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大钊长子葆华伯伯
走访李大钊故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观察方案——走进李大钊故居【内容摘要】介绍参观感受,走进李大钊故居,感受李大钊生活气息,所反映的李大钊的性格和生活习性,如何造就李大钊的一生;走进北大,感受北大包容学术的人文气息,感受李大钊的工作环境和奋斗场所。
介绍李大钊生平事迹,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劳动者》周刊和《工人周刊》,参与领导了开滦大罢工和二七大罢工等系列革命事迹和李大钊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参观过程,成果以及感受,生平事迹,革命贡献)一·走进故居(一)走进李大钊故居北京胡同多,深入进去曲里拐弯,纵横交织,不熟悉处如入迷宫。
去广安门新文化街,找寻李大钊故居就颇费足力。
边走边向路人问询,拐来拐去在一条小胡同里看见一溜灰墙,中间有座高门楼的红漆大门,估计可能到了。
果然,文华胡同24号门楣上,标有“李大钊故居”的牌匾。
这是一座两进的小三合院,北房三间原是卧室东西厢房各三间是书房、客厅,前后院正房和耳房原是子女们读书和住处及厨房餐室。
西厢房现在改为展厅,屋中央有李大钊的立体塑像。
周围悬挂和陈列着图板、照片、手稿和遗物。
分为故居布局、难忘的回忆、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介绍李大钊少年立志寻求真理积极倡导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精神永存光照千秋;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及烈士碑文、生平年表等。
从展示的资料中看到: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889年生。
幼年不幸是遗腹子,到三岁又丧母,既无兄弟也无姐妹。
少年入私塾读四书经史。
1905年清末入新政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北洋法政学校。
辛亥革命爆发他深受影响,开始有了忧国忧民之思。
毕业后于1913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政治本科,他回国后即投身新文化运动。
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文化策源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主任。
通过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在得知俄国革命胜利后,从1918年起就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才能够救中国。
7.1观后感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迈进了李大钊纪念馆的大门。
迎入眼帘的是灰白黑三种色调组成的民族建筑,显得格外威严、庄重。
穿过八根功绩柱,我缓缓踏上了象征李大钊革命生涯的38级台阶,步入瞻仰大厅。
在这里安放着李大钊同志的汉白玉塑像。
雪白的汉白玉象征着李大钊同志高风亮节、光照千秋、大公无私、一尘不染的品格,沉静、深思的神态,再现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他的双眼凝视着前方,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穿透的是黑暗的笼罩,看到的是未来的光明。
他注视着华夏神州,时刻提警后人,要“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站在先烈的塑像前,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让我的心灵再次得到洗礼。
我聆听着讲解员对李大钊生平事迹的介绍,仔细地观看着记录李大钊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实物资料。
一幅幅图片不时在脑海中浮现,激迫我的思想再一次放飞,回到那黑暗万恶的年代,去追寻先烈的足迹,体验一下革命志士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的艰辛。
1889年10月29日,一个伟大的生灵悄然降生在了河北省乐亭县这块地杰人灵的土地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青年时代的李大钊,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他顺应时代的要求,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传播革命真理,唤醒民众,同帝国主义反动军阀政府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从幼失怙恃的爱国少年到立志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从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从创造中国共产党到推动北伐战争;从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到为共产主义事业从容就义,李大钊的一生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生。
他为人谦和、高风亮节的道德品格,令我钦佩,他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令我振奋。
作为大钊故乡的后来人,我一定会继承大钊先烈遗志,学习和发扬李大钊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作为一名党员的共产主义念。
李大钊,纫秋兰以为佩

李大钊,纫秋兰以为佩作者:段雨来源:《莫愁·智慧女性》2017年第08期漫长的黑夜,她愿陪他踏成光明《离骚》名句“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把美好的东西佩戴在身上,赵纫兰的名字即出自此句。
她人如其名,为李大钊的一生燃尽了生命之火。
李大钊身世堪怜,“在襁褓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抚养成人”。
10岁时,祖父已年过七旬,照顾他有心无力,祖母又长年瘫痪在床,家中缺少劳力,急需人手,祖父便安排他与同村的赵纫兰结了婚。
赵纫兰年长李大钊6岁,作为邻居,她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
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善良的她喜欢他的聪慧好学,像姐姐一样怜惜他的苦难。
进入李家后,小脚的赵纫兰扛起了全部家庭重担。
有她进进出出,沉寂的屋子有了鲜活的生气,李大钊得以安心学习,六年后考入县城的永平府中学堂。
可好景不长,祖父母相继病故,出嫁的姑姑为了家产大闹——李大钊的父亲是过继来的,让过继孙子继承家产,她早就怀恨在心。
家业被折腾一空,求学的希望也变得渺茫,18岁的李大钊非常难过。
赵纫兰没有气馁,鼓励他继续上学,其他的事,她来考虑。
1907年,李大钊考取了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就在这年,赵纫兰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不幸的是,孩子夭折了。
饱受巨大悲痛,她仍支持他外出求学。
天津六年,全靠她“辛苦经营,典当挪借”,李大钊“始得勉强卒业”。
正值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接受了新思想的李大钊对国家命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萌生了改造社会的宏愿。
当他向赵纫兰表明要去日本留学时,她没有过分吃惊,只平静地问:“需要多少钱?我去想办法。
”那时,他们已经有了三个孩子,日子本已艰难无比,可他要做的,她都无条件地支持。
带着妻子千辛万苦凑来的钱,1913年,李大钊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本科,临行前,他作诗明志:“去国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
”李大钊去日本三年,赵纫兰对他无限牵挂,经常彻夜难眠。
当小儿子被天花夺去生命时,她独自承受着极大的打击,也没有动过让他回国的念头。
悼念李大钊

悼念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全家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李大钊接受军法审判,在此期间李大钊著有《狱中自述》。
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
沈尹默与李大钊父子

78人与事·往事钩沉李大钊(字守常)是河北乐亭人,早年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逐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沈尹默出生于陕西汉阴的一户官宦人家,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却不以做官为志向,后来凭刻苦自学,成为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在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下,沈尹默同情革命和革命者,危急时刻勇敢地伸出援手,与李大钊、李葆华两代共产党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沈尹默与李大钊父子文·图/郦千明北大老同事沈尹默与李大钊在北大共事十余年,经常共同出席友人的宴席和聚会,把酒言欢,关系密切。
1918年1月,李大钊经章士钊推荐,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主任。
其时文科教授沈尹默在学校服务已近五年。
不久,图书馆搬到沙滩红楼一层,共分二十一个书库和六个阅览室,东南角里间为主任办公室。
课余时间,沈尹默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与馆长李大钊时常碰面。
那时李大钊沈尹默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921—2021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影响也不大。
据章士钊回忆:“守常充图书馆主任,而后为教授,还有一段可笑回忆,盖守常虽学问优长,其时实至而声不至。
北大同僚皆擅有欧美大学之镀金品质,独守常无有。
浅薄者流,致不免以樊哙视守常。
”这反映了北大当时的学风和部分人对李大钊的看法。
而沈尹默当了多年的文科教授,又是学校评议会评议员,深得校长蔡元培的器重,在校内已有较高的声望。
评议会是北大的最高权力机关,校长和各科学长为当然评议员,其他成员由各科教授互选产生,人数不多,每年改选一次。
过了两年,李大钊也被聘为教授,并于同年10月入选评议会。
此后,李大钊连续四次当选评议员,与资深评议员沈尹默经常一起出席评议员会议,广泛、积极地参与校务讨论和决策,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沈尹默和李大钊都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曾先后加入北大进德会。
该会是校长蔡元培于1918年1月发起成立的校内组织,旨在“进德救国”。
缅怀先烈 学习李大钊崇高的人格魅力

20党史博采 / 2017.11人物研究今年是革命先烈李大钊就义90周年。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一生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具有高尚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他的伟大的人格,永远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就像他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中所说“吾人自有其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当珍之、惜之、宝之、贵之,断不可轻轻掷去,为家族戚友作牺牲,为浮华俗利作奴隶。
”①李大钊用其“简易之生活”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崇高的人格魅力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仍熠熠闪光。
一、学习李大钊朴素的生活观李大钊一生简朴,无私奉献,始终过着“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生活。
他批判奢靡之风,倡导简易生活,身体力行做到“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
”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任朝阳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五所大学教授,在当时收入是很高的,但他在北京没有置办过房产,不讲丝毫享受,带着家人租房子住,甚至李夫人有时还要为维持生活而发愁。
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消息后,写信通知会计科每月发薪水时先扣除生活费交于李夫人,以免做“无米之炊”。
原来,李大钊把收入的大部分用做党的活动经费,剩余部分还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
长子李葆华曾这样回忆“他很乐于助人,手头只要有钱,谁急需就送给谁,不讲究还不还。
”一家人老小穿着朴素,饮食十分简单,学生曾劝李大钊多注意饮食营养,而李大钊语重心长地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但时下国难当头,众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我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朴实的话语流露出李大钊时刻关心国家体贴民众的博大情怀。
二、学习李大钊自律的工作观李大钊在工作中求真务实。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文言文 版李大钊故居游记

李大钊旧居游记
有尊者名李大钊,其旧时居所近吾书舍。
某所,与师并十余同笔砚之其旧居,欲彰其旧事以自勉矣。
其屋方六室,未有阔者,皆白墙墨瓦,摆设之物皆旧而暗沉,无多余奢靡。
入其东厢房,见满墙大钊与其友之旧照。
当今屋主言曰:旧时,此所为大钊先生与其革命同志所聚会之处,尝于此奏琴欢歌,畅言交谈,凡其待人接物之事,均极和善,由此所见者,大钊先生之交往友谊也。
院中几棵花树,仍未开放,然已见枝繁叶茂之型。
花树对过,为大钊先生之子李葆华之旧室,宽不足四丈,长不满五丈,然则于此所,李葆华所于大钊先生受教匪浅。
葆华成人后亦为国做出良多。
于如此环境保如此坚韧之志者,吾等所益从而学之也。
与李葆华旧室连接者,大钊先生之妻赵仞兰之室也。
大钊夫妇相处良久,夫人为大钊先生打理人际事务良多,相敬如宾。
大钊先生儿女四人均为父母是在这里耳濡目染,为国家和革命所做良多。
吾等虽未在大钊先生那等动荡年代,大钊先生其旧事仍令吾等沸腾心绪,表先生敬意,明自身使命。
李大钊导游词

(翻译:北京三十五中高一(1)班李矛宁)The introduction to the original display陈列of the Beijing former residence of Li Dazhao北京是李大钊的第二故乡,在他不满38岁的一生中,有十年在北京度过,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李大钊自1916年自日本留学回到北京至1927年就义,先后迁居过8处住所。
最初两年,李大钊仅一人在京,加上工作变动频繁,所居住过的地方时间都很短暂,较长一些的也不过半年左右。
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以后,每月有120元的收入。
本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
但李大钊没有购置房产的打算,因为他对收入有另外的安排。
就是济他人困难,助公益事业。
1920年春天,李大钊租下石驸马后宅35号,暑假后接家人在这个院子里长住,开始有稳定的家庭居住地。
这是一座院落的后院,自成一体的三合院,有正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
共计13间房。
As the second hometown of Li Dazhao, Beijing was the place in which he spent 10 years (his entire life less then 38 years) of living. This was the most glorious period of his ephemeral(I fai me rou 短暂的)but brilliant life. From his return to Beijing in 1916 after his study in Japan to his sacrifice in 1927, Li ever stayed in 8 locations. In the first 2 years, due to his frequent changes in his work, and the reason that he lived in Beijing alone, Li‟s stay in each residence was short, the longest of which no more than half a year.Since he had got the job at PKU(Peking University), he received his monthly income of 120yuan, enough for him to enjoy the life of comfort. However, rather than purchasing the house property产权、所有权, Li made greatest use of his salary in helping others get rid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dedicating智力、献身to the public good. In the spring of the year 1920, Li rent the house of no.35 of Shifuma Backyard, starting having his stable residence where Li brought his family living after the summer vacation.This is the backyard of a courtyard, an independent three-houseyard (Sanheyuan), including 3 north rooms,2 northeast rooms and 2 northwest rooms、3 east rooms and 3 west rooms, a total of 13 rooms.第一部分堂屋:餐厅、接待室兼李大钊全家人的活动场所The north room: the dining room, anteroom as well as the place for family activities堂屋是餐厅、接待室兼李大钊全家人的活动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李大钊长子 葆华伯伯
图 * 万伯翱 ! 文、
华即组织了 “上海留日学生会” 、 “ 上海民众 反日救国会” 、 “ 上海反帝大同盟” 等左派进 步组织, 展开了反日爱国斗争。 #!($ 年, 他 奉命潜回北平, 任门头沟矿区支部书记, 很 快又升任中共河北省京东特委宣传部长、 组织部长,领导人民群众展开了艰苦卓绝 的对敌斗争。
力合作的三省水利部门的干部职工和 广大群众。毛主席、 周总理根据水利部 和专家的意见,批准了治理淮河的方 针是 “蓄泄兼并” , 也就是雨季能蓄水, 旱季能放流灌溉的安徽省石漫滩水库 和河南板桥水库以及不久就要上马的 白沙水库,还有苏北灌溉渠等等一系 列治淮水库,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历史 上最大的治理工程都紧锣密鼓地开工 了。李部长自己仍不断深入到各个水 库视察指导修建水库的工作,他还陪
!"(% 年 党 中 央 批 准
他离休。几十年的 革命生涯,他对党 对人民殚精竭虑, 受到党内外有口皆 碑的赞扬,自己也 深感人生无憾而又 无愧。
%’’# 年 凄 冷 的
早春二月,风在北 京呼啸着,我和同 住南沙沟大院的全 国政协常委伍绍 前排左起: 伍修权 、 何莲芝、 董必武、 胡志明、 李 葆华 !"#$ 年 $ 月在安徽 有防雨措施, 雨水不停, 里面就下起小 雨来。警卫人员忙用盆桶接水, 那漏雨 之夜又陪伴两人通宵达旦。好在两位 都是刚从炮火连天和生死决战的战争 环境中走过来的人,此时此刻也不足 为奇。 祖,到葆华同志居 住 了 %’ 多 年 的 二 楼一个单元去凭 吊, 那里不断有人送来鲜花松枝, 已经 摆到了长廊和楼下院子里。本来他可 以他的资历和威望申请住到新建的 这种事他永 %’’ 多平方米的新宅中去, 远不会开口的。我和绍祖同志泪眼婆 娑对着葆华同志遗像三鞠躬,绍祖兄 则饱蘸浓墨在白缎带上替他,替我也 替他的父亲、 葆华老伯的战友、 原中央
!"&% 年 ’ 月,因为李葆华为党为人民的出色贡献和
在党内享有的威信; 在残酷的斗争中, 他没有辜负大钊先 烈的殷切希望, 不但被选定为 “七大” 代表, 而且第一次到 延安的李葆华还被中央定为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 !"&& 年经过在党校的两年学习和不断亲聆毛主席语重心长的 教导, 他的革命理论更臻全面和成熟, 即被中央派回晋察 冀任分局委员、 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 年七大会议上 被选为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李葆华 (左二) 、 陈毅 (右一) 、 张茜 (左三) !"#$ 年 !% 月在安徽留影
左起: 李葆华、 赵毅敏、 叶剑英 !"国中的乡镇人民, 这滚滚黄水咆哮而来, 这就是
!"
海内与海外 本刊特稿
洪水猛兽啊!李部长想着这些使他心 跳的不断报来的各种水害的统计数 字, 无论是在办公室, 还是在家里, 都 常常不分昼夜观察思考着从北向南大 江大河的各种动向: 嫩江、 松花江、 辽 河、 滦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赣江、 闽 江、珠江等等,这些都是年年有灾有 害, 警报频传到他办公室, 使他感到这 些江河如同矜威纵驰、放荡不羁的顽 童, 又像一匹脱缰的龙驹。 治理好江河没有人才是不行的, 办好水利专门的大学,没有自己的得 力助手、不依靠先进的科技无法根治 和控制好这些大江大河。领导班子的 团结是根本,李部长事事亲躬样样牵 头, 多做艰苦繁杂落实到基层的工作; 对名利双收的事, 他已习惯于让。李青 回忆: 因为开局基础打得好, 父亲和傅 部长关系一直很融洽,决定大事总是 先商量好, 再拿到部办公会上议定。傅 部长是主动向毛主席请示,平津战事 一结束愿意 “解 甲 归 田 ” , 去搞好国家 水利建设,主席鼓励傅和父亲: “ 要合 作得好, 合作到底!” 李青不止一次对我讲到 ,最 感 动 人的是 !"#! 年暮春三月,山里天气还 是乍暖还寒时节,尤其是早晚还是冻 手冻脚。为了根治淮河, 这两位共和国 水利部长,亲自到深山大河实地考察 了半个多月,而且真正做到了深居简 行。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 全国各地的 水利领导班子还没配齐,他们干脆不 惊动地方, 没有任何迎送宴请的接待, 不像现在有些领导出行前呼后拥, 鲜 花美酒扑人面,而且当时别说畅行无 阻的 “高 速 ” 没影儿, 就是像样的公路 也少得可怜,当时淮河在各省的桥梁 也寥寥无几。有时雇上晃晃悠悠的一 叶木舟。李部长总是小心翼翼, 先扶上 年迈的傅部长,船家用竹篙奋力支撑 小船, 使小舟缓缓而行。他们在船上还 要边看地图边观察地势水流,技术人 员还要不断拍照、 记录。遇上小雨忙撑 上油纸伞照常进行。水浅船搁浅了, 只 好请人拉纤继续徐徐向前。第四天进
李葆华在湖北松滋荆江分洪区 !"#! 年,
他们返回京城不过一个礼拜, 有 根有据的翔实调查报告就送到了国务 院, 周总理很满意, 经他签阅, 又速送 到毛泽东手里。实际上, 关于治淮问题 两个月来毛主席已经有了四次批示, 可见他对治淮工 作 的 迫 切 心 情 。 !"#! 年 “五 一 ” 刚过, 毛主席就亲派以邵力 子为团长的中央治淮视察团带着用毛 主席刚刚手书后绣成的锦旗 “一定要 把淮河修好” ,送到治淮工地进行慰 问,极大鼓舞了正在水利部统筹下通
#!(" 年, $& 岁的李葆华同志因其坚 定
!
海内与海外 本刊特稿
的革命原则性和丰富的学识水平, 深受党中央信任而被任 命为北平市委书记, 可称为中共历史上最早和最年轻的北 京市委书记了。!"#$ 年 !% 月起, 因工作需要, 又调任为中 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组织部长, 创建三省抗日边区, 并为党 培养了不少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
!"#$ 年傅作义部长在山西视察水
利工作时突发心脏病,不再主持部里 的繁重工作。李部长立即报告中央, 周 恩来知晓后即派专机和专家前往抢 救, 从此傅部长一直养病, 李部长肩上 的担子就更重了。他以这种深入调查 研究,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善于团结 干部,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埋头苦干 了整整 !% 个春秋。 上 世 纪 &’ 年 代 以 后 李 葆 华 同 志 调入中央华东局任书记并任安徽省委 第一书记,在那里他实事求是大力平 反 “右派” , 坚持发展工农业, 为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日夜操劳,被人民亲切的 称为 “李青天” 。 “文革” 期间却被莫须 有罪名打倒批判;后来他出任贵州省 委第一书记; 直到 “四人帮” 垮台。拨乱 反正后的 !"$$ 年, 他再度返京, 参加中
海内与海外 本刊特稿
今年又有一位中共老党员, 我国金融、 水电行业出色的管理领导干部,以近一个 世纪的年华 (!" 岁) 驾鹤西去了, 他的名字 叫李葆华。也许有不少年轻一代不很熟悉 他的名字,那么他父亲却有着家喻户晓的 英名, 真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他就是 #!$# 年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 主义启蒙导师—— —李大钊。 李葆华和父亲一样,为了共产主义理 想而毅然决然离开了颇为富饶的家乡, 从 此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他出生于河北乐亭 县一个书香门第。#!$% 年, 年仅 #" 岁的李 葆华就在父亲李大钊的教育引导下加入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大钊先 #!$& 年 ’ 月, 生 年 仅 () 岁 就 被 军 阀 在 北 京 残 酷 地 杀 害 于德国绞刑架下,为了信仰贡献了自己的 生命。为了保护李大钊先生的遗孤, 让他更 好的深造和学习, 根据地下党的指示, #!$& 年冬, #) 岁的李 葆 华 东 渡 日 本 到 东 京 高 等 师范上学。 #!(# 年 % 月, 年仅 $$ 岁的李葆 华在日本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中 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九一八” 事变后, 李 葆华根据党的指示, 返回祖国。 $( 岁的李葆
淮委主任谭震林副总理等一起到了工 地,那时在佛子岭水库附近没有招待 所, 干脆两个人睡在一个工棚里。地面 十分潮湿, 一天下来两人都十分劳累, 夜间在狭小的行军床上正要合眼, 那 里的蛐蛐蝈蝈又不知趣地鸣叫起来。 虽然吃了些安眠药,这时又听见工棚 外面的民工来回走动、 说话, 也就久久 不能入睡了。二人干脆起来, 读书看文 件, 不知不觉就到了鸡叫天明时分了。 第二天半夜又下起雨来,新建工棚没
!!
海内与海外 本刊特稿
共十一大,重新被 选为中央委员, 同 时被党中央任命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兼党委书记,直到
军委秘书长伍云甫写下了 “荣辱不惊, 无私奉献” “ 清正廉洁, 后人典范” 的挽 联。放眼四壁, 竟然没发现一张名人书 画之类, 再看李老不过十几米的卧室, 真是四壁徒空, 没有任何现代装修, 那 里除了书籍以外,再没有别的豪华饰 品了。 徘徊之余,我忽然在李老 书 架 上 发现了一排高等数学、 几何学, 还有微 积分和化学、 物理的书。我忙问: “这是 你们哥儿几个读的书吧?” 李青忙答: “都是老父亲自学的书, 尤其改革开放 以后,他任贵州省委书记和中国人民 银行行长,说按照小平同志指示要建 设现代化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 没 有高等的知识怎么行呢?那时他早已 年过花甲,仍在青灯下顽强苦读数理 化书籍—— —” 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再对 遗像深鞠一躬, 抬眼泪汪汪, 我只觉得 自己的渺小。我只觉得灵堂里唯一的 一副对联墨迹 (当然是复制品, 李大钊 生前所有遗物全部上交给了国家博物 馆) : “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 真是 李葆华伯伯的一生写照啊,李葆华伯 伯做到了先烈遗训, 我们呢?如何使我 们这一代像前辈一样安于清白和勤奋 为人民服务,保持在拜金时代的高尚 情操和先进性呢! ?我不禁再一次反躬 自问……!
入安徽省后,淮委会才得知两位部长 大人早已驶入淮水地域了。从蚌埠泛 船来接迎两位共和国水利部长。两路 人马并做一行, 继续催舟东渡而行, 到 洪泽湖途中受阻, 有 $% 里水陆皆 无 路 可行了。穷山恶水地形险峻, 就只好让 两位部长手携手徒步,后面警卫人员 携枪紧紧相随。从山民家租借几头毛 驴,驮着行李书籍用具等沿着崎岖沙 石羊肠小道继续边察看边爬行。时年 傅部长已年过花甲, 身体已发福, 胖大 的身躯不时气喘 吁吁,汗滴不断。 李部长不忍心, 让 警卫员拿下些行 李背上, 请傅部长 先坐毛驴歇歇疲 惫的脚力。 只见傅 部长早就解开了 中山装, 擦着涔涔 热汗, 拄着竹杖笑 哈哈地说: “我 能 坚持, 慢慢爬就是 了, 小毛驴也很可 怜。我这么重, 它 受得了吗?” 两位 部长和随从人员 都会意地大笑起 来。 那笑声振动了 春天的深山, 惊动 了百鸟、 走兽和娇 艳的山花, 她们惊 喜这行水利探路 拓荒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