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电算结构

合集下载

高层结构电算中一些设计概念及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高层结构电算中一些设计概念及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结 构 的 楼 层 侧 向 刚度 不 应 小 于 相 邻 上 部 结 构 楼 层 侧 向 刚 度 的 2倍 。 2. 高层 建 筑 结构 的整 体 稳 定 的 控 制 5
面 内的 刚度 为无 限大 , 平面 外 的 刚度 不 考 虑 。 采 用 了此 而
墙 结 构 采 用 装 配式 楼 面 时 , 必须 加 现 浇面 层 。另 外 , 要 注 还
意 : 楼 板 应 设 在 同一 平 面 内 , 量 不 要 错 层 ; 楼 板 与 梁 ① 尽 ②
( 墙 体 ) 连 接 可 靠 ; 支 承 楼 板 的墙 体 间 距 不 能过 大 ; 或 的 ③
维普资讯
PR U : AT O R遣设 斟技 F
郭玉文 马 琳 ( 天津四 方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 天津 306 ) 000
高层 结构 电算 中

些设计概 念及 计算结果 的
分 析 与 判 断
【I 要】 | I 通过对高层结构电算方法程序选择的综合分析, 讨论了建筑结构设计对结构整体性能进行控制的
基 础 埋 深 ;② 结构 刚度 及 作 用 在 其 上 的地 震 荷 载 的 大 小 ; ③ 填 充 墙 刚度 ; 构 件 截 面 和 砼 标号 的 变 化 ; 地 震 时 , ④ ⑤ 构
件 裂 缝 及 塑性 铰 的 出现 带 来 的 结构 刚度 的 变 化等 。 结构 自振 周期 的 电算 一 般 均 按 弹 性 阶 段 , 虑 以上 一 考
些 主 要 因 素 来 编 制 并 依 此 进 行 计 算 。因 此 高 层 结 构 电 算 时
假 定 后 , 为 楼 面 在 平 面 内 不 发 生 弯 曲和 剪 切 变 形 , 认 只做 刚体 运 动 , 楼 面只 存 在 2个 方 向 的平 移 和 一 个 绕 刚 心 的 即 转 动 。 由于 采 用 了无 限大 的假 定 , 以楼 面 构 造 就 要 保 证 所 楼 板 刚 度 无 限大 。楼 板 刚度 无 限大 的假 定 的定 量 标 准 尚在 研 究 之 中 , 一 般 认 为 楼 板 在 自 身 平 面 内 的 挠 度 / 于 J 、 120 0时 , 可 以作 为 刚性 楼 板 来考 虑 。 / 0 就

高层建筑结构电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高层建筑结构电算结果分析与调整
为 薄弱 层 、 下室 是 否 能 作为 嵌 固 地
凝土抗压碎的能力或提高核心区混 凝土的极 限压应变。④提高纵 向钢
端、 转换层刚度是否满足要求时, 都
是用 层 刚度 比作为依 据 。 由于 层刚 度 突变 产 生 的薄 弱 层 , 以通 过 调 可
震剪力的数值 。
筋的配筋率与强度 。这样可以提高 柱周边纵 向钢筋承担截面轴压的能
确使用计算机分析软件, 检验和判 断电算结果的可靠性对高层建筑结 构设计至关重要。鉴于结构分析软
件的普及, 因此 本 文 主 要 阐述 结 构
位移 比不满足规 范的要求时, 调整的措施 主要有 : ①提高结 构的 抗扭刚度 。主要通过调整结构布置 来 实现 , 与周 期 比的控 制 措施 相 同。②提高结构的抗扭承载力。当 结构布置 的调整较 困难 时, 以在 可 设计 中考虑“ 向地震组合” 双 以提高
对 剪 重 比和 内力 有 影 响 , 对 周期 而
14 层 刚度 比 . 楼 层 层 刚度 比 是 控 制 结 构 竖 向规 则 的 重要 指 标 , 现 了结 构 整 体
和位移没有影响。②如剪重 比相差 太多或剪重比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太
多, 应修 改设计 , 而不 是单纯 调整地
体的竖向匀称度。在判断楼层是否
结 构 整 体 刚 度 是 不 可 取 的 , 样 不 这 仅 会 造 成 很 大 的 浪 费 , 且 还 会 使 而
构 设 计 几 个 重要 的控 制 指 标 , 并介
绍 了各 参 数指 标 的含 义 、 范要 求 规
及调 整措 施 。
不满足规范 的要求 时, 整的措施 调 主要有 : ①提高结 构的抗 扭刚度 。 这样可 以改善结构 的抗扭性能 , 是 解决结构抗扭薄弱的根本方法。提

桥梁电算内容

桥梁电算内容

桥梁电算1. 概述桥梁电算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桥梁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电算技术,可以实现对桥梁结构的受力、位移、应力、挠度等方面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

桥梁电算的应用可以提高桥梁设计和施工的效率,减少人为误差,并且能够对复杂的桥梁结构进行准确评估。

2. 桥梁电算的原理在桥梁电算中,计算机被用作执行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2.1 桥梁建模首先,需要将桥梁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参数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桥梁的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是通过将桥梁划分为许多微小的单元来近似表示整个结构。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材料性质和几何特征。

这种离散化的表示可以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进行求解。

2.2 受力分析接下来,桥梁的有限元模型用来进行受力分析。

根据桥梁的边界条件和加载情况,计算机可以计算出每个单元的受力情况。

通过求解整个桥梁结构的受力平衡方程,可以得到桥梁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分布。

2.3 应力分析受力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进一步用于应力分析。

应力是在桥梁结构内部产生的力的分布情况。

通过有限元法和数值计算,可以确定桥梁中各个位置的应力大小和方向。

这对于评估桥梁的强度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2.4 挠度分析挠度是桥梁在受力情况下产生的变形。

通过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和加载条件,可以计算出桥梁结构在各个位置的挠度。

挠度分析可以用于评估桥梁的刚度和变形情况。

2.5 结果评估最后,根据电算得到的结果,可以对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对桥梁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桥梁的性能。

3. 桥梁电算软件在桥梁电算中,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进行桥梁的建模和分析。

以下列举几种常用的软件:•MIDAS/Civil: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桥梁设计和分析软件,具有强大的建模和分析能力。

它可以进行桥梁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抗震分析等。

•SAP2000: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的软件,包括桥梁电算在内的多种分析功能。

它支持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并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结构电算计算书PKPM电算计算书

结构电算计算书PKPM电算计算书

/////////////////////////////////////////////////////////////////////////// | 公司名称: | | | |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 | SATWE 中文版 | | 2021年7月20日16时15分 | | 文件名: WMASS.OUT | | | |工程名称 : 设计人 : | |工程代号 : 校核人 : 日期:2021/ 8/ 5 | ///////////////////////////////////////////////////////////////////////////总信息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地下室层数: MBASE= 0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1加荷计算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规定水平力”计算方式: 楼层剪力差方式(标准方式)结构类别: 异型柱框架结构裙房层数: MANNEX= 0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嵌固端所在层号: MQIANGU= 1墙元细分弹性板与梁变形是不是和谐是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是不是对全楼强制采纳刚性楼板假定否地下室是不是强制采纳刚性楼板假定: 否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是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否采纳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结构所在地域全国风荷载信息 ..........................................地面粗糙程度: B 类是不是考虑顺风向风振: 是是不是计算横风向风振: 否是不是计算扭转风振: 否体形转变分段数: MPART= 1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5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式(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5场地类别: KD =I1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用于12层以下规那么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框架的抗震品级: NF = 3剪力墙的抗震品级: NW = 2钢框架的抗震品级: NS = 3抗震构造方法的抗震品级: NGZDJ =不改变周期折减系数中震(或大震)设计: MID =不考虑是不是考虑偶然偏心: 是是不是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否按主振型确信地震内力符号: 否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活荷载信息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3层柱、墙活荷载是不是折减不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不是折减不折算调整信息 ........................................梁刚度放大系数是不是按2020标准取值:是梁活荷载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梁扭矩折减系数0.2Vo 调整分段数: VSEG = 0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 = 0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增强区剪力墙抗震品级自动提高一级:是实配钢筋超是不是按抗震标准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弱轴方向强轴方向是不是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 = 0薄弱层判定方式:按高规和抗规从严判定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0强制指定的增强层个数 NSTREN = 0配筋信息 ........................................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270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270墙水平散布筋强度 (N/mm2): FYH = 210墙竖向散布筋强度 (N/mm2): FYW = 300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N/mm2): JWB = 210墙水平散布筋墙竖向散布筋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散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NSW = 0梁抗剪配筋采纳交叉斜筋时设计信息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那么: 有侧移梁端在梁柱重叠部份简化: 作为刚域柱端在梁柱重叠部份简化: 作为刚域是不是考虑 P-Delt 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那么: 按单偏压计算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否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 是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结构中的框架部份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纳:否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考虑柱二阶效应: 否荷载组合信息 ........................................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活荷组合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砼构件温度效应折减系数剪力墙底部增强区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1 1用户指定薄弱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用户指定增强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约束边缘构件与过渡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类别1 1 约束边缘构件层2 1 约束边缘构件层**********************************************************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层号塔号质心 X 质心 Y 质心 Z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m) (m) (t) (t)2 1 25.414 17.846 5.600 814.8 53.0 0.0 2.24(>1.5)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和附加质量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 (1t = 1000kg)**********************************************************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层号(标准层号) 塔号梁元数柱元数墙元数层高累计高度(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混凝土/主筋) (m) (m)********************************************************** 风荷载信息 **********************************************************层号塔号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 剪力Y 倾覆弯矩Y===========================================================================各楼层偶然偏心信息===========================================================================层号塔号 X向偏心 Y向偏心===========================================================================各楼层等效尺寸(单位:m,m**2)===========================================================================层号塔号面积形心X 形心Y 等效宽B 等效高H 最大宽BMAX 最小宽BMIN ===========================================================================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散布(单位:kg/m**2)===========================================================================层号塔号单位面积质量 g[i] 质量比 max(g[i]/g[i-1],g[i]/g[i+1])===========================================================================计算信息===========================================================================计算日期 : 2021. 8. 5 开始时刻 : 13:11:34可用内存 : 1048.00MB 第一步: 数据预处置第二步: 计算每层刚度中心、自由度、质量等信息第三步: 地震作用分析第四步: 风及竖向荷载分析第五步: 计算杆件内力终止日期 : 2021. 8. 5时刻 : 13:11:44总历时 : 0: 0:10===========================================================================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 No : 层号Tower No : 塔号Xstif,Ystif : 刚心的 X,Y 坐标值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 : 质心的 X,Y 坐标值Gmass : 总质量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JX1,RJY1,RJZ1: 结构整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RJX3,RJY3,RJZ3: 结构整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Floor No. 1 Tower No. 1Xstif= 26.6131(m) Ystif= 17.8363(m) Alf = 0.0000(Degree)Xmass= 27.4377(m) Ymass= 19.4901(m) Gmass(活荷折减)= 387.9687( 387.9687)(t) Eex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RJX1 = 7.7498E+06(kN/m) RJY1 = 7.7498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3.6561E+06(kN/m) RJY3 = 4.6668E+06(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2 Tower No. 1Xstif= 25.8898(m) Ystif= 17.8457(m) Alf = 0.0000(Degree)Xmass= 25.4142(m) Ymass= 17.8459(m) Gmass(活荷折减)= 920.8715( 867.8402)(t) Eex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RJX1 = 1.8944E+06(kN/m) RJY1 = 1.8944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2.8206E+05(kN/m) RJY3 = 3.5547E+05(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3 Tower No. 1Xstif= 25.4685(m) Ystif= 18.0931(m) Alf = 0.0000(Degree)Xmass= 26.9184(m) Ymass= 18.2519(m) Gmass(活荷折减)= 885.5936( 822.4638)(t) Eex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RJX1 = 2.1295E+06(kN/m) RJY1 = 2.1295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4.2724E+05(kN/m) RJY3 = 5.6557E+05(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4 Tower No. 1Xstif= 23.8470(m) Ystif= 17.8869(m) Alf = 0.0000(Degree)Xmass= 24.0650(m) Ymass= 18.0295(m) Gmass(活荷折减)= 617.6169( 568.8624)(t) Eex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RJX1 = 1.7105E+06(kN/m) RJY1 = 1.7105E+06(kN/m) RJZ1 = 0.0000E+00(kN/m)RJX3 = 3.1770E+05(kN/m) RJY3 = 4.3172E+05(kN/m) RJZ3 = 0.0000E+00(kN/m)---------------------------------------------------------------------------Floor No. 5 Tower No. 1Xstif= 30.9657(m) Ystif= 25.6556(m) Alf = 45.0000(Degree)Xmass= 30.7024(m) Ymass= 25.6326(m) Gmass(活荷折减)= 35.0498( 34.3387)(t) Eex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RJX1 = 1.6457E+05(kN/m) RJY1 = 1.6457E+05(kN/m) RJZ1 = 0.0000E+00(kN/m) RJX3 = 2.3671E+04(kN/m) RJY3 = 2.1307E+04(kN/m) RJZ3 = 0.0000E+00(kN/m) --------------------------------------------------------------------------- X方向最小刚度比: 0.9431(第 2层第 1塔)Y方向最小刚度比: 0.8979(第 2层第 1塔)============================================================================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抗倾覆力矩Mr 倾覆力矩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仅当知足标准适用条件时结果有效)============================================================================按高钢规按高钢规按高钢规按高钢规============================================================================结构整体稳固验算结果============================================================================层号 X向刚度 Y向刚度层高上部重量 X刚重比 Y刚重比 1 0.366E+07 0.467E+07 1.10 34828.2 0.282E+06 0.355E+06 4.50 30172.3 0.427E+06 0.566E+06 3.30 18910.4 0.318E+06 0.432E+06 3.30 8030.5 0.237E+05 0.213E+05 2.80 423.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太高规(5.4.4)的整体稳固验算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能够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 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 * **********************************************************************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层号塔号 X向承载力 Y向承载力 Ratio_Bu:X,Y---------------------------------------------------------------------- 5 1 0.1524E+4 1 0.2328E+3 1 0.3463E+2 1 0.3726E+1 1 0.1522E+X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1.00 层号: 5 塔号: 1Y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 1.00 层号: 5 塔号: 1/////////////////////////////////////////////////////////////////////////// |公司名称: | | | | SATWE 位移输出文件 | | 文件名称: WDISP.OUT || || 工程名称: 设计人: || 工程代号: 校核人: 日期:2021/ 8/ 5 |///////////////////////////////////////////////////////////////////////////所有位移的单位为毫米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Jmax : 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JmaxD : 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Max-(Z) : 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h : 层高Max-(X),Max-(Y) : 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Ave-(X),Ave-(Y) : 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Max-Dx/h,Max-Dy/h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DxR/Dx,DyR/Dy : 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 工况 1 === X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5 1 384 5.91 5.77 2800. 4 1 325 5.06 4.71 3300.3 1 202 4.21 3.92 3300.2 1 79 2.93 2.41 4500.1 1 33 0.25 0.18 11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647.(第 2层第 1塔)=== 工况 2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5 1 384 5.64 5.62 2800.4 1 325 4.84 4.70 3300.3 1 202 4.03 3.91 3300.2 1 188 2.84 2.41 4500.1 1 33 0.24 0.17 11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696.(第 2层第 1塔)=== 工况 3 === X-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hJmaxD Max-Dx Ave-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5 1 384 6.18 5.93 2800.3 1 202 4.39 3.93 3300.2 1 79 3.05 2.43 4500.1 1 46 0.26 0.19 11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599.(第 2层第 1塔)=== 工况 4 === Y 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5 1 388 5.01 4.99 2800.4 1 318 4.26 4.11 3300.3 1 195 3.61 3.40 3300.2 1 72 2.55 2.08 4500.1 1 28 0.20 0.15 11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908.(第 2层第 1塔)=== 工况 5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5 1 388 5.44 5.21 2800.4 1 372 4.33 4.04 3300. 3 1 315 3.86 3.52 3300.2 1 180 2.72 2.38 4500.1 1 38 0.19 0.15 11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747.(第 2层第 1塔)=== 工况 6 === Y- 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hJmaxD Max-Dy Ave-Dy Max-Dy/h DyR/Dy Ratio_AY5 1 382 4.96 4.77 2800.4 1 318 4.77 4.18 3300.3 1 195 4.05 3.27 3300.2 1 72 2.86 2.02 4500.1 1 28 0.22 0.15 11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699.(第 2层第 1塔)=== 工况 7 === X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 Max-Dx/h DxR/Dx Ratio_AX 5 1 382 4.26 4.19 1.02 2800.4 1 325 2.83 2.67 1.06 3300.2 1 188 1.68 1.45 1.16 4500.1 1 46 0.14 0.10 1.32 1100.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845.(第 5层第 1塔)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32(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32(第 1层第 1塔)=== 工况 8 === Y 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Max-Dy/h DyR/Dy Ratio_AY 5 1 388 5.50 5.12 1.08 2800.4 1 372 3.32 3.03 1.10 3300.3 1 315 3.03 2.69 1.12 3300.2 1 180 2.32 2.03 1.14 4500.1 1 64 0.17 0.14 1.22 1100.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62.(第 5层第 1塔)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2(第 1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2(第 1层第 1塔)=== 工况 9 === 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Z) === 工况 10 === 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Z)=== 工况 11 === X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5 1 384 6.42 6.33 1.01 2800.4 1 325 5.03 4.78 1.05 3300.3 1 202 4.14 3.95 1.05 3300.2 1 188 2.89 2.40 1.21 4500.1 1 33 0.24 0.18 1.35 1100.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35(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35(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2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5 1 382 6.23 6.17 1.01 2800.4 1 325 4.81 4.77 1.01 3300.3 1 202 3.96 3.94 1.01 3300.2 1 188 2.87 2.42 1.19 4500.1 1 38 0.23 0.17 1.34 1100.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34(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34(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3 === X-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X) Ave-(X) Ratio-(X) hJmaxD Max-Dx Ave-Dx Ratio-Dx5 1 384 6.73 6.49 1.04 2800.4 1 325 5.25 4.79 1.10 3300.3 1 202 4.32 3.96 1.09 3300.2 1 79 2.98 2.40 1.24 4500.1 1 33 0.25 0.19 1.36 1100.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36(第 1层第 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36(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4 === Y 方向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 5 1 388 5.53 5.48 1.01 2800.4 1 318 4.17 4.15 1.01 3300.3 1 195 3.52 3.45 1.02 3300.2 1 180 2.53 2.13 1.19 4500.1 1 25 0.19 0.15 1.30 1100.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30(第 1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30(第 1层第 1塔)=== 工况 15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5 1 388 5.99 5.70 1.05 2800.4 1 372 4.49 4.08 1.10 3300.3 1 315 4.05 3.57 1.13 3300.2 1 189 2.82 2.49 1.13 4500.1 1 38 0.19 0.16 1.21 1100.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21(第 1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27(第 3层第 1塔)=== 工况 16 === 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水平力下的楼层最大位移Floor Tower Jmax Max-(Y) Ave-(Y) Ratio-(Y) hJmaxD Max-Dy Ave-Dy Ratio-Dy5 1 382 5.43 5.25 1.03 2800.4 1 318 4.68 4.22 1.11 3300.3 1 195 3.95 3.33 1.19 3300.2 1 72 2.78 2.04 1.36 4500.1 1 25 0.22 0.15 1.44 1100.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 1.44(第 1层第 1塔)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 1.44(第 1层第 1塔)======================================================================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VSS求解器)======================================================================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 -5.021 (度)============================================================仅考虑 X 向地震作历时的地震力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x-x : X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X 方向的分量F-x-y : X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Y 方向的分量F-x-t : X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的扭矩振型 1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x-x F-x-y F-x-t(kN) (kN) (kN-m)振型 2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x-x F-x-y F-x-t(kN) (kN) (kN-m)振型 3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x-x F-x-y F-x-t(kN) (kN) (kN-m)振型 4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5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6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7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8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9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10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11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12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13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14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振型 15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x F-x-y F-x-t (kN) (kN) (kN-m)各振型作用下 X 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各层 X 方向的作使劲(CQC)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映力V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 Fx: 静力法 X 向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x Vx (分塔剪重比) (整层剪重比) Mx Static Fx (kN) (kN) (kN-m) (kN)(注意: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抗震标准(5.2.5)条要求的X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 1.60%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89.65%============================================================仅考虑 Y 向地震时的地震力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y-x : Y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X 方向的分量F-y-y : Y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在 Y 方向的分量F-y-t : Y 方向的耦联地震力的扭矩振型 1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2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3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4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5 的地震力-------------------------------------------------------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6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7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8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9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10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11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12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13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14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振型 15 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x F-y-y F-y-t (kN) (kN) (kN-m)各振型作用下 Y 方向的基底剪力-------------------------------------------------------振型号剪力(kN)各层 Y 方向的作使劲(CQC)Floor : 层号Tower : 塔号F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映力V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My : Y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Static Fy: 静力法 Y 向的地震力------------------------------------------------------------------------------------------ Floor Tower Fy Vy (分塔剪重比) (整层剪重比) My Static Fy (kN) (kN) (kN-m) (kN)(注意:下面分塔输出的剪重比不适合于上连多塔结构)抗震标准(5.2.5)条要求的Y向楼层最小剪重比 = 1.60%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 89.43%==========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形 [抗震标准(5.2.5)验算]==========层号 塔号 X 向调整系数 Y 向调整系数1 梁板式楼梯:TB-11.1 大体资料1.1.1 工程名称:企鹅酒店样板房1.1.2 楼梯类型:板式 C 型 ( ╱ ̄) 支座条件:两头弹性1.1.3 踏步段水平净长 Lsn = 3080mm 高端平板净长 Lhn =100mm梯板净跨度 Ln = Lsn + Lhn =3080 + 100 = 3180mm 梯板净宽度 B = 1225mm 1.1.4 低端支座宽度 dl = 200mm 高端支座宽度 dh = 200mm计算跨度 Lo = Min{Ln + (dl + dh) / 2, 1.05Ln} = Min{3380, 3339} = 3339mm 1.1.5 梯板厚度 h1 = 120mm1.1.6 踏步段总高度 Hs = 1929mm 楼梯踏步级数 n = 121.1.7 线性恒荷标准值 Pk =均布活荷标准值 qk =ψc = 0.7 ψq =1.1.8 面层厚度 c1 = 25mm 面层容重 γc1 = 顶棚厚度 c2 = 20mm顶棚容重 γc2 =1.1.9 楼梯自重容重 γb =1.1.10 混凝土强度品级: C30 fc = ft =ftk =Ec = 29791N/mm1.1.11 钢筋强度设计值 fy = 360N/mm Es = 200000N/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25mm1.2 楼梯几何参数1.2.1 踏步高度 hs = Hs / n = 1929/12 = 踏步宽度 bs = Lsn / (n - 1) = 3080/(12-1) =踏步段斜板的倾角 α = ArcTan(hs / bs) = ArcTan(160.8/280.0) =°踏步段斜板的长度 Lx = Lsn / Cos α =°= 3551mm1.2.2 踏步段梯板厚的垂直高度 h1' = h1 / Cos α =°= 138mm踏步段梯板平均厚度 T = (hs + 2 * h1') / 2 = (161+2*138)/2 = 219mm1.2.3 梯板有效高度 h1o = h1 - as = 120-25 = 95mm1.3 均布永久荷载标准值1.3.1 梯板上的线形荷载换算成均布永久荷载 gk1 = Pk / B ==1.3.2 踏步段梯板自重 gk2' = γb * T = 25.00*0.219 =gk2 = gk2' * Lsn / Ln ==1.3.3 高端平板自重 gk3' = γb * h1 = 25.00*0.120 =gk3 = gk3' * Lhn / Ln ==1.3.4 踏步段梯板面层自重gk4' = γc1 * c1 * (n - 1) * (hs + bs) / Lsn = 20.00*0.025*(12-1)*(0.161+0.280)/3.080 =gk4 = gk4' * Lsn / Ln ==2H s =h s × n HC 1dl4h 11板式 C 型C 2Lsn=bs× (n-1)dhLhn h 131aLa L a踏步段总高度bsh s梯板净跨度 Ln=Lsn+Lhn1.3.5 高端平板面层自重 gk5' =γc1 * c1 = 20.00*0.025 =gk5 = gk5' * Lhn / Ln ==1.3.6 梯板顶棚自重 gk6' =γc2 * c2 = 18.00*0.020 =gk6 = gk6' * (Ln + Lx - Lsn) / Ln = 0.36*(3.180+3.551-3.080)/3.180 =1.3.7 均布荷载标准值汇总 gk = gk1 + gk2 + gk3 + gk4 + gk5 + gk6 =1.4 均布荷载设计值由可变荷载操纵的 p(L) = 1.2 * gk + 1.4 * qk =由永久荷载操纵的 p(D) = 1.35 * gk + 1.4 * ψc * qk =最不利的荷载设计值 p = Max{p(L), p(D)} =1.5 梯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Vmax ≤ 0.7 * ft * b * hoVmax = 0.5 * p * Ln = 0.5*13.78*3180 = 21908N0.7 * ft * b * ho = 0.7*1.43*1000*95 = 95287N ≥ Vmax = 21908N,知足要求。

电力工程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设计规范初探

电力工程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设计规范初探

电力工程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与设计规范初探摘要:电力工程结构设计工作,既繁重而又责任重大,因为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系统的安全、合理性以及用电的安全。

因此须高度重视结构设计环节。

文章介绍了电力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设计规范。

关键词:电力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设计规范电力工程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电力工程质量安全。

结构设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结构设计方面常见问题,工作中严格遵照电力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确保供电安全。

一地基与基础方面常见问题地基与基础设计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承重砖基础用材合理性。

根据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室内防潮层以下或地面以下的基础不得采用多孔砖砌筑。

然而不少项目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

(2)软弱地基采用换土垫层处理时,只凭经验处置,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

有时设计者轻视软弱地基的危害,不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只是简单地凭借经验采用砂垫层加强一下承载力,安全性和经济性都不规范。

二楼层平面刚度问题有些电力工程结构设计,在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或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情况下,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

尽管计算机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

因此,这样的建筑结构设计定会存在着结构某些构件或部位安全储备过大或者结构不安全成分等现象。

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以使计算机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至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凹槽缺口太深、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外伸翼块太长、楼层大开洞等。

三结构缝设置以及缝宽度问题温度的变化对建筑结构有着不利影响,因此,电力工程物尤其是超长电力工程物设置合理的伸缩缝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部分结构设计人员不使用伸缩缝减少温度影响而使用后浇带代替,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结构电算判断合理性

结构电算判断合理性

结构电算判断合理性结构电算判断合理性对于梁和扳,在出来电算结果以后,我一般采用手算结构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As=M/(fy*h0),在这儿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积以后,再除以0.95,0.9,0.85三个数字(因为大部分情况下γs在1 和0.85之间),算出结果以后与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认同电算结果,我通过很多次计算发现一般情况下是电算结果远远小于手算结果(如果电算结果真的有错的话),这种情况一般是电算过程中计算机漏算了荷载,或者与个人计算参数设置有误有关。

我们一般都是要校核软件的配筋系统的,很多情况下,软件的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在配筋时容易出错。

最好根据配筋面积图和配筋图校核一下!要从两个方面判断:1、合理性。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

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框架结构 T1=0.1~0.15N;框剪结构 T1=0.08~0.12N;剪力墙结构 T1=0.04~0.08N。

其中N为计算层数(N≤40)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内外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画图的话应该自己参照配筋计算出来的面积自己画,计算机出的图比较不可靠!要特别注意一下挑梁,大跨度梁的配筋。

首先,要保证结构模型和实际相符,如底层结构高度、铰接梁和框架角柱等特殊构件定义等其次,复核输入的荷载,如建筑隔墙、电梯吊钩、空调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间荷载等第三,计算参数必须逐一复核,使之和实际相符,详pkpm使用手册第四,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下述9大指标全部pass的话,整个结构方案应是合理的1、轴压比;2、剪重比;3、刚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刚重比;7、参与振动质量比;8、倾覆力矩比;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具体规范条文详后附件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复核一些特殊构件:柱轴压比、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另外,“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对楼板大洞口周边梁板、转角窗房间楼板、不能贯通框架梁之间楼板、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短柱、地下室顶板、大底盘顶板等电算结果反映不出来的部位只能通过构造措施加强,使之和计算模型相符这篇文章可以参考: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复杂,构件很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何判断PKPM电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何判断PKPM电算结果的正确性

对于梁和扳,在出来电算结果以后,我一般采用手算结构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As=M/(fy*h0),在这儿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积以后,再除以,,三个数字(因为大部分情况下γs在1 和之间),算出结果以后与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认同电算结果,我通过很多次计算发现一般情况下是电算结果远远小于手算结果(如果电算结果真的有错的话),这种情况一般是电算过程中计算机漏算了荷载,或者与个人计算参数设置有误有关。

我们一般都是要校核软件的配筋系统的,很多情况下,软件的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在配筋时容易出错。

最好根据配筋面积图和配筋图校核一下!要从两个方面判断:1、合理性。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

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框架结构 T1=~;框剪结构 T1=~;剪力墙结构 T1=~。

其中N为计算层数(N≤40)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内外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画图的话应该自己参照配筋计算出来的面积自己画,计算机出的图比较不可靠!要特别注意一下挑梁,大跨度梁的配筋。

首先,要保证结构模型和实际相符,如底层结构高度、铰接梁和框架角柱等特殊构件定义等其次,复核输入的荷载,如建筑隔墙、电梯吊钩、空调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间荷载等第三,计算参数必须逐一复核,使之和实际相符,详pkpm使用手册第四,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下述9大指标全部pass的话,整个结构方案应是合理的1、轴压比;2、剪重比;3、刚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刚重比;7、参与振动质量比;8、倾覆力矩比;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具体规范条文详后附件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复核一些特殊构件:柱轴压比、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另外,“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对楼板大洞口周边梁板、转角窗房间楼板、不能贯通框架梁之间楼板、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短柱、地下室顶板、大底盘顶板等电算结果反映不出来的部位只能通过构造措施加强,使之和计算模型相符这篇文章可以参考: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复杂,构件很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何判断结构电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何判断结构电算结果的正确性

寸 、 高, 层 特别 是 否遗 漏荷 载 。 ( ) 算 简 图 是 否 与 实 际相 符 , 算 程 序 是 否 2计 计 选得 正 确 , 殊杆 件 的处 理是 否合 理 。 特

() 3 设计参数 的选择是否合适正确 。
() 期 , 4周 非耦 连 计 算 地 震 作用 时 , 中第 一 周 其
型 曲线 十分 复杂 。
( )对称性 8
对称结构在对称外力作用下 , 对
称 点 的内力 与位 移必 须对 称 。
() 9 渐变 性 竖 向刚 度 、 量 变 化 较 均 匀 的结 质
() 6 水平 位 移 特 征 : 位 移 参 考 点 上 各 层 水 平 将 位 移 画成 曲线 , 一般 情 况 下不 应 出现 畸 点 , 曲线应 连续 光 滑 , 力 墙 结 构 是 竖 向悬 臂 弯 曲构 件 , 位 剪 其
其 中Ⅳ为结 构计 算 层数 ( 于4 层 以上 的建 筑 , 对 0 上 述近 似周 期 的范 围可 有较 大差 别 ) 。 耦 连计 算 时 , 转 为 主 的 周期 应 小 于 平 动 为 主 扭
的周期 的09 .5 .或08 。
1 提出问题
建 筑 抗 震设 计 规 范 ( B 0 1一 2o 》...条 ( 50 o 136 4 G l 6 及高层 建筑混凝 土结构技 术 规程(G 3 20 )..6 ( J- 0 2511 J ) 条要求 。 结构分析软件 的计算结果应 进行 分析判断 , 对 确认其合 理 、 有效后 方可作 为工程设 计依据 。设计 中 不能 陷入 只凭计 算 的误 区 , 不能 盲 目依 赖计 算结 果 。
的 即
框架 结 构 框剪 结 构 剪力 墙结 构 T= 01 01 ) 1( .— .5 N = 00 — .2 N ( .8 01 ) T= 00 ~ .8 N I( . 00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关键词:电算判断对于梁和扳,在出来电算结果以后,我一般采用手算结构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As=M/(fy*h0),在这儿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积以后,再除以0.95,0.9,0.85三个数字(因为大部分情况下γs 在1和0.85之间),算出结果以后与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认同电算结果,我通过很多次计算发现一般情况下是电算结果远远小于手算结果(如果电算结果真的有错的话),这种情况一般是电算过程中计算机漏算了荷载,或者与个人计算参数设置有误有关。

我们一般都是要校核软件的配筋系统的,很多情况下,软件的计算出的内力和配筋量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在配筋时容易出错。

最好根据配筋面积图和配筋图校核一下!要从两个方面判断:1、合理性。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

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框架结构T1=0.1~0.15N;框剪结构T1=0.08~0.12N;剪力墙结构T1=0.04~0.08N。

其中N为计算层数(N≤40)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2、平衡性。

分析在单一重力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内外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画图的话应该自己参照配筋计算出来的面积自己画,计算机出的图比较不可靠!要特别注意一下挑梁,大跨度梁的配筋。

首先,要保证结构模型和实际相符,如底层结构高度、铰接梁和框架角柱等特殊构件定义等其次,复核输入的荷载,如建筑隔墙、电梯吊钩、空调基座、消防水箱和特殊房间荷载等第三,计算参数必须逐一复核,使之和实际相符,详pkpm使用手册第四,判断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下述9大指标全部pass的话,整个结构方案应是合理的1、轴压比;2、剪重比;3、刚度比;4、位移比;5、周期比;6、刚重比;7、参与振动质量比;8、倾覆力矩比;9、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具体规范条文详后附件最后,有目的的手工复核一些特殊构件:柱轴压比、较大跨度的梁、上部栽柱的梁等另外,“三分计算,七分构造”,对楼板大洞口周边梁板、转角窗房间楼板、不能贯通框架梁之间楼板、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处短柱、地下室顶板、大底盘顶板等电算结果反映不出来的部位只能通过构造措施加强,使之和计算模型相符这篇文章可以参考: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复杂,构件很多,计算后数据输出量很大,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对计算结构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来判断计算模型简化是否合理,输入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决定该结果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可以按以下的项目进行。

(不包括含有多塔、错层等特殊结构)15.1 自振周期对于比较正常的工程设计,其不考虑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中。

框架结构:T1=(0.12.--0.15)n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T1=(0.06--0.12)n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结构:T1=(0.04--0.06)n (式中n为建筑层数)第二及第三周期近似为:T2=(1/3--1/5)T1T3=(1/5--1/7)T1如果计算结果偏离上述数值太远,应考虑工程中截面是否太大、太小,剪力墙数量是否合理,应适当进行调整。

反之,如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正确,无特殊情况而偏离太远,则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有错误。

以上判断是根据平移振动振型分解方法来提出的,考虑扭转耦连振动时,情况复杂很多,首先应挑出与平移振动对应振型来进行上述比教,至于扭转周期的合理数值,由于经验不足尚难提出合理的数值。

15.2 振型曲线在正常的计算下,对于比较均匀的结构,振型曲线应是比较连续光滑的曲线附图一),不应有大进大出,大的凸凹曲折。

第一振型无零点;第二振型在(0.7-0.8)H处;第三振型分别在(0.4-0.5)及(0.8-0.9)H处。

15.3 地震力根据目前许多工程的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其底部剪力大约在下述范围内:8度,二类场地FEK=(0.03-0.06)G7度, 二类场地FEK=(0,015-0.03)G式中,FEK为底部地震剪力的标准值,G为结构总重量。

层数多、刚度小时,偏于较小值;层数少、刚度大时偏于较大值;当其他烈度和场地时,相应调整此数值。

但计算的底部剪力小于上述数值时,宜适当加大截面、提高刚度、适当增大地震力以保证安全;反之,地震力过大,宜适当降低刚度以求得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15.4 平位移指标水平位移满足《高层规程》的要求,是合理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是说:合理的设计,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但是水平位移满足,还不一定是合理的结构,还要考虑周期、地震力的大小等综合条件。

因为,抗震设计时,地震力的大小与刚度直接相关,当刚度小,结构并不合时,由于地震力也小,所以位移也有可能在限值范围内,此时并不能结构合理,因为它的周期长,地震力小,并不安全。

新《高层规程》位移限值放松较多,较容易满足,所以还应综合其他因素。

其次,将各层位移连成位移曲线,应具有以下特征:剪力墙结构的位移曲线具有悬臂弯曲梁的特怔,位移越往上增大越快,成外弯形曲线(图二A);框架结构具有剪切梁的特怔,越往上增长越慢,成内收形曲线(图二C);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筒体结构处于两者之间,为反S形曲线,接近一直线(图二B);在刚度较均匀的情况下,位移曲线应圆曲光滑,无突然的凸凹变化和折点。

15.5 内外力平衡平衡条件程序TAT本身已严格检查,但为防止计算中的偶然因素,必要时可检查底层的平衡条件:∑Ni=G∑Vi=∑PNi为柱、墙在单组重力荷载下的轴力,其和应等于总重量G,校核时,不应考虑分层加载。

Vi为风荷载作用下的底层墙、柱剪力,求和时应注意局部坐标与整体坐标的方向的不同,∑P为全部风力值。

注意不要考虑剪力调整。

对于地震作用不能校核平衡条件,因为采用SRSS法或CQC法进行内力组合后,不再等于总地震作用力。

15.6 对称性对称结构在对称力作用下,对称的内力与位移必须对称。

TAT程序本身已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对称性。

如有反常现象应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

16.7 渐变性竖向刚度、质量变化较均匀的结构,在较均匀变化的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位移等计算结果自上而下也均匀变化,不应有大正大负、大出大进等突变。

15.8 合理性设计较正的结构,一般而言不应有太多的超筋截面,基本上符和以下规律:1: 柱、墙轴力设计值绝大部分为压力。

2:柱、墙大部为构造配筋。

3:梁基本上无超筋。

4:除个别墙段外,剪力墙符合截面抗剪要求。

5:梁截面抗剪不满足要求,抗扭超限截面不多。

符合上述八项要求,可以认为计算结果大体正常,可以在工程设计中应用。

计算机和人是不能比的,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出错的,但是当你结构布置不合理,不能给她比较明确的传力途径的时候他可是胡来的,就比如说超筋的构件的配筋你一定要主意,一定要复核的。

我一般对电算总有点怕怕,但完全复核真是没那时间和精力,我处理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第一次生成配筋的时候只控制钢筋的间距,不控制他的直径,这样一看他的配筋就知道他配的是不是合适,这样就基本可以判定你的结构布置是不是让它晕了,然后在间距和直径一起控制,出施工图。

我参加过2005新版PKPM的研讨学习,PKPM软件在结构基本梁,柱构件上的计算已经非常成熟,只要用户模型,荷载输入正确,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软件在板式构件,剪力墙上的计算没有梁,柱构件的成熟。

在计算结果中,我们要注意检查计算书,判断有效质点,结构位移,平动周期和扭转周期的情况,如果觉得有很大的问题,就去检查荷载输入是否有误,检查办法是逐一删除风荷载等,看计算结果有无变化!!在做柱子的截面设计时,我们一般是先手头算一下,再用电脑计算,一般用PKPM算出来的柱子的轴压比和手算出来的会相差不大,但是柱子的配筋和我们实际做的:在地下室和一层会相差一些,一般的我们把一层和地下室的提高一个等级,因为做过很多工程,发现底层的柱子,PKPM算出来的比较小,不是配筋不够,而是和我们实际的做法有差别;在板的计算上与梁的计算上,基本上和手算出来的差不多,就是挑梁的比较有出入,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输入有错误,不过不管做那一个工程,每个挑梁的支座钢筋都很大,而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大!这些就是第21楼说的:正确性=结构设计原理+设计经验+对所使用软件的熟练了解,我感觉要学习+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才能判断计算出来的是否正确!1.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序计算一般是没有错误的。

计算机肯定比我们手算精度高。

而且使用的规范和结构理论都是一样的。

2.电算产生的错误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人输入的各个参数和荷载是否准确。

第二方面是我们选择的结构模型是不是合理,主要体现在计算结构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等。

另一方面是来之计算程序的问题:有些计算的理论比较复杂,在设计程序时并没有完全的模拟准确等等,比如现在争论比较大的JCCAD等模块,我们院基本不使用,而是用手算来代替它,一方面其参数输入复杂,费时,还是手算来的方便快捷。

3.计算机在选筋的时候,比较乱。

就是两个设计人员给你相同的钢筋量选的钢筋也不一样的,计算机这方面很乱来的。

我们院的做法就是读取其钢筋量,自己人工选筋。

4.一般的模型我们是用satwe 和tat各算一下,然后对于还有疑问的地方自己手算。

PKPM计算也常有出错的时候,特别是做底框的时候,平面较复杂,节点距离小于150mm时,很多地方的数据都很悬殊,PKPM最经常把框架梁(一端与柱固结,另一端与框架梁固结)默认为挑梁,计算出来的负弯矩相当大,这样的情况在做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还有梁跨数有时也会出错。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手算和电算的差别。

手算通常是解析解或近似解,对于超静定结构,我们使用的计算手册是解析解,我们自己做的弯矩分配法是近似解。

而电算,特别是有限元,是数值解。

电算和手算的基本原理,仍然是三大定律:平衡,本构,变形协调。

所以,在规则的情况下,电算和手算是基本一样的。

其次,手算的时候,由于人能力有限,不可避免的要大力度的简化问题,这里面就包含大量的假定,包括对边界条件的假定。

而电算中,梁、柱、墙是通过刚度和变形协调互为边界的。

电算是更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也必定比手算准确。

再次,GB 50010-2002第5.1.6条要求“结构分析所采用的电算程序应经考核和验证,其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对电算结果,应经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 J GJ 3-2002 第5.1.13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本规程第10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