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发展史

合集下载

声音媒介的发展历史

声音媒介的发展历史

声音媒介的发展历史
声音媒介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出现之前。

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如雷电风雨、动植物的声音,都是纯自然的声音。

随着人类的出现,语言和声音开始被运用作为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声音媒介开始非自然化进程。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声音媒介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古代,声音媒介主要依赖于口头传播,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信息。

随后,随着书写和印刷技术的出现,文字成为声音媒介的延伸,使得信息能够更加长久和准确地保存下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声音媒介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867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使得声音能够通过电线进行远距离传输。

随后,录音技术的发明使得声音能够被录制下来,并被反复播放和传播。

广播和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声音媒介的影响范围,使得声音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声音媒介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播客、语音助手等途径收听和分享声音内容。

声音媒介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和职业,如配音演员、电台主持人、音频编辑等。

总之,声音媒介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变革的过程。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声音媒介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带来更多样化、更丰富、更便捷的声音体验。

媒介发展史

媒介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 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 5000~6000年前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
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 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 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别。语言使这一本质区别得以落实,使人类有了作为高级生物 的独立的意义。
史书上也曾记载我国各地刻木记 事的历史事实,如《后汉书》载, “大人有所召呼,则刻木以为 信”,虽无文字,亦不敢违。
二 、文字传播时代
英国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 集》中指出:“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 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 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 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 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英语中,媒介“media”是“medium”的复数形式,有名词和形容词两种 词性,作为名词,意义包括(质量、程度等)中间;中庸;媒介,媒质;媒 介物;介质;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方法,手段;材料,表现形式;巫师, 通的,灵或中人工间。它具的作大。。为约这形出种容现广于词义1,的9“有世媒(纪介末质”,2量0不,世仅程纪在初度人,等类其)的义中日是间常指的生使;活事中中物庸时之的有间;所发适闻生中(如关的“系蚊;的虫一介是般质传 参播鲜见疾。《病在牛麦的津媒克现介卢代”汉英,(汉“M绣.双球M解是c词L传u典h递a》爱n(,情增1的9补6媒4版)介的)”笔等,下)外,,语就媒教是介学在即与传万研播物究学,出著万版作物社中皆2也0媒屡0介5见版不
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一句话,它使人

网络媒介发展史

网络媒介发展史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综述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肆进军网络传播领域,商业网站同时也发布新闻。

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一、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

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

1997年5月,网易公司在广州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提供新闻与资讯服务的门户网站。

次年2月15日,搜狐网成立。

同年11月30日,四通利方公司与美国华渊资讯公司合并,宣告成立新浪网。

1997年11月,网友老榕一篇题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迅速走红,成为互联网传播史上的奇观,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

中国互联网在内容传播上的威力开始显山露水了。

1999年2月,新浪网推出“科索沃战争专题”报道。

当时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是,由于政府还没有制定有关网络新闻登载的规则,新浪网除了向新华社等国内媒体购买稿件,还向法新社等国外媒体购买了内容。

该专题创立了24小时滚动播报的先例,形成了早期互联网新闻的报道模式。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条例》。

这是中国政府有关商业网站从事网络新闻业务的第一个正式规定,是当时门户网站新闻运作的主要法律依据。

2000年12月27日,新浪网首先获得登载新闻资格。

随后,搜狐、网易分别在2000年12月29日及2001年2月15日获得登载新闻资格。

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将新闻登载权授予民营商业网站。

2000年4月13日,新浪登陆纳斯达克,网易、搜狐紧随其后。

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泡沫由顶峰走向破裂。

2002年8月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

媒介发展史概论(ppt 38张)

媒介发展史概论(ppt 38张)

广播产生 (23:57)
印刷产生 (22:38)
语言产生 (0:00)
文字产生 (20:00)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第一,气味 • 动物借助气味进行沟通, 区分个体 、划分领地、 寻找选择食物、 识别同类。
第二,发光
第三,超声波
4.动作
5.声音
1.21 口语传播时代
1.2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施传播媒介 的演进历史。
• 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 1、口语传播时代 • 2、文字传播时代 • 3、印刷传播时代 • 4、电子传播时代
• 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表盘
思考:媒体的分类
• 按照时间顺序
• 按照技术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史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史
电视的早期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电视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 及。电视台的数量不断增加,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 从新闻报道到电影、音乐、体育比赛等各类节目。
广播电视媒介的普及
广播电视媒介的普及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降低,广播电视媒介逐渐普及到千家万户。在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电视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之一。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融合
近年来,美国广播电视行业面临来自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开始与数字 技术和互联网融合,推出在线流媒体服务和数字化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
起步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 广播电视系统,最初主要用于播放新 闻和宣传。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快速 发展,电视成为家庭必备的大众媒介。
广告预算的转移
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广告预算逐渐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介转移至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广播电视媒介需要寻 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点。
监管政策的影响
政府对广告内容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对广播电视媒介的广告制作和播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严格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内容创新与监管政策
1 2 3
内容创新的需求
社会稳定与安全
广播电视媒介在危机时刻能够发挥重要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
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与应用
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等。
产业融合与升级
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与升级,推动了新 兴产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与教育
06
案例分析:特定国家或 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介发 展
美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

媒介发展史——精选推荐

媒介发展史——精选推荐

媒介发展史媒介发展史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具和⼿段,在⼈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没有语⾔和⽂学的终结,⼈类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传输;没有机械印刷和电⼦传输等⼤量复制住处的科技⼿段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近现代的⼤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

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密切结合在⼀起。

媒介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语传播时代,⽂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

⼝语传播时代:⼝语传播与岩画传播⼝语传播时代⼤致从⼈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直到⽂字的出现。

简⾔之,就是从⼈类开⼝说话到⽤⼿写字这⼀漫长时期。

⽂字传播时代⽂字传播时代⽂字是⼈类发展史上第⼆座重⼤的⾥程碑,如果说语⾔的产⽣使⼈类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字的出现则使⼈类进⼊了⼀个更⾼的⽂明发展阶段。

印刷传播时代:印刷——东⽅的贡献与西⽅的成就⽂字出现以后,⼈类经历了⼀个很长的⼿抄传播阶段。

⼿抄传播效率低、规模⼩、成本⾼。

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所以⽂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这种情况,直到印刷时代出现以后才有了改变。

20世纪,印刷媒介已经⾼度普及,书籍、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作为⼈们每天获取信息、知识、娱乐的基本渠道之⼀,在社会⽣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的影响。

电⼦传播时代:如果说印刷实现了⽂字信息的⼤量⽣产和⼤量复制,那么电⼦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

1837年,美国⼈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台实⽤电报机。

1844年,当美国第⼀条电报线开通时,摩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第⼀封电报,其内容是《圣经》中的⼀句话:“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信息时代⼆⼗世纪九⼗年代中电⼦传播技术的突破,使⼈类进⼊了⼀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以信息为核⼼价值⽽得到发展的社会”。

媒介发展史概论(共 38张PPT)

媒介发展史概论(共 38张PPT)
• 传播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过程。
• 威廉斯在其《传播革命》传播史表盘
广播产生 (23:57)
印刷产生 (22:38)
语言产生 (0:00)
文字产生 (20:00)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第一,气味 • 动物借助气味进行沟通, 区分个体 、划分领地、 寻找选择食物、 识别同类。
关于纸张
• 纸莎草是一种挺水植物,约可 长到4至5公尺高。
• 它的茎横切面为三角形。 • 每一条茎都会长出烟火状的叶。
埃及纸草画
阿拉伯人发明了昂贵的羊皮纸
<神役>索兰迪 亚大陆羊皮 纸地图
蔡伦
• 公元105年 •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 • 新的造纸术的方法是用树皮、麻绳头、 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捣碎,水中浸 成纸浆,放在旧竹帘子上,摊成薄片, 漏掉水分,
约翰.古登堡
• •
生于1400年,是一名德国酒类鉴赏家和冶金学家。 古登堡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的人, 1453年他印刷出了著名的《圣经》。
• 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9世纪是文学作家的时代,20世纪则是新闻 记者的时代。”
思考:
•为什么西方人认为印刷是德国古登堡 发明的? •哪个人的发明运用更为广泛?为什么
• (一)自身传播
(三)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借助一 定的传播媒介,定期公开向广 大社会公众提供各类信息的活 动。
• (二)人际传播
1.2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
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其实也施传播媒介 的演进历史。
• 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 1、口语传播时代 • 2、文字传播时代 • 3、印刷传播时代 • 4、电子传播时代

媒介发展史

媒介发展史

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现代媒介发展简史
时间 1844年 1848年 1850年 1920年 1936年 1946年 1957年
发展情况 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开通 纽约的六家报纸联合创办了“港口新闻联合社” 英国路透社创办开业 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在美国建立 BBC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世界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问世 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新媒体 概论
1.1 媒介发展简史
从原始媒介、语言(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 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新媒介 。(附媒介发展史)
1. 人类大约在4万至5万年前发明了口头语言,人类 进入口头传播时期。口语传播的特征在于共时性,是一 种典型的“在场”的面对面的交流与传播 。
一 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新媒体 概论
新媒体 概论
一 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新媒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得到 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是 一个单一的传媒时代,而是混合媒介时代。在这个时代,媒 介的容量空前扩大。而且,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 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过去由分散的 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功能,今后将会整合到互联网信息高 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中。
2.大约5000年前,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发明使 传播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口语 传播的超越。
以文字为核心的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的 形成和扩展,大大促进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大规模 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
文字总是和记录文字的工具和材料紧密相连的。 石头、木块、竹简 、埃及莎纸、汉代蔡伦造纸术、 威尼斯手抄小报。
一 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口语与口语文化 荷马问题与人类的因果倒置
一个盲诗人,如何能够背诵数以万行计的荷马史 诗 中国的三大史诗《江格尔》(蒙)、《玛纳斯》 (柯尔克孜)、《格萨尔王传》(藏、仲堪)







口语产生的原因: “汪汪”理论言语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狗叫、雷 鸣、波涛等。 “感叹”理论言语是在表现感情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如疼痛、高 兴、害怕、满意等。 “唱歌”理论言语是从原始的没有言语的,用以传播感情和欢庆事 件的歌声中演变出来的。 “哟-嗨-嗬”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使劲发出的呼噜声演变而来的。 如在求偶、惊恐或攻击时,原始人发出的本能的声响。 “约克-约克”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在遇到特别重要或特别兴奋的事 件时偶然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的。如一个逐渐具有人的特性的动物 在咬美味的蛤蜊时偶然发出了“约克”的声音,从此,他的记忆中 就把“约克”与蛤蜊或某种好吃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




三、媒介史的分期 前大众传媒时代 口头传播 符号传播 文字传播 大众传媒时代 印刷传播、电子传播 新媒体时代


四、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决定论 媒介环境学的观点 发展传播学的观点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 互动论:芝加哥学派
关于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使用的思考

一、前口语传播时代 身体语言 图像语言 记号


二、电影传播的特征 电影是第一种具有复制特征的大众艺术 画面的转瞬即逝 剧场效应:电影诉诸人的情绪,导致了自觉意识 的削弱,这与戏剧有着本质的不同。


三、电影与受众 1896年4月,在纽约的一家名为考斯与拜尔堂的 戏院中,在美国历史上首次举行了商业性的电影 放映。到了这一年的夏天,电影这一新奇的玩意 儿已经走进了全美的戏院、剧场、游乐园甚至教 会团体中。当时的电影,长度约为15分钟,每天 一部,从早放到晚,只需要几美分。有人干脆把 这时的电影院形象地称为“镍币影院”。 电影收看与社会区隔 社交性收看 电影与暴力的问题
对话与撒播 《交流的无奈》 文字没有人性/不亲切/催毁对话与交流的个性 对话是否能带来天使般的交流,技术在其间到底 起到了何种的作用

三、文字与书面文化
文字的出现对口语文化是一种较为明显的改造, 它直接或间接源自图像文字

它开始强调去除口语中常见套语与重复的成分, 但同时也削弱了记忆力
它开始将传播者与受众分离开来,导致了互动的 终结,语调对象常常是虚构的 它缺乏语调、语气等表现手段


一、什么是媒介 Medium:中间机关、中介物 16世纪起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 这一词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 报纸与广播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它的复数形式 media开始广泛应用。 中介 技术 组织

二、什么是发展 发展背后的意识形态 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
三、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研究 编年史 历史决定论 观念史与思想史

报纸与新闻业为什么会产生在17世纪 革命报刊与政党报刊 商业报刊(便士报)与煽情新闻的兴起 纽约太阳报1833/9/3 纽约时报的兴起1896 风中的芦苇——客观性的提出与消解 理性主义的根本问题;李普曼的观点;报业集团 的涌现

四、新闻纸的社会后果 社会的断裂与现代社会的兴起 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文化的普及与民主意识的高涨(公共领域的兴起 与公共利益的提出)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 知识分子的转型与分化,媒介知识分子与公共知 识分子的兴起


你怎么向人说汽车是什么?
汽车有四条腿,前面有椅子让人坐,头上有顶棚 遮太阳,还有一台发动机,但是如果直截了当, 我就说,如果你钻进汽车,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汽车是工厂里生产的。汽车跑一趟的路程,马要 10天才路得完。它用火和蒸汽。我们得生火,把 水烧成滚烫的蒸汽,蒸汽给机器力量。



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2005年版。
张咏华:《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3年版。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孙藜:《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18601911)》,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邀请了世界上的首批电 影观众到巴黎的一家咖啡屋观看包括《火车驶入车站》 等在内的一系列电影短片,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安东尼 亲自向观众们介绍影片的情节。也许是人们完全不能适 应这种新鲜事物,当出现火车迎面驶来的镜头时,观众 们总是惊叫不已,仿佛火车真的向他们迎面驶来。就在 这惊叫声中,电影从此走向千家万户。 随着三色处理技术与维他风技术的逐渐成熟与推广,彩 色电影与有声电影在20世纪的20年代登上了历史舞台, 并为电影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完善最终划上了句号。


二、电话的出现 1876年的一天,电话的发明者亚历山大· 格雷厄 姆· 贝尔对他的助手,在另一个房间的华生通过 电流请求说:“华生先生,来这里,我想见你。”
电报的出现使人们坚信声音和图片也可以通过电 线传递


电话的初始用途 电话被最早当做广播来使用 后来又成为信息传递的大众传媒 在一些国家,其商业用途受到电报的打压


三、手机新媒体 电话的补救性演化过程 公共电话/一机带多机/电话录音/无绳电话/来 电显示 1980年代发明的手机,可以看作是对电话补救性 演化过程的一种延续,不过这种延续导致了革命 性的变革 将交通与人际传播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911的例子:对时空最完美的征服

手机:救赎者还是看守者
手机将使用者从办公室与家宅中解放出来,但同 时使骚扰无处不在




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 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 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政 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 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文字是传播需求的结果还是传播活动的原因
文字是符号的符号。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 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关注文字与关注现实问题的出现


二、印刷文本所带来的变革 印刷文本更为清晰流畅 排列整齐,井井有条 彻底地将语词从声音世界迁移到视觉空间
它造成了静默的阅读和线性的思维,反社会的倾 向分外明显

它在一定意义上使人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它 强化和弱化了文字的许多功能



三、新闻纸的出现 1590年,德国的《观察周刊》问世,世界上最早 的周报,一期只登一条新闻。 1620年,“科兰特”(coranto)——英文的新 闻书 1660年,《莱比锡新闻》问世,世界上最早的日 报



口语传播的特征 附加式的结构,如后来……后来 用固化的套语把信息聚合起来 冗余与重复的信息较多 对抗色彩浓厚 贴近生活 参与与互动 高度具象可感

口语时代的思维和社会特征 传统力量的强大
具有高度的具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的能力与 概括思维 能力不足,没有概念性思维 培养了人们强大的记忆力与创造力 使社会偏向于社群性与外向性



电报之所以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有二:
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速度感:从史料看,即使 到19世纪初,横渡大西洋的最高航海记录也要15 天时间,而大多数船只仍须5、6周之久。在电报 发明之前,信息的传递基本上与人的旅行时间是 一致的。 它具有一种宗教的力量:“幽灵般的,神秘的和 难以理解的。它生活在太空中,并且似乎联系着 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
最后大家才发现它真正的用途是社会交往,是口 语传播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电话的社会功用
将信息传播的模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社区分布,城市规划,商业模式的变革,服务 行业的兴起 有利用社会的组织与控制 方便了民众的交流,酝酿着民主的潜质 在大众传播中渗透了传播的双向性



电报与现代传播体系
电报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时间的新 闻竞争拉开了序幕 1851年,由于电讯新闻的重要性,“港口新闻社” 签署新协议,改名为“电讯与综合新闻联合社”, 向新闻的集中化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电报导致了方言、写作者富有个人色彩的幽默、 夸张的笔触等报道风格的消失 。
电报淘汰了详细描述并分析内容的做法,代之以 提供单纯事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新闻纸面临的挑战 广播电视的出现与三大传统媒体的竞合 互联网时代的情况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洛山矶时报,西雅图电讯报 (146);9家报团破产;2008年裁员26000人, 2009年至今14000人。 欧洲:有53家英国报刊停刊,预计到2014年会有 一半的报纸停刊 电子阅读器与参与式社区报纸
胡翼青



伊尼斯:《帝国与传播》/《媒介的偏向》,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沃尔特· 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保罗· 莱文森:《手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普尔:《电话的社会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伊莉莎白· 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布茨:《美国受众成长记》,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赫伯特· 席勒:《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上海世纪出 版集团2006年版


书面文化的社会结果
它使传播趋向于不公平,知识垄断的境地,并与 阶级的出现相伴随,控制成为可能(书面语与方 言) 它使传播成为男性的特权和成人的特权 文字常常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文字培养人们的抽象思考能力 社会变得更加科层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