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征途——读《世界通史》有感
世界通史 读后感

[世界通史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书评人:习明明在我们老家的高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农村的孩子数理化方面的成绩要优于文史方面,世界通史读后感。
很多人都认为农村的孩子不善于学习文科课程,更善于学习理科课程,所以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大部分农村来的孩子都选择了理科,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村与我同一年考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有七八个,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理科。
事实上,我们高一的时候文科课程的成绩也确实一般,根本没有办法与城里的学生竞争,选择理科也应该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之前,我都下意识地认为我不是学文史哲的料。
尤其是历史,在此之前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枯燥无味。
然而,《全球通史》却完全改变了我这种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认为农村的孩子文科成绩不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学教育不重视文史教育,这是一种误导;二是教材本身的原因,传统的历史教材缺乏必要的逻辑阐释。
农村的孩子从小接受“重理轻文”的思想,习惯于逻辑推理的方法,所以在遇到一些缺乏逻辑的教材时,不免产生厌烦失掉本应有的兴趣。
然而真正的历史远非如此,例如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的兴替,并不是下一个王朝拥有比上一个王朝更先进的制度,而是因为旧有的王朝经济的繁荣往往伴随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即意味着人均资源会不断的下降,由于缺乏技术进步,人们的收入也会不断减少,人口的增加最终会迫使人们的生活维持在生存水平状态。
此时如果再有贪污腐败乱臣贼子,再加上天灾人祸外邦入侵,内忧外患之下邦国必然分崩离析。
当然,多数情况下历史并不是只有唯一合理的解释,历史更不是要告诉你鸦片战争爆发在哪一年,而是要解释为什么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鸦片战争不是在更早的一个世纪中发生,为什么不是更晚的一个世纪。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甚至遭到各国的唾弃。
然而自汉以后,儒家思想又重新得到了青睐,并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最重要的思想,以至于有人将其称之为“儒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并列,为影响世界文化最重要的思想。
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通史读后感《世界通史》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它以其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读完这部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被书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描述所震撼。
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灿烂。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再到罗马帝国的兴衰,每一个时期都展现了人类文明的独特魅力。
同时,书中也对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和文艺复兴的光明时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对书中对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比较和交流的描绘深感震撼。
作者通过对各个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例如,书中对东西方文明的比较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书中也对各个文明之间的战争和征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对书中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的展望深感震撼。
作者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书中对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书中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读完《世界通史》让我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了不起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思考。
我相信,通过读这部书,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挑战。
世界通史观后感200字

世界通史观后感200字穿越时空的宏观视野——读《世界通史》有感“哇噻,这趟历史长河之旅真是让人荡气回肠!”这是我翻开《世界通史》那一刻,内心深处最直观且激动的情感表达。
仿佛握住了时光的魔杖,我从史前文明的篝火旁起步,沿着尼罗河畔金字塔的石阶攀爬,一路历经古希腊的哲思殿堂、罗马帝国的辉煌疆域,直至近代工业革命的蒸汽咆哮与现代全球化的交融激荡。
书中那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犹如一部宏大壮观的史诗电影,让我深感震撼。
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至现代,每一章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连起人类社会演进的脉络,映射出人类智慧与苦难交织的独特历程。
"一图胜千言"这话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战争与和平、崛起与衰落的故事,无不在诉说着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尤其在看到中世纪黑暗时期,教会与世俗权力的纠葛纷争时,我不禁扼腕叹息;而当目睹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又不禁拍案叫绝。
这种强烈的情感起伏,就像坐上了一辆穿越古今的过山车,每一个历史拐点都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回望这段“历练”,我感慨万分:“原来历史并非冷冰冰的过去,而是充满温度和生命力的存在。
”它以独特的方式教诲我们,无论是繁荣盛世还是困厄乱世,都是推动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基石。
"鉴往知来",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读完《世界通史》,我愈发认识到,作为个体的人类虽渺小,但无数个渺小的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抗争、每一次创新,都在悄然塑造着世界的模样。
这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要勇往直前,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改写历史的一笔。
总而言之,《世界通史》不仅是一部详实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启迪心灵的人生指南。
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唤醒了我对世界历史的认知热情,使我在感叹历史波澜壮阔的同时,也对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正如古人所云,“读史使人明智”,透过这部作品,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深邃的世界,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这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与使命。
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通史读后感《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世界历史的著作,它不仅包括了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世界历史的丰富多彩和变幻莫测,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世界通史》,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古代文明、中世纪社会、近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介绍,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这些规律又构成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其次,通过《世界通史》,我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其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世界历史的发展。
最后,通过《世界通史》,我对世界历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在书中对世界历史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指出了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通过阅读《世界通史》,我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这部书不仅为我打开了世界历史的大门,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帮助我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一定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通史的读书笔记

世界通史的读书笔记世界通史的读书笔记篇1《世界通史》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约翰·麦克尼尔所著的全球历史书籍,该书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现代。
该书以全球视角全面地探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书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事实材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背景。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贡献,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让我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世界通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历史,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世界通史的读书笔记篇2《世界通史》读书笔记《世界通史》是一本由张岂之所著的历史类书籍,它主要介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最早的人类起源开始,一直到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书中,我了解到了不同文化、宗教、政治和经济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地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中国的封建社会、印度的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也影响了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形成。
此外,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
例如,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于欧洲和美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它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世界通史观后感200字

世界通史观后感200字穿越时空的寰宇之旅——世界通史观后感甫一揭开《世界通史》这部鸿篇巨制的序幕,我仿佛化身成一艘搭载着无尽好奇与探索欲望的时光机,穿梭于浩渺的历史星河中。
哇塞!从洪荒蛮荒的石器时代到如今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那一路荡气回肠的历史长卷,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画卷般的历史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仿若亲历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矗立,叹为观止于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神秘奇观,也曾在亚历山大挥剑征服的战场上热血沸腾。
"读史使人明智",这不仅仅是一句老生常谈,而是实实在在地让我在领略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中,领悟到文明进步背后的艰辛与智慧。
从东方的华夏大地到西方的罗马帝国,从非洲的古老部落到美洲的新大陆,历史的经纬线上,每一颗璀璨的明珠都折射出独特的人类文明之光。
无论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志豪情,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觉醒光芒,每一个历史瞬间都以其深刻的烙印,教会我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并接纳世界的多样性。
而那些历史的暗涌、冲突与融合,如十字军东征的血雨腥风,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洗礼,再到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无不警醒着世人和平来之不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当深入人心。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教训如同明镜,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霾,促使我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更加审慎而坚定。
览遍《世界通史》,我犹如经历了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与复杂,亦对未来的道路充满期待与思索。
历史虽已成过往,但其承载的智慧与启示却历久弥新。
这份厚重的世界历史观后感,既是对我自身认知边界的拓展,也是对全球公民责任和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反思。
总而言之,阅毕世界通史,那份对过往岁月的敬畏之情,对未来蓝图的憧憬之意,以及对当前时代的清醒认识,交织成一幅生动立体的历史画卷,激发出我对生活、对世界更深沉、更炽热的热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身为其中的一份子,我们当以史为鉴,砥砺前行,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世界通史》读后感

.;.《世界通史》读后感看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轨迹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该书从人类的初步阶段--食物的采集者--开始一直论述到二战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如此短暂,但有显得如此丰富,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至今的一万两千年中,人类以其特有的“智慧”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在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几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原始的人类--为了生存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斗争,那时的人类只有原始的欲望,而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为生存的斗争转为人类内部之间,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者的历史遂而拉开了序幕。
人类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至今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人类都有和平和幸福的欲望,不幸的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另一幅画境--战争和痛苦,这或许是人类自身的宿命,一方面满怀希望、一方面希望又不断破灭继而陷入痛苦;然而,就是这种希望和痛苦的交织铸造了灿烂的的人类文明和不朽的思想光辉,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为之骄傲的人类文明是从痛苦和不幸中压榨出来的。
历史是强者的舞台,从统一两河流域的萨尔贡、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罗马时代的凯撒、中世纪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近代的拿破仑以及现代的战争狂人--希特勒,这些名字连同相应的帝国永远占据着历史的篇章;从地区或国家来看,世界历史也是一部强者占主导的历史,弱者只能处于历史的边缘甚或被历史忘记,人是一种具有无限欲望和带有侵略性的动物,争斗和战争不可避免,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隅,就必须成为“强者”,这绝对是一条定理。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
”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
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
王思德世界通史读后感

王思德世界通史读后感品一杯香茗,感受它的宁静致远;捧一抔泥土,细闻它的安逸清新;读一本好书,领悟它的深度内涵。
读了《全球通史》,我看到了历史的经久不衰,生生不息。
《全球通史》介绍了从文明前的人类世界到二十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全书站在世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世代更替,国家的分分合合和社会变迁。
比起其他史书,《全球通史》有着独特的魅力。
“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分,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
”《世界通史》最大的特点便在于把全球每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的发展。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份世界观弥足珍贵。
读《全球通史》就好像站在岸边看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
”这便是这本书的第二大特色。
使每一位读者成为“旁观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只有置身局外才能更深入地了解。
正如书中的一句话“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如在最初的旧石器时代一样,沉迷于对神秘事物的崇拜。
他们墨守虚幻而简单化的解释,甚至这种解释与已知事实不一致时仍是如此。
”作者在评判包括自己与读者在内的人们,然而代词却用了“他们”,已经将自己与读者放在人类范围之外了。
“在过去文明既是诅咒又是福音,至于将来怎样,则将取决于人类是将过去文明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用于破坏还是用于建设。
”这是另一个难能可贵的特点:“居安思危。
”读《全球通史》并不单单是在看历史变化的幻灯片。
而是随着作者的思路在人类历史的潮流中找到发展的规律去探索未来,去思考更加长远的眼光是什么。
雨果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斯塔夫理阿诺斯于是借助《全球通史》向现在和将来的人类发问:我们会用引以为豪的文明毁灭自己么?浏览完《世界通史》,我震撼作者思路的冷静、清晰:“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征途
——读《世界通史》有感
决定阅读《世界通史》,并不能说是出于偶然兴起;一是这是李苏老师推荐的书目之一,事则是出于自身对世界历史的兴趣所在。
我并不能说是一个钟情书籍与历史的人,很多时候我会腻烦了长篇的文字叙述,因此这本书看了很久还是存在很多没有理解或是了解全面的内容。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初时在选择究竟是阅读崔连仲老师或是吴于厪老师的作品时很是纠结。
最终出于种种原因还是选择了崔连仲老师主编的《世界通史》,在仓促的阅读之下,如果我所写的文字有观点上或是常识上的错误,还望老师能够给予指正与谅解。
崔连仲老师所主编的《世界通史》按历史时期主要分别划分为古代卷、中世纪卷、近代卷、现代卷以及当代卷五部分。
而各个篇目的叙述各有侧重点与主要内容,而非一些历史图书那样一股脑儿的将历史随意堆砌。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古代卷从世界的开端说起,由纵深角度对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历史分章叙述,而公元前四世纪内容又是从横向的角度谈起;中世纪卷则是划分了各个专题,再结合联系国家地区诉说历史迚程;近代卷中世界的整体性开始不断加强,因此书目的重点更侧重于历史性质的革命,思想运动以及各国意识形态的觉醒与改变,其中包括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19世纪亚非拉国家的觉醒等,不可置疑的说,这是改革的
一卷,也是意味着世界将走向整体的一卷。
而现代卷则是以第一、事次世界大战为主线,描写了在那个世界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国的抗争,以及此时期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乃至思想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当代卷侧重在描写战后世界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它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以此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亊、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世界通史》内容较多,在此也就难以一一累述。
仅想把我最欣赏的部分拿出来发表些所思所想。
基于个人喜好与时间问题,我比较详尽的阅读了古代卷的原始社会部分。
这一部分是整本《世界通史》的起点,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段,也就不可能有历史这样东西。
《世界通史》从原始社会开始说起,谈论了关于人类的起源以及地球地质构造初期的生物演化。
它告诉我们是劳动创造了人类,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劳动。
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
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
而就在此之后,人类
经历了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公社的产生时期,血缘家族是产生在距今300万年至20—30万年,血缘家族是由最早的血缘关系所形成的家族集团。
血缘家族是原始群生存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诞生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关系适应最早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反映。
血缘家族集团的形成,标志了“正在形成中的人”已完成了向“完全形成的人”的质变过程,标志了人类历史第一个真正社会组织形式的诞生。
它是具有较严格意义的人类社会最早的、最原始的社会组织,也是人类家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形态。
而氏族公社就是血缘家族发展到一个时期所转化的一种新的聚落方式,它是一种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
而氏族公社在发展中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母系氏族公社经蒙昧时代高级阶段继续发展,到野蛮时代低级阶段臻于全盛。
到野蛮时代中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是我们最本真的由来。
我从书中所了解到的一切,让我有一种作为人,作为一种仅有的有自己所书写的历史的生命体的自豪感。
读史其实很简单,也很困难。
这一切全部取决于一个读史之人自身所面对历史的态度。
诚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我面对的历史之时,历史的浩瀚精深让我总有一种自己还是
渺小的孩童般的想法。
在《世界通史》中,我看到了我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如同一个战士行走在这段时间的长河中的征途:它的征途有过战争的伤痛与悲哀;有过革命与抗争的热血与激情;更有过与时间齐头并迚的沧桑感。
时间在走;历史再走;世界,它也在走。
我看着它,仿佛看着一个巨人,走向看不到尽头的进方。
一年前,这个时候的我也在背着历史,可到了如今,那些没有用心阅读的历史早已经模糊了样子;一年后的我看历史,用心在阅读,我从这本《世界通史》中看到了时间的印记,我看到了世界的“生活”,也许我并没有用历史或是新闻专业的角度理性的去看去感受,可是我觉得我能够去读它,纵然在他人眼中看来,只是浅显粗俗的角度,然而我仍乐此不疲。
读史,只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