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跟单员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
【学时学分】64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在市场营销、物流概论、管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能运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技能。
2.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将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课程衔接
本门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是在市场营销、物流概论、管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后续课程有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以情境化、项目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将本课程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
1、掌握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
2、掌握商品的质量、数量、包装等合同条款。
3、掌握国际货物运输的方式、组织及运输单据的制作。
4、掌握国际货运保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5、掌握商品及格条款的内容。
6、掌握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及流程。
三、课程设计
四、课程考核
1、过程考核与最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2、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单元测试根据学生提交的纸质版材料给学生打分,做为平时成绩,占40分。
3、期末综合考核,满分60分。
五、学习资源
多媒体教室上课。
六、其它
1.本课程标准由物流教研室编写
2.执笔:崔大巍
3.审核:
4.时间:2015年12月1日。
国际贸易跟单员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跟单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260593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总学时: 72适用专业:14国际贸易适用层次:高职高专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概述1、课程设置《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它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等课程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国际货运代理的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国际货代流程中的接单、订舱、配载、转运、集拼等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国际货运经营管理方法。
课程性质,外贸跟单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与外贸跟单员这一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考证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让学生掌握外贸跟单一线操作的基本流程,具备选择生产供应商、样品跟单、合同审查跟单、生产前跟单、生产过程跟单、包装跟单及运输跟单的能力。
该课程要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课程的基础。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前续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包含《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等课程。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掌握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术语、概念,具备了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快速理解国际货代操作方面的技能。
通过学习《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掌握了国际物流、货运代理过程中需要提交的单证要求,具备了正确填写货运单据的能力,初步具备了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单证业务的技能。
通过学习《报关与报检实务》,学生掌握报检和报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类货物的报检流程和报关程序,能够理解货代工作的完整流程,并初步具备办理国际货代业务综合操作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包含《国际贸易技能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国际贸易技能实训》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国际货物运输环节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国际贸易实务是商科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应当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首先,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应当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核心,它应当包括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学生应当能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了解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
这些目标的明确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应当规范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应当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的实务操作、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技术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
此外,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应当规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当与课程目标相一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平时表现、课堂表现、作业考核、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运用,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标准,为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报关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外贸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整合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及国际贸易实务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外贸行业相关职业岗位高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国际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职业技能。
本课程是报关、报检、外贸跟单、运输、国际商务单证制作等岗位操作课程的前续基础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岗位职业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外贸业务操作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S)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形成国际贸易交易准备、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等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岗位工作任务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践中、在工作任务中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
•课程项目及模块选取的基本依据是外贸岗位业务流程,强调职业岗位所特有的内在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非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校项目的内容总量及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课程总学时为108节,学分6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
•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会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业务流程、理会与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惯例、掌握国际贸易活动各环节各基本工作要求、内容及方法等基础知识。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与目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与意义01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102 03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贸易术语、合同订立、运输与保险、货款结算等。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管理与防范。
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等。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贸易的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
010203040506课程内容与结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有绝对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发展,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可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相似国家之间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现象,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偏好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课程学时/学期/学分:72/2/4一、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实务》是商贸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贸基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开拓国外客户的方法、熟悉价格构成、与客户联系及磋商合同条款、订立合同及履行合同。
同时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外贸函电》《外贸单证》《报关实务》打下业务基础。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1)了解外贸业务员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进出口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发展趋势。
(3)掌握贸易术语的含义、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和风险划分。
(4)了解并掌握订立品名、品质、数量、包装条款应注意的事项。
(5)了解运输、运输保险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提单的应用。
(6)理解各种支付方式的含义,业务流程,并理解各种支付方式的风险和风险防范措施。
(7)了解有关商检、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的基本概念。
(8)了解磋商的过程和履约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能利用网络平台开拓国外客户。
(2)能根据不同的贸易术语核算价格并灵活报价。
(3)能根据具体的业务制定包装条款并计算毛重,体积。
(4)能根据商品的具体情况正确确定货柜类型和数量,熟练计算运费及保险金额,保险费。
(5)能根据具体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及盈亏核算。
(6)能结合业务的自身特点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支付方式或优化组合支付方式。
(7)能根据磋商的结果订立一份正式的合同或确认书。
3. 素质目标(1)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
(3)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4)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以外贸业务员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切入点,从合作企业获取真实的业务资源,从教学角度出发,重新设计仿真出口业务项目,以磋商和履行合同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中职技工院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本课程采用理实结合教学模式)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国际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综合培养电商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包括国家(地区)间货物买卖的程序、操作方法和技巧,这其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必要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程序、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与进出口贸易的合同条款及基本业务流程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法规并了解各种国际贸易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进出口交易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贸易谈判能力、价格核算能力和规范缮制各种结汇、付汇单证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并解决进出口贸易活动中一般问题等基本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国际贸易的趋势,以及当今国际形势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2.理解国际贸易术语的内涵和具体规定3.掌握不同贸易术语之间的换算4.理解商品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及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5.掌握进出口交易磋商和签订合同的程序及步骤6.了解报关报检流程7.掌握国际贸易结算方式8.了解国际贸易中商检、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条款(二)能力目标1.能制作国际市场调研报告2.能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出口3.能核算商品价格进行报价4.能拟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5.掌握办理国际货物海洋运输保险程序(三)素质教育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与技能实践,使学生具有:1.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2.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吃苦耐劳和良好的抗压心理素质;4.养成踏实严谨的作风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发展历史(了解)第二章合同的标的(掌握)第三章国际贸易术语(掌握)第四章货物的支付(掌握)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掌握)第六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掌握)第七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磋商与履行(了解)四、学时分配与建议五、说明教材主要围绕“够用适度”的原则,具有入门性质,内容编排完全体现职业性,运用大量案例配合理论进行教学,为21世纪高职高专财经类规划教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商科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一、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熟悉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流程,包括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政策法规;3.具备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谈判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开展国际贸易业务;4.了解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管理和国际贸易纠纷解决机制,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优势和限制等内容;2.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包括国际贸易的主体、方式、程序和文件等;3.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谈判技巧,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价格策略和谈判技巧等;4.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和纠纷解决,包括风险防范、信用证操作和纠纷解决机制等。
三、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1.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国际贸易实务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2.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够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4.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
四、评价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1.平时成绩占比较大,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等;2.期中期末考试占一定比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务案例分析和报告占一定比例,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4.实习报告和答辩占一定比例,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跟单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代码:26059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总学时: 72
适用专业:14国际贸易
适用层次:高职高专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概述
1、课程设置
《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它是建立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等课程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国际货运代理的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国际货代流程中的接单、订舱、配载、转运、集拼等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国际货运经营管理方法。
课程性质,外贸跟单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与外贸跟单员这一工作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考证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让学生掌握外贸跟单一线操作的基本流程,具备选择生产供应商、样品跟单、合同审查跟单、生产前跟单、生产过程跟单、包装跟单及运输跟单的能力。
该课程要以《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课程的基础。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与前续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包含《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与报检实务》等课程。
通过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掌握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术语、概念,具备了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快速理解国际货代操作方面的技能。
通过学习《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掌握了国际物流、货运代理过程中需要提交的单证要求,具备了正确填写货运单据的能力,初步具备了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单证业务的技能。
通过学习《报关与报检实务》,学生掌握报检和报关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类货物的报检流程和报关程序,能够理解货代工作的完整流程,并初步具备办理国际货代业务综合操作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包含《国际贸易技能实训》《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国际贸易技能实训》和《国际贸易综合实训》等课程的国际货物运输环节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国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运代理的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国际货运代理、国际物流的业务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目标
该课程针对国际贸易跟单岗位群,具备包括业务员(揽货员)、操作员、单证员(对单员)、客服员等四种类型岗位作为课程教学对象的目标岗位,并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选择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软件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
本课程培养的具体能力目标为:
(1)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后,使学生对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相关知识的系统理解能力;国际贸易跟单实务各个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国际贸易跟单实务各项业务的熟练操作能力;并能实现在国际物流的大背景下灵活掌握综合的国际贸易跟单实务业务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国际贸易跟单实务人员从业道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专业外语;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方案设计的方法,掌握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的方法,同时还应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与学时分配
主要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的教学和训练中。
※《国际贸易跟单实务》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四、学习资源的选用
1.教材选用原则
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行业标准要求相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
2.推荐选用教材
《国际贸易跟单实务》童宏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学资料
ⅰ书籍:
《国际货代操作实务》杨鹏强中国海关出版社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邓传红大连理工出版社
《国际物流实务》张良卫、朱强电子工业出版社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赵承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国海关通关实务》郑俊田
《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全国国际货代行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指定用书,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全国国际货代行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试指定用书,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ⅱ电子读物:
/ FIATA
/index.asp CIFA
/ 网上广交会
/ 中国电子商务网
阿里巴巴网
/ 世界买家网
/ 中国商品网
/default.aspx 查海关编码
/cn/common/whpj.html 查汇率
/ 国家商务部
广东省外经贸厅
广州市外经贸局
中国海关网
/ 广东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ⅲ期刊参考文献:
《环球物流(GLS)》月刊(上海)
《物流科技》月刊(哈尔滨)
五、任教老师要求
1.具有企业(或进行顶岗实践)国际贸易跟单实务方面工作的经验;
2.具有报关与报检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承担较大教学工作量。
六、教学场所与设备要求
各个教学项目所必需的教学场所和设备要求:
七、学习情境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以广州外贸公司为企业背景,主要围绕课程项目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各项目的学习情境设计如下表所示:
P-01学习情境国际贸易跟单员的岗位外贸公司设立程序
P-02学习情境步入职场
P-03学习情境交易磋商程序业务操作
P-04学习情境选择生产
P-05学习情境原材料采购跟单管理办法
P-06学习情境生产式样
八、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围绕课程项目设计考核点和评价标准实施过程化考核的考核形式。
考核方法与考核标准如下表:
1.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表现打分:到课情况50%+回答问题50%。
2.项目成绩(70%)
根据学生上交的实训操作手册中的项目成果进行打分,共七个实训项目。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