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实验
化工基础实验报告

化工基础实验报告化工基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化工基础实验,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原理:1. 分离技术分离技术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操作,它通过不同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蒸馏、萃取、结晶、过滤等。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得到所需的产物。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实验安全化工实验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实验者需要掌握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首先,将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包括试管、烧杯、量筒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例如,可以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将一定量的酸溶液与碱溶液混合,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计算、绘图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的操作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实验结果。
以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为例,实验结果可以是溶液的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反应产物的生成情况等。
五、实验讨论在实验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可以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等,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化工基础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七、实验心得通过参与化工基础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八、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实验技术与应用[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2] 李四. 化工实验操作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以上为本次化工基础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化工基础实验精馏实验数据处理全文

筛板精馏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二)数据处理(1)全回流塔顶样品折光指数nD =1.35→摩尔分率xD=0.9064塔釜样品折光指数nD =1.365→摩尔分率xw=0.599进料样品折光指数nD =1.367→摩尔分率xw=0.497在平衡线和操作线之间图解理论板全塔效率η=⨯=%100Pt N N (2)部分回流(R=4)塔顶样品折光指数n D =1.367塔釜样品折光指数n D =1.356进料样品折光指数n D =1.367计算得摩尔浓度:X D =0.497 ;X w =0.908;X f =0.497进料温度t f =34.2℃;在X f =0.497下泡点温度85.62℃精馏段方程:1816.08.011+=+++=x R x x R Ry D进料热状况q :根据xF 在t —x (y )相图中可分别查出露点温度t V =89.38℃;和泡点温度t L =85.62℃。
在xF=0.497组成、露点tV=89.38℃下,饱和蒸汽的焓;乙醇和正丙醇在定性温度t=(t V +0)/2=89.38/2=44.69℃下的比热C PA =2.51KJ/Kmol·K ;C PB =2.54KJ/Kmol·K乙醇和正丙醇在露点温度t V 下的汽化潜热r A = 815.79kJ /kg ;r B = 708.20kJ /kg在x F =0.497组成、泡点t L =85.62℃下,饱和液体的焓;C PA 、C PB :乙醇和正丙醇在定性温度t=(t L +0)/2=85.62/2=42.8℃下的比热 C PA =2.58KJ/Kmol·K ;C PB =2.52KJ/Kmol·K在x F =0.497组成、实际进料温度t F =34.2℃下,原料实际的焓根据实验,进料是常温下(冷液)进料,有t F <t L乙醇和正丙醇在定性温度t=(t F +0)/2=34.2/2=17.1℃下的比热C PA =2.86KJ/Kmol·K ;C PB =2.77KJ/Kmol·K混合液体比热Cpm=46×0.497×2.51+60×(1-0.497)×2.54=134.04(kJ/kmol.℃) 混合液体汽化潜热rpm=46×0.497×815.79+60×(1-0.497)×708.2=40024(kJ/kmol )所以18.14002440024)2.3438.89(04.134)(=+-⨯=+-⨯=m m F B r r t t Cpm q b. q 线方程(进料线方程):76.2-56.611q Fq q x q x x q qy =---=q 线斜率=-=1q q 6.56 q 线方程与精馏段方程交点计算得:(0.51,0.59)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提馏段操作线之间图解理论板板数: 全塔效率η=⨯=%100P t N N。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第一章:化工实验基本原理与安全1.1 实验基本原理介绍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物质分离与纯化、数据分析等。
1.2 实验安全知识讲解化工实验的安全知识,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化学品的安全储存与处理、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等。
第二章:实验基本操作技术2.1 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与设备,如显微镜、天平、滴定管等,并讲解其正确使用方法。
2.2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讲解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溶液的配制、滴定、蒸馏、萃取等。
第三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3.1 溶液的配制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准确称量、溶解、过滤等步骤。
3.2 溶液的分析讲解溶液的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第四章:化工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4.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介绍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方法,包括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准确记录等。
4.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拟合、图表绘制等。
第五章:典型化工实验操作5.1 实验一:酸碱滴定介绍酸碱滴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2 实验二:溶液的蒸馏与分馏介绍溶液的蒸馏与分馏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3 实验三:萃取与分配系数测定介绍萃取与分配系数测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4 实验四:化学反应速率测定介绍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5.5 实验五:物质的溶解度与平衡常数测定介绍物质的溶解度与平衡常数测定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并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
第六章:实验六:气体的收集与分析6.1 实验目的学习气体的收集方法,理解气体的物理性质,掌握气体的分析技巧。
6.2 实验原理介绍气体的收集方法,如排水法、排空气法等,讲解气体的分析原理,如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6.3 实验步骤与操作技巧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包括气体的制备、收集、分析等,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巧,注意安全防护。
化工基础实验报告

化工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板式塔流体力学特性的测定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时间 同组成员一、实验目的1、观察塔板上气液两相流动状况,测量气体通过塔板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测定雾沫夹带量、漏液量与气速的关系;2、研究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影响因素,作出筛孔塔板或斜孔塔板的负荷性能图;比较筛孔塔板与斜孔塔板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板式塔流体力学特性测定 塔靠自下而上的气体和自上而下的液体逆流流动时相互接触达到传质目的,因此,塔板传质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塔板上的流体力学状态。
当液体流量一定,气体空塔速度从小到大变动时,可以观察到几种正常的操作状态:鼓泡态、泡沫态和喷射态。
当塔板在很低的气速下操作时,会出现漏液现象;在很高的气速下操作,又会产生过量液沫夹带;在气速和液相负荷均过大时还会产生液泛等几种不正常的操作状态。
塔板的气液正常操作区通常以塔板的负荷性能图表示。
负荷性能图以气体体积流量(m 3/s )为纵坐标,液体体积流量(m 3/s )为横坐标标绘而成,它由漏液线、液沫夹带线、液相负荷下限线、液相负荷上限线和液泛线五条线组成。
当塔板的类型、结构尺寸以及待分离的物系确定后,负荷性能图可通过实验确定。
传质效率高、处理量大、压力降低、操作弹性大以及结构简单、加工维修方便是评价塔板性能的主要指标。
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开发了多种新型塔板。
本实验装置安装的塔板可以更换,有筛板、浮阀、斜孔塔板可供实验时选用,也可将自行构思设计的塔板安装在塔上进行研究。
筛板的流体力学模型如下: 1) 压降l c p p p ∆+∆=∆式中,Δp —塔板总压降,Δp c —干板压降,Δp l —板上液层高度压降, 其中20)(051.0c u g p v c ρ=∆式中 ρv —气相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m/s 2,u 0—筛孔气速,m/s ,c 0—筛孔流量系数,筛板上因液层高度产生的压降Δp l 即液层有效阻力h l :l l l gh p ρ=∆式中ρl —液相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m/s 2,h l —液层有效阻力,m 液柱。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酶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增加能够提高酶活性,但超过某一温度范围后,酶活性会迅速降低,甚至失活。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破坏酶的三维结构,导致酶失去活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系列含有相同浓度酶液的试管。
2. 分别将试管放入不同温度的水槽中,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
3. 在每个温度下,将试管中的底物加入酶液中,并迅速混合。
4. 开始计时,记录反应持续时间。
5. 利用比色法或其他适用的检测方法,测定反应结束后的产物的浓度。
6. 根据反应时间和产物浓度的测定结果,计算出反应速率。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温度与反应速率的曲线图。
可以观察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加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碰撞频率。
但是,当温度超过酶的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会迅速下降,因为高温会导致酶的变
性和失活。
结论:
温度对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能够提高酶的催化效率,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导致酶的失活。
了解并控制温度对于酶催化反应的优化至关重要。
化工基础实验~过滤实验

实验三过滤实验(一)板框过滤实验本实验设备由我校化工原理实验室与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共同研制。
该设备由过滤板、过滤框、旋涡泵等组成,是一种小型的工业用板框过滤机。
本套装置可进行设计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
由于设备接近工业生产状况,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实验研究能力、设计能力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任务根据实验指导教师要求,从下列实验任务中选择其中一项实验。
1.板框压滤机选型:工业用过滤机选型的依据是物料的性能、分离任务和要求。
为使过滤机的选型最为恰当,通常是用同一悬浮液在小型过滤实验设备中进行实验,以取得必要的过滤数据作为主要依据,然后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过滤机的种类和型号。
现有某一工厂需过滤含CaCO3 5.0~5.5 % 的水悬浮液,过滤温度为25℃,固体CaCO3的密度为2930kg/m3。
工业过滤机在0.28MPa的压强差下进行过滤,规定每一操作循环处理悬浮液10m3,过滤时间为30min,滤饼不洗涤,过滤至框内全部充满滤渣时为止,卸饼、清洗、重装等辅助时间为20min。
请你利用实验室的小型板框压滤机(详见设备流程部分,该过滤机的最高过滤推动力(表压力)为0.2Mpa)进行实验,测定有关的过滤参数,根据表1所提供的过滤机型号与规格,从中选择一种合适型号的压滤机,并确定滤框的数目,求出该过滤机的生产能力,为工厂提供选型的技术依据。
表1 过滤机的型号与规格表1中板框压滤机型号如BMS20/635-25的意义为:B表示板框压滤机,M表示明流式(若为A,则表示暗流式),S表示手动压紧(若为Y,则表示液压压紧),20表示过滤面积为20m2,635表示滤框边长为635mm的正方形,25表示滤框的厚度为25mm。
2.回转真空过滤机设计:设计工业用过滤机时,必须先测定有关的过滤参数,这项工作一般是用同一悬浮液在小型过滤实验设备中进行。
现有某一工厂需过滤含CaCO 3 5.0 ~ 5.5 % 的水悬浮液,过滤温度为25℃,固体CaCO 3的密度为2930kg/m 3。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的必修基础实验课。
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了解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化工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归纳、综合、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另外,基础化学实验是一门实验课程,其实践性很强,对给学生打下较好地从事化学实验的工作基础尤为重要。
就业岗位:煤化工专业的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备煤工、炼焦工、化工工艺工(鼓冷工、脱硫工、硫铵工、洗涤工、泵工、粗苯工)、化学检验工,就业的主要岗位(或岗位群)是炼焦化工企业的化工工艺操作及控制(包括现场操作与主控操作)、化学分析检验、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岗位。
二、设计思路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为充分体现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基础性,设置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实验课教材内容中加强了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素质能力培养,使学生逐步建立应用意识,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实验内容分四个层次:1基本技能训练;2应用技能训练;3综合技能训练;4设计性综合技能训练。
四个层次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实验内容涉及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化学实验通用设备技术、常用理化参数测定技术以及化学基础训练实验。
本书实验内容由易到难、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能力目标通过基础化学实验课的训练,使学生达到:(1)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干燥及洗涤,玻璃的热加工、冷冻、干燥剂的选择,抽滤、离心分离,重结晶,滴定管的使用和洗涤,溶液的配制。
《化工技术基础实验》课件-测量技术

压力测量仪表分类 (按转换原理分) a.液柱式压力计 b.弹性式压力仪表 c.电气式压力仪表 d.活塞式压力标准仪表
一.液柱式压力计
常用的有U型管、倒U管、单管、斜管、U型管双指示液压差计
1
液柱式压力计注意问题:
★ 读数的表示方法
当待测流体为水时,压差计的指示液是Hg,测得的 液柱高度是50mm时,能读作50mm Hg柱吗?
32
三、热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一般适用于测量500℃以上的较高温度,对于在 500℃以下的中、低温输出电势很小,对测量电路的放大器 和抗干扰能力要求很高,否则不准;另外,由于冷端温度 的变化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对误差显得突出,不 易得到完全的补偿。
5.热电偶的结构
★普通热电偶:有热电极、绝缘管、 保护套和接线盒组成
★铠装热电偶:将热电偶丝与绝缘 材料及金属套管经过整体拉伸工 艺加工而成的坚实的组合体。外 径为1-8mm,还可小到0.2mm, 长度可为50m。反应速度快,可 弯曲、不怕震、耐高压的优点。
★表面型热电偶
利用真空镀膜法将两种电极材料蒸 镀在绝缘基底上的薄膜热电偶, 专门测量物体表面温度。
不能。应读作50mm Hg-H2O
★ 最小测量值的确定
如果要求压差的测量误差不大于3%,U管压差计的最 小单位一般是1mm,则每次读数的绝对误差为:
D(h) D(h1 h2) [D(h1)]2 [D(h2)]2 0.52 0.52 0.707mm
则最小液柱高度为:
hm in
D(h) Er(h)
❖ 动能与静压能的转化 ❖ 压力分布 ❖ 速度分布
16
★ 流量基本方程
Q F 0 2 p
α—流量系数 ε—膨胀校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