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
高考必背《种树郭橐驼传》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原文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
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翻译《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
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
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原文】种树郭橐驼传作者:[唐]柳宗元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
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9],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10],若甚怜焉[11],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2],督尔获;早缫而绪[13],早织而缕[14];字而幼孩[15],遂而鸡豚[16]。
种树郭橐驼传(整理)

之“驼”。驼闻之曰:所“以甚善称,呼
名
听说
给…取名,名词作动词
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
“本橐来
于是,承接连词 谓自,称呼自己。 宾语前置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
凡是 有钱有势的人
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即或
且硕茂,早实 以 蕃。他植者虽窥伺效
通假字
1、既然已,勿动勿虑。 矣:了。
2、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尔:你们。
词类活用
1、 名作动:
①不知始何名。
叫,“何”作宾语,前置 ②病偻,隆然伏行。 患病 ③名我固当。 起名 ④早实以蕃。 结果实 ⑤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活得长久 ⑥其莳也若子。 对待子女
⑦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zhǎo用爪抓,掐。
名词作状语
严重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
用指甲抓破用,来,连词,表目的
树干
名作动
木之性日 以 离矣。虽曰爱之,
一天天, 表修饰关 背离, 名作状 系的连词 远去
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他实际上
故不我若也。
所以不象我那样(种树种得好)宾语前置。故不若我也。
吾又何能为哉?”
“吾又能为何哉!”疑问代词的宾语前置。 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 小喜欢读书,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 进士。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 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 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 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有:《封建论》、《夭说》;文学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的作品。
该文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欣赏,欢迎大家阅读!《种树郭橐驼传》原文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译文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及译文

解析第三段:
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态度和结果各 有什么不同? 对 他植者 郭橐驼
比
方法:
态度: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其莳也若子 勿动勿虑 去不复顾 其置也若弃 天者全而其性得
根拳而土易 其培之也,若不 过焉则不及 旦视而暮视 已去而复顾 …… 木之性日以离
结果:
第四段: 1、官: 名做动,做官。 长(人者):管理。 2、烦: 使动,使……繁多。 3、祸: 名做动,造成灾祸。 4、勖:鼓励。 5、聚: 使动,使之聚合。 6、飧饔: 晚饭、早饭,用做动词,吃饭。 7、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使……繁衍 使……安顿 8、病:穷困。类:类似。
翻译: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 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 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 直了。" 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 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 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 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 人也被踩断了气。 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 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 是活!"
一、根据整句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对 称规则) 在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中,处于 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往往相同、相 近或相反、相对。借助这种特点,可以推 断词语的正确意义。
例如: 1.穷者独善其身(不得志),达则兼济天下(得 志)《孟子.尽心山》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
二、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词性,为我们 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例2.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种树郭橐驼传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 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 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 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 正常的娟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 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 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 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 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 景。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 豚!’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吾小人 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 安吾性耶?故病且殆。 若是,则与吾业者, 其亦有类乎?‛ (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地 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 鸡和猪。’敲鼓而聚集他们,敲梆bāng子而 召唤他们。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饭来应酬慰 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 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穷困并且懈 怠。像这样,那么和我所从事的行业难道也 有类似吗?‛
‚根拳而土易……观其疏密‛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阐述?
对比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 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 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 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 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 问的人说:‚把你的(种树)经验,挪 到当官治民上,行吗?‛橐驼说:‚我知道 种树(的道理)而已,治理(百姓),不是 我的事啊。但我居住在乡间,见做官的好多 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最终 却给他们带来灾祸。早晚官吏来而喊道: ‘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 督促你们收获,
1、顺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3、顺其自然(议论经验) 4、他植者违反(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 (自谦明理)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小人(古义:我
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6.得养人术。养人(古义:治理百姓;今义: 养活别人) 7.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官理(古义:官治, 当官治民;今义:官方之理,与“民理”相 对。)
通假字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既然已(已通“矣”,了) 句式 1.判断句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非……也,表否定的 判断句)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翻译及 赏析
李军
原文及翻译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
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 驼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 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 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 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 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背景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
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 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 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 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 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 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 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 食货志》记载, 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 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 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 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
“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 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 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 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 (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1],不知始何名。病偻集资[2],隆然伏行[3],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5]。他植者虽种树的道理,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为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啊。然而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布各种命令,好象很爱惜百姓,但最后反造成了灾祸。每天早晚,差吏来到村中喊叫:‘官长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播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抚育好你们幼小的子女,喂养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击鼓让人们聚集在一起,一会儿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顾不上吃晚饭、早饭来应酬慰劳差吏,尚且都没有空暇,又靠什么来使我们人口兴旺,生活安定呢?所以都非常困苦而且疲乏。象这样,那就与我们行业的人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6],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7],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种树郭橐驼传》原文+翻译
柳宗元
【题解】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移之官理可乎 / 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⑤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2.形容词作动词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 3.名词作状语 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从早到晚) 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 4.意动用法
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
5.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 使……长得茂盛)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蕃,使……多结果) ③鸣鼓而聚之( 鸣,使 …… 发出声音,敲击;聚, 使……聚集) 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 …… 多;安, 使……安定)
------引出种树行家。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 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 若子,其置也若弃,则 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 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 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 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 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 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 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
3.然吾居(于)乡 4.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5.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六、固定句式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 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 相似的地方吧?
2.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 式,意为“不也……吗”) 译:不也很好吗?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 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 名,亦自谓“橐驼”云。 --------介绍橐驼身世。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 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 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 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莫能如也。
1 .故不我若也( “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 我”、“比不上我”)
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2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何以”即“以何”, 意为“拿什么”、“用什么”、“凭什么”) 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 定呢?
(三)省略句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对自己的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 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 而番之也。”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违背树木本性,种树时,“根拳而 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 及”。因此遭致“木之性日以离” 的恶果.
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 的建议?
提出了”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的建 议。即建议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 治上去。
-----官府繁政扰民。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
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问者意外收获。
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1、介绍橐驼身世。
种 树 郭 橐 驼 传
2、引出种树行家。
3、畅谈种树经验。 4、官府繁政扰民。
顺其天 致其性
5、问者意外收获。
课文分析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技艺高超 “争迎取养”
{
他种的树不怕迁移 他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果。
——”莫能如也“
侧面描写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的方法是什么? 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他 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种树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 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
种后采取的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置也若弃。”
柳宗元简介
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773-819年)。
《捕蛇者说》
柳河东 ”,曾被贬 字 子厚 ,河东人,世称“ 为柳州刺史,也称“ 柳柳州 ”。他和韩愈共同 文以明道 发起了唐代“ ” ,主张 古文运动 “ ”。作品收在 里。 《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 为 之一。其作 《黔之驴》 《小石潭记》 有 , ,
②而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但是)
③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 ④字而幼孩(通“尔”,你们的)
6.以 ①早实以蕃(相当于“而”,而且,连词,表并列) ②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介词) ③以致其性焉尔(来,连词,表目的) 7.然
①隆然伏行(……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既然已,勿动勿虑 / 他植者则不然(这样,指示 代词) ③然吾居乡(然而,连词,表转折)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 扰民的?
文章先简要地引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 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 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形, 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 吆喝,驱使人们劳作,一连用了两个“尔”, 五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 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简析文中的对比手法。 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 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 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①
.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②.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 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7.“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根拳而土易 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 爪其肤以验 摇其本以观 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 促尔耕 勖尔植 督尔获 早缫而绪 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繁政扰民
------畅谈种树经验。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 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 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 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 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 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皆出于此乎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 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柳州柳刺史,
种树柳江边。
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一点伎俩也
用完了。
黔驴之技: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 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
某个道理。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
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
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
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柳宗元
③若甚怜焉(代词,代指百姓)
11.且 ①无不活,且硕茂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 / 故病且怠 (而且、并且、又,连词,表并列)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其吏者,且不得暇(尚且)
12.已
①既然已,勿动勿虑(同“矣”,了) ②已去而复顾(已经)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官理,非吾业也 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二)宾语前置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 讽喻性极 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 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 发 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 地日益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 容足之居”,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政令烦出, 民不聊生。这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8.虽 ①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即使,连词) ②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虽然,连词) 9.若
①其置也若弃(好像,副词)
②故不我若也(如,赶得上,比得上,动词) ③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连词)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动词)
10.焉
①以致其性焉尔 (语气词,焉尔 ,罢了) ②若不过焉则不及(语气词,无实义)
四、一词多义
1.病 ①病瘘,隆然伏行(患……病,名作动) ②故病且怠(困苦,形容词) 2.传
①种树郭橐驼传(传记,名词)
②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传,名作动) 3.业 ①驼业种树(以……为业,名词作意动用法) ②官理,非吾业也 (治理,动词)
③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职业,名词)
4.故 ①故乡人号之“驼”(所以,连词) ②其土欲故(旧,形容词) 5.而 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表承接,连词)
勤虑害树
课文主旨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 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 的传统做法。文章用“顺木之天,以 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 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 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 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 业的主张。
其
的用法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
二、古今异义 1.其实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结果实) ②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 2.去
去不复顾(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名我固当(名,称呼) ②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