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ppt.ppt

合集下载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PPT29页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PPT29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 丰富你的人生

季羡林课件ppt

季羡林课件ppt

学术著作
总结词
季羡林的学术著作涉及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 值和影响力。
详细描述
季羡林的学术著作包括《中印文化交流史》、《东方文化史话》等,这些著作从 不同角度探讨了东方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演变,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
翻译作品
总结词
季羡林的翻译作品涵盖了多国文学经典,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CHAPTER
季羡林评价
学界评价
学术贡献
01
季羡林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学术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方法
02
季羡林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语言学与文化学、历史学等
多学科相结合,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学术品格
03
季羡林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品格,赢得了学界的广泛
文化传承
他主张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这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跨文化交流
季羡林倡导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文化观念
多元文化
季羡林认为文化是多元的,各种 文化都有其独特价值和意义,应 相互尊重、学习和借鉴。
文化自信
他主张树立文化自信,尊重和保 护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外来文 化的优秀成果。
季羡林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其中《大唐西域记校注》等作品被 誉为其代表作。
学术影响
国内外学术界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学术 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东方学 、印度学、敦煌学等领域的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学科建设与发展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对于学科建设和 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 了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ppt展示

十年一觉欧洲梦, 赢得万斛别离情。 ——季羡林
历经种种艰难与险阻,季老终于回到 了阔别十年的故土, 迎来了他57年北大教学的起点……
坎坷的北大经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季老这个留德10年归来的博士、堂堂 的北大教授,竟被打成一个“不可接触者”,要经常到学 生宿舍楼去收发信件。就是在“一生最倒霉、精神最痛苦 的时候”,他萌发出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念头。 他通过北大东语系图书室从印度邮购了精校本的《罗摩衍 那》。晚上回家把梵文译为汉语散文,写成小纸条,装在 口袋里;白天枯坐门房中,脑袋里不停地思考,把散文改 为有韵的诗……就这样,一部鸿篇巨制愣是被季老“啃” 了下来。
地质二班 刘海明 魏琦 汪燊 那明齐
站长素材 站长素材
我 们 的 书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 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 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 路走了过来……
——季羡林
蒙眬的童年时代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 北方其他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 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 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 家。”
勤奋的大学时代
季老的大学时代和我们当代大学 生在很多方面并无两样,也有过 翘课,有过叛逆,也经常与同学 们四处游玩,也为就业压力大而 苦恼……季老在书中并没有用大 量的笔墨描写自己的勤奋苦学, 但通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真切感 受到季老的上进心与脚踏实地的 实干精神,是这些让季老在清华 的四年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 这些也正是我们应该向季老学习 的地方吧!
谦诚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 ”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学界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季羡林ppt

季羡林ppt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央视编导周兵在回忆拍摄《东方之子》一些铭刻 在心的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季老。周兵见过老人三次, 第一次是和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 当时季老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 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白岩松掏了较长时间,季老 就一直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 后两次采访他时,虽然他已经有些不记得记者们,但 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 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周兵感叹道:‚做人做到这份 上,真让人敬佩。‛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佛教史研究; 吐火罗语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东方文化研究。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季羡林老先生的抱怨考试日记
季羡林老先生的抱怨考试日记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 东西?‛2014年1月初,已故国学大师季羡 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 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 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 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 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季羡林老先生的著名作品
季羡林老先生的主要作品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 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 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 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 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 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 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课件PPT(25页)

季羡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课件PPT(25页)
一、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比喻的使用,使论证更加形象、通俗易懂。例如,第9段,从整 体上看,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绝大多数的人见识短浅, 缺少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证明思考探究“人 生的意义与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二、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众生相。
课文描写了绝大多数人在得意与失意两种情形下的不同表现。得 意时,“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甚至恣睢骄横,飞扬 跋扈”;失意时,“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 也是终日忙忙碌碌。作为议论文中的论据,这段描写简练而传神。
05
课堂小结
K E TA N G XIAOJIE
课堂小结
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阅历,从一个长 者的角度,论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正如作者所说,世界大同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但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 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 任务,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KETANG
XIAOJIE
谢谢观看
-XIEXIEGUANKAN-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探究
为何提到鲁迅先生所称的“中国的脊梁”?
作者提到鲁迅先生所称的“中国的脊梁”,是为了突出了 绝大多数的人见识短浅,缺少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 责任感,证明思考探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作者采用的是对比论证。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讨论
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 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请联系 实际,谈谈我们应当怎样承担起这份责任与使命。
03
内容探究
NEIRONG TA N J I U

《季羡林谈人生》PPT课件

《季羡林谈人生》PPT课件

2020/3/26
小田 @
3
• 自己生存,也让别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
• 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 在工作当中,都存在竞争,那很多人可能会觉得, 尤其现在竞争激烈的时候,年轻人觉得有很多机 会,我要抢,我是觉得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是 支持的。但是就我个人的行为准则来说,我认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020/3/26
小田 @
8
✓第一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尤为重 要的
•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 ? • 结果呢?臭氧空洞,天色灰暗,蓝天白云不
再多见;鸟音断绝,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绿 地消失,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河湖发臭, 黄河断流,长江泛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
2020/3/26
2020/3/26
小田 @
12
真正的幸福水平由我们的心境来决定,是由 人的内在决定的。
在达到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水平后,地位 和银行账户的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水平的影响 微乎其微。
2020/3/26
小田 @
13
一个耄耋老人,看淡了名利,也直 面了生死;他承受着年老的孤独,也享受 着生命的馈赠。这是一个快意于抒写“达 观人生”的老人,他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梦, 有梦不觉人生寒。他就像那亭亭玉立的清 塘之荷,像那静静绽放的玉兰,时时刻刻 都向世界散播着它的幽香。
NO!
• 在不走运的时候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 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的去,不愁衣 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 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 为什么活过一生。结果当然是否定的。
2020/3/26
小田 @
6
人类是被上天优待的生物,既有思想,又 有良知良能。终日过着浑噩的日子的人就 像老虎,狮子等猛兽,饿了就去捕杀别的 小动物吃,只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只有 本性,却没有思想,没有良知。这些人不 懂得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不懂得回馈社 会,回馈自然。

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PPT---图文并茂

著名人物季羡林介绍PPT---图文并茂
A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A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佛教史研究;

吐火罗语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东方文化研究;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A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A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 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 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 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 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 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 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 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季 羡
泰林

A
季羡林老先生简介
A
A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A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1934年毕业于清 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 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 系主任。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 始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 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
A
大家还记得我刚介绍里说的:
季羡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
从事
研究的学者之一吗?
吐火罗语研究
A
谢谢大家
A

《成功》季羡林 苏教版课件 ppt

《成功》季羡林 苏教版课件 ppt

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4. 将三个条件放在一起比较,它们同等重要吗?
为什么?
5. 作者引用韩愈和王国维的言论,有何用意?
理解三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 豁然开朗, 妙手偶得 预期 获得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高瞻远瞩, 选定目标
成功追求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车)胤恭勤不倦, 晋代孙康,京兆人, 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用白绢 性敏好学。家境贫寒, 做)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灯已无油,尝于冬月 以夜继日焉。 映雪读书。 -------《晋书》
孙敬好学,晨夕不休。 (苏秦)读书欲睡,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引锥自刺其股,血流 悬屋梁。 至足。 -------《汉书》 -------《战国策》
பைடு நூலகம்
首先提出议论的话题——“成功”,
然后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成功的三个条件,
接着逐一分析这三个条件对成功所起的作用,
再将这三个条件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指出“天 资”和“机遇”是客观条件,无能为力,只有 “勤奋”是由自己决定的,归纳出论点“我们 必须在勤奋上狠下工夫”, 最后通过引用韩愈的名言并分析王国维的“三 境界”强化论点,并呼吁人们以勤奋的精神来 做学问或干事业。
王 国 维
季 羡 林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预期
勤奋 成功
言简意赅(ɡāi) 烦琐(suǒ)
囊(nánɡ)萤映雪
羡慕 憔悴(cuì) 蓦(mò)然回首 灯火阑珊
焚膏油以继晷(ɡuǐ),恒兀(wù)兀以穷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人季羡林老先生评语
2、余英时认为季羡林只不过是因晚年亲共,且被中共力捧 的学术样板。不论在专业上或在操守上,都不配被称为国学 大师。
3、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 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 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 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 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们觉得八十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术领域
佛教史研究; 吐火罗语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东方文化研究。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季羡林老先生的抱怨考试日记
季羡林老先生的抱怨考试日记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 东西?”2014年1月初,已故国学大师季羡 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 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 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 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 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别人季羡林老先生评语
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 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 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 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 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 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 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 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1981年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
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
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
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
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
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
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今天我们纪
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
已变成一种文字停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
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
别人季羡林老先生评语
别人季羡林老先生评语
1、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 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对此,季羡林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 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 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 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 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 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
季羡林老先生的著名作品
季羡林老先生的主要作品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论文集
《<罗摩衍那>初探》 理论
《天竺心影》
散文集
《季羡林选集》
散文集
《朗润集》
散文集
《季羡林散文集》
散文集
《牛棚杂忆》
散文集
1957年 人民出版社 1979年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0年 百花出版社 1980年 香港文学研究社
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
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
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
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
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
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季羡林老先生的趣事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 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 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 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 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 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八十年前到五四爆发那一天开 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 情历经近八十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 一种传统!
济南名仕多——季羡林
季羡林老先生简介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语言学
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北京大
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
师从吴宓、叶公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
别人季羡林老先生评语
4、温家宝曾于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2008年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最大的特点就 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 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 读。”“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 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 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 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 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
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
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老先生生平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始 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 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9 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通晓梵 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 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别人季羡林老先生评语
6、针对李敖炮轰季羡林“三项桂冠”都不合格的说 法,钱文忠回应道:“季羡林的学问,李敖看都看不 懂,他评论季羡林,就好像一个不懂英文的人评论莎 士比亚,毫无意义。”
7、季羡林之子季承曾被赶出家门,长达13年父子不 见面。在季承《我和父亲季羡林》笔下的季羡林是一 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这更显示出了他 的大公无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