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产业转型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广东顺德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及功能定位

广东顺德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及功能定位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0.1931 0.1909
0.1883 0.1850
根据佛山的城市规划,顺德中心城区为大良—容桂组团, 其面积为218平方公里。
发展方向三: 组团式拓展,加强其对东南部的区域辐射作 用;选定生活性新区;形成环城绿带。配套 文体、商业、行政等设施,成为市域次中心。
• 根据佛山目前给顺德的定位,顺德中 心城区只是佛山的次中心。顺德中心 城的优势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广州城区与佛山城区已经连为一体。
背景四:成立大佛山后,佛山市急需提升佛山市 中心城区的功能
成立大佛山后,佛山市提出了5+2的城市发展的设想
佛山市总体规划: 整个城市定位 :珠三角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广佛都市圈的重要 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向粤西沿海和西江 流域辐射和拓展的重要枢纽,区域组合型专业化市场及物流基 地之一,具有岭南风貌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顺德2002
54029
专业化率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1.91
食品制造业
81947.9
8146
1.70
饮料制造业
121181.3
23114
1.61
纺织业
264524.5
7616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4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 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

顺德产业转型模式探析

顺德产业转型模式探析

顺德产业转型模式探析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一直是顺德最大的亮点,也是顺德始终领跑全国县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产业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顺德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根据顺德产业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顺德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

总结了顺德产业转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顺德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顺德;产业转型;模式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84-0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一直是顺德最大的亮点,也是顺德始终领跑全国县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顺德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人口的约束日益明显,空间利用率低,依赖土地、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生态的破坏较大,产业转型任务艰巨。

家电、机械装备、家具等传统产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纵向或横向整合发展能力较弱,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顺德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明显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一、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顺德从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到政企分开、政社分离,从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主到间接实施经济调节为主,从产业发展为核心、gdp为导向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角色逐渐由“撑船”向“掌舵”转变。

(一)改革行政体制2009年,顺德政府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紧扣发展脉搏,厘清自身定位、调整发展重心,统筹谋划,开展了“石破天惊”的“大部制”改革,有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和行政服务模式。

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实现产业转型保驾护航。

另外,顺德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使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做到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各居其职、各司其职,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最终实现顺德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顺德家具产业转型与产品出口的研究

顺德家具产业转型与产品出口的研究
{ 商
要 盎 吏 以 颇 德 末 具 产 业 为 例 , 分 析 噼 家 具 产
对 顺 家 具产品 口过于 辈 中,盘 业品 脾薄 弱、t 柳 t 德 计能 差 、高端 人才 紧缺 、盘业 成 本 上升 等企 业 临的 畦境进 行 T 析 ,井就 如 何 进 顺德 章具 产业转 型升 衄 实箍品 牌 ^ 、 剖 梃 珏
当前家 具
二大市 玩 而 且奠份额 呈下降趋 鲰 对于大企
生 产 及 出 口现 状 现 其 中 存 在 的 ' 甄 及 时 业 出 口 场 主 要 是 强 . 大 l 发 ] 口 澳 且每
显 由 于 家 具 属 于 非 标 产 品 ,所 以 必 顼 有 现 场质 检的过程 因 此 不 论是贸 易公司还是 买 亢 疆 向募 力 崔 质 检 的 服 务 如 母 谤 发 出 目 构
文 章 蝙 号 : 06 i0 -8 ̄ (2 S0 010) 2-0 0- 1 02 02
ea l,a 'aa o th x mpe a ̄ye b u te… z P l e m sta o n i tn ad ui s c
m … …
id sy F r . uU o
L o it 们 ¨ h n ul 。 e Lt e e
T ̄ s iu tei t emto r ta ̄y o— l io ,h mp ̄ n ln ba sr nd l ,I
p o u  ̄ c a e b h d u mt i u r d c s 4 l t yS a ef r L n s 噼 d
K M r r S ad n t 删 町 c 0d h e 啪1 呲, l L 眦
行 业 出 现 7 较 多不 符 台 资 质 的 认 的 啦 有些中 b 为 那
认证 证= 与 自 } 堤 己糕 的突起 嚷 锥家 具产业产 生7 很大的 胁 成以卦 销为主 且成 绩斐然 , 出口 每 年的几

以有机—双循环为特色的珠三角基塘农业模式规划设计——以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为例

以有机—双循环为特色的珠三角基塘农业模式规划设计——以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为例

以有机一双循环为特色的珠三角基塘农业模式规划设计以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为例陈金峰韩庆斌徐扬王代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历史上,珠三角地区有着发达的基塘农业,但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裹挟下逐渐丧失竞争力而演变成今天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水土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乡村景观单调等问题。

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青田村为例,规划设计了以有机一双循环为特色的珠三角基塘农业模式。

该模式变废物为资源,实现了物质的水陆循环和水域内部的循环的双重循环,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采用有机化生产方式,可产生较高经济效益;辅以水生态修复、水乡田园景观优化等措施,关键词:基塘农业;双循环;水生态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河流冲积地貌地势低、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特点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1]o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由“基”和“塘”组成,并在“基”和“塘”之间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3],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典范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4]o基塘农业以桑基鱼塘为典型,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基和鱼塘的面积,在基上种植桑树,形成了桑叶养蚕,蚕沙养鱼,塘泥肥桑的内部物质循环模式,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化肥和农药等物质的投入,降低对周边水土环境的影响。

基塘系统还兼具湿地的一般功能,如防旱蓄洪、调节地表径流、调节区域小气候等[5]o基塘农业景观也别具一格,被联合国称为“世间罕见美景”。

然而,近30a来随着珠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桑基鱼塘模式逐渐转变为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4-6],塘基被废弃或开挖成新的养殖塘,不再发挥初级生产资料生产和养分循环的作用。

本质上这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切断了桑基鱼塘原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导致“基”和“塘”的孤立,种和养的分离,桑基鱼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退化或消失[5,6],形成了依靠大量外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策略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策略

产业协同是提高产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顺德家电产业集群要实现 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强产业协同。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完善产业链 条、加强企业间合作、建立产业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协同,推动产业升级。
4、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顺德家电产业集群要实现向高端制造 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 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外部人才等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 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推 动人才队伍建设。
2、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顺德家电产业集群要实现向高端制 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 水平、加强品牌宣传、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等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品牌国际化。
3、产业协同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型 产业集群升级机制与策略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日益紧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 业集群也面临着升级的压力和机遇。本次演示将探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劳动密集 型产业集群升级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升级机制,提出策略建议,并通过案例分析 具体说明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
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模式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实 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融入全球价值链。地方产业集群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嵌入全球 价值链,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接轨,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2、加强技术创新。地方产业集群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顺德家具产地的优劣势分析

广东顺德家具产地的优劣势分析

详细描述
推动差异化发展有助于顺德家具产地拓展 市场空间。通过研发创新、引进先进技术 、注重绿色环保等手段,打造具有独特风 格和特色的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 群体的需求,抢占市场份额。
加强环保意识提升产业形象
总结词
树立行业形象
详细描述
加强环保意识提升产业形象是顺德家具产地未来 发展的关键。加强环保投入,推广绿色环保技术 和材料,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水平,树立行业 形象,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推动顺德 家具集群品牌等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企 业形象。
广东顺德家具产地 优劣势分析
出品:子渊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顺德家具产业的发展历程 • 顺德家具产地的优势 • 顺德家具产地的劣势 • 顺德家具产地的机会与挑战 • 顺德家具产地的未来发展建议
01
CATALOGUE
顺德家具产业的发展历程
顺德家具产业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20世纪80年代
顺德家具产业开始起步, 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导,生 产古典家具。
20世纪90年代
顺德家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开始生产现代家具, 并逐渐形成产业集聚。
21世纪初
顺德家具产业进一步壮大 ,成为全国重要的家具产 业基地之一。
顺德家具产业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顺德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地理位置 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的采 购和产品的运输。
劳动力资源丰富
顺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 力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生 产成本。
THANKS
我们的使命:
汇聚产业资源, 兴隆产地市场!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总结词
随着国内家居市场的不断扩大,顺德家具产 业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对高 品质、设计新颖的家具需求不断增加,为顺 德家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策略研究——基于顺德经验的启示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策略研究——基于顺德经验的启示

289区域治理LIVELIHOOD作者简介:张志强,生于1978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CCF会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科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顺德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0-ZD02)。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策略研究*——基于顺德经验的启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张志强,龙芸摘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顺德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工作推动了城市空间布局重构、产业机构重构、城乡环境重构。

本文论述了顺德如何解决村级工业园改造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最终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并以此作为借鉴经验,总结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策略,为全省推进乡村治理改革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顺德;村级产业园;升级改造;启示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3-0289-0002一、研究背景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是顺德的“头号工程”,也是顺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顺德是中国经济百强县区第一名,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523.18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6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048.7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423.79亿元,增长7.8%,为近10年最快。

与此同时,顺德作为中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仍有很多的制造业为传统制造业,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行业发展。

在原有的382个村级工业园中,旧厂房布局散乱、产能落后、形态破旧、安全隐患大,已成为制约顺德发展的主要矛盾[1],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粗放低效,严重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从1978年到2018年,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顺德常住人口数量增长了3.5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00多倍,导致人口、产业与土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全区土地开发强度已达52%,远远超出了30%的国际警戒线,直接影响了本地优质企业增资扩产[2]。

二是产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佛山市顺德区渔业的养殖加工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佛山市顺德区渔业的养殖加工为例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我国传统水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养殖和捕捞为主,结构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大部分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三角腹地,北邻广州,南近港澳,渔业文化历史悠久,水产养殖条件优越,是我国淡水塘鱼主产区和出口基地之一,受新冠疫情影响,进出口贸易受阻,渔业总体产量过剩,有产品却没有足够的销路,顺德渔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乡村振兴的良好发展机遇,如何拓展产业功能,转变经营方式,迎来新的转机,探索渔业科技产业链,培育名牌战略,成为当前工作的重心。

1顺德区渔业的发展现状1.1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先进的养殖技术,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珠三角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早在宋朝时期,顺德人就开始种桑养鱼,其中,桑基鱼塘是当地农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1.2规模大,种类多,畅销国内外根据顺德区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顺德区现有池塘约15万亩,淡水养殖年产量逾30万吨,产值近80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主要有鳗鱼、加州鲈、生鱼、草鱼、吻鱼等40多个养殖品种。

“顺德鱼”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辖区内有各类水产专业合作社近30个,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水产类龙头企业占19家,占农业龙头企业近半数。

烤鳗出口量占全省70%,全国20%;加州鲈年产量占全省40%,全国20%;生鱼产量占全省50%,全国20%;广东鲂和太阳鱼产量均占全省70%以上。

自2019年起,顺德区全面启动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县示范工作。

2019年,顺德区新增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广东省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6个水产基地获评佛山市“菜篮子”基地,辐射带动全区养殖户走健康养殖的发展道路,为国家级水产建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德产业转型模式探析作者:刘小珍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8期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一直是顺德最大的亮点,也是顺德始终领跑全国县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产业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顺德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根据顺德产业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顺德经济发展的转型之路。

总结了顺德产业转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顺德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顺德;产业转型;模式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84-0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业一直是顺德最大的亮点,也是顺德始终领跑全国县域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顺德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人口的约束日益明显,空间利用率低,依赖土地、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环境生态的破坏较大,产业转型任务艰巨。

家电、机械装备、家具等传统产业大部分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纵向或横向整合发展能力较弱,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顺德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明显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一、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顺德从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到政企分开、政社分离,从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为主到间接实施经济调节为主,从产业发展为核心、GDP为导向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角色逐渐由“撑船”向“掌舵”转变。

(一)改革行政体制2009年,顺德政府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紧扣发展脉搏,厘清自身定位、调整发展重心,统筹谋划,开展了“石破天惊”的“大部制”改革,有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体制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和行政服务模式。

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为实现产业转型保驾护航。

另外,顺德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使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做到政府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各居其职、各司其职,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最终实现顺德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二)优化政策体系顺德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发挥顶层设计作用。

在顺德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确定方向,整合政策资源,完善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了《顺德区关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1-2015)》多个政策文件及新兴产业、科技发展、民营经济等系列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构筑起以“龙腾计划”、“新光工程”、产业促进平台为龙头的产业政策体系,引领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和现有产业高端发展。

二、创新产业转移思路发展是第一要务,要保持顺德经济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产业转型。

因此,顺德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以产业规划为导向,以创建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科学发展”的方针,整合产业优势资源、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构建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开创产业转型的顺德模式。

(一)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产业升级需要强大的城市空间载体,承载与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

顺德城市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最主要、最核心的矛盾。

一直以来,顺德坚持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已经发挥到极致,难以为继,如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环境问题突出,社会管理压力增大,城市发展的质量不高,城市开发深度不足,城市内涵、格局和功能等较为滞后,难以承载庞大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升级、生态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和高端要素聚集。

因此,顺德提出了“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目标。

顺德开始加速城市化进程,德胜河一河两岸规划形成,拟通过建设“新中轴线”、“创意港”、“休闲湾”、“今朝风流”等多个城市节点和滨水岸线,打造成为顺德的文化长廊、休闲长廊、景观长廊,形成高品质城市生活带,带动顺德转型。

(二)载体建设推进转型升级首先,顺德树立“载体先行”理念,坚定不移地将平台建设作为政府支持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

华南家电研究院、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等10多个公共创新平台,以及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正常运作。

建立院士工作室5个、省级产学研基地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6家,省、市、区三级工程中心190家,是全国县域公共创新平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其次,顺德推进三大实体平台建设。

为了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顺德开展“三旧”改造;为了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实现科技型工业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互动发展,最终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基地,顺德强势推进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建设;为了更好落实“双转移”战略,进一步推动探索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模式,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促进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加快产业转移推动顺德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推进,顺德创新性地开展区域合作,全面开发建设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

(三)市场导向再造转型优势1.树立“市场导向”理念,以现有支柱产业和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顺德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相信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坚持发挥现有支柱产业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对传统行业和企业的引导和帮扶力度,增强传统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强区,庞大的制造业存量是顺德转型升级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一方面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发展总部经济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将传统产业变成继续发展的优势。

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吸引本土企业、外来企业在顺德设立总部或区域性总部,引导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制造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

发展总部经济,以制造型企业和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总部基地初成规模,北■总部经济集聚区初步形成,顺德总部经济集聚区正式启动建设。

2.树立“品牌提升”理念,打造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突出、完整的品牌个性、可识别的形象,在品牌构建上表达的是人们所期待的或令人感兴趣的信息及有别于其他工业园区品牌的特色或独到之处,如合作区的收益分成、管理体制及顺德政府服务优势。

合作区树立了“创新园、生态园、低碳园、样板园”的发展理念,采用“政府引领、市场运作”运营模式,开拓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产业协作为核心、管理合作为手段的区域合作新模式。

该合作区是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和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最具标志性成果之一,是广东省十大重点产业转移园,将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示范区,为广东省“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实现、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探索提供示范、经验。

3.树立“服务市场”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发展生产服务。

将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打造相匹配的服务体系,顺德要像推进工业化一样,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化和聚集发展,激励企业摆脱“自我服务”的低效率方式,利用珠三角庞大制造业对生产服务的潜在需求优势,推动制造业通过消费生产服务实现转型升级,比如,发展工业设计创意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设计创意、发展现代物流提升传统产业效率、建设国际采购中心帮助传统产业解决市场难题等。

其次,发展消费服务。

鉴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内需尤其是消费将推动经济发展,如住房、汽车、家电等“硬消费”与教育、医疗、养生、休闲等“软消费”。

最后,发展金融服务。

金融成为产业转型的助推器。

发展产业金融,发挥国有商业银行、顺德农商行、中小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机构。

加大金融创新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力度,着力建设全面对接民营经济转型的地方特色金融体系,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工程,完善广东顺德控股集团运作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努力打造产业金融高地。

4.树立“集群发展”理念,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十多年来,顺德一直在探索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国家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及当前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转移方向,顺德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生命医药等产业,一方面通过引入与本地传统产业关联性较强的大项目来带动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则通过产业链招商培植新兴产业集群,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顺德初步形成了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产业园、广东德胜创意园“三大核心园区”的集群格局。

在探索建设顺德产业转型模式的过程中,从政府管理到企业经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

一是要解决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的问题,如人才引进、环境建设、创新激励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

二是要解决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从更高的层面为企业转型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比如要完善大部制运行机制。

大部制不是简单的机构撤并,要全面反思和理顺行政运行流程,厘清职责关系,将运行规则制度化,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要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要建立职务职级并行的机制、打通高层次人才进出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要完善重大项目落实工作机制,探索实施重大项目专项委员会机制、主体责任制、决策咨询机制、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及监督问责机制。

参考文献:[1]产业转型升级的“顺德模式”[N].珠江商报,2012-08-05.[2]建立顺德模式探路中国产业升级[N].南方日报,2012-0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