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件

合集下载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手工业实现由分散 到集中、由低级到高级 的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年底,90%以上的 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实天 行津 公盛 私锡 合福 营帽 厂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 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 合营的高潮。
趣味拓展
1952 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藩领导的合作社, 23 户贫 农,全社仅有一头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 的,农民家里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 个社是“穷棒子社”。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依靠自 己的劳动,去离该村 35 里的深山打柴, 1952 年冬季到 1953年春季共卖了400多元,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 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一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 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
上海市工商界代表荣 毅仁(左一)等带着 《申请书》步入申请 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毛界 泽代 东表年 送乐月 喜松工 报生商 向 1956 1
同仁堂商标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三大改造的结果、意义? 结果:到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 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成
农业: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 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 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 生产合作社。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 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是某村在大会上选 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穷棒子精神

第5课 三大改造(共24张PPT) 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5课 三大改造(共24张PPT) 公开课获奖课件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迫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后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2.(2010·广州学业考试)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
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
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
完成了( D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3.(2010·宁德中考)有人问一位被称为“纺织大王”
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他说:
山西省太原市手工 业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的游行
公私合营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结合材料谈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 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5课 三大改造
——歌曲《社会主义好》
学习目标
掌握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 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 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指导学习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共42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 (共42张PPT)
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什么叫资本主义?说穿了,就是指“ 国家允许个人拥有资 本,就叫资本主义。”由于马克思把资本看成是万恶之源,认为,
这是一切不平等现象产生的根源。所以,就要消灭这种现象。于是 经过深入的社会调查、理论研究,认为国家:“
社会主义就是通过制度的设计,文化的熏陶等等,导致了社会各个组织 与个人之间达成了一个和谐的状态。
社会组织包括最大的组织---国家、以及国家的政府机构,立法机构, 执法机构,包括各种各样的企业,企业联合体,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的各种 社会组织。
如果各个社会组织之间发挥出了协作效益,那么整个社会的效益就大幅 的提高——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传统的社会主义要求国有企业的大量 存在就是为了避免在私有制企业只顾及到了企业利益,而没有顾及到国家利 益,员工利益,其他企业利益等等,而国有企业听从于国家的指挥,可以更 好的考虑到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员工利益之间的有效的均衡。但这种传统 的社会主义经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实践,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其最大的问题 是国有企业的工人因存在“大锅饭”问题而劳动积极性不高。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又有了大量的私有制企业,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土地等主要生产 资料归集体所有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丰收:农业合作社成立当年,希勤村取得大丰收,亩产达到86斤,总产实现160万 斤,交售公粮45万斤。希勤村全体农民一年吃上饱饭。一年后,亩产就从86斤提高 到300多斤。 肯定:当时省委农工部工作组到希勤村调研,总结了农业合作化经验,省委向党中 央作了汇报。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全国省、市、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高度评价了希勤村农业合作化的做法。
第4课 人 民工 代业 表化 制的 度起 的步 确和 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PPT课件(共48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PPT课件(共48张PPT)
但是生产资料仍然是私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 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
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 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
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始于
主义道路。
5、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形式和阶段? ①农业互助组 ②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性质: 社会主义改造
7、原则: “自愿互利”
8、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
9、结果: 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一五计划 基本任务
建工 设业 成方 就面
交通 运输
1911——1912年辛亥革命后,宣统帝下诏 退位,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北推翻。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建立了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家,但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 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赎买
D.没收
5.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D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 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
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 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共22张PPT)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共22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自主预习: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些行业的改造? 2、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改造采取什么形式?有何目的? 改造完成的时间?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形式? 改造完成的时间?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 形式?实行什么政策?改造完成的时间? 5、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历史意义、存在缺点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B)
A.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 B.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C.建成工业化的基础 D.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6.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
是( C )
A.通过赎买的形式进行 B.通过独立生产的形式进行 C.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 D.通过统购、统销和订货的形式进行
合作社
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实质: 生产资料 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巩固练习
1、选择题
C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的标志是 三大改造的完成 。
3、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
1956年,毛泽 东在看农民写给 他的丰收报喜信.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 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 建立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 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 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 公有制 )
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通过赎买政策,实现公私合营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4.(2022·青海·统考中考真题)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
材料二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 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 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 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 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 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资本主义工商业
概念解析
1.什么是“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什么是“赎买政策”? 指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
3.“赎买政策”具体办法有哪些? 前期采取分配利润的政策。分配实行“四马分肥” ,即资本家 占红利的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
26日)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转变。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
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局限性
材料二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 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 “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 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 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 袄也归了社……
二: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形式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回答有关公私合营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 (共24张ppt)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赎买政策(创举) 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1954年起,逐步发展企业的 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 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 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 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等。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个体所有制(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推动了手工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第5课 三大改造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第5课 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工商业中有不 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为牟取暴利 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 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D
4.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 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 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D
课 后 活 动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 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 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 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 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这是毛 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 (共25张PPT)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 (共25张PPT)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段分析: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发 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农业合作化道路
农业合作化
1.原因: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原则:自愿互利 5.方法: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6.阶段: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7.实质: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
1.土地改革后的农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问题: 1. 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2.这些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2.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靠租
4. 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
5.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曾一度 受到严重困难,人民政府 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渡 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②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 取暴利,不顾国家和民众 的利益,采取不法手段严 重扰乱经济秩序
材 料 3 : 据 统 计 , 1 9 5 2 年 工 业 总 产 值 比 1 9 4 9 年 增 长 ③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 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认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 制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 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 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 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 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 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 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 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
相关链接
上海水泥厂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时间 陈旧 陈旧 设备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劳动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不高 充分发挥 工人积极性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产量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第二单元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入新课
1950年土地改革 ——农民土地私有制
土改后的问题: 土地买卖,农民因各种原因被迫出卖 分得的土地;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 高利贷重新出现,月息5%—10%,债 主全部是中农。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 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 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 生产合作社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相关链接
什么是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
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
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 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相关链接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相关链接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 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 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 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 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土改 农业 农民个人所有 合作化 合作社集体所有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地主个人所有
乌 鲁 手工业 木 合作化 齐 个人所有 和 平 举山 乡 资本主义工商业 行 西 农 庆省 民 祝 太 (官僚资本主义) 努 合原 尔 作 政府及大官僚个人所有 市 报 化手 名 的工 (民族资本主义) 合理 入 游业 社 调整 行 者 个人所有
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合作社集体所有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半 社 社 社 会 会 会 主 主 没收 国有(国营经济) 主 义 义 义 萌 性 性 芽 质 赎买 质 性 个人所有 国有(国营经济) 质 毛主席接见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三 探究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资Biblioteka 主义 工商业农业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随堂训练
1.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 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B
2.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 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 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 ) A.1953—1956年 B.1956—1966年 C.1949—1953年 D.1945—1949年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 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小小电影院
小小电影院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2)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一 二 一 探究点:公私合营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 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 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 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 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 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 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