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2中考试题《大道之行也》汇编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大道之行也含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考文言文“地毯式”训练:《大道之行也》一填空题1 《大道之行也》选自,大道,古代指。

2 《礼记》是经典之一,是(朝代)对以前各种着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讲信修睦()()4不独子其子()()5矜()6寡()7孤( )8独( )9废疾者()10男有分()11女有归()12货恶其弃于地也( )13谋闭而不兴(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 )( )15故外户而不闭()16是谓大同( )三问答题1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2 哪句话体现了贷尽其用,人尽其力?3 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儒家提出的“大同”社会是不满于当时社会的现实?4写出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

5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6 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7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朝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着作加以辑录、编撰而成,共49篇。

二解释下列词语1选贤与能(与通举)2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父母)3讲信修睦(诚信)(和睦)4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女)(子女)5矜(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6寡(老而无夫的人)7孤( 幼而无父的人 )8独( 老而无子的人 )9废疾者(残疾人)10男有分(职分)11女有归(女子出嫁)1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13谋闭而不兴( 发生 )14盗窃乱贼而不作( 指造反 )( 指害人 )( 兴起 )15故外户而不闭(门)16是谓大同( 指理想社会。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同“鳏”,老而无妻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1.选贤与能
贤:
能:
2.讲信修睦
信:
修: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亲:
4.不独子其子
子:
子: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不独子其子
贤: 品德高尚的人 能: 才干出众的人 信: 诚信 修: 培养 亲: 动词,以……为亲 亲: 名词,指父母 子: 动词,以……为子 子: 名词,指子女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 同“举”,推举
知识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作品拓展】 本文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原文呈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 作:
8.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 闭: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色的词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是. 谓大同2.翻译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①职分、职守②这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博爱精神,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就要从自己做起,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为营造社会的博爱、互助氛围而努力。

试题2:《大道之行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 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 ,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下第22课】

《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及答案【统编版八下第22课】

《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

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大道之行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大道之行也礼记〔两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关闭的门。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二、古今异义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鳏寡孤独古义:为两个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22《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湖北省恩施州】三(三)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有改动)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亲: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⑷停数日,辞去.去: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20.【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2分)三处画线句子: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2分)【浙江省宁波市】三(三)(8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问题探究、中考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

儒家经典“五经”指的是《》《》《》《》《》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选贤与.能同,意思为:(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不独子其子.古义: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2)男有分,女有归.古义:今义:返回,属于(3)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今义:一般指货物或商品参考答案(4)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今义:一般指偷东西的人3.词类活用名词的意动用法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原意为:亲人,句中意为:②不独子.其子原意为:孩子,兼指儿子和女儿,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大道之行也行:(2)天下为公公:(3)选贤与能贤:能:(4)讲信修睦信:修:(5)故人不独亲其亲.亲:(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寡:孤:独:废疾:(7)男有分,女有归分:(8)货恶其弃于地也货:恶:(9)盗窃乱贼而不作作:(10)故外户而不闭外户:5.一词多义(1)闭①是故谋闭.而不兴②故外户而不闭.(2)修①讲信修.睦②邹忌修.八尺有余(3)独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③独.行其道三、文言虚词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于①货恶其弃于.地也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3.为①天下为.公②不必为.己4.其①不独子其.子②货恶其.弃于地也四、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3.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五、问题探究1.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2.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3.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2012中考试题《大道之行也》汇编
包头市课改区(06内蒙古)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门
8.描写阐述
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2007年未命制
深圳市(08广东省)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
..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4分)
答案:6.2(1)大约(1分)
(2)呆呆的样子(1分)
7.4(1)水格外清凉。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选贤与能”翻译通顺给1分,“讲信修睦”翻译通顺给1分)8.4此题答案多元化。

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

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铜仁地区(09贵州省)
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
..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答案:10.3分;C
11.3分;D
12.(每句中的加点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翻译正确1分。


①4分;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


②2分;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13.3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010年未命制
(义乌市·2011)(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二)(8分)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2012年未命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