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 赤道上神秘的长寿谷
长寿与短命的秘密

长寿与短命的“秘密”一见到“长寿”这两个字,很多人的眼睛肯定会为之一亮。
大部分人都觉得,那些活到100多岁仍然精神矍铄的老人,身上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中,他们吃的是什么食物尤为重要。
如今,有一个人花了整整25年的时间,替大家走遍全球25个国家,寻访61个长寿地区的饮食秘密。
他就是日本著名的长寿学家、世界卫生组织循环器官疾病专业委员家森幸男博士。
近日,他在最新的中文版《健康长寿饮食指南》一书中,以科学的态度披露了“长寿食物”的秘密,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权威的长寿饮食调查”。
持续了25年的“长寿旅行”在家森幸男的“长寿地图”上,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地方,比如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坦桑尼亚的“汉德尼”;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地方,比如中国的新疆和田和日本的冲绳。
从1983年到200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下,家森幸男的足迹遍及了全世界61个地区,用他的话来说,这20多年的时间,终于让他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为什么有人能长寿,有人却短命”,导致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一个字——吃。
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对家森幸男有着一份特别的尊重。
她告诉记者:“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不板起面孔来教训人,要求你非得这样吃那样吃,而是通过带你去世界各地长寿之村旅行,告诉你长寿可以通过很多种饮食方式来实现。
”在家森幸男的眼里,真正的“长寿饮食”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绝对要吃什么不吃什么。
在他调查的这些长寿村中,确实有的地方饮食习惯非常健康,但也有人吃肉多却不得心脏病,相反很多人吃鱼多却非常短命。
追寻这些疑问,他揭开了长寿并不只倚赖于一种或几种食物,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将这些食物搭配起来的秘密。
家森幸男经过调查,总结了以下几种长寿与短命的“秘密”。
爱吃肉怎么能长寿?一般来说,人吃肉多,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就高,它们会堵塞血管引发心脏病。
而爱吃肉的格鲁吉亚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却不高,心脏病的致死率也非常低,有着众多的百岁老人。
赤道小国 厄瓜多尓 ( ZT)(图)

赤道小国厄瓜多尓( ZT)(图)南美洲赤道小国厄瓜多尓厄瓜多尓就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是个小国家,赤道横穿首都基多,巍峨雄伟的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家南北,主峰海拔五千八百米。
而我居住的城市昆卡正是被安第斯山脉所环抱,海拔二千五至三千米,因而昆卡是一个山谷城镇,昆卡是按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在美洲进行城市规划的杰出范例,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经济中心。
所以昆卡,基多和瓜亚基尓城一样保留殖民时期的建筑最多,宗教建筑与教堂较多。
基多篇厄瓜多尓,赤道线上的国家,丰富的地貌特征,众多的生物种群,古老的印加文化赤道纪念碑之一赤道纪念碑之二其实赤道是一条假想线,并不是实体可见的事物。
但是在厄瓜多有一座赤道纪念碑,标示出这条环绕地球的腰带。
只要来到这裡,就能够双脚分别踏在南北半球,看到这天黄色线吗,这就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所以这里成为成为人人争相留影的经典场景。
据说在赤道上,会发生种种叫人匪夷所思、无法解释的奇妙情形:在赤道上,水流的方向不是顺时针、也不是逆时针,而是没有漩涡地直接往下;赤道也是全世界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的地方;当你站在赤道上,力气会马上变小,别人轻而易举就能打败你;爱美的女生更开心,因为站在赤道上,体重会马上减轻一公斤…!这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都是赤道的特殊位置造就的。
位於赤道的厄瓜多,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日照充足带来丰盛的农產,连这裡的玫瑰花都长得比婴儿的脸还大!不仅如此,赤道长出的花朵顏色浓艷饱和、美丽极了,难怪是欧美花卉市场的宠儿!厄瓜多尔首都基多(Quito) 海拔2879米,仅次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为世界上海拔高度第二的首都。
厄瓜多尔是个“赤道之国”。
国土面积被赤道分为两部分。
基多虽接近赤道,但由于地处高原,气候比较凉爽。
基多气候不分四季,但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一般上半年为雨季,下半年为旱季。
基多天气变化无常,有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突然会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地球的中心”厄瓜多尔

沈海滨/文图“地球的中心”厄瓜多尔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基多基多是厄瓜多尔首都,也是世界上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坐落在海拔2850米的高地上,是世界海拔第二高的首都,仅次于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基多蜿蜒这是个神奇的国家,被誉为“赤道之国”。
曾经有人如此评价它:距离太阳最近的国度,全球最适合养老的地方之一。
这里没有过度开发,仍是一片纯净美丽的圣地!曾被评为:最值得期待去旅行的国度!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它就是厄瓜多尔。
这个国家能够满足你对旅行的所有想象。
这里有比66号公路更加自由的天堂!泛美公路:全球最长的一条公路!这里有比新西兰更加纯洁的圣地!卡哈斯国家公园:世界上最美的安第斯高原景色!这里有比希腊颜色更丰富的古城!昆卡:被誉为“厄瓜多尔的雅典”的人类文化遗产!这里还有比伊甸园更仙境的天堂!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全世界第一个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达尔文曾到此考察后而提出生物进化论!下面就您跟笔者的镜头,我们一起来来看看厄瓜多尔究竟有多美!于雄伟的安第斯山谷,周边环绕着4座海拔4000以上的火山。
虽斤赤道,因地势高峻,所以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这里真正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这是一座被评为文化遗产的历史名城,是西半球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基多老城的殖民文化浓厚,房屋都是五彩斑斓的颜色,阳台上摆放着美丽的鲜花。
这里拥有非常多的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教堂,走几步就是一个教堂,这些教堂既有西班牙建筑风格,又混合了印第安风情,极富艺术气息。
虽然是南美国家城市,但是有时候你会觉得这有些像欧洲。
漫步在窄窄的街巷当中,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流浪狗四处游走,无腿的吉他艺人、失明的手风琴演奏者以及狭窄门内可见的硕大烤猪,异域风情让你瞠目!基多老城,以保存有大量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建筑物而闻名。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基多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城也是整个基多最有看头的地方。
我漫步在老城,一下子感觉就穿越到500年前的西班牙殖民地时期,各种精美的建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世界十大生命禁区,探险家都要绕道走

世界十大生命禁区,探险家都要绕道走1.百慕大三角海域百慕大三角,又名魔鬼三角或丧命地狱。
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25分,西经64度38分至53分。
名称的由来,是1945年美国19飞行队在训练时突然失踪,当时预定的飞行计划是一个三角形,“魔鬼三角”由此得名。
历史上这一带发生过无数离奇事件。
很多飞机船只经过此地后神秘失踪,事后连一点碎片都找不到。
很多著名的航海家也来过这里探险,但是一靠近,很多船只的航海家都失去了功能,凭空出现了巨大的风暴。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至少发生过158起失踪事件,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
许多科学家都不遗余力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
2.堪察加半岛死亡谷堪察加半岛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在这里分布着100多座火山,其中29座是活火山。
这里有一个被称为“动物坟墓”的山谷,所有靠近这个山谷的动物都会离奇死亡。
山谷里堆满了各种动物的白骨,鸟、狐狸、熊…数以万计。
据说曾经有人在山谷附近目击到一只熊试图吃掉一只死去的动物,但当它正要触碰到死去的动物时,它立刻倒地,失去了活力。
一些科学家认为,这里有大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但生活在周围的居民并没有受到它的影响。
这种说法没有说服力。
3.中国罗布泊罗布泊是中国古代楼兰王国的所在地,位于我国新疆境内。
由于形状像人耳,也叫“地球之耳”,同时也被称作“死亡之海”。
罗布泊有99%的地区都是无人区,死亡失踪的故事在这里常有发生。
1949年,一架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在鄯善县上空突然消失。
直到1958年才在罗布泊东部被发现,船上人员全部死亡。
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在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
此后,国家多次派出大量人员搜救,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直到现在,彭的生死仍不得而知。
4.北大西洋死神岛北大西洋中部有一个岛,因附近经常发生沉船事故而得名死亡岛。
关于死亡之岛的神话传说在西方广为流传,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上有很多船只在死亡岛附近沉没,频率极高。
全球长寿村饮食奥秘

全球“长寿村”中百岁老人的饮食奥秘导语: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巴基斯坦的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很多人都能健康地活过一百岁。
据英国医学专家实地考查,罕萨人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酒。
此外,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里的水富含矿物质,可常年饮用。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当地人的健康非常有利。
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约5000人中就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
比尔卡班巴人以素食为主,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很少吃动物性食物和高热量食物。
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
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当地人的饮水呈微碱性,pH值为7.2~7.4,与人体血液的pH值几乎相同,使这些长寿者的血管保持柔软、血压偏低、脉搏正常。
由此,科学家认为弱碱性食物(包括豆腐、豌豆、大豆、绿豆、油菜、芹菜等)有益于长寿。
中国广西巴马巴马人的饮食特点是低热量、低脂肪、低盐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
每日两粥一饭,均自然处于限食状态。
主食以玉米粥和大米粥为主,辅以白薯和各类蔬菜、豆类等天然食物,常用火麻油炒菜。
火麻油是目前所有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
该地区北部山区的农田和菜地锰、锌含量极高,而铜、镉含量低。
中国新疆和田新疆和田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
目前,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
该村居民食物以谷菜为主,其中的谷物又以馕和馍为主,面食占到69.5%,那里的人还喜欢饮用当地的一种茶,不喜欢吃过多的甜食。
如果你想长寿,就来厄瓜多尔居住生活吧

如果你想长寿,就来厄瓜多尔居住生活吧
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部山区的比尔卡邦巴村,人都很长寿。
如果你想长寿,就来厄瓜多尔居住生活吧。
比尔卡邦巴在印第安语中是“圣谷”的意思。
印第安人就是中国殷商后裔。
整个村子处于山谷之中,海拔高度1500米,气温常年在
20度左右。
这个村子全年只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这个村子四周有茂密的森林,山谷中有潺潺的河流,让这里的空气清新湿润。
厄瓜多尔地图
当地的农业保持着原始的耕种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
厄瓜多尔盛产香蕉和红虾、可可、咖啡。
因为这里有纯净的空气、干净的水,适宜的气温,没有化学污染的农产品,因此,这里是南美洲最长寿的村庄。
厄瓜多尔南部地图
厄瓜多尔西部挨着太平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东部是亚马孙雨林,是平原地貌,也是热带雨林七。
中间是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厄瓜多尔的自然资源丰富。
石油储量多。
厄瓜多尔面积256370
平方公里,人口1476万。
厄瓜多尔77.42%的人是印第安人(中国殷商后裔)与欧洲混血种人。
厄瓜多尔6.83%的人是纯印第安人(殷地安人,中国殷商后裔)。
厄瓜多尔的白种人占10.46%,黑白混血种人占2.74%,黑人和其他人种占2.55%。
厄瓜多尔有1600多种鸟类分布,单位面积鸟种密度位列全球第一,这是全球观鸟人们梦寐以求的观鸟天堂。
欢迎大家来厄瓜多尔落户、买房、工作、居住,享受诗酒田园生活。
世界长寿之乡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

世界五大长寿之乡——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人长寿秘诀——神的山谷“比尔卡班巴”在印第安民族语言中意为“神的山谷”,也有土著人称它为“青春谷”。
这里地理环境幽静宜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日照充足,果菜新鲜,大气和河流污染少,人们常年参加体力劳动,多食粗粮与蔬菜,因此长寿。
真正让比尔卡班巴名扬天下的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秘书滩尾木村。
当年,滩尾木村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已经病入膏肓,连50米都走不了,日本名医也表示他去日无多。
有人建议他到比尔卡班巴山谷疗养。
在这里,滩尾木村奇迹般恢复了健康,事件轰动了日本,大批病人和游客慕名而来。
村里的曼努埃尔老人介绍说,有个美国人来的时候拄着拐杖,此后他天天饮用当地的山泉,并用山泉沐浴。
一个月后,他竟然抛开了拐杖。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人长寿秘诀——水质独一无二比尔卡班巴村是南美厄瓜多尔的一个村庄,位于首都基多以南150公里。
由于该村居民的寿命相当长而受到瞩目。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
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
厄瓜多尔是南美洲的赤道国家。
面临太平洋,地处安底斯山脉的中段。
比尔卡班巴海拔1500米,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无季候风,可谓常春之乡。
年气温在18到24摄氏度之间,湿度68%,水中含有的矿物质是普通瓶装矿泉水的两倍。
科学家研究表明,当地的山泉中含有丰富的镁、钙以及锰元素,对于降低胆固醇、治疗风湿病、防止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大有裨益。
这样的水质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人长寿秘诀——勤劳得长寿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派专家组到比尔卡班巴进行调查,挑选了50-54岁的男人和女人各100位进行诊查,发现患高血压的人很少。
据研究,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
长寿地区的人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老寿星们仍然每天上山放牧、下田干活,进行家务劳动,生活极有规律。
藜古藜麦从历史中谈藜麦食用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是支撑人体机能运作的关键,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粮食产业不发达的古代,大米和高粱就是人民生活的主要物质了。
其实在五千年前,古老而又神秘的古印加族人,是将一种口感轻脆,咀嚼起来带有坚果和人参清香的藜科植物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粮食,这种植物就是藜麦。
藜麦距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藜古藜麦在进入藜麦健康食品生产行业之后,对藜麦的食用历史也产生了兴趣。
据藜古藜麦小编统计,全世界最长寿的人来自于靠近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中的一个“长寿谷”。
这个地方的居民享受着天然的环境和干净的饮食,最主要的,是他们将藜麦作为主食。
藜麦中丰富的蛋白质不仅提供了平时人体需要的营养,里面包含的多种矿物质更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
古印加人民也将食用藜麦的习惯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只不过当时的藜麦还未被开发,这个世界上除了古印加人民以外,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个生长在海拔四千米的奇特的植物。
直到1980年代美国航空局为了寻找适合宇航员在太空舱长期食用的食物时,古老的藜麦才被发现并开发。
在确认了藜麦的营养价值后,美国航空局将藜麦作为了宇航员的营养品来生产。
21世纪初,藜麦的价格甚至翻了7倍,各个国家开始对藜麦进行了种植与开发,大面积种植使得藜麦成为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健康粗粮。
藜麦在食用上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不管从功效还是口感上来说,藜麦都深得群众欢迎。
藜古藜麦在藜麦的食品产业方面做了一系列的规划,通过推出多样化的藜麦食品让消费者知道这种谷物的存在,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藜麦食品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赤道上神秘的长寿谷
坐落在南美洲赤道上的厄瓜多尔,是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国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基多(机票)老城以及因达尔文进化论而闻名世界的加拉帕哥斯群岛。
厄瓜多尔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只有一千多万,但却因为一个叫比尔(国际酒店)卡班巴的长寿村而令世界的科学家瞩目,更因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光客和欧美人在此置业定居。
神秘的长寿谷
比尔卡班巴位于厄瓜多尔南部的安第斯山脉,坐落于山谷之中,一年四季的气候都如初秋般舒适。
周边茂密的丛林和多样的植物,让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攻略)而温润——不冷不热不湿不燥。
所有介于黄金分割点的平衡都在这里润物细无声地存在着。
碧蓝的天空与静谧的森林在视线尽头无缝相接,其间点缀的星星点点的瀑布和隐秘的涓涓细流,倍添灵气。
正是这天然宜居的完美环境,让这里与健康长寿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尔卡班巴”在印第安语中是“圣谷”的意思,据称当地居民超过100岁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这一数字曾经达到过135岁,正是这个世界罕有的现象,让比尔卡班巴得下了“长寿谷”的美名。
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欧美人来在此定居,小小的比尔卡班巴甚至曾出现了房地产热潮。
这里的房地产公司会打出“70万美金坐拥20英亩健康山林”的广告吸引客户。
再看看沿山而建的豪华别墅和那些视野最好、设备完全西化的旅店、温泉(攻略)和酒吧,你就知道这里绝不简单。
那么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探寻长寿密码
专门研究比尔卡班巴的专家们曾强调,这里的饮用水富含丰富的胶体矿物质,这是延年益寿的关键。
这种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这在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
当年日本(度假)前首相秘书滩尾木村在身患严重心脏病几乎无法治愈的情况下,来这里疗养,每天坚持饮山泉、泡泉水浴、在山里散步,病情竟奇迹般好转了。
这不但是一种验证,更是让比尔卡班巴出名的重大事件之一。
12不过,对于到访过比尔卡班巴的人来说,我们更愿意感性地来解释他们长寿的秘密——质朴勤劳。
我和几个朋友,从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下,在游览了该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昆卡后,决定绕道去长寿谷,准备从那里乘大巴穿越国境线到秘鲁。
当我们走下大巴,踏入比尔卡班巴村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老年人非常多,相应地,生活节奏也很慢。
举个例子,当你坐上村里的公交车时,你会发现除了游客,几乎清一色是本地的老奶奶们,她们大多手里提着些粮食或者蔬菜,在她们喋喋不休的八卦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她们的单纯。
她们可以随时叫住司机停车,上上下下,爽朗随性。
事实上,这里的公交线路是非常有限的,交通绝大部分是要靠村民的脚力。
这里老人们每天走个几公里都不在话下,七八十岁还下田耕种的也大有人在。
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村子,老人们就更加坚强独立,吃穿用全靠自己,但他们勤劳乐观,从无抱怨。
除了比尔卡班巴人的勤劳和单纯,村民作息规律估计也是长寿的原因之一。
初到
比尔卡班巴的夜晚,当我们晚上出去夜宵时才发现,村里几乎家家熄灯,就连异乡人开的几个酒吧也萧条得不得了。
好歹喝了点啤酒,返回旅社想要洗漱时,才发现这里10点钟竟然停止供水了。
规律的生活是健康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里或主动或被动迷情于声色的我们,怎能不被这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单纯所触动。
悠然山谷,天赐良泉
比尔卡班巴的长寿源泉更加得益于这里的自然环境。
从长寿谷通往秘鲁的必经之处帕杜卡布斯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尚未开发,十分原始,由于蕴藏着丰富动植物种,帕杜卡布斯森林常常令世界的科学家们兴奋。
但也正由于她的原始,不付出相当的体力和耐力就无法探寻到她的美丽。
我们在两个当地导游的陪同下,骑马加步行了一天一夜,才终于在第二天的清晨到达了犹如侏罗纪公园般的密林——满地厚厚的蕨类植物、刺人的灌木丛、青翠的竹子、以及被巨大的蘑菇包围着的一颗颗百年老树——这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场景,让我们十分振奋,也更加刺激了好奇心。
接下来是越来越湿滑的隧道和茂密的灌木丛,我们几乎是爬着逐步深入山谷,随着湿重的水汽逼近,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十几米高的瀑布,她恰好置身在一个巨大的犹如古罗马竞技场般的峭壁里,峭壁上遍布着互相缠绕的巨大藤蔓,充满了魔幻色彩。
随着比尔卡班巴名声渐响,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移居于此,游客的频频到访也逐渐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兴起,让比尔卡班巴添了些许商业味道。
据说,近年来这里引以为傲的人均寿命已经有所下降。
但令人庆幸的是,比尔卡班巴人依然保持着他们乐观天然、勤劳质朴的天性。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比尔卡班巴依旧倔强下去,如同那里涓流不停的山泉,生生不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