怀念这段快乐的时光。

⑴第②句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分)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⑵第③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改为________。

(1分)⑶第④句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名著阅读。

(3分)《格列佛游记》中,三位教授计划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他们认为这种改革除了对身体健康有益外,还有哪两个好处?这里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什么写法。

6、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拟一则对仗(对偶)式的广告语。

(2分)作为强抗氧化剂的维生素E,能降低心脑血管病即心脏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并对其有治疗作用,也能减少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再次发作和降低死亡率。

有专家感叹说:“不服用维生素E造成的危害等同于吸烟的危害。

”(选自《浓维生素E胶丸说明书》),。

二(60分)阅读古诗,回答7-9题。

(7分)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7、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植物的景象。

(2分)8、请有自己的语言描写“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所描写的景象。

(3分)9、这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中考阅读理解:2013年江苏南京《粥里春秋》

中考阅读理解:2013年江苏南京《粥里春秋》

中考阅读理解:2013年南京《粥里春秋》一、原文粥里春秋陆建华(1)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3)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4)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5)五月,六月,七月。

(6)追肥,拔草,治虫。

(7)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8)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9)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初中重点题型答题模板

初中重点题型答题模板

2 精读品味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 ,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 ,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 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 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 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 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2 精读品味
1.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 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⑴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2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 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⑵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
2 精读品味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 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 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 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 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2 精读品味
参考答案: 1.(3分)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每空1分) 2.(5分)⑴示例:没关系!为了庄稼好,受点苦也没啥!(2分)⑵女生平就留心 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 塞给最瘦弱的同学。(3分) 3.(3分)C 4.(4分)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湍 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 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
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
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
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
....,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
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
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
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
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
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
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

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
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32.对《悯农》一诗的理解,作者有一个认识变化的过程,请用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空。

刚刚懂事,______→年龄稍大,______→看房大伯吃粥,______。

33.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赏析句中加点的词语)
(2)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以上句子能否改成“五月追肥,六月拔草,
七月治虫”?)
34.说说第⑧自然段中作者详写房大伯舔粥碗这一内容的作用。

35.文章结尾处,作者听完孙儿的话语,“忽然间热泪盈眶”,请简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32.挂在嘴上掂出分量终身难忘(吃惊震撼)
33.(1)“金光闪烁”描绘出了稻谷即将丰收时的金光闪闪,突出了丰收时村民们内
心的喜悦。

(2)不行。

原文的表述节奏更快,强调了时间长,时间紧,没有空闲,劳动强度大,突出
了农民的辛劳,并且句式工整,有诗歌的韵味,更能吸引读者。

34.这一细节描写能突出村民们对粮食的珍惜,也引出了下文的“我”逐渐理解了“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内容。

35.“我”百感交集,既有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也有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怀念,还有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
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