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凡卡》教案
小学语文《凡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凡卡》优秀教案教案设计:资深一线教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3)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2)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人为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美好情感。
(2)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读音,理解词语意思。
3.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讲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感悟课文(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2)讨论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5.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人为善。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
同时,通过分析人物描写,让学生学会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在课堂小结中,强调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人为善,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读音,理解词语意思。
三、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小学语文课《凡卡》教案

小学语文课《凡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凡卡》。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凡卡》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背景、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凡卡》。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1 展示凡卡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作中的细节。
1.2 学生自由发表对画作的看法和感受。
2. 阅读理解2.1 学生自读课文《凡卡》。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
2.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3.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小结4.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4.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5.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朗读等作业。
5.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表现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凡卡》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摩平、挨打、撇撇嘴、指望、收拾、揪着、眯缝、蘸墨水、醉醺醺、戳脸。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自读自感自悟,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凡卡所遭受的非人折磨,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让学生明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 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2. 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 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插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1. 幻灯片2. 《凡卡》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 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听写。
(2)表情朗读训练,读好凡卡的信。
三、深入理解1. 课堂讨论:(1)凡卡是爷爷唯一的亲人,为什么把他送到城里做学徒?(2)凡卡到莫斯科才3个月,为什么那么迫切地恳求爷爷带他回家?(3)像凡卡一样把信读好。
2. 阅读训练:(1)按书后第1题(1)(2)默读5分钟,同桌互议,全班讨论交流:爷爷为什么要送凡卡去做学徒?哪些词句中看出爷孙俩在乡下生活过不下去了,爷爷是为了凡卡今后的生活才送他到莫斯科来的?为什么才三个月,凡卡就写信乞求爷爷带他回家?(2)第二次默读:集中读第二段,读后填表。
四、朗读体会1. 凡卡生活这样悲惨,他写信时是什么心情?哪些词语可以证明?(担心、汉了口气;揉揉眼睛、抽噎;伤心地、呆呆。
小学六年级语文《凡卡》经典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凡卡》经典教学教案三篇《凡卡》通过描写凡卡给爷爷写信,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凡卡》经典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凡卡》经典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俄国的作家契柯夫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是一个由农村到城市鞋店当学徒的穷孩子,他受尽了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
本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说明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学徒、立柜、生锈、摩平、邮筒、揪着、稀粥、基督、逮住、地址、圣诞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文章采用作者叙述、人物写信和回忆插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对比衬托、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采用作者叙述、人物写信和回忆插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及对比衬托、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构想: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分清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作者的叙述。
写信的内容与凡卡想到的事情联系起来理解,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像带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读讲结合,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
2、释题,简介背景,引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义:1、指名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还有一些外国人的名字,要注意读好。
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读生字,要把字音读准。
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写信前、写信时、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三、同桌合作读课文。
一人读一自然段,读读评评,互相纠正读得不准、不顺的地方。
四、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1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2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3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4
小学语文课《凡卡》教案

小学语文课《凡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了解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途径,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学习凡卡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认识社会的不公,激发学生改变社会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理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理解。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3)深入讲解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4. 合作学习:(1)组内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2)选取代表性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2)学习凡卡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改变社会的决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调查身边的社会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小学语文课《凡卡》教案

小学语文课《凡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凡卡》;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准备 1. 课文文本《凡卡》;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教学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氛围。 3. 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生字词卡片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 (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把握文章主题;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结与布置作业: (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 1. 开展课后阅读活动,推荐与《凡卡》类似的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 2. 组织写作训练,让学生以《凡卡》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 3.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反馈 1. 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 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补充和说明:生字词的学习要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需要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 补充和说明: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生字词、关键词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录音机或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补充和说明:朗读课文要注重语音语调和表情,以表达课文情感;理解课文要结合生字词的学习,通过讨论关键词和分析课文结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 补充和说明: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 补充和说明: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 补充和说明:开展课后阅读活动,推荐与《凡卡》类似的作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组织写作训练,让学生以《凡卡》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创意写作;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反馈 九、教学调整 补充和说明: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凡卡》教学教案精选3篇

《凡卡》教学教案精选3篇《凡卡》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二、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初设疑问: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凡卡》这篇小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快乐)3、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
)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悲惨)4、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二)读信悟情,解答疑问:1、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2、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学生交流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D、我们那可怜的凡卡正在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选择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3、默读第10、15自然段,也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地写一些标注,如有产生疑问的地方,就在旁边打个问号。
A、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凡卡》教案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18《凡卡》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8《凡卡》,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18《凡卡》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18《凡卡》,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