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测评研究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等环节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积极推动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概况1.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
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全国31个省份开展了督察,并针对循环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
2.产业规划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同时,国家还发布了多个行业领域的循环经济规划,如钢铁、建材、汽车等。
3.发展现状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废物利用率达到了79.9%,比201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如江苏省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模式等。
三、循环经济的优势1.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再生资源和废弃物,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和开采。
2.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新产业的发展和旧产业的更新换代,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4.社会效益循环经济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和政策,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保障。
2.技术水平不高循环经济需要依赖高端技术和设备,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3.投入成本较高循环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大的财务压力。
4.社会认知度不足循环经济理念还未深入人心,部分企业和个人仍然存在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等不良行为。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

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为此,循环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再生产和再利用来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回收再生的经济目标。
为探究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定义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指带有明确“循环经济”元素的园区,即通过“资源回收:废旧物资回收分类、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废旧物资再进一步加工制成重点产品,进入市场流通;循环农业等领域的再生利用”;“经济循环:基于市场流通的物流、信息流等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园区。
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当前,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设了2000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其中欧洲和美国地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近年来,中国也在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如山东省宁阳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南栗雨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先进产业园区在国内面世。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优点循环经济产业园有以下优点:首先,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其次,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经济建设;再者,加快园区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将深入实施国家的战略要求,以“绿色低碳”为主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其次,加大循环资源回收利用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技术水平和效益;再者,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环境,加强产业集聚,创新模式,提高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五、循环经济产业园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循环经济产业园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人才缺乏、技术变革和融资难等问题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发展将更加显著。
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申报书(2020)

附件
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申报书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加盖单位公章)
协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
2020年月
二、项目主要内容、工作(研究)途径和方法1.项目主要内容
2.工作(研究)途径及方法
三、进度计划
四、完成日期和预期的成果(效益)
1.完成日期:
2020年内完成研究工作;不得晚于2020年12月15日前提交研究成果。
2.预期成果(效益):
(1)研究报告全本:纸质5份,电子版1份
(2)研究报告简写本:纸质5份,电子版1份
以上表格来源于:国家发改委官《网循环经济领域2020年研究课题公开征集公告》。
OECD环境绩效评估:中国结论和建议

OECD环境绩效评估中国结论和建议自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过去的15年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0.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
大量的境外投资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驱动力促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当中。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摆脱了贫困。
但是,中国拥有约占世界20%的人口,人均GDP仍然较低(按照2000年的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人均GDP为6000美元,而OECD国家为25000美元)。
从富裕的沿海省份到相对欠发达的西部省份,贫富的地域差距较大。
人口的大量迁移带来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目前的城市化率为43%),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在加大。
贫困仍然是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快速的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人体健康和自然资源带来危害。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环境的退化问题,正在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模式迈进,提出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采取的对策包括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包括加强环境管理),制定现代化的环境法律,加强环境机构建设,将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置于较高的优先地位。
尽管如此,中国某些城市的大气污染仍然位于世界最糟糕的城市之列,能耗强度比OECD国家平均水平高20%左右,1/3的水域受到严重的污染。
废弃物管理、荒漠化和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都面临挑战。
为了实现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十一五”规划称之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需要:①加强环境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效率;②进一步将环境因素纳入经济综合决策中(如财政、能源、农业、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决策)。
中国的环境问题通常需要从更高的国际角度来审视,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相互依赖(如跨界的空气和水问题、区域海洋污染问题、荒漠化问题)和全球经济与环境的相互依赖。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对能源与其他资源的需求,更加凸显了当前全球生产与消费模式带来的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价方案

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方案(试行)为指导和推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评估对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的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
二、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内容(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试点考核评估工作,也可委托地方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组织试点考核评估工作。
(二)考核评估工作应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总体要求为依据。
考核评估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2.循环经济标准化基础性工作;3.循环经济标准的宣传及贯彻应用;4.循环经济标准信息平台建设。
具体考核评估指标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计分表”(附件1,以下简称“考核评估计分表”)。
三、考核评估工作的程序(一)试点单位在试点期内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国家标准委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其试点资格。
在试点期内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并影响试点工作开展的,国家标准委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延期试点时间或者撤销其试点资格。
(二)试点期满后,试点承担单位应按照考核评估计分表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在二个月之内向试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考核评估申请表(考核评估申请表见附件2)和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也可单独形成文件提交):1.工作实施方案;2.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描述;3.标准体系构建及标准明细表;4.标准化宣传工作及培训相关情况介绍;5.试点工作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6.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推广计划;7.标准信息平台建设相关内容;8.试点年度工作总结;9.试点工作期内,承担或参加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工作组活动和进展情况,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情况及相应证明材料;10.试点单位认为有必要提交的其它证明材料。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一:资源利用不充分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仍然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某些企业仍然在传统的“取之、用之、弃之”的生产模式下运作,无法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仍然不强,对资源浪费问题缺乏有效监管。
问题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垃圾分类、再制造、废物回收等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相关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管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监管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对策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资源保护的意识。
其次,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同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策二: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其次,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摘要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也应有所区别。
为全面评价分析我国2011-2012年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取3个省份作为评价对象,同时为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将全国平均作为一个评价对象。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与评价。
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水平最差。
上海市循环经济水平最高。
上海、北京、广东、重庆、安徽五省市的循环经济水平位于全国前列,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山西、湖北、内蒙古、甘肃四省循环经济水平较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循环经济,评价1.引言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推行和应用受到政策、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也应有所区别。
为全面评价分析我国2011-2012年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取3个省份作为评价对象,如表1。
同时为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将全国平均作为一个评价对象。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与评价。
表1 原始数据省份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单位面积土地GDP产出(万元/km2)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北京 1.29 80.78 2610.02 0.37 1.53 上海 1.07 158.52 9042.69 0.22 0.94 广东0.96 289.79 892.29 0.38 0.70 山西 4.23 183.74 194.14 0.83 1.48 安徽 1.47 435.72 343.45 0.67 0.86湖北 1.42 384.63 339.45 1.45 0.71重庆 1.32 253.25 323.98 0.54 1.81内蒙古 2.43 632.36 23.68 0.61 1.63甘肃 2.70 781.31 38.58 0.76 1.06全国平均1.43 405.32 143.98 0.64 1.402.数据标准化由于影响各城市循环发展的各指标的浓度不同,需要将数据进行标准化。
中国经济中的循环经济研究

中国经济中的循环经济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循环经济是一种旨在最大化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废弃物和资源的浪费的经济模式。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开发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之一,因此,中国经济中的循环经济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为目标,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尽可能利用再生能源和再生资源,促进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工业化的产生和扩大化的市场经济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这也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问题。
经过长期激励,中国的循环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2015年到2019年,中国的再生金属回收和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率超过70%,并发展起了废钢铁、建筑垃圾等废产业链。
同时,在促进能源替代、旧电器回收、生态农业等方面也推出了许多具体措施。
三、循环经济研究现状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政策研究、技术研究等。
其中,环境效益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政策研究和技术研究是实现循环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四、循环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循环经济的推广面临着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实施不力的困境。
其次,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
然而,循环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正加快推进新一轮的开放,这意味着跨区域、跨国界的产业布局将提升中国循环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五、未来展望中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快,为全球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未来,中国应该在政策、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同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循环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9 9 阳6 .
文献标志码 : A
A u v y o r u a c n m y a d is d v l p e ti S r e fCi c l r e o o n t e e o m n n Chi a n
文章编 号 :61 62 (00 0 — 00— 5 17 — 532 1)4 08 0
我 国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测 评 研 究
王 珊
( 徽 财 经 大 学 , 徽 合 肥 23 3 ) 安 安 3 00 摘 要 : 统 经 济 发展 模 式 是 以 资 源 的 大 量 消耗 实现 工 业化 和 现 代 化 , 长 远 来 看是 难 以 为 继 的 。从 根 本 上 减 轻 传 从
经济增 长对 资源供给压力 , 少环境 污染, 减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循环 经济是运 用生态学规律 来指导人类社
会 的 经 济 活动 , 资 源、 循 环 ” 基 本 原 则 , “ 消 耗 、 污 染 、 以 以 减 再 再 为 以 低 低 高效
发展 水 平评 价指 标体 系,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法 , 立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评 价 模 型 , 19 -2 0 采 建 对 9 9 0 8年 我 国循 环 经 济 发展 状 况进 行 实 证 分析 , 旨在 为 我 国循 环 经 济 发展 提 供 参 考依 据 和 理论 借 鉴 。
W ANG h n Sa
( n u Fnn ea dE oo is nvr t, fi 3 0 0 C ia A h i iac n cn m c i s y He 3 3 , hn ) U ei e2
Absr c Th r d to a c n mi e e o me tmo e ,i h o g 1t t a t: e ta iin le o o c d v lp n d l n t e l n n,i n u t i a l n t a tr l s % s u s san b e i h ti e i e h a iy o e o r e o s mp in t e l e i d sraiai n a d mo e iai n To f nd me tly r l v h e v l n r s u c s c n u to o r ai n u tilz to n d r z to . z n u a n al e i e t e e p e s r fe o o c go h o e o r e s p l n e uc h ol to ft e e vr n n ,we mu tde eo r s u e o c n mi r wt n r s u c u p y a d r d e t e p l i n o h n io me t u s v lp cr u a c n my ic l re o o .Cic lre o o st ppy e o o ia a t u d h u n s cey o c n mi c ii r u a c n myi o a l c lg c llw o g i e t e h ma o it fe o o c a t t v y, wih r s u c t e o r e—efce tuiiain a h oe, “r d c in,r u e,r c ce’ s t sc p i cp e o fi in t z to s t e c r l eu t o es e y l ’a he ba i rn il s f“lw o c n u to o s mp in,lw ol to o p lu in,hih e ce c g f i n y” a h a i h r ce sis o h o m fs ca r d to n i s t e b sc c a a t r tc ft e fr o o ilp o ucin a d i
第 9卷第 4期
21 0 0年 1 2月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o i n x r u t r lUnv ri o r a f a g i i l a ie st J Ag c u y
Vo . No 4 1 9, .
De ., 01 c 2 0
rprd to e o ucin, i se c i s lt e r s u c c n ump in a d o sb e s l e vr n n a o tt c e e t e s n e s a i l e o r e o s s t to n p s i l mal n io me tl c s o a hiv
ma i m c n mi nd s c a e eo me t o h e e t. Ac o d n o t ic lr e o o n x s se x mu e o o c a o ild v lp n ft e b n f s i c r i g t he cr u a c n my ide y t m
率” 为基 本 特 征 的社 会 生产 和 再 生 产 形 式 , 实质 是 以尽 可 能 少 的 资 源 消耗 和 尽 可 能 小 的环 境 代 价 实 现 最 大 其
的 经济 社 会 发展 效 益 。根 据循 环 经 济指 标 体 系应 遵循 的基 本 原 则 以及 我 国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现 状 , 建 循 环 经 济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