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扬州高邮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加线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别人都在捐钱捐物,你却细大不捐,怎么好意思呢?B .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C . 田中真纪子以果敢直言著称,才当选议员,她就敢同当时的首相当面辩论,令政界人士为之侧目。

D . 丈夫患病尚在医院,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忽然传来在异地求学的儿子车祸受伤的消息。

2. (2分)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 这里是远离祖国的边疆,却又紧紧联系着祖国的心脏。

B . 我国完整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新年前公开在故宫博物馆展出。

C . 如果细细评论,也是有不足之处的,例如人物的个性、性格特色还不够鲜明,反面人物还稍嫌简单些。

D . 在自然保护区的密林深处,处处见飞瀑,那里有“南国瀑布之乡”的称号。

3. (2分) (2016高二下·瑞昌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人不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有伦理道德的约束与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伦理道德以仁为核心,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它。

B . 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它要求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C . 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刻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因为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支柱,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

D . 仁在人类的精神文明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一个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违背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 (2019高三下·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解析Word版)

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题(解析Word版)

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英语试题试卷分五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请认真阅读下面各题,从题中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What do you think of Cristiano Ronaldo's signing for Juventus?— His experience and range of skills will add a new___ to the team.A. extensionB. identificationC. occupationD. dimension【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名词。

句意:——你对c罗加盟尤文图斯有什么看法? ——他的经验和多方面的技能将给团队带来一个新的局面。

A. extension延长;B. identification鉴定;C. occupation职业,占有;D. dimension 方面。

根据His experience and range of skills可知,会给团队带来一个新“局面”。

故选D。

22.Looking you straight in the eye does not mean the person is telling the truth. Experienced liars often do this in a(n)___ way, playing on people believing what they are sayingA. tentativeB. deliberateC. compulsoryD. arbitrary【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形容词。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论辩类文章是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

先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的_______,汉代政论文名篇叠出。

到了唐宋时期,八大家贡献了许多词锋________、雄辩滔滔的论辩文,在思想表述和艺术技巧方面拓展了崭新的境界。

由于唐宋八大家对于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论辩文章大多带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篇章结构上都堪称典范。

他们对论辩文体中不同的_______也作了探索。

A. 正绪犀利题材B. 端绪犀利体裁C. 正绪敏锐体裁D. 端绪敏锐题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解答辨析近义词语题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正绪:正统。

端绪,指头绪;端倪;些微的认识或模糊的想法。

第一处空格,强调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代论辩文的启蒙作用,而不是正统范文,所以选“端绪”。

排除AB项。

犀利:(刀、剑等)锋利,锐利。

也形容言词尖锐明快,目光锐利。

敏锐:指感觉灵敏,眼光尖锐等。

第二处空格,与“词锋”搭配,应填“犀利”。

体裁,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题材:指文章、艺术作品的材料内容。

如描写自然风光、记述军旅生活等题材。

第三处空格,强调对论文体的形式探索,应填“体裁”。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清代画家石溪和尚在他一幅“溪山无尽图”上题了这样一段话,特别令人警惕。

___一株小小的含羞草,尚且不是完全的“忽忽不知,懒而不觉!”若是人而不如小草,羞!羞!羞!①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

②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两段,总之不放闲过③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

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1

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1

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温馨提示: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当代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出于科学知识普及、为现实服务的创作。

一些小说虽将时空延展至千年之后、宇宙之间,却仍然因为缺少对历史本质的深入观照而缺乏宏大感。

直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王晋康、刘慈欣、江波、阿越等人的笔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时空维度才真正较为充分地得到了延展。

从早期的《亚当回归》开始,到后来的《水星播种》《逃出母宇宙》等小说,王晋康科幻小说中的世界倏忽千年,动辄万里,故事中的人物或穿越到原始社会,或用星际冬眠的方式抵达遥远未来,通过这样的时空穿梭,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思考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太空开发等前沿科技对于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除却广阔的时空维度,科幻小说独具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美学,也让这一文学类型本身具有宏大的特质。

王晋康说过,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

要把科学之美在文学中表达出来,需要小说家兼具文学与科学两种素养。

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等作品,用流畅、极具画面感的文字为读者描绘出外太空极致的理性之关;刘慈欣的《地球大炮》里穿越地心向太空发射的地球大炮、《流浪地球》里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地球发动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科技铸就的机器美学。

同样是充满力量感和惊奇感,但与自然山川河泽的雄浑壮美完全不同,科学之美是一种融合理性美、秩序美和逻辑美的“人类世”之美,冰冷、肃穆而崇高。

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

首先是“叙事的宏大”。

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但是对科学的坚定信仰并不能够支撑起人的全部价值理念,只有有效地将科学精神与现代人本精神、人性探索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情联合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学情联合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D项,“……而卑鄙地将朱家、郭解等人与豪强暴徒们看作同类而加以嘲笑”项曲解实词意思。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1)中,“或”,有人;“咫尺之义”,微小狭隘的义理;“孤”,孤立;“于”,在;“若”,比得上;“卑”,形容词使动,使……低下,降低,“侪”,与……同类;“荣名”,荣耀的名声。(2)中,“至如”,至于像;“闾巷”,民间;“砥”,砥砺,磨砺;“立”,树立;“施”,传;“施于天下”,状语后置,在天下传扬;“是”,这。
第二处,“佶屈聱牙”,形容文章艰涩,读起来不顺口;“模棱两可”,对问题或事物正反两方面,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语境是形容麦家文章不艰涩,应使用“佶屈聱牙”。
第三处,“雅俗共赏”,形容某些创作优美通俗,各种文化程度和艺术品位的人都能欣赏;“奇文共赏”,原意是碰到少见的好文章同别人一起欣赏。后指有新奇的文章让人们共同欣赏,多含贬义;语境是说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欣赏麦家的作品,应使用“雅俗共赏”。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衣疏食不厌厌:同“餍”,满足
B.羞伐其德伐:自夸,夸耀
C.要以功见言信要:谋取,谋求
D.虽时扞当世之文网扞:抵触,违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次、原宪两人是民间饱读诗书的儒者,虽然一辈子贫困不堪,但死后多年仍有弟子不断地纪念他们。
如第五段,“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意思是“但他们个人的美德,以及廉洁谦让的作风,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可以概括出第三点;“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意思是“至于朋党豪强互相勾结,倚仗富有而奴役穷人,豪强暴徒侵害孤弱之辈,放纵贪欲,图得自身快乐,游侠们也憎恨这些丑行”,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语文参考答案2019.09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1.A2.D3.A4.D二、文言文阅读(20分)5.B微,衰弱6.D(A.介词,引出对象/被 B.用/相当于“而”,表并列 C.表转折/表并列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7.(1)四方的百姓像鸟兽一样奔窜,乞求做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

(“兽”“鸟”1分,“暇”1分)(2)(赵公)招募两位僧人,嘱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定语后置1分,“属”1分,“恃”1分)(3)而世人不明白,把老人当做鬼怪,也太荒谬了。

(“察”1分,“以为”1分,“已”1分)(4)我从小失去了父亲,等到长大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兄嫂。

(“孤”1分,“所怙”1分,“惟……是”宾语前置句式1分)8.①内有盗贼之忧;②外有敌寇之患;③执政者苟且偷安;④国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1点1分,任意3点得满分)三、古诗词鉴赏(9分)9.①虚实不同。

“鳌”句是虚景,《渭》诗是实景(2分);②景色特点不同。

“鳌”句光怪陆离,《渭》诗清新明朗(2分);③“鳌”句寄托了作者对友人归途安危的忧虑,《渭》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

10.①路途遥远(1分);②航程艰险(1分);③通信不便(音信难通)(1分)。

四、名句名篇名著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1.(1)君子生非异也(2)渺沧海之一粟(3)业精于勤荒于嬉(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5)俯冯夷之幽宫(6)忧劳可以兴国(7)怀抱利器(8)而知也无涯(9)①吴荪甫②赵伯韬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D(村民并非渴望共同富裕,作者对此并非持同情态度,而是批判态度。

)13.①选取典型景物,视听结合,烘托了兜兜夫妻高兴的心情(2分);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冒出嫩芽的蒲苇茎”象征着兜兜一家充满希望的美好生活(2分);③呼应标题,与结尾对“蒲苇”的描写形成对比,凸显主题(2分)。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文本阅读 本大题共3道小题。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超 人 冰心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从来没有人看见他和人有什么来往。

他不轻易和人打招呼,也永远没得到过一封信。

他不但是和人没有交际,凡带一点生气的东西,他都不爱,屋里连一朵花,一根草,都没有。

他从局里低头独步回来,关上门,便坐在书桌旁边。

偶然疲倦了,拉开帘幕望一望,但不多一会儿,便又闭上了。

程姥姥总算是他另眼看待的一个人,她端进饭去,有时便站在一边,絮絮叨叨,也问他为何这样孤零。

何彬偶然答应几句:“人和人都不过如同演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了假面具,便各自散了……尼采说得好,爱和怜悯都是恶……”这一夜他忽然醒了。

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

他虽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

月光如水,从窗纱外泻将进来,他想起了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他每天还是机械似的做他的事,然而在他空洞洞的脑子里,凭空添了一个深夜的病人。

第七天早起,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谁?程姥姥一面惊讶着,一面说:“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儿,腿摔坏了,每夜呻吟。

这孩子真可怜,今年才十二岁呢……”何彬自己只管穿衣戴帽,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走到门边,却慢慢的从袋里拿出一张钞票来:“给那禄儿罢,叫他请大夫治一治。

”说完了,头也不回,径自走了。

答案第2页,总22页程姥姥一看那巨大的数目,不禁愕然,何先生也会动起慈悲念头来!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的缺了。

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竭力的想摈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程姥姥带着禄儿几次来叩门,要跟他道谢;他好像忘记了似的,冷冷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看,又摇了摇头,仍去看他的书。

【解析】江苏省扬州高邮市202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江苏省扬州高邮市202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语文试题2019.09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教师是作品与读者两个主体间对话的中介,他既要准确地捕捉作者________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还要敏锐地________、及时地接受学生的情绪信号,并娴熟地运用情绪协调技能,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从而创造出________、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A. 渗透探测物我同一B. 浸透探测物我同一C. 渗透侦察物我统一D. 浸透侦察物我统一【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渗透: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也指从人缝隙中穿过,还指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它方面扩展。

浸透.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也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

句中指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强调感情熔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缝隙,用“渗透”更好,故排除BD;探测:指探查某物;确定物体、辐射、化学化合物、信号等是否存在。

侦察:为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

句中指文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信号敏锐地探查,故用“探测”更好,排除CD;同一:指一件事物的两种说法观点等实质相同,而表象不一;统一:两件实质不同、表象不已的事物整合起来,成为一件事物。

句中指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达到情景交融、相合为一的美妙意境。

故用“同一”更好,故排除CD。

故选A。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江苏扬州高邮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2019.09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教师是作品与读者两个主体间对话的中介,他既要准确地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还要敏锐地、及时地接受学生的情绪信号,并娴熟地运用情绪协调技能,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A.渗透探测物我同一B.浸透探测物我同一C.渗透侦察物我统一D.浸透侦察物我统一2.下列两首近体诗□内,依诗意、格律而言,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是(3分)甲.草色青青柳色口,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口。

乙.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口。

好是满江□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A.黄/尝/偏/涵 B.凉/长/暗/映C.凉/尝/酣/映D.黄/长/衔/涵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

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算不得考据,,所谓穿凿附会;,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

考订只断定已然,。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

①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②因此不能机械地把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③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④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⑤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⑥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②④⑥⑤①③ B.④①⑥③②⑤②①⑥④⑤③ D.④②⑥③①⑤4.阅读右图,对照相机原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成像面(焦点)的距离。

B.焦距越长,则越能将远方的物体放大成像。

C.焦距越短,则越能够拍摄更宽广的范围。

D.照相机主要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成像,而不是光的折射与反射规律。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教战守策》苏轼①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②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

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③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

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蚝,痿蹶而不复振。

是以区区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④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愚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

战者必然之势也。

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⑤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

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⑥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有刪减)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擎于游戏酒食之间豢安养B.而唐室固以微矣微微小C.而求之者无厌厌同“餍”,满足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邀邀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又挠以军法其责己也重以周C.知安而不知危骄豪而多怨D. 庶人之在官者蚓无爪牙之利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分)(1)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

(2分)(《教战守策》)▲(2)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3分)(《越州赵公救灾记》)▲(3)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3分)(《留侯论》)▲(4)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分)(《祭十二郎文》)▲8.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作者针对哪些情况提出“教战守策”。

(3分)▲三、古诗词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秘书晁监①还日本国王维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②为通!【注】①晁衡,日本人。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

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

②若:如何。

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6分)▲10.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

(3分)▲四、名句名篇名著填空(10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3)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4)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攀栖鹘之危巢,▲。

(苏轼《后赤壁赋》)(6) ▲,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7) ▲,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韩愈《送董邵南序》)(8)吾生也有涯,▲。

(《庄子》)(9)下面两句话分别出自《子夜》中哪个人物之口?①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

▲②中国人办工厂,没有外国人帮助,都是虎头蛇尾。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蒲香永远流传七色槿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

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

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

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

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

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两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

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

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

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有人说:“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舀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丟了一个,第二天又丟了两个簸箕。

兜兜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

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

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

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呢?”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中秋节那天,一个背着三个相机的艺术家来河边拍夜景。

他看见月光在波光粼粼的小蒲河上铺了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水雾弥漫,天上一轮满月明媚而安详。

河岸边有一长溜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摆的稻秧像海浪一样,有一间小屋子就像停泊在海上的船。

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挺立在蒲草上。

美呀,真美,艺术家惊呆了。

第二天,艺术家带来了他的老朋友,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是艺术馆的馆长。

那位研究民俗的学者看到了兜兜媳妇压在炕席底下的全部剪纸,老先生像对待珍贵文物一般,带上白手套一张一张捧起来欣赏,他说从那些剪纸中闻到了醉人的蒲香,他从中挑选出几张带回去,并坚持留下五千元钱作为定金。

他让兜兜媳妇剪一套小蒲河的四季。

兜兜家几张破纸卖了五千块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村里,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

全村空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

河边上的那间小房子像磨盘一样压在村民们的心上,人人都觉得沉甸甸的。

人们盼望着河水暴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

不知从谁开始,晚上有人到河边挖沟了,就对着兜兜家的小房子挖。

全村在家的汉子们晚上都去了兜兜家屋外挖沟。

沟是挖得够深够宽了,但是渗出来的水却不多,村民们等不及了,把手上的锹镐换成了水桶,从河里提水往沟里灌。

女人们也加入进来了,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人们往河那边看去,那间房子黑着灯,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

兜兜两口走了。

很快就是冬天了,没有遮掩的小蒲河显得更宽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

(有刪改)1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兜兜前后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将小蒲河村村民对兜兜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兜兜对待小蒲河村的前后情感进行对比。

B.文章将目光和心灵的触角深入到偏僻乡村的角角落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

C.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世道在变,人心不古。

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揭示出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乡村的淳朴之风受到了冲击。

D.小蒲河村村民看到原本赤贫的兜兜开始发家致富,心理失衡,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

1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