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一、前言模具设计与制造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综合实训则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门名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的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二、课程背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

模具设计与制造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如材料学、机制学、数学等,对学生的知识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而直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也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因此,设计一门综合实训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教授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模具设计的各种方法和工具,了解模具制造的各个环节。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工作的熟练程度。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在团队中分工合作,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4.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四、课程内容1. 理论学习通过上课及配套教材阅读,让学生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模具的结构、材料的选择、模具的设计方法等。

2. 设计项目每个班级将被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将负责设计一个模具项目。

在项目中,每个小组将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分析模具需要实现的目标、功能,并制定需求文档。

2.概念设计:完成初步的模具设计、图纸及模型的绘制、并进行评审。

3.详细设计:完成模具的细节设计、计算及分析,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

4.制造与试验:根据设计制造模具,并进行试验和演示。

3. 实验操作在课程的实验操作环节中,学生将亲自动手将模具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进行实现。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模具制造中的各项技能,如铁锤造型、加工、钳工、切削等。

4. 报告展示每个小组需要在项目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展示,并介绍项目的过程及成果。

五、课程评分本门课程的评分分为考试成绩、小组评分和实验成绩三部分,其中小组评分占总分的50%,实验成绩占总分的30%,考试成绩占总分的2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和实训设备设施条件,制定本课程标准。

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理念。

一、实训的性质和目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间断,校内加强操作能力训练,校外与企业挂钩建立实习基地,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训练和综合考核。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点专业,为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围绕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倡导“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入手,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二、实训教学安排表三、实训模块设置说明1、模具钳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使学生具备机械类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划线、锉削、锯削、孔加工、攻套螺纹、锉配等加工技术和简单冲裁模制作、调试技术,同时也能掌握工量具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调整,并且能对一些常见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步骤有所了解,具备本专业中级技术人才所必备的理论、实训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敬业意识,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初级、中级钳工实训教学计划,在基本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精炼浓缩,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好考核鉴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2、普通车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高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知感和实 践能力都受到极大影响。此 外 , 统的教学模式将课 开发和 教学实践的不同环节团队三方合理 分工合作 , 传 充分发挥 程 的理论 教学 部分与软件的实际操作应用分开进行 , 学生学 习 各 自特长 ; 教师不仅要懂理论 , 更要懂模具实际加工要求 , 团 在
软件知识技 能其实 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命令菜单 的用法 , 并没 队中, 兼职 教师 互为导师。 专、 兼职教师帮助专职教师提高实践
设计 、 模具制造 、 具维修 于一体的复合 技能 型人 才 的需求 比 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观 , 项 目导 向的教学观、 模 如: 多元智 能的培
例增 加, 同时也对模 具专业 人才培养的质量提 出了更严格 的要 养观、 能力本位 的教育观 以及岗位技 能要 求的课程观等 , 并以
求。要想避 免此类 复合技能型人 才成为 限制模具 业发展 的瓶 此贯穿课程模式改革的全过程。 颈, 高职课程体系必须 进行 改革 。冲压模 具设计与制造是 一门 2 .建设多元化、 互补型的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是实现课程 理论性、 应用性和 实践性 都很强的课程 , 传统 的教 学往往 以课 改革的关键, 直接影 响着课程 改革 的成效 。因而实施课程 改革 堂讲 授为主 , 用填 鸭式 的教学方式 , 采 且仅 局 限于 讲授教材上 应首先合理 组建 由企业 、 业相关人员 、 行 职业教育课 程研究人 的内容 。在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 感觉很多重点知识不 员和学院教师共 同组成 的新 团队, 摒弃过 去以“ 教育专家 为主 能深入讲解 到位 , 被动接受 的毫无实 践经验 的学生又感觉学 习 导” 的做法 , 在全新的“ 以社会 需求 为主 导, 以技 能培养 为核心 ” 内容 空洞而抽 象 , 兴趣 当然无 从产生 , 终的结果 是学生 的认 的教学理 念指 导下, 最 实现 多元化 、 互补型的主体结构 , 即在课程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实践探索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实践探索
36
高 模具 职 设计与 造专 新实践 制 业创 探索
◎ 李 东君

要 :创 新 实践 教 育是 高职 院校 创 新 型人 才培 养 的 重要 途 径 , 新 团 队 建 设 是 高职 人 才培 养 的 重要 创
补 充 。高职 院校 只 有 切 实结 合 自身 实 际 , 创 新 实践 教 育作 为教 改 的 突破 I , 正 融入 高职 人 才培 养 的 把 Z 真 / "
全 过 程 , 能真 正 为社 会 经 济建 设 培 养 出高质 量 的复 合 型人 才 。 才 关 键 词 :培 养 模 式 ;创 新 实践 ;创 新 团 队 目前 , 着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不 断 深 入 , 具 随 模 专 业 教 学 虽 然 采 用 半 工 半 读 式 、 学 交 替 式 、 实 ~ 工 理
仍 然 是 教 师 主 导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并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挥 。因 为 教 学 中 工 作 任 务 的 选 择 、 目 的 确 定 仍 然 项
材料采用 透明塑料 , 过 该项创新 实践项 目, 实现 : 通 可
( ) 固 和 深 化 所 学 课 程 的知 识 , 决 工 程 实 际 中 的 1巩 解
具 设 计 的 一 次 检 验 。该 设 计 按 照 真 实 模 具 设 计 流 程 ,
体 式 等 教 学 模 式 , 出 了项 目导 向 任 务 驱 动 , 些 模 突 这
式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理 ¥ 实 践 水 平 起 到 了 很 大 的 促 进 - 2与
作 用 , 取 得 了 一 定 的教 学 效 果 , 纵 观 这 些 模 式 , 且 但
广 大 教 师 及 学 生 的 智 慧 , 思 广 益 , 时 吸 取 各 院 校 集 同 人才 培养 的先进模 式 , 模具 专业 人才 培养模式 , 对 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3”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以“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3”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以“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例
融合 ,将 基 础 学科 的知 识 和 内容 融 入 到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中 , 做
展及技术水平 的高低直 接影响着一个 国家的工业发展, 而模
具 高技 能 人才 的匮 乏 , 成 为 我 国模 具 工 业 发展 的 “ 正 软肋 ” 。
为 了适 应 国家 经 济 的 发 展 ,各 类 高 等职 业 院校 相 继 成 立 了模 具 设 计 与制 造 专 业 。然 而 模 具 的教 学 是 集 理论 、实 践 、经 验 、 制 造 环 境 于 一 体 的 综 合 学 科 。现 阶 段 绝 大部 分 大 专 院 校 对 该 课 程 的教 学 方 法 仍 然 是 继 承着 传 统 的 以理 论 教 学 为 主 ,无 法
金敦水 曹光跃 耿 晓 明
( 安徽 电子 信 息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机 电工程 系 , 安徽 蚌 埠 2 3 0 ) 30 0
【 要 】通 过 对 模 具 设计 与 制 造 专业 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分 析 ,在 总 结 近 年 来教 学 上 作 研 究 的基 础 上 ,提 出 了 “ + ”模 式 ,对 摘 13
满 足 对 现 代 模 具 工 业 技术 人 员知 识 、技 术 、能 力 培 养 的 目标 和要求。
到相 互 促 进 、相 互 补 实 、相 互 提 高 ;实 践 方 面 ,要 充 分 、 合 理 地 利 用 现 有 的教 学 资 源 ,其 中包 括 通 过 模 拟 生 产 企 业 的 工
国家 加 大 了对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扶 持 力 度 ,进 一 步 明确 了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人 才 培养 目标 川, 高 等职 、 教 育 事 业 的科 学 发 展 为 J
团 队协 作 在 产 品工 艺分 析 、模 具 设计 以及 个 人 事 业 发 展 中 的

高职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高职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在对 目标 岗位群能力需求分 析的基础上 ,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 、 能力 递进 的原则对能力 目 标进行 重组 , 结 合学生职业成长过程 , 并充分考 虑 教学 实施 ,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规律 、 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构建模 块 化课 程 。分专业 基础模块 、 专 业核心 及专业 实践模块 两个 子模块 。 这两个模块 以通过学 习就 完成或能完成一套 中等复杂程度模 具的设 计 和制造 为主 线 , 开设 了机 械制 图及 C A D、 模具 材料及 热表处 理方法 选 用、 典型模具 的拆装测绘 、 机械设计基础 、 模具零件 的手工工具 制作 、 模 具零件 的普 通机械加 工 、 模具零 件的数控加 工 、 模具零件 的特种加工 、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 塑料成型丁艺及模具设计 、 模具 的装 配与调 试等 理论 和实践课程。 3 . 素质拓展模块 作为主 干课程 的延 伸和补充 , 素质拓展模 块 的培养 目标 同样来 源 于企业人才要求 。我们专门组织 了教育专家 、 公共课教 师 、 学生管理人 员、 专业教师和企业 一线生产管理人员和 中层管理 人员 , 根据企业今后 人才发 展的方 向提 出选修课程 培养 目标 , 确定 了素质 拓展模块 培养 的 方式 , 通过 系统设计形 式多样的训练活动 , 促进学生 职业 素质和职业核 心能力 的提高 。分 专业素质拓展模块 、 综合素质拓展模 块两个子模块 , 开设 了模 具逆 向工 程技术 、 模 具专业英语 、 先进制造 技术 、 模具 企业管 理、 技能竞赛 、 应用写作学等课程 。
科技信息
禹职模 具董 业一傩 化教学设计昀实跬搞索
四川职 业技 术 学院 祝 林
[ 摘 要] 本文以模具专业 几年 来专业改革的实践为依据 , 较详 细地 阐述 了课程体 系的建立 、 课程体 系的实施 、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 实 习基地建设过程和思路 以及 改革后取得的 良好效 果。 [ 关键词] 模具 一体化教学 探 索 高职教育 以培养适应 生产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需要 的高素 质技能型 专门人才为 目 标 。一个高素质技能型 的人才最重要 的是要具备较强 的 专业核心能 力和较 高职业 道德 、 职业精神 , 而这两种 能力唯有从工程实 践中训练 出来 。我院从 2 0 0 9 年开始 , 在高职模具专业 的教学设计 中以 “ 动手完成一套模 具的设 计和制造” 为目标开展 了理论 和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设计 的课程改革 , 并采用 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 的项 目教学法 , 经过 几年不断地摸索与实践 , 取得 了一些有用 的教学改革成果 与经验 。 课程体 系的建立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曹秀中
(. 1 南京航 空航 天大 学 机 电学 院 , 苏 江 南京 20 1 ; 1 0 6 2 无锡职 业技 术学 院 机 械技 术学 院 , 苏 无 锡 2 4 2 ) . 江 1 1 1
摘 要 :结合模 具行 业发展 , 成模 具制 造 综合 实 形
2 S h o fM e h n c l g n e i g,W u i n t u e o c n l g ,W u i 2 4 2 . c o lo c a ia En i e rn x s i t fTe h o o y I t x 1 1 1,Ch n ) i a
Ab ta t sr c :Co i ig mo l n u tyd v l p n e d n r f sin l ae ttann b tv ,a c r — mbn n ud i d sr e eo me tn e sa d p o e so a ln r iig o j cie c o d t e
i g t e e r h r s ls a d a a y i ,M o l a u a t rn mp e e s v r c ie i e e o e .Th o g n o r s a c e u t n n l s s u d M n f c u i g Co r h n i e P a tc s d v l p d ru h
t a hi g c m p e n i sg e c n o r he sve de i n,t u rc um t r ne he t a hi g c n e t he c r iul de e mi d t e c n o t n s,t a h ng me h s a d e c i t od n m e ns Afe e c ng p a tc , t e c rc u i dia e he o r t mplm e a i n m e h a . t r t a hi r c i e h ur iul m n c t d t c nc e e i e nt to t od,o a ne bt i d go e u t n c e d a tcpa e e c n oa sa e ie n s od r s ls a d a hive n ii t d t a hi g g l nd r qu r me t . Key wo d r s:mou d m a f c u i l nu a t rng;r i i a n ng;t a hi g de i n;t a h ng p a tc e c n sg e c i r cie

《模具设计与制造》行动导向课程设计与实践

《模具设计与制造》行动导向课程设计与实践
本 课程 的教学 改革势 在必 行 。
在课程设计前首先对模具行业进行简单的分析:按不同的方式模具可分为好多种类,其中使用量最 大 的是冲压 模和 塑料 模 ,约 占模 具 总量 的 8 %左右 l。数 控 技术 专 业 《 具 设计与制 造 》课程 中, 由于 0 】 】 模 课时有 限,仅取模具中的冲压模和塑料模部分进行学习。根据本课程的培养 目 标和模具行业的现状 ,本 课程 中 的典型工 作任务 、能力 目标 、学 习内容 结构如 表 1 示 。 所 ‘
表 1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能 力 目标 、学 习 内 容 结 构表
典型工作任务
专业能力
综合素质 团结协作能力
工作过程知识 ・ 冲压成型 的基本理论
学习内容 1 . 冲压成型概述 理及工艺特 性
1 . 冲压成型工艺 分析 能力 解决 问题能力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2冲压模具 设计 能力 .
中图 分类号 : 72 G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08 62 (02 O -o O—0 10- 19 2 1) 3-O l 3
传 统 的学科 型 教学模 式 按照 教材 编 排 的顺序 进 行教 学 ,不 利于 高职 学生 掌握 基本 知识和 技 能 ,而且 教 材 中的理 论 很难 与实 际应 用相 结 合 。而行 动 导 向课程 教 学模 式将 抽象 的理 论知 识融 于具 体 的学 习情境 中,通过 完 成学 习情 境 中 的各个 任务 的训练 达 到学 习知 识和 技 能 的 目的。本 文就 数控 技术专 业 《 具设 模
过程 ,并填 写工 艺过程 卡 。 ( )讲 授 分组 二
3冲 压 模 具 制 造 能力 . 环 保 意 识 评 价 反 馈 能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g 2 0 1 3 7 9 5) 、绍 兴 市教 育 科 学 规 划课 题 “ 以 职 业 活动 为导 向的 模 具 专 业 课 程 项 目化 改 造研 究”( 课 题 编 号 :S G J ’ 1 4 0 2 7 )阶
段性研究成果。


高 职 院 校 实 训 课 现 状
好 地 适应 岗位 。 不 同 的 教 学 目标 应 该 选 择 不 同 的 教 学 方 法 , 以达 到最
的不足并做 出改进。
现 代 认 知 理 论 的 代 表 人 物 布 鲁 纳认 为 , 学 生 是 积 极 主
动 的信 息加 工 者 , 而 不 是 被 动 的知 识接 受 者 。该 理 论 认 为
教 师 应 该 引 导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展 开 探 索 ,从 而 构 建 出属 于 自 己 的 知识 系 统 。布 鲁 纳 认 为 学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灵 活 性
好 的途 径 ,但并 不 能很好 地满 足 高职教 育综 合性 、职业
佳 的教 学 效 果 。 职 业 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是 技 能 人 才 ,项 目教 学 法 正好 符 合 职 业 教 育 的人 才 培 养 要 求 ,对 职 业 教 育 和 人 才 培 养 具 有 积 极 影 响 。笔 者 采 用 项 目化 教 学 的思 路 ,对 现 行 实 训 教 学 进 行 改 革 ,使 其 更 符合 学 生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的 要
P ¨C T - C E l 实习实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



职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实训的项 目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 傅 建 钢
摘 要 :本 文在 分 析 现行 实训 教 学存 在 问题 的 基础 上 ,从 项 目化 教 学 的理 论 支撑 出发 ,以模 具 设 计 与 制 造 实训 教 学 为
例 ,说 明项 目教 学 的 具体 实施 步骤 。 实践 证 明 ,项 目教 学 能 够充 分 调 动 学 生的 学 习积极 性 ,具 有较 好 的 学 习效果 。
关键 词 :项 目 实训 模 具

题 :本 文 系浙 江省 教 育厅 课 堂教 学 改 革 项 目 “ 注 塑 成 型 工 艺与模 具设 计 课 程 的 项 目化 教 学 深化 探 索”( 课题编号 :
在 高 职 院 校 实 训 中 , 各 个 实 训 项 目彼 此 之 间 是 独 立 的 。 比如 , 机 械 设 计 实 训 , 学 生 设 计 了 一 套 减 速 器 、 完 成 了 减 速 器 各 个 零 件 的 设 计 图 样 , 该 实 训 以 此 为 成 果 而 结 束 。实 训 设 计 得 到 的 减 速 器 零 件 图 样 并 未 用 于 后 续 的 数 控 加 工 实 训 。再 如 模 具 设 计 实 训 , 该 实 训 设 计 的 模 具 零 件 也 未 在 模 具 零 件 加 工 实 训 中 得 到 加 工 。 这 种 以 单 项 能 力 训 练 为 目标 的 实 训 模 式 , 虽 是 提 升 单 项 职 业 能 力 很
与 发 现 性 是 必 须 强 调 的 ,学 生 需 要 通 过 学 习 来 促 进 自身 智
因 此 , 如 果 实 训 以 工 作 过 程 为 导 向合 理 地 衔 接 起 来 ,
前 一 个 实 训 的 成 果 成 为 后 续 实 训 的素 材 , 就 能 够 将 这 些 原 力 的 开 发 ,并 以此 来 调 节 和 强 化 学 生 的学 习动 机 , 从 而 牢 本 离 散 的 实 训 贯 穿 成 一 个 综 合 性 较 强 的 实 训 体 系 。学 生 在 固 地 掌 握 知 识 并 逐 渐 形成 创 新 的 能 力 。现 代 认 知 理 论 强 调 完 成 这 些 实 训 时 也 就 完 成 了一 个 综 合 性 较 强 的大 型 实 训 项 学 习 的 主 体 是 人 ,倡 导 学 生 的 主 动 学 习 ,认 为 知 识 和 技 能 目。 这 些 实 训 与 职 业 活 动 过 程 很 好 地 对 接 ,很 具 职 业 性 , 的 获 取 方 法 不 是 通 过 对 知 识 的 讲 授 ,而 是通 过 学 习 者 自身 能更 好 地 实 现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职 业 能 力 是 一 项 实 践 , 并 从 中发 现 知 识 并 具 备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该 理 论 从 综 合 能 力 , 它 仅 仅 靠 教 师 的教 是 无 法 形 成 的 ,而 是 需 要在 教 学认 知 和 思 路方 面 为 项 目化教 学 的 实施 提 供 了理 论 依据 。 职 业 实 践 中 形 成 ,这 就 需要 学 校 为 学 生 创 设 与 真 实企 业 相 英 国 的 管 理 学 思 想 家 雷 文 斯 提 出 了 行 动 学 习 法 。该 种 近 的 职 业 情 境 ,而 项 目教 学 正 好 能满 足 这 种 要 求 。 职 业 教 方 法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企 业 的 培 训 。行 动 学 习 是 以完 成 指 定 工 育 中 项 目教 学 的学 习成 果 不 是 以追 求 知 识 的积 累 为 主 要 目 作 为 目的 ,在 他 人 的 支 持 下 开 展 反 思 与 学 习 的 过 程 。学 习
求。



项 目教 学 的 重要 意 义
课 程 项 目化 改 革 的 目标 是 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 能 力 。项 目 课 程 教 学 作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一 种 教 学 模 式 , 具 有 一 定 的 理 论 为 其 实 践 提 供 理 论 支 撑 ,包 括 现 代 认 知 理 论 、 行 动 学
习 法 理论 等 。
性 的 要 求 。 因 为 该 种 实 训 模 式 将 设 计 与 制 造 人 为 地 分 割 开 来 。 以模 具 设 计 为 例 , 学 生 设 计 完 成 一 套 模 具 , 倘 若 未 将 这 套 模 具 投 入 实 际 加 工 , 那 么 设 计 中存 在 的 缺 陷 就 很 难 被 发 现 , 比 如 加 工 后 的 零 件 因 尺 寸 精 度 没 设 计 好 而 无 法 完 成 装 配 。 如 果 能 够 让 学 生 去 加 工 自 己 设 计 的 这 套 模 具 , 则 可 以 让 学 生 在 加 工 过 程 中 及 时 发 现 其 设 计 存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