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猪生产力

合集下载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措施

评定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主要指标A生长速度:以日增重(克)来表示。

B饲料转化率:生长育肥期间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

C胴体和肉质: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

一、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比脂肪型猪种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高等。

不同品种或品系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肥育期缩短,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降低。

我国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以外国猪为父本的二元或三元杂交,其优势效果好。

二、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仔猪初生重越大,则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断奶重也越大。

三、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一)能量水平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屠宰率、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膘越肥。

进行商品瘦肉猪的生产时为了防止胴体过肥,在育肥后期要实行限制饲养,控制能量摄取量。

但现代瘦肉型猪种不存在此问题,一直是高能量水平。

(二)蛋白质和必需氨基水平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肥育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

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120kg)为14--16%。

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必须氨基酸的配比。

猪需10种氨基酸,特别是赖、蛋、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

据研究证明,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三)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猪充分生长。

(四)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粗纤维水平应控制在5-8%,幼猪阶段宜用低限。

中国地方猪种生长育肥猪日粮粗纤维水平最高,但不应超过16%。

实践证明,生长各阶段不论蛋白质水平高低,日增重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胴体相应变肥。

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

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

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提高母猪生产力是养殖农户追求的目标之一,关键因素是指影响母猪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提高母猪生产力需注意的关键因素:1. 品种选择:选择优良品种的母猪进行繁殖,如肉猪、杂交猪等。

优良品种的母猪具有优良的生长速度和生育能力,能够提高产仔数和产仔质量。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关键。

包括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环境、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供给等。

适宜的饲养密度能够保障母猪的运动和活动空间,有利于母猪健康生长和繁殖。

合理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管理,能够提供舒适的生产环境,有利于母猪的繁殖。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供给,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母猪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3. 疾病预防:疾病是影响母猪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疾病会导致母猪生长速度减慢、产仔数减少、产仔质量下降等。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体检、环境清洁消毒等工作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措施。

4. 配种适时:合理的配种时间对于提高母猪生产力非常重要。

根据母猪的发情周期和适宜的配种时间,确定合适的配种时间,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受胎数。

5. 合理的分娩管理:科学合理的分娩管理,能够减少分娩难产和分娩死亡的风险,提高分娩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包括保持分娩环境的舒适和安全、做好分娩的监护和辅助,及时处理分娩难产等。

6. 合理的断奶管理:合理的断奶管理,可减少断奶应激和断奶肠炎的发生,提高仔猪的断奶重和生长速度。

包括逐渐断奶、适时添加适应性饲料、做好断奶后的环境和饲养管理等。

7. 科学的猪舍设计:合理的猪舍设计有助于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猪舍应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能够提供舒适的生产环境,有利于母猪的生长和繁殖。

8. 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母猪生产力需要技术的支持和管理的配合。

农户可参加相关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如数据统计分析、生产情况记录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母猪的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益。

提高生长肥育猪瘦肉率的几个重要措施

提高生长肥育猪瘦肉率的几个重要措施

约化养 猪生产 。 这样 既可 以利用 引进种 猪 的高生 产性 能 , 又可 以
收 稿 1 期 :0 0 0 — 7 5 1 2 1 — 3 1
_嘲 _ 围冒 6自目目■ | 。
●,●





-。 …
●● ●


韩有元 文献标 识码 : C
: _ .
了环境 , 又造成 仔猪 消 化道 内 大 量有 益 的微 生物被 抑制 , 仔猪 使 的食欲 差 , 采食 少 , 增重 慢 , 长期
0k 1%。饲料组成应 多样化 , 采用 引进国外瘦 肉型种猪。 沉 积 则较 缓 慢。 而体 重 达 6 g 0 以发 与 本地 区地 方猪 种 进 行 简 单 二 以后 , 肉增长缓慢 , 瘦 脂肪沉积 挥各营养物质之间的互补作用。
元 或三 元杂 交 的途 径 来 组 织 集
直 线上 升 。掌 握这 一 变化规 律 , 以便采 取相 应 的饲养 管 理措 施 , 控制 脂肪 沉积 , 促进 瘦 肉增长 。
肉蛋 白的 原 料 来 自饲 料 中 的蛋 白质 , 因此 , 料 中的 蛋 白质 含 饲 量在 1%~0 5 2 %的范 围 内 ,胴 体 瘦 肉 率 随 蛋 白质 含 量 的 增 加 而
提高 , 脂肪 相对 减 少。 用含 粗 蛋
经过肥育后胴体瘦 肉率达 5 % 5 以上 , 明显 高于 本地 纯猪 种 。具
体重, 屠宰率 , 肉率等 , 瘦 最后进 行 较优 组 合 的 筛 选 确 定 杂 交 类
~ : 前期 (0 g 6 k 以下 ) . 15 6 %~
1 .% , 期 ( 1 9 g 1 . 85 后 6 ~ Ok )55 %~

通过多种手段能提高肉猪生产能力

通过多种手段能提高肉猪生产能力

疫病防控
防疫制度的建立
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明确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时 间,确保有效防控疫病。
定期消毒与清洁
制定定期消毒和清洁计划,保持猪舍的卫生和环境整洁,减少病菌 滋生。
人员与物品管理
对进出猪舍的人员和物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病菌带入。
疫苗接种与药物防治
疫苗接种计划
根据本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 划,确保猪群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猪舍湿度控制
猪舍湿度过高会导致肉猪生长缓慢、易患病;湿度过低 则会引起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等问题。
通过及时清理猪舍粪尿、加强通风等方法,保持猪舍湿 度适宜,有助于提高肉猪的生产能力。
猪舍通风换气
01 良好的通风可以排除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 、二氧化碳等,提高空气质量。
02 通风还可以调节猪舍温度,有助于保持适宜的温 度和湿度,有利于肉猪的生长。
选择对常见疾病抵抗力强的品种,以减少疾病对 生产的影响。
育种
01 制定育种计划
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目标,制定育种计划,包括 选种、配种、繁殖和后裔测定等。
02 实施杂交育种
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创造新的基因组合,提 高生产性能和抗病性能。
03 选择性状选择
根据生产需求,选择与生产性能相关的性状进行 选择,如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
饲料配方
优化饲料配方是提高肉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根据 肉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当地饲料资源,合理配制饲 料。同时,要注意控制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营养成分的比例,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是指肉猪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的饲料与生产的猪肉 之间的比例。提高饲料转化率可以降低养猪成本,同时也有 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要提高饲料转化率,需要选择适宜的饲 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措施【摘要】母猪年生产力的提高对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改善饲料营养,确保母猪获得充分的营养,有利于胎儿健康发育。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是保障母猪身体健康和生产力的关键步骤。

保持环境清洁,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

科学配种管理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也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养猪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母猪生产效率。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母猪、年生产力、饲料营养、体检、疫苗接种、环境清洁、配种管理、疾病预防、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母猪年生产力的提高对于猪肉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母猪的生产力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母猪年生产力相对较低,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生产周期长、仔猪成活率低、生猪成本高等。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已成为当前养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效管理母猪的生产过程,充分发挥其繁殖潜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疾病防控、科学配种管理等。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从而为猪肉生产提供更多优质肉源,满足人们对猪肉品质的需求。

2. 正文2.1 改善饲料营养改善饲料营养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给可以提高母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体重和改善生殖性能。

要根据母猪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来科学配制饲料。

不同阶段的母猪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

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必须定期检查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定期清理饲料槽和饮水器,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避免因为脏乱导致母猪生病。

第四章:肉猪生产技术

第四章:肉猪生产技术

猪生产技术课程教案第一节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一、体重的增长猪体重的增长随日龄增长而提高,表现为不规则的抛物线,呈现慢——快——慢的趋势。

二、体组织的生长三、猪体化学成分的变化猪体化学成分随体组织和体重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

猪体的水分、蛋白质和灰分随日龄和体重的增长相对含量下降;幼龄时猪体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以后则迅速增高。

生长育肥猪一生中,体内水和脂肪的含量变化最大,而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小。

育肥猪与后备猪相比,随年龄增长,体内水分含量减少和脂肪含量增加的变化更快。

从增重成分看,年龄越大,则增重部分所含水分愈少,含脂肪愈多。

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在胚胎期与生后最初几个月增长很快,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速,其含量在体重45kg(或3~4月龄)以后趋于稳定。

第二节肉猪生产的特点与目的一、肉猪生产的特点及要求(一)肉猪生产的特点⑴生长发育的特点⑵体重增长的特点⑶猪日沉积和体组织组成成分的特点(二)肉猪生产的要求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控制营养水平,加速或抑制猪体某些部位和组织的生长发育,以改变猪的体形结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使之向我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二、肉猪生产的目的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较少的饲料,获得数量多肉质好的猪肉。

第三节肉猪生产前的准备一、圈舍及环境的消毒要彻底清扫猪舍走道、猪栏内的粪便、垫草等污物,用水洗刷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猪栏、走道、墙壁可用2%~3%的苛性钠(烧碱)水溶液喷洒消毒,隔1d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

墙壁也可用20%的石灰水粉刷。

应提前消毒饲槽、饲喂用具,消毒后洗刷干净备用。

平时使用对猪只安全的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

二、肉猪的饲养管理1.饲粮的营养水平及配方实例(1)能量水平饲粮能量浓度以每千克11.9~13.3 MJ消化能为宜,前期取高限,后期取低限。

(2)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对于高瘦肉生长潜力的生长肥育猪,60kg体重以前蛋白质水平16%~18%,后期13%~15%。

(3)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20~50kg体重阶段钙0.6%,有效磷0.23%;20~100kg体重阶段钙0.5%,有效磷0.15%。

如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如何提高母猪年生产力
如何提高母猪年 生产力
2023-11-11
目 录
• 母猪年生产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 品种选择与繁殖管理 • 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 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 •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01
CATALOGUE
母猪年生产力的定义及重要性
母猪年生产力的定义
•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在一年内所能提供的猪肉产量,通 常包括母猪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的指标 。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能够反映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04
CATALOGUE
数据分析与持续改进
生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系统收集和记录母猪的生 产数据,包括配种、妊娠 、分娩、哺乳等关键阶段 的数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 和整理,消除异常值和错 误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
数据分析工具
采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 ,对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 深入挖掘和分析,以发现 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
繁殖性能分析
01
通过分析母猪的配种成功率、受孕率、分娩率等数据,评估其
繁殖性能是否存在问题。
生长速度分析
02
监测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体重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是否
合理。
疾病发生率分析
03
统计母猪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疾病发生率,找出健康管理和防疫
措施中的薄弱环节。
持续改进管理方案
制定改进方案
保持猪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 的适宜范围,减少应激反应,提高母猪的 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03
CATALOGUE
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饲料的营养平衡
合理配方
确保母猪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饲料配方应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 和生产需求进行调整。包括能量 、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

论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论述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引言在养殖业中,如何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母猪的年生产力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证猪肉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技术措施,旨在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养殖过程,提高养殖效益。

优质育种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选择优质育种的几个方面:优质种猪的选取•选择健康、外貌整洁、无畸形的种猪。

•选择生产性能好、生长快、肉质优良的品种。

养殖环境的营造提供舒适的养殖环境对于母猪的生产力有巨大影响。

温度控制•在冬季,提供适宜的保暖设施,确保母猪不受严寒影响。

•在夏季,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避免高温对母猪生产力的不良影响。

定时饲喂•按时给予母猪足够的饲料,保证其营养摄入量。

•合理配制饲料,提供均衡的营养,确保母猪的生长与繁殖需要。

疾病预防与管理疾病是影响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进行预防与管理。

注重免疫•提供优质疫苗,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注射。

•加强环境清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及时发现病症并进行处理。

繁殖管理良好的繁殖管理有助于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发情监测•定期观察母猪的发情情况,根据发情周期进行配种。

合理配种•选择优质的公猪进行配种。

•根据母猪的性情、体型等特点,进行合适的配种。

妊娠管理•妊娠期间,密切观察母猪的饮食、行为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分娩护理•分娩前准备好干净、温暖的分娩环境。

•分娩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护理和照顾。

健康管理保持母猪的健康状态对提高年生产力至关重要。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

合理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合理接种疫苗。

饮水管理•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保持母猪的水分摄入。

结论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选择优质育种、改善养殖环境、进行疾病预防与管理、优化繁殖管理以及保持健康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养殖户应该加强对养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以增加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畜牧业的“肥育”概念,意指动物体 内脂肪的沉积。然而,近代畜牧业主要任 务是生产动物蛋白,因而现代“肥育”的 概念则应是动物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 因此动物生理上的生长亦即生产中的肥育。
生长育肥期规律

骨骼


肌肉
脂肪
骨骼
肌肉
脂肪
性成熟
第一胎
体成熟
月龄
第二节 提高猪肥育效果的技术措施 一、选择优良的品种和类型
不平衡的日粮
- 遗传素质差
发病率高
- 体内有蠕虫
谷物发霉
- 饮水质量差
环境条件差
- 管理差
用平均日增重(ADG)、饲料转化率(素
通过计算猪的总增重和耗料量,可以对饲料 质量进行评估
霉毒素中毒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能量水平: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与日增重, 肉脂比例有关,限饲条件下,每㎏饲料所 含蛋白质相同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能量 增加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屠宰率也 提高,胴体就越肥。在生长育肥猪饲养实 践中,多采用不限量饲喂,由于生长育肥 猪有自动调节采食而保持进食量稳定的能 力,所以,在一定范围内(11.92MJ/㎏以 上),饲粮能量浓度的高低对其生长速度 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程度较小
三元杂种猪育肥,如杜长大等;四元杂 种育肥,如杜皮长大等。
配套系猪
Dekalb、PIC、Seghers、 Hybrides、Topigs
三、提高仔猪出生重和断奶重
在正常的情况下,仔猪出生重和断奶重的 大小与肥育性能呈正相关。如出生重时 1.2~1.8㎏,比出生重0.7~1.0㎏,肥育 期增重可提高14~21.6%。
断奶后不同日龄的体重 28 天 56 天 156 天 12.3 27.6 13.9 30.2 107.4 15.1 31.8 109.3 16.2 33.9 113.0 17.2 35.4 113.8
至上市体 重的天数
181.3 179.2 174.1 171.8
注:平均断奶日龄为 21 天,1350 头猪资料
第七章 猪的肥育
养猪生产包括两个不可分割部分:种猪生 产和育肥猪生产。猪的肥育是养猪生产中 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养猪水平高的国家, 猪的肥育期短,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好, 因此,猪的肥育水平也是检验育种工作的 一个指标。
第一节 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动物的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与沉积具 有一定规律性,即生长初期的以骨骼为主, 其后肌肉生长加快,接近成熟时脂肪沉积 增多及至后期则以沉积脂肪为主。其实动 物体内骨、肌、脂三者的增长阶段并非截 然划分,而是相互重叠,同时增长,只是 在不同生长阶段其生长重点不同.
➢ 猪在现代舍饲系统条件下饲养,比传统的饲养方式下 需要更多营养物质
➢ 今天猪的生长速度比过去快得多,日粮中所需要的营 养含量要高
➢ 采用集约化舍饲方式,已经不可能向猪提供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土壤和放牧的作物
饲料种类
1、多样化组成的全价饲料比含有同样的蛋白质, 能量水平的单一饲料,可提高饲料报酬。
四、去势与分性别育肥
去势与性别都影响肥育效果,我国养猪生 产实践证明:我国地方品种公、母猪经去 势肥育,由于性机能干扰消失,变得性情 安静、食欲增进、增重速度提高、脂肪沉 积增强、肉的品质改善。
现在国内外用于肥育的瘦肉型母猪采取了 不去势,有的国家公母都不去势,不去势 的小公猪生长速度比母猪和去势猪快、饲 料利用率和瘦肉率高。
杂种优势对养猪生产的潜力不可忽视,但 也不能认为凡是杂种都能表现出优势,杂 种优势的显现,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重要因素之一是有效的杂交组合,所以在 杂交以前,首先要进行杂交组合试验,即 进行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比较好的杂交组 合,然后在育肥生产中推广。
试验证明,杂交亲本的纯度越高,优势越 大,两亲本之间差异越大,效果越明显。
➢ 猪的品种很多,类型各异。不同的 品种和类型,其生长速度、饲料转化 率和胴体品质有明显的差别。因此, 为了提高肥育效果,应选择优良的品 种和类型进行育肥,同时在育肥时应 根据不同品种或类型,采取不同的营 养水平和肥育方法。
二、采用经济杂交
猪的品种或品系间进行经济杂交,利用杂 种优势,是提高肥育效果有效的措施之一
2、饲料对胴体脂肪的品质影响很大,在肥育后 期用含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饲料, 如地瓜干、马令薯、大麦等,形成脂肪品质好、 洁白、坚硬。如果用脂肪含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 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如玉米、米糠、豆饼、鱼粉 所形成脂肪软脂、品质差、软脂消失的时间需要2 个月。
影响饲料利用率的因素
许多因素降低饲料利用率:
体重( ㎏)
20~36 36~59 59~86 86~114
赖氨酸需要量(%)
小母猪
阉公
1.10
1.10
1.10
0.97
0.87
0.77
0.68
0.62
五、适宜的饲粮营养水平
高质量的日粮 日粮的质量是影响育肥猪生产
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使用高质量全价配合 饲料,满足猪营养需要,才能保证猪最佳生产性 能发挥,因为:
育肥猪的去势的问题
当前如果我们饲养地方品种及含地方 品种血统较高的猪以及引进品种公猪,
育肥时要去势。因为地方品种性成熟
早,公猪肉质腥味还没有解决。如果
饲养含地方猪血统较少的杂种猪,母
猪可以不去势。
育肥公母分性别、分段饲养
现在国外阉公和母采用分性别、分段育肥,主要是为了提高 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的利用率,小母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 高于阉公,平均高5%(2~15%),而采食量低于阉公。美 是36㎏以后分开饲喂。如分4段赖氨酸需要量: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仔猪出生重应达到1.3 ㎏以上,35日龄断奶体重达到8㎏以上,70日 龄转群时体重达到25㎏以上。
因此,要想提高初生重和断奶重,必须从 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和仔猪培育着手。
断奶体重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断奶体重㎏
4.5—5.0 5.0—5.9 6.4—6.8 7.3—7.7 8.2—8.6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
蛋白质水平:在能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定 范围内(9~18﹪)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 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提高,当粗蛋白质含量 超过18﹪以上,一般认为对日增重和饲料 报酬都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可提高瘦肉率, 由提高蛋白质水平来改变肉质是不经济, 所以肥育猪蛋白质水平一般不超过18%。 就增重而言以17.5%效果最好,超过22.5% 反而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