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部编八年级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 教案 2.1 网络改变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1网络改变世界【课标依据】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能够了解网络交往的优势,对网络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网络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了解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积极作用。
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教法学法】教法:主题活动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教时】1课时【教学过程】视频导入生成问题思考:这个视频说明什么?看图片,思考:数据说了啥话生答后,师归纳:互联网促进社会生产的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世界因互联网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更加丰富多样。
师:引出本节课主题。
新课互动生成主题一:自主预习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师归纳板书主题二: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师展示图片,生回答说明什么?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1)信息传递交流更便捷师播放视频,生看后思考:这个视频说明什么?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2)打破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师播放视频,生看后思考:这个视频说明什么?生答后,师生共同得出:(3)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明确:一、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迅捷;打破人际交往时空限制;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师过渡:互联网的出现还给哪些领域、行业带来了改变?有什么影响?主题三: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师展示材料:思考:(1)材料中的网民年年人数增加,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2)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及其相关内容,被多次提及,这是互联网对社会进步具有哪些具体影响?生答后,师生归纳:(1)网络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师补充:“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优秀说课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环节二: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环节三:传播网络正能量
环节四:合理利用网络
环节二
情境一:不会解答的数学题
周末计划确定后,兰兰 开始做准备。她决定先完 成学习任务,然后再开展 其他活动。 于 是,兰兰 打开数学习 题册,开始学习。过了一 会儿,她不得不停下了笔, 因为一道题把她难住了…… 这时,她脑海中闪现出了 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传播网络正能量
教材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 难
• 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 做积极网络文化的创建者和传播者
合 理 利 用 网 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对事物充网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 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合 理 利 用 网 络
合 理 利 用 网 络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课运用了一例贯穿课堂的情境教学
方法,通过多个情境,层层推进,逐渐为
学生展开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同时,在 情境创设过程中,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与交流展示过程中认 识理论、学习理论,并将其外化为行为,
应用理论,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环节二
情境二:那个“宅在家” 的朋友
设问1:你知道 小明为什么说自 己没时间吗?
设问2:如果你 是兰兰,你会如 何劝服小明不要 一直宅在家里?
通过这一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到互 联网上有无限的信 息,而我们的时间 和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沉溺于网络, 要学会“信息节食”
环节二
情境三:坚持做更好的选择
设问1:你看 到这些消息的 第一反应分别 是什么? 设问2:兰兰 应该如何处理 这些信息?
在情境中思考, 学会辨析网络 信息 ,让谣言 止于智者,自 觉抵制暴力、 色情、恐怖等 不良信息。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案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的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
【内容标准】本节依据课程标准三我与国家和社会中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慎重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
2、能力目标:能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学会运用互联网结交朋友。
3、知识目标: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
知道如何慎重结交网友。
【教学内容解析】第二框“网上交友新时空”,通过活动“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分享网上交友的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
然后,通过中学生“吴凡”在网上交友的两个活动,让学生辩证认识网上交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既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积极影响,也看到互联网对交友的消极影响;通过把照片放在网上以及见网友的活动,提示学生在网上交友要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要慎重对待将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
最后,教材分析了网上交友的利弊后,鼓励学生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教学过程】课件一:猜一猜:2022年人们最离不开的一件物品是什么?1、你有手机吗?有使用过手机上网吗?2、你使用手机上网做了些什么?课件二:走进生活1、你有网友吗?2、你是通过什么软件与网友聊天的?3、你的网友都见过面吗?课件三:五·2网上交友新时空课件四:学习目标1、了解网上交友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2、知道如何慎重结交网友?课件五:初一学生小青,在网上结交了不少朋友。
她化名“青空”和网友交流。
她交的朋友天南海北,各个层次。
有大学生,有老师,还有局长。
她们在网上平等的聊天沟通。
她选择和自己聊得来的网友聊天。
还经常给朋友圈的观点点赞,发表评论。
上述材料体现了网上交友的什么特点?课件六:网上交友的带来的影响?正方辩反方利大于弊论弊大于利课件七:积极作用消极影响1.超越时空,拓展交往圈; 1.威胁个人信息安全;2.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2.容易沉迷其中;3.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3.影响学习,荒废学业;4.体验到平等相待的喜悦; 4.容易上当受骗;5.弥补现实生活中缺少朋友交流的缺憾。
专题09_走进社会生活(原卷版)-备战中考道德与法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部编版)

专题09 走进社会生活一、单项选择题(一)命题点1: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亲社会行为、个人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亲社会行为等)1.(2020秋•高新区期末)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这启示我们()A.中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融入学校和班集体的生活B.应专注在个人“结点”里,等待“大网”的覆盖C.应主动融入丰富的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D.认识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2020秋•巩义市期末)因为农民的辛勤耕种,我们得到了粮棉;因为警察的坚守岗位,我们有了安全的环境;因为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可见()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②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④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秋•阳信县期末)今年新通过的《民法典》设立“好人条款”:见义勇为者在救人时受到损害,可以得到补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有重大损害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有助于()①所有人都会毫无顾忌地对他人实施紧急救助②培养人们的亲社会行为③依法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④身处危难中的人们都能得到及时救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2020秋•新乡期末)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①清扫社区和街道卫生,美化环境②去博物馆义务讲解,传播历史文化③组织义务植树活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④阅读名著,提升自我文化素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2020秋•乾县期末)北京依托社区青年汇建立1000家“分小萌”垃圾分类青少年志愿服务示范引导站,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引导青少年下楼做公益,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实践中。
青少年参与这些活动()①有助于养成亲社会的行为②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③有助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2020秋•岚山区期末)针对漫画《围观》中围观者的行为,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弘扬社会正气B.无需帮助与自己没关系的人C.没有养成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D.缺乏关爱他人、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7.(2020秋•内江期末)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总复习精讲 一、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1.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相同的。 3.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拒绝使用网络。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 ×) ( ×) ( ×) ( √)
命题点 1:丰富的社会生活
1.(2021·荆州第 4 题 2 分)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
(1)周某的行为属于__一般违法行为或行行政政违违法法行行为为((答答““扰扰乱乱社社会会秩秩序序 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均视为正确)__。 (2)案例启示我们,合理利用网络应该:__①①学学会会辨辨析析网网络络信信息息,让谣言 止于智者。②恪守道道德德、、遵遵守守法法律律是是网网络络生生活活的的基基本本准准则则。。③③我我们们要要在在 网上传播正能量__。
※1.为什么说网络是把双刃剑?(P10~16)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利:(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 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 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网络推动社 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2021 恩施 13(4)]
※2.沉迷于网络有什么危害?(P15)[2019 荆门 19,十堰 28(4)] (1)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2)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 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 (3)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4) 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考点 2: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7~19)[2021 十堰 11(2);2020 鄂州 3D,黄石 2D,恩施 9,随州 30 情境一;2019 宜昌 7,黄石 17] (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 怖等不良信息。 (4)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专题复习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专题复习与练习题▲▲【考点】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一、单项选择题1.【2019 四川成都】2018 年 6 月 18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首次将沉溺于强迫性电子游戏列为一种精神健康状况。
走进网络空间,体验网络学习,做网络的主人,这需要我们( D )①沉溺虚拟时空,享受网络生活②恪守网络道德,增强自律意识③遵守网络法律,维护网络秩序④增强自护意识,提高自制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9四川自贡市】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生活被“微信化”,无论是在工作、开会、旅行还是吃饭,大家总会不自觉地掏出手机查看微信、发微信。
享受网络微信生活,我们应该( B)①抵御网络,杜绝网瘾,做生活的主人②虚心听取父母和老师不玩游戏的建议③增强自制力,不沉溺于网络微信空间④遵守网络微信法律,恪守网络微信道德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2019 山东泰安】2019 年 2 月 28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29 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 9.6%,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及价值观念等产生着巨大影响。
青少年健康上网要做到( A)①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强化自我约束,不沉迷于网络②克服猎奇心理,正确把握好奇心,不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③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制作、不传播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④强化安全意识,不贪图小便宜,远离网络陷阱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2019 甘肃兰州】当下网络直播受到大众追捧,主播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传播丰富多彩的即时信息。
你认为( B )①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②应取缔网络直播,以便加强隐私管理③要合理利用直播平台,理性参与社会生活④可以适当传播夸张和虚假的信息A.①②B.①③C. ②③D. ③④5.【2019 浙江台州】近年来,不少含有不良信息、网络游戏及商业广告等内容的有害手机软件进入中小学校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用网络》优秀教案

部编版⼋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2《合理利⽤⽹络》优秀教案第⼆课⽹络⽣活新空间第2课时合理利⽤⽹络1.知识⽬标:(1)了解媒介素养的要求。
(2)了解⽹络交往的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掌握⽹络交往⾃我保护的知识。
2.能⼒⽬标:(1)提⾼媒介素养,提⾼正确使⽤⽹络的应⽤能⼒,培养⽹上⾃我保护的能⼒。
(2)合理利⽤互联⽹等传播媒介,传播正能量,学会理性利⽤现代媒介参与公共⽣活。
(3)具有对⽹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
(4)在⽹络上,能⾃觉遵守⽹络规则,做对⼈对⼰有益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1)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络⽣活。
(2)培养⽹络规则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络环境尽⾃⼰的责任。
1.重点:(1)合理利⽤互联⽹等传播媒介,传播正能量,学会理性利⽤现代媒介参与公共⽣活。
(2)在⽹络上,能⾃觉遵守⽹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做对⼈对⼰有益的事情。
2.难点:(1)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络交往,恰当运⽤⽹下交往与⽹络交往。
(2)具有对⽹络交往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
⼀、导⼊新课1.教师出⽰勒索病毒图⽚以及勒索病毒的解释。
勒索病毒,是⼀种新型电脑病毒,主要以邮件和恶链⽊马的形式进⾏传播。
主要通过邮件附件、钓鱼邮件群发下载⽹址链接、⽤户在恶意站点下载病毒⽂件以及⽹页挂马后进⾏传播。
该病毒性质恶劣、危害极⼤,⼀旦感染将给⽤户带来⽆法估量的损失。
这种病毒利⽤系统内部的加密处理,⽽且是⼀种不可逆的加密,必须拿到解密的密钥才有机会破解。
提问:勒索病毒的出现,使许多⼈出现了恐慌,你知道他们恐慌的原因都有哪些吗?2.学⽣根据课前对勒索病毒的了解,列举⼈们害怕勒索病毒的原因。
3.请学⽣说说应对勒索病毒的简单⽅法。
教师指出正是勒索病毒的制造者⾮法利⽤⽹络,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出⽰课题——合理利⽤⽹络。
设计意图:勒索病毒这⼀⽹络⼤敌的出现,正是由于其制造者对⽹络⾮法利⽤造成的,从⽽警⽰学⽣要合理使⽤⽹络,⾃然地引出本节课课题。
2020年重庆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考点1 合理利用互联网

②审清设问类型 ④网络的影响 ⑥作答要求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5. (2017重庆B卷11,4分⑥)仔细阅读《直播风波》并回答问题。
请运用道德方面①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直播风波》的认识②。
返回目录
①漫画中直播者断章取义,诬陷他人是不讲诚信的行为,其结果既伤害别 人,又伤害自己,会产生信任危机;②这样的直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应该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③“直播可以捧红一个人,也可以淹死一 个人”,说明网络是把双刃剑;或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合理利 用互联网传播媒介。(答对任意1点得2分,不结合材料扣1分,共4分)
返回目录
①“作为儿子关心母亲,作为消防战士认真工作”说明每一种角色都意味 着承担相应的责任;②“微信视频”说明网络让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 交流变得方便迅捷;或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 交往;或“网络购物”说明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③“ 妈妈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而说谎”说明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要 求;或母亲运用诚信智慧。(答对任意1点得2分,不结合材料扣1分,共4分)
链接 络的利与弊,并能趋利避害,通过网络提高自己、正确表达自己意愿、参与 社会公共生活等,从而增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
知识结构图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梳理
核心观点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积极影响) 2.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青少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沉迷于网络。(做法) 3.公民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自律,文明上网。 (做法)
向善的网络文化。(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返回目录
网
知 识雷 区
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现在,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日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信息化生存、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如人们已广泛运用各种新兴媒介及网络工具、互联网、手机,MSN、QQ空间、贴吧、博客、微博、专题网站、网上学校,等等。
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形态、社会规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当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是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时,学生与世界的接触已渐进为“零距离”;当现实的学校生活可能会给初中生带来压
力时,而网络中的虚拟空间则给了他们所向往的相对宽松环境;当学生直接面对繁杂、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时,教师难以在学生面前充当道德权威;当学生不仅是一名信息传播的接受者时,同时也成为积极的传播者;当学生一方面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闻时,也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在传播谣言。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能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已是教育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看到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世界也
因网络而改变。
19世纪是高速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将是国际互联网的时代。
印刷机改变了个人获取事实、他人思想和谣言文化的方式;邮政改变了我们从朋友处获得新闻和我们与其他团体进行通讯的方式;电话改变了我们的谈话方式并扩大了可参与讨论问题的人们的范围。
而因特网所能改变的东西不仅包含所有这些,还远远多于这些。
为此,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介进行学习与生活。
例如,学会通过互联网更多、更快地感受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的文化信息,提高社会参与度;利用网络
提供的各种求知和获得信息的广阔空间,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学会在网络平台上与同学及社会各方便捷地交流和沟通等。
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它的积极面,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面。
“网络的世界很精彩、网络的世界很无奈”。
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育都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情绪波动大、易冲动,极易受到网络上不文明、不道德信息的影响,沉迷于网络虚拟生活或网络游戏,耽误学业,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犯罪的道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勇
敢而智慧地面对网络风险,并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如不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不攻击别人的网络账号,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去探究别人的隐私等,建立文明健康的网络学习活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