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发展史

网络媒介发展史
网络媒介发展史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综述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肆进军网络传播领域,商业网站同时也发布新闻。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一、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

1997年5月,网易公司在广州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提供新闻与资讯服务的门户网站。次年2月15日,搜狐网成立。同年11月30日,四通利方公司与美国华渊资讯公司合并,宣告成立新浪网。

1997年11月,网友老榕一篇题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迅速走红,成为互联网传播史上的奇观,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国互联网在内容传播上的威力开始显山露水了。

1999年2月,新浪网推出“科索沃战争专题”报道。当时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是,由于政府还没有制定有关网络新闻登载的规则,新浪网除了向新华社等国内媒体购买稿件,还向法新社等国外媒体购买了内容。该专题创立了24小时滚动播报的先例,形成了早期互联网新闻的报道模式。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条例》。这是中国政府有关商业网站从事网络新闻业务的第一个正式规定,是当时门户网站新闻运作的主要法律依据。

2000年12月27日,新浪网首先获得登载新闻资格。随后,搜狐、网易分别在2000年12月29日及2001年2月15日获得登载新闻资格。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将新闻登载权授予民营商业网站。

2000年4月13日,新浪登陆纳斯达克,网易、搜狐紧随其后。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泡沫由顶峰走向破裂。

2002年8月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规定》指出,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规定》还指出,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有确定的出版范围,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

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殴打致死。该事件被传统媒体曝光后,网络媒体积极介入,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有关部门侦破此案。

2004年2月3日至18日,新浪、搜狐和网易先后公布了2003年度的业绩报告,分别实现了1.14亿美元、89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的全年度营业收入,以及3100万美元、3900万美元和2600万美元的全年度净利润。中国门户网站首次迎来了全年度盈利。

2005年,以新浪博客为代表的web2.0网站异军突起,博客开始由"精英"走向大众。2005年这一年被称为“博客元年”。

2005年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5日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2000年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2005年10月,全国20多家报社的总编发布《南京宣言》,呼吁报界联合,改变报纸为门户网站"打工"的地位。同年底,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率先提出"报业寒冬论",引发热烈讨论。

2007年9月3日,在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TOM在线按照私有化计划,从香港创业板退市,并于美国时间9月6日从纳斯达克退市,成为首家实施退市计划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镇坪县发现野生华南虎”,同时公布了周正龙拍摄的两张华南虎照片。随后,这两张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很快,其真假性遭到网友广泛质疑。随后,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普通网友、专业人士均自发地参与到虎照鉴定中来。由此,中国互联网史上乃至中国传媒史上的重大新闻事件“华南虎事件”爆发了。

2007年11月26日,中国门户网站网易独家发布周正龙拍摄的全套40张原始“野生华南虎”数码照片,开始主动地介入新闻事件。12月2日,网易再次公布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认为“虎照为假”,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在“华南虎”事件中,广大网友与互联网媒体第一次成为推动新闻事件发展的绝对主角,是中国互联网新闻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

2007年12月29日,信产部和广电总局于联合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1月31日期开始生效。其中规定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必须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业内人士认为,该规定并非针对优酷、土豆等本身不生产视频、完全依靠网友上传视频的传播类视频网站;而是针对自身拍摄、生产视频节目、并且依靠互联网传播的制作单位。

2008年2月,以香港艺人陈冠希、张柏芝为主角的不雅照开始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互联网成为陈冠希“艳照门”事件的最大传播媒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一齐上阵,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报道抗震救灾,为突发新闻报道观念和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008年6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直接参与网络聊天活动,表明中国政府开始正式认可互联网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2008年8月,网络媒体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开始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内容的主要生产者。

2009年在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发起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持续多日曝光存在低俗内容的网站名单。随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国内重要新闻网站,均因低俗内容在网站首页刊登致歉信。

2009年5月至7月,网络媒体在参与杭州飙车案、邓玉娇等热点事件过程中再次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6月18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及《焦点访谈》节目中连续曝光了“谷歌中国”网站仍然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内容,互联网举报中心

对谷歌中国网站进行强烈谴责,要求其彻底清理色情信息,并建议相关执法部门依法处罚。中国政府连日来对网络低俗内容的整治进入重要阶段。

2001开始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已经成为业界一年一度的高端研讨会。论坛的开设是与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紧密相连的。形成完整的布局和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布局看,有三个梯次: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和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市)新闻网站。大量的综合新闻网站和媒体网站构成了规模可观的网络新闻传播矩阵。2002年内,以“搜狐视线”、“焦点网谈”(新华网)为代表的深度报道栏目的出现和成功运作,显示网络媒体报道形态的进一步成熟。9月25日,由中国网推动的“搜索互联”启动,形成全国新闻网站联手打造中国搜索引擎的态势。随着网络的近十年发展,中国互联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站已有47万家,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6800万。2003年中国互联网传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已达到空前活跃的地步。预计2004年底,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宽带大国”。数据显示,93.8%的高接触率和每天121分钟的接触时间,互联网当选为大学生媒介接触的双料冠军

中国网络媒体的传播,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传播环境、传播主力、传播态势、传播管理、传播研究这五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经济和以IT行业为主的高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国外投资机构关注焦点,尤其是新兴媒体及互联网行业已经被众多国际投资巨头纳入投资计划中。新媒体产业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成果。因此新媒体产业不仅仅以一个单一的产业身份发展,他涉及的范围广阔,影响领域众多。影响数字家庭产业链、通信产业链、传统媒体产业链等众多产业。并促使这些产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这些产业不断变革向融合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中国网络媒体已完全扭转了在互联网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今天如此规模的布局和巨大的传播影响力。

二、网络媒体的类型

(一)政府网站:

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

地方性新闻媒体网站

(二)商业网站:

大型门户网站

专业类垂直网站

三、网络媒体产品类型

(一)内容产品

内容产品是提供给网民的可直接阅读和欣赏的有价值的内容,如新闻信息及影音产品

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产品类型

满足的主要是网民对于信息的需求

大型网站的导航条所指向的内容多为内容产品

(二)服务产品

服务产品是服务于让网民生活更便捷、更丰富目的的相关产品,网民需要熟悉相应规则才能更好地使用

邮箱

沟通

购物

游戏

(三)社区产品

社区产品是建立在共同兴趣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关系实现聚类的产品,如校友录、聊天室、BBS

社区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信息驱动的社区(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共同兴趣)

活动驱动的社区(建立在活动基础上的共同兴趣)

共同特征驱动的社区(建立在共同特征基础上的共同兴趣)

(四)技术产品

技术产品是提供技术支持方便享用服务的产品,如搜索、博客、RSS、WIKI

四、网络媒体的特点

(一)网络媒体经营的核心业务

1.网络新闻:影响力的核心例如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

2.搜索引擎:网络内容、服务的整理工具(新闻、信息、商品)例如baidu、Google、人民搜索、盘古搜索

3.即时通讯:在线交流的粘性工具例如MSN、QQ

4.网络广告:展示性品牌广告、搜索类促销广告例如新浪、搜狐

5.网络游戏:ARPU值较高、盈利稳定的业务

网易、搜狐、腾讯

6.增值服务:以网站作依托进行拓展例如短信、彩信、付费新闻订阅等

7.电子商务:直接实现商品销售例如阿里巴巴、当当

电子商务(E-Commerce)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来解决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创造商机和销售产品及提供服务的商务活动。

主要形式:

B2B:商家对商家,代表企业:阿里巴巴

B2C:商家对个人,代表企业是卓越、当当

C2C:为买家与卖家的交易提供信息交互平台,代表企业是易趣

(二)网络媒体的特点

1.网络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从媒体到观众的单向传播模式的

垄断。

这一特性通常也被称为网络媒体的交匀性。它具体体现在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首先,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者。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明确地区分和划定了的角色,认为传播过程是从传方开始到受方终止的活动,是传方向受方施加的传播行为。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发布者,向媒体发布新闻。因此原有

的观众与媒体之间绝对的受传关系被改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2.网络媒体的其他特性

容量大

传统媒体的版面容量是固定的,对开的中文报纸一般只能容下1万字左右的内容。而且传统媒体的版数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哪怕只加印一个版,都会涉及到包括印刷、排版、发行在内的诸多环节,哪家报社的当家人都要小心翼翼地算上一笔成本账。正因如此,对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来说,用“惜字如金”来形容版面的珍贵和拥挤恐惧一点也不过分。而依托国际互联网的网络媒体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主机(CPU)的运营速度每18个月翻一倍,而价钱只有原来的一半。网络存储的土要介质—硬盘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定律,不断扩大的容量却只需要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

速度快

时效性强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以时效性的提高作为个衡量标准的。网络传输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送达世界各地。传输手段的更新使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面前感到非常力不从心。

超地域

国际互联网的最大成再长赞是将五大洲的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一但进入互联网,儿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白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在随机音箱中听到国际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为网络媒体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种种局限(包括运营成本、意识形态)而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至少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象网络媒体一样覆盖全球。

超链接

网络媒体还有个依托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超链接。网络媒体的新闻发布者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条件任意分层组织自己的信息,而网民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其中每一条信息。如万维网页(www)最常见、最常使用的形式是,当鼠标移动到一些文字(通常为词、短句或网址)及图象上时,光标就变成手形,这样的区域被称为“热区”,用鼠标在“热区”上点一下,就会调出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可能又有若干“热区”,以此类推,网民就可以浏览无穷尽的信息

四、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分流观众

一个人除去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和生活时间,用于接收新闻传播的时问总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吸引人的注意力,那么人们用于原有的媒体的时间必然要减少。何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着显著的优势至于全球和全国范围内网络媒体分流传统媒体观众的情况,由于统计起来相当困难,很少有人做过详细的量化分析。但足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发展情况,看出全球其他地方的这种发展趋势。

分割广告市场

网络媒体先天具备的种种优势,使得它一经出现就不仅要严重冲击传统媒体的观众市场,还要冲击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世界上最早的网络广告诞生于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的WRIED杂志网络版主页上,出现了AT&T等14个客户

的旗帜广告。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一是成为网站的赞助商,二是在网站上用横幅广告(Banner),一般是一个流动图像把观众直接带往厂商的网站。和传统媒体广告相比,网络媒体广告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电子商务的应用,三是可直接检查观众对广告的反应。

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地位被打破

由于新闻媒体能够接触到最大多数的观众,是信息流向观众的渠道,因而很长时间以来,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递方面具有很强的垄断地位:媒体传递什么观众看(听)什么,媒体不传递的观众就很难从大众传播渠道获知。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的这种垄断地位被打破。拥有新闻信息的主体,可以不再借助专业的新闻机构来发布信息,人们也不一定非得通过新闻机构的报道来获取新闻。即使传统媒体上网之后,这依然是事实。

五、网络媒介SWOT分析

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对传统的传播模式、经营模式都造成巨大冲击。但是

由于其发展历史太短,尤其在中国这样经济技术都相对落后的国家,还远远没有进入成熟阶段。不过,无论是网民数量的增长速度、网络媒体网站数量的增加速度、还是网络媒体对社会的公共影响力的增长,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预示着无限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优势(Strengths)

第一,目前所受政策限制最少,进入的政策门槛最低。

第二,各个市场的增长速度迅速,同时可供增长的空间大,相关业务市场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如网络广告具有巨大的可以挖掘的潜力,还有无线业务的发展更符合了年轻人沟通交流的需求发展趋势。

第三,体制年轻,由于网络是新兴媒介,建立之初,就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更容易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与经营,更容易吸引到年轻优秀的人才。第四,团队年轻,网络媒介拥有最年轻的人才,富有朝气活力和创造力,受到的思想限制和政策限制少,能够创办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更具个性与吸引力的媒体内容。

第五,网络本身的技术特性,包括网络的海量存储、多媒体视听、检索接收传播都很方便快捷、低成本大范围扩散、信息更新快而操作容易等带来的优势。第六,网络本身的传播特性,包括打破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可以实现双向传播,可以实现灵活互动、反馈;能够容纳多元文化和多种个性共存。

(二)劣势(Weaknesses)

第一,政策法规上的不健全,也带来了政治风险和其他风险。

第二,公信力不足,目前的网络编辑人才还不成熟,对如何在工作上把关以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经验。

第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身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媒体的要求,在安全、速度、资源等方面还不够。

第四,整个网络规模的扩大受限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大众文化水平、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基本因素。

第五,许多网站定位不够清晰,相互雷同,缺乏各自特色,同质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第六,网络信息泛滥,缺乏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三)机遇(Opportunities)

第一,中国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成长空间。

第二,整个社会对方便快捷实现沟通交流的需求,拉动网络媒体积极开拓无线领域业务。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带给网络媒体借外力发展的机遇,网络媒体可以与外资合资合作。

第四,中国社会信息化事业为网络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Threats)

第一,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都在争夺人们的休闲时间,如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等。

第二,政策管制松动的同时,政策保护也会被削弱。

第三,国外媒体巨头进军中国市场,给中国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第四,其他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会威胁到网络媒体竞争优势的持久

六、中国媒体网络策略和发展之路

第一,借助政策优势,快速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对原有媒介市场进行渗透,同时集中力量开拓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市场。

第二,积极与外资展开合资与合作,学习对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经验,努力达到国际竞争水平,抓紧机会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

第三,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强化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可信性,以及服务的多样性,用自己的优质质量来征服成年受众市场。

第四,抓住中国信息化机遇,让国内网络技术研发与应用再上一个台阶,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应用质量。

第五,明确媒体内容定位、受众市场定位等,细分市场,创办各具特色的网络媒体,培养自己固定的受众群体,尽量避免同质化。

第六,积极向传统媒体学习,展开与传统媒体的跨媒体合资合作。

第七,发挥网络媒体信息量大、可历史检索、更新快且操作方便的技术特点,做好新闻汇编工作,创造全面、深入的报道优势来克服新颖性上的弱势。

第八,发挥互动和宽容的优势,保护个性,给予每个人自由表现的舞台,让网络媒体成为网民的网上家园、心灵家园;

第九,提高自己的媒体内容质量、服务质量,从开拓受众市场出发,大力改天广告市场和相关业务市场。

不管是网络媒体还是其它新兴媒体,其与传统媒体的任务一样是为了服务大众、引导舆论,而这一目标必然是多种媒体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因此,网络媒体要结合其它新兴媒体及传统媒体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把握媒体发展新趋势,树立开放整合、竞争合作的新理念,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好东西的有效合作与统一,努力实现我国传播业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新景象。在数字时代,新的传播技术将重塑媒介的形态,中国的传统媒体要面对新闻网站,户外媒体等诸多新对手的挑战,而新媒体又要专心于开发新技术。在这样的情况,网络媒体的生存方面竞争定然不小,能够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必须根据读者不同于以往的阅读需求在内容、运营和营销上重新进行细致精确地定位,借助新技术媒体,发掘新的市场空间,通过尝试网媒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共同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突围!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年代、代表理论、观点、意义、局限) 强大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重回强大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魔弹论): 1、产生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也被称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2、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eg.希特勒政权对媒介的运用罗斯福炉边谈话“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马拉松”鼓动事件 3、魔弹论的缺陷 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 忽视了客观社会因素 否定了受众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限效果论: 1、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媒介效果研究开始采用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 2、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运行。 (2、有限效果论的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说服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将之归为适度效果论的) 3、传播流 所谓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成果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4、《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效果类型: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5、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 拉扎斯费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为研究”时发现受众中有两种人,一种人频繁接触媒介、关心政治、已决定把选票投给谁,还有一种人则相反,于是,前一种人影响后一种人。前者叫舆论领袖,后者叫追随者。 由于个人影响、舆论领袖的存在,使媒介的影响不能直接到达一般受者,从而造成“媒介→意见领袖→受者”(而非媒介→受者)的局面,这就是两级传播。 6、舆论领袖的特征 人数不多与被影响者是平等关系不集中在特定群体或阶层,分布均匀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同大众媒体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多,社交范围广) 3、对该理论的批评和修正 大部分新闻报道仍然是由大众媒介直接传播开来 舆论领袖和非舆论领袖界限模糊 最初的两级传播论将传播划为两级,但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更多或更少。 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 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效。 8、创新扩散理论 9、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定理 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对受众产生效果的必要的和充分的原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中介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 传播效果一般是强化现状,而非改变它。 传播对人们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他中介不起作用;或其他中介也在促进人们效果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媒介自身条件及舆论的影响 4、霍夫兰的说服性效果研究 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 1942—1945,霍夫兰研究军事纪录片对士兵的劝服效果

网络媒介发展史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综述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肆进军网络传播领域,商业网站同时也发布新闻。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一、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 1997年5月,网易公司在广州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提供新闻与资讯服务的门户网站。次年2月15日,搜狐网成立。同年11月30日,四通利方公司与美国华渊资讯公司合并,宣告成立新浪网。 1997年11月,网友老榕一篇题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迅速走红,成为互联网传播史上的奇观,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国互联网在内容传播上的威力开始显山露水了。 1999年2月,新浪网推出“科索沃战争专题”报道。当时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是,由于政府还没有制定有关网络新闻登载的规则,新浪网除了向新华社等国内媒体购买稿件,还向法新社等国外媒体购买了内容。该专题创立了24小时滚动播报的先例,形成了早期互联网新闻的报道模式。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条例》。这是中国政府有关商业网站从事网络新闻业务的第一个正式规定,是当时门户网站新闻运作的主要法律依据。 2000年12月27日,新浪网首先获得登载新闻资格。随后,搜狐、网易分别在2000年12月29日及2001年2月15日获得登载新闻资格。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将新闻登载权授予民营商业网站。 2000年4月13日,新浪登陆纳斯达克,网易、搜狐紧随其后。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泡沫由顶峰走向破裂。 2002年8月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规定》指出,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规定》还指出,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有确定的出版范围,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 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殴打致死。该事件被传统媒体曝光后,网络媒体积极介入,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有关部门侦破此案。 2004年2月3日至18日,新浪、搜狐和网易先后公布了2003年度的业绩报告,分别实现了1.14亿美元、89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的全年度营业收入,以及3100万美元、3900万美元和2600万美元的全年度净利润。中国门户网站首次迎来了全年度盈利。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人类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历史。由此可见,媒介的进化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人类社会的进步(突出表现为生产力的进步)是主导原因,媒介的进化受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但在一定 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的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的关系就像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媒介的进化发展,是传播载体的进化与发展;传播载体体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传播方式在决定了人类文化形态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而人类文化形态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方式的演变则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说到底,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也是媒介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人类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使文化得以延存下去;而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缩减或扩大。 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4个发展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4)电子传播时代。 在这4个发展阶段,媒介从人类自然本能向体外发展,用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的观点来看就是:媒介是人的延伸。不通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

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也是媒介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任何一种媒介对我们来说都是外在化的客观事物,它们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人类的观念 和生活方式。 在口语时代,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 手段。 文字传播时代的到来使人类开始拥有历史。文字的出现,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声音语言的距离限制,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人类的生活空间和社会交流得到了发展,人类社会从部落生活转向城邦生活。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经济、

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

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谈媒介技术的进步过程。从人类史前时期的原始媒介再到口语媒介,而后是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到今天我们认识并应用的电子媒介,新媒介,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个依次叠加的进程。新媒介的不断产生给人们的娱乐了大众的生活,同时它也带动了旧媒介的发展。但是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利与弊。但是惟有不断的有新的事物涌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发觉人类无穷智慧的潜在能量。 口语媒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而口语最早是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事物命名开始的。后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名称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归纳和分类,从中去把握它们的性质和规律。这意味着语言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周围世界认识的深化。人们通过用语言传达着信息,相互交流,这无疑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而口语也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的传播媒介。但是又因为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它同时又促进人类不断发现和创新新的传播媒介。 书写媒介是继口语媒介后发展起来的。而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其实,早在人类史前时期,原始媒介的传播功能已接近于文字。例如,利用结绳或图形符号来记录重要的事件,还有在战争时期或是遇到突发事件时,你会看见人们利用擂鼓或燃放烟火来保持远距离的联络。所以说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书写媒介的形成与发展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克服了口语媒介的弊端,诸如,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而不再单纯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它可以远距离的传递信息,打破了空间的束缚;最重要的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书写媒介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人类的传播媒介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其实是很微妙的。一个媒介发展起来,必定会促进或者说是诱导新一个媒介的产生。因为每一个媒介都有自身的缺陷,而人类又有着无限的“欲望”,他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当这种传媒不能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时,人类就会不断地开拓新的媒介,使之产生。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产业近期发展脉络。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 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 1990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公示具有法人资格的报社“可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多种经营从立法的角度用法规的形式肯定下来,正式取代了“副业”的概念。进入90年代,多种经营从起步进入发展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报社纷纷开办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业广泛的多种经营活动,是中国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尝试,有人比之为“早春激情”下的“集体试水”,结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热情高,干劲大”,收效甚微。大部分报社的经营活动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个年代的“集体试水”,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媒介素养: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人类媒介发展历史: 媒介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媒介的发展史可分为原始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 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 1、原始传播时代: 早期的媒介工具,例如口语、语言手势图记、擂鼓、烟火、结绳记事等,原始传播时代以口语传播为主。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共同抵御自然的灾害,或相互协作进行农耕、渔猎等社会生产。这种群体的行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了人类的社会性,大大加速了 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但口语具有其局限性:第一,口语只适合近距离传递和交流,受到 空间的限制;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受到时间的制约。只能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2、文字传播时代: 首先,文字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的缺陷,能够把信息长久保留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依靠人脑有限的记忆力;其次,文字能够把信息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口语的距离限制,扩大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岀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承 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如史书典籍等。 这种变革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上,文字为大规模的行政统治提供了契机,法律政 令、官僚系统都有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经济上,文字促进了社会生产,并使不同地点、不同地 域间的经济交往变得简单方便,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文字的贡献尤为突岀,人类的精 神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文明因此而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总之,文字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 3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出现印刷术以后,传播效率高、规模小、成本低,让平民阅读成为一种可能,促进文化运动和宗教改革,打破封建制度,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迎来了新生世界。 4、4、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需要技术高、传播速度快、储存方便、声音和画面结合。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上。由于突破地域屏障,商家可以及时了解把握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对于调节自身发展规模,经济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大大整强,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其次,电子传播技术在政治尤其是军事方面也有重大作用,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它都是相当于眼耳鼻舌的重要工具。而就个人生活来讲,电话、电视已成为几乎所有现代人必不可少的 生活用品,其位置不容取代。 5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大、瞬息万变、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 代来更为突出。信息爆炸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媒介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大 发展、社会信息系统复杂性提升的基础上;而媒介的演进,又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新媒介的产生,使地球变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大大促进了全 球一体化的进程 二、大众传媒的概念功能和信息时代的社会特点: 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媒介,面对大众传媒的载体就是大众传媒。主要包括:书籍、报纸、杂志、 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功能:1、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2、文化传承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

媒介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媒介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现在的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是人们行动的基础,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媒介也因此体现出其重要性。在一个现代社会中,几乎没有人在生活中不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举些简单的例子,媒介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是我们每天必须关注的内容之一;当人们想要休闲娱乐时,会留意报纸上电视和电影的预告;当人们要寻找就业机会时,同样也会求助于媒介上的招聘广告。媒介可以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媒介是宣传的舆论工具,它们与社会热点互动可以提高社会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事情的真相,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可信度,促进社会进步。同时也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看到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增进了新闻媒体的实效性。 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来看,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走向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媒介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媒介的发展。其中,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主要原因,媒介的发展受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通过使用、控制传播媒介,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承下去,而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缩减或扩大。 社会是促进媒介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给了媒介不断的发展的源泉。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可以做出越来越多的文化媒介。例如,人类最先运用壁画,后来可以在兽骨上进行雕刻,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类从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到印刷术与电子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信息流通在规模和速度上都有了质的突破,信息的成批复制和远距离传输变为现实;新闻业的发展,则标志着组织意义上的媒介的产生,使媒介的内容更为丰富。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如果说印刷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当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时,摩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第一封电报,其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当然,这个奇迹并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到了十七世纪,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报业,以报社为主要形式的新闻机构由此产生。由于报界的激烈竞争,控制多种报纸、多家报社的报团也纷纷崭露头角。在电报被发明以后,新的媒介组织——通讯社问世了。此后,随着电话、电视以及卫星通信的依次问世,使得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出现了质的飞跃。到了二十世纪,又出现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机构,媒介组织可谓异彩纷呈。 社会的发展的确大大的促进了媒介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媒介设备的不断进步和更新。相机、摄像机等多种多样的媒介设备的出现,为媒介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媒介发展历史简述

媒介发展历史简述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从未停止过。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传播文化等,而这些语言文字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定传播工具的实现,由此出现了媒介。媒介的最早的定义出自《旧唐书·张行成传》,《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 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口语传播阶段、文字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其中,根据每个时期的特点,又可细分为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信息媒介、未来媒介等。 依据每个时期媒介的发展,媒介传播都有其特点。 (1)口语传播阶段,主要分为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语言媒介,主要指个人在人际传播中使用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又称口语,口语传播专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无声语言,也有人将无声语言传播称作非语言传播。它主要是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参与交际活动的一种不出声的伴随言语,分为默语和体语。 (2)文字印刷传播阶段,主要为印刷媒介,是印刷类传播媒介,它是借助大量复制,快速显现的印刷技术而进行的图形和文字传播手段,它可以用于小团体范围和人际传播,但主要属于依赖大规模印刷技术的大众传播手段。它是以文字、图片形式将信息印刷在纸张上所进行的传播。例如报纸、杂志、传单、招贴、书藉等。主要特点为1.文字为主,图像为辅,详略自知,可深可浅。2.反应敏捷时效性强,报道新闻优于书刊。3.版面容量伸缩灵活;板式多样内容广泛。4.在阅读时间、地点、速度和版面内容上,受众有选择自由。5.即可综合化又可大众化。6.易于保存,携带方便、可反复查询。7.订阅为主,受众稳定。8.市场准入门槛低,受众消费支付小。 (3)电子传播阶段,主要为电子媒介,其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电脑和网络。1.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符号的传播媒介,是最先普及的大众电子传播媒介,它以声音为传送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广播的优势在于:传播迅速、覆盖面广;通过口语、音响传播,较生动,有现场感;机动性强、鼓动性大;成本低廉,普及率高。在公共关系及传播活动中,如果要追求短期内的轰动效应,优先选择的媒介应当是广播。 2.电视。是用电子技术传递声音和活动图像的传播媒介。优它真实感强,结合了图、文、声、色四种因素。其次电视的娱乐性强、可以同步传送、使人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再次电视信息传播快速且真切,并有直观的艺术性。3.多媒体电脑是指通过增加配置而集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功能于一身的电脑。优势在于集计算机,文字处理机、报纸、广播、电视、电话、录音、录像、传真等多种媒介功能于一体,传出速度快,信息量大。 4.电影。电影的优势在于取材广泛,无所不包;内容形象、生动、具体、表现手法多样,可虚可实,老少皆宜,雅俗共赏。5.录音和录像是利用电子录制设备对声音和声像的保留。携带方便,经济实惠,操作简单。 而信息时代的来临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

媒介发展史笔记

媒介发展史 第一讲绪论 一、什么是媒介 Medium:中间机关、中介物 16世纪起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 这一词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报纸与广播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它的复数形式media开始广泛应用。 中介 技术 组织 第一讲绪论 二、什么是发展 发展背后的意识形态 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 三、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研究 编年史 历史决定论 观念史与思想史 第一讲绪论 在人文视野中的历史研究具有以下特性: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研究思想和观念的历史 它基于历史的文本和考古发现,而不等于后者,因此将其描述为客观存在是有问题的 历史是断裂的,它的意义或规律是由历史研究者赋予的,也正因为这样,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看历史的不同视角,决定了不同的历史规律 历史充满着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许多思想史并没有本质的真相,通常只能依据线索推测,所以它往往陷入因果倒置的境地 第一讲绪论 三、媒介史的分期 前大众传媒时代 符号传播:结绳记事 口头传播:口语 文字传播:书面语 大众传媒时代 印刷传播(书籍、报纸、杂志) 电子传播(广播、电影、电视) 新媒体时代 掌媒

第一讲绪论 四、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决定论 媒介环境学的观点:媒介作为一种尺度改变了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发展传播学的观点:媒介推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媒介技术与统治阶级的勾结宰制了人与社会,消灭了反抗的文化,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第一讲绪论 互动论 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社会建构了媒介而媒介也建构了社会 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社会的意义是在受众使用媒介的方式中生成的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一、前口语传播时代 身体语言 图像语言 记号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二、口语与口语文化 荷马问题与人类的因果倒置 一个盲诗人,如何能够背诵数以万行计的荷马史诗 中国的三大史诗《江格尔》(蒙)、《玛纳斯》(柯尔克孜)、《格萨尔王传》(藏、仲堪)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口语产生的原因: “汪汪”理论言语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狗叫、雷鸣、波涛等。 “感叹”理论言语是在表现感情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如疼痛、高兴、害怕、满意等。“唱歌”理论言语是从原始的没有言语的,用以传播感情和欢庆事件的歌声中演变出来的。 “哟-嗨-嗬”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使劲发出的呼噜声演变而来的。如在求偶、惊恐或攻击时,原始人发出的本能的声响。 “约克-约克”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在遇到特别重要或特别兴奋的事件时偶然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的。如一个逐渐具有人的特性的动物在咬美味的蛤蜊时偶然发出了“约克”的声音,从此,他的记忆中就把“约克”与蛤蜊或某种好吃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口语传播的特征 附加式的结构,如后来……后来 用固化的套语把信息聚合起来 冗余与重复的信息较多 对抗色彩浓厚

人类媒介的发展史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 尊敬的院系领导、老师: 您好!我叫×××,我来自×××。现就读于×××。2009年我很荣幸成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在激动与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大学生活,在这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妥善处理好工作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我现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将本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作为各位领导的评审参考。 一、思想情况 我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不断的鼓励和帮助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社团及学生会活动。与他们一起探索人生的意义,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为自己的前途和就业铺好道路。 二、工作情况 我身为学院学生会干事,在工作期间始终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为学院学生会尽心尽力,工作中力求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接受和采纳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利益面前,我坚持以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绝不以公谋私,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三、学习情况 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并不能使我满足,我知道自己跟优秀生的差距还很远,很多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学生以学习为主,因此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问老师,问同学,相互请教、讨论、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我一直认为,既然是学生,那就要把学习搞好。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对得起自己。我不喜欢半吊子的学习。为了学习,我放弃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 四、实践情况 在大学时光里,我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做兼职,在这些活动中,使我锻炼了能力,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生活情况 在生活中,我节俭朴素,由于父母均为农民且年迈故劳动力少无固定收入,家庭难以支付我的上学费用,上学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政府和亲戚的援助。虽然我是贫困生,但我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与同学间沟通较好,很多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寻找我的帮助。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

媒介的发展史

媒介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原始传播时期长达几百万年。随着祖祖辈辈的劳动锤炼,人类的大脑逐渐发达,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大概在几十万年前产生了音节语言。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有个人之间的交谈,三五成群的议论,氏族、部落的集会,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口相传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其中都包含着人们需要的新闻信息。而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文字传播时代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岩洞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和钟鼎文字等的相继产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 文字与口语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口语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史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以往,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书写媒介一般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 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媒体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有线系统以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和19世纪70年代贝尔等人成功研制电话系统为标志。无线系统以1895年意大利人马克尼的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为开端, 电子媒体不仅使人类传播在速度、空间和时间上获得突破性改革,而且实现了人类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形成了人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响信息系统。另外,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微型计算机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传播时代进入了崭新的篇章。 信息时代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711534.html, 媒体发展历程及展望 作者:李春雷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1期 摘要信息无处不在,人们每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随着人们与信息接触得范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媒体”这个词汇横空出世,并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就是传播信息的一种介质,是信息传播宣传的平台与载体。伴随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在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展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11-0005-01 媒体这种介质自古有之,随着人们生产实践的逐渐深入,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随后出现了报纸、电视广播,到了新时期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方便快捷的媒体应运而生,并在各行各业发展中扎稳脚跟。 1 媒体概述 传统媒体分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现代媒体的介质多是手机、计算机,这两种物质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依赖于信息技术为支撑;其介质对于信息的传播尤为方便快捷化,特别是移动手机在今天的广泛应用,用户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送信息;传播速度快,通过网络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以几分钟甚至是惊人的几秒钟时间就能实现信息的传播共享[1]。 2 媒体发展与展望 2.1 媒体发展 2.1.1 报纸杂志的发展 报纸杂志是最早的媒体,是纸质形式的媒体形式,是纸张作为信息媒体介质的重要表现,体积轻,携带起来更为方便,但不易保存。纸张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报纸最早用于党的思想路线宣传,最早是人们了解党的政策的一种途径。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种主题更为专业化,体积比报纸小,携带更加方便,内容更为丰富的杂志开始出现,杂志的重量轻,体型小,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其纸张更加多样化,种类越来越多,对于传播信息,丰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2.1.2 电视的发展

媒介素养: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资料

媒介素养: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简述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人类媒介发展历史: 媒介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和方式。媒介的发展史可分为“原始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 1、原始传播时代: 早期的媒介工具,例如口语、语言手势图记、擂鼓、烟火、结绳记事等,原始传播时代以口语传播为主。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共同抵御自然的灾害,或相互协作进行农耕、渔猎等社会生产。这种群体的行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了人类的社会性,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但口语具有其局限性:第一,口语只适合近距离传递和交流,受到空间的限制;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受到时间的制约。只能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 2、文字传播时代: 首先,文字克服了口语转瞬即逝的缺陷,能够把信息长久保留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依靠人脑有限的记忆力;其次,文字能够把信息传播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口语的距离限制,扩大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第三,文字的出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如史书典籍等。 这种变革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上,文字为大规模的行政统治提供了契机,法律政令、官僚系统都有可以有效地组织起来;经济上,文字促进了社会生产,并使不同地点、不同地域间的经济交往变得简单方便,促进商品经

济的发展;文化上,文字的贡献尤为突出,人类的精神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文明因此而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总之,文字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印刷传播时代: 文字出现以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出现印刷术以后,传播效率高、规模小、成本低,让平民阅读成为一种可能,促进文化运动和宗教改革,打破封建制度,进而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迎来了新生世界。 4、4、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需要技术高、传播速度快、储存方便、声音和画面结合。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上。由于突破地域屏障,商家可以及时了解把握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对于调节自身发展规模,经济组织的弹性和活力大大整强,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其次,电子传播技术在政治尤其是军事方面也有重大作用,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它都是相当于眼耳鼻舌的重要工具。而就个人生活来讲,电话、电视已成为几乎所有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位置不容取代。 5 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突破,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大、瞬息万变、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起过去的时代来更为突出。信息爆炸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化媒介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社会信息系统复杂性提升的基础上;而媒介的演进,又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

人类媒介发展史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和文学的终结,人类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大量复制住处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媒介的发展史可以从“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来研究。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与岩画传播 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 德国著名释义学者加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类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个更为扩大的方面,一种世界观。”换句话说,人类驾驭了语言,也就拥有了一个动物类所没有的丰富的“语义世界”。由此而知,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达。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规则与说话的规则相同,思维也就是内向操作语言。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语言使这一本质区别得以落实,使人类有了作为高级生物的独立的意义。 此外,语言还体现了媒介的最基本的功能,即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这种信息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言的产生使这种要求得到相当的满足。尤其是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人类主要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以小规模、近距离的群体生活、部落生活为主。此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个人的生存能力也较薄弱。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共同抵御自然的灾害,或相互协作进行农耕、渔猎等社会生产。这种群体的行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了人类的社会性。 总之,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交流手段。但是,作为声音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第一,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实践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单纯的口语传播便无法满足客观的需要。 事实上,即使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口语也并不是唯一的传播手段。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越来越大的环境空间,人类不断发明和采用了一些早期的媒介工具,例如擂鼓、烟火、结绳记事等等。这些原始媒介的功能已接近文字,意味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的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则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易经·系词下》中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日本历史上则有过“结绳时代”。在文字产生以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结绳记事的时期。中国有句古老的成语叫做“书画同源”,这说明早期图形符号同样是文字的重要源泉。根据考古学的发现,人类用图形或绘画来传递信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将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绘成简单的图画,刻在岩壁或各种石器上。到了新石器和铜石并用时代,这些早期绘画已经发展成一种图画文字。而考古学则证明,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真正的文字已产生了。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 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年代、代表理论、观点、意义、局限) 强大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重回强大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魔弹论): 1、产生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也被称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2、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eg.希特勒政权对媒介的运用罗斯福炉边谈话“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马拉松”鼓动事件 3、魔弹论的缺陷 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 忽视了客观社会因素 否定了受众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限效果论: 1、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媒介效果研究开始采用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 2、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运行。(2、有限效果论的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说服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将之归为适度效果论的) 3、传播流 所谓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成 果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4、《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效果类型: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5、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 拉扎斯费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为研究”时发现受众中有两种人,一种人频繁接触媒介、关心政治、已决定把选票投给谁,还有一种人则相反,于是,前一种人影响后一种人。前者叫舆论领袖,后者叫追随者。 由于个人影响、舆论领袖的存在,使媒介的影响不能直接到达一般受者,从而造成“媒介→意见领袖→受者”(而非媒介→受者)的局面,这就是两级传播。 6、舆论领袖的特征 人数不多与被影响者是平等关系不集中在特定群体或阶层,分布均匀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同大众媒体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多,社交范围广) 3、对该理论的批评和修正 大部分新闻报道仍然是由大众媒介直接传播开来 舆论领袖和非舆论领袖界限模糊 最初的两级传播论将传播划为两级,但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更多或更少。 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效。 8、创新扩散理论 9、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定理

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膀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 袈一、媒介与农业社会 螅农业社会是指十七世纪工业革命前的社会历史时期,涵盖了媒介发展中口语传播时代和文字传播时代两大阶段。在农业社会中,语言和文字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语言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产生,文字则使人类文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蒁1、语言——“与狼共舞”的结束 薀口语传播时代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简言之,就是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 蕿德国著名释义学者加达默尔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人类有了语言,所以有了一个“世界”,同“世界”有了一种“关,系对”世界有了一种特殊的态度。“无论我们用什么语言,我们获得的只是一个更为扩大的方面,一种世界观。”[1]换句话说,人类驾驭了语言,也就拥有了一个动物类所没有的丰富的“语义世界”。由此而知,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

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与此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达。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认为,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规则与说话的规则相同,思维也就是内向操作语言。而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是人类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语言使这一本质区别得以落实,使人类有了作为高级生物的独立的意义。 螆此外,语言还体现了媒介的最基本的功能,即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其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这种信息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语言的产生使这种要求得到相当的满足。尤其是在以口语传播为主的时代,人类主要处于原始社会时期,以小规模、近距离的群体生活、部落生活为主。此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个人的生存能力也较薄弱。语言使人们能够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共同抵御自然的灾害,或相互协作进行农耕、渔猎等社会生产。这种群体的行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了人类的社会性。 螄总之,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过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交流手段。但是,作为声音符号的口语是有其局限性的。第一,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第二,口语信息转瞬即逝,记录性较差,其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实践的巨大限制,只能适用于小规模的距离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