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历史第二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卷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考历史第二学期期初模拟考试试卷

2014届龙海二中高三第二学期期初高考模拟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29题共58分)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2.周代文献中中国共有五种不同含义,《史记·齐大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齐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材料“中国”指的是?A.内陆地区B.周天子的直辖区C.少数民族地区D.华夏族的诸侯国3.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4.《古代行政区划史》曰: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以下观点符合上述引文的是A.元朝时黄河以北地区,归中央政府直辖B.元朝中书省集行政、监察、军事大权于一身C.元朝中书省掌管全国最高行政事务D.元朝中书省职权与唐朝中书省大体相当5.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6.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后颁行的《天父诗》中写道:“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

”可见,太平天国政权具有A.革命性B.进步性C.封建性D.空想性7.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C.贏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8.古代雅典是世界民主政治的源头,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卷

高三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已趋于理性2.商朝时,人们把王畿之外的臣属之地通称为“方国”,即使殷之西北(今山西中部、陕西北部、晋陕高原)亦被称为“鬼方”;而到了战国时期,南方的荆州与扬州却被纳入了“九州”的概念。

这种变化表明战国时期()A.中央集权制度业已出现B.中原地区丧失核心地位C.已有天下一统整体观念D.江南地区成为政治中心3.由于姬姓子弟的封国有内(王畿)有外(边陲),而且又占了诸侯国的70%以上,周公制订了《周礼》,在遍布全国的姬姓子弟中推广执行,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能独外。

这一做法A.强化了周王的绝对权威B.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C.直接推动了儒学的形成D.加强了周朝中央集权4.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

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魯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愈受封迁过去的。

这反映了分封制()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5.据《国语·晋语九》记述,晋国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在与赵氏斗争中失利,其子孙流落到齐国,变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

后来,流落到齐国的子孙,学文习武后有一技之长和有功业者又被授官。

这主要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传统的宗法制走向崩溃B.世袭任官制度遭到了冲击C.诸侯争霸斗争异常激烈D.各诸侯国官制均发生质变6.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A.分封制度的崩溃B.推举制度的成效C.社会阶层的变动D.科举制度的影响7.商鞅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实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的治国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传统治国政策。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

”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3.“1453年,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

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踏在欧洲。

”材料中的“这个新的巨人”是指A.神圣罗马帝国B.拜占廷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4.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迈克尔·霍华德敏锐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制度不是社会制度以外的独立部分,而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方面。

”材料评价的是A.1871—1918年的德意志B.1852—1870年的法国C.1861—1922年的俄罗斯D.1945—1972年的日本5.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的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白色区域属葡萄牙,灰色区域属西班牙)。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试卷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试卷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模拟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2.《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3.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4.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

这表明清朝统治者()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5.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6. 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历史试卷(附答案)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模拟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2.《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3.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4.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

这表明清朝统治者()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 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 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5.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

2016届高三摸底试卷--福建省龙海二中2015届高三高考围题卷理综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摸底试卷--福建省龙海二中2015届高三高考围题卷理综 Word版含答案

龙海二中2015届高三高考围题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卷共18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过程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D.甲基绿吡啰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

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B、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C、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3.根据下列自养生物在进化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A→B→C B.B→A→C C.B→C→A D.C→B→A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2018~2019学年度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分封制相比,秦朝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要依据在于A.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B. 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得世袭2、剪纸是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所表现的内容多与农村生活相贴切,以下剪纸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是: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3、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A.①③④②B. ①③②④C. ③①④②D. ③①②④4、2011年1月2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下列哪些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建设:A.①②③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A. 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 由不公平到公平C. 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 由封闭到开放6、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浙江人,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其主要思想有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愚夫愚妇与圣人同”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④“人心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A.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7、近代史上,某些清廷官员的绰号中带有“鬼”字。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福建省龙海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脾、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

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A. 不计劳动力成本B. 效率极其低下C. 产品与市场无关D. 工艺水平不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很多奴婢、刑徒及服役者等,这些人大多属于无偿劳作,只有对工匠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可见其劳动力成本极低,可以忽略不计,A项正确;材料并未言及官营手工业的效率问题,B项错误;材料未提供官营手工业产品及市场的相关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亦未言明,C项错误;材料并未言及官营手工业的工艺水平问题,D项错误。

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要理解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成份,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 明太祖通过户部晓谕两浙、江西百姓:“为吾民者当知其分,田赋力役出于供上者,乃其分也。

能安其分者,则父母妻子,家昌子裕,为忠孝仁义之民……否则,不但国法不容,天道也不容矣。

”据此可知,明初A. 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B. 致力于构建新意识形态C. 财政税收开始依赖于江南D. 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意思可知明太祖要农民安于本分,永远不能离开其耕种的土地上,反映了对封建制度的基础--小农经济的重视,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强调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致力于构建新意识形态,排除B;材料主旨强调农民安于本分,并没有提到国家财政税收开始依赖于江南,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实行严刑峻法维护统治的相关信息,排除D。

所以选A3.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间的冲突)层出不穷。

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

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出A.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C.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教案由“层出不穷”到“递减趋势”,再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反映了国人逐渐认清传教士的本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打压了他们的嚣张气焰,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教案问题,不是反映救亡路径,排除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B;“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模拟考历史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 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 B. 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D.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2.《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这种变化表明()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工商业者对政治形势的影响力增强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改变3.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

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

这种现象表明()A.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4.清代帝王尊礼朱熹,认为孔孟之后,只有朱熹“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于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功劳“最为弘巨”。

这表明清朝统治者()A.认为朱熹对儒学的弘扬超越了孔孟B.融合满汉文化以实现民族同化C.沿袭前代文化政策以维护统治秩序D.弘扬理学并使之处于独尊地位5.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6. 费正清在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一批科举出身、有高度道德原则而又忠于当朝的文官,坚定地把叛乱镇压了下去,并试图在农村经济和大众福利事业上施行仁政。

”这里的“叛乱”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7.“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8.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上述变化A.促使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C.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9.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10. 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

”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A.提高国民的参政意识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C.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11.1924年,孙中山指出:“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A.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宜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B.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C.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D.西方的政治文明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12.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

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

”这一会议()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1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14.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

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

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税改革初步取得成功。

这主要得益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企业分配制度的不断改革D.企业所有制的重大调整15.据统计,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佣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

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

材料主要反映了()A.社会发展使妇女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B.民主政治增强妇女的参政意识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的改变D.科学发展提高了妇女的自主意识16. 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

上述现象表明()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17. 托洛茨基在《十月的教训》中写道:“二月革命,如果把它作为独立的革命来看,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它却出现得过迟了,而且本身也不具有任何稳定性。

它遭到一些矛盾的破坏。

”托洛菠基意在说明()A.二月革命是追求独立的革命B.俄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成为必然C.二月革命引发俄国社会动乱D.俄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发生过于频繁18.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

这表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19. 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对皇帝的权位都充满憧憬,所以德皇威廉二世的言行举止都成为男士们争相仿效的榜样,有数百万的男士模仿皇帝蓄着胡子。

这表明当时德国()A.政治影响国民日常生活B.小农皇权思想严重C.民间盛行军国主义思潮D.专制政体有强大的社会基础21.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

材料说明雅典()A.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B.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D.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22.“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这一现象反映出()A.人类社会开始成为欧洲探索的主题B.宗教改革打破人们对教会的迷信C.欧洲积极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D.理性时代抨击教会的权威和愚昧23.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

”这些作品主要表达()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24.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其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这表明()A.当时世界文学呈现东西融合趋势B.印度文化成为世界主流C.东方诗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青睐D.东方文学冲击西方文学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必须做答。

第27-28为选考题,选择其中一题做答。

(一)必考题(两题,共37分)25.(25分)古今中外的城市化进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

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

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

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材料二从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美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系,美国社会也出现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纽约、芝加哥等在20世纪初人口已超过百万,1910年一个委员会对纽约及其他城市情况作过调查,所有的房间中,三分之一的住着两个人,其余三分之二则住有3人以上;费城和圣路易斯其排水系统总长度仅相当于这两个城市街道总长度的一半多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