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运算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运算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运算计算机基本运算是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求余等。
这些基本运算是计算机实现各种应用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基本运算的原理、实现和应用。
一、加法运算加法运算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计算机通过加法运算实现数字相加,从而实现数据的累加和累减。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进行加法运算,设置进位位来实现多位数相加。
具体的加法运算过程是将两个数位对齐,逐位相加,并考虑进位的情况。
实现加法运算的基本电路是加法器电路。
加法器电路由半加器和全加器两部分组成。
半加器实现两个位的相加,全加器实现三个位的相加。
通过级联多个全加器,可以实现多位数的相加。
加法运算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如算术运算、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
二、减法运算减法运算是计算机基本运算之一,用于实现数字相减。
计算机采用补码表示负数,通过借位运算实现减法。
减法运算的实现方式是将减数取反,然后与被减数相加。
具体的减法运算过程是将两个数位对齐,逐位相减,并考虑借位的情况。
减法运算的电路实现与加法器电路类似,只需将一个输入置反即可。
减法运算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如算术运算、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
三、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计算机基本运算之一,用于实现数字相乘。
计算机采用乘法器电路实现乘法运算。
乘法器电路由部分乘积器和加法器组成。
部分乘积器实现局部的位乘法运算,加法器实现部分乘积的累加。
乘法运算的实现方式是将乘数的每一位与被乘数相乘,然后将所有部分乘积相加。
具体的乘法运算过程是将乘数的每一位与被乘数相乘,得到部分乘积。
然后将所有部分乘积相加,并考虑进位的情况。
乘法运算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各个领域,如数值计算、数据压缩、图形处理等。
四、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计算机基本运算之一,用于实现数字相除。
计算机采用除法器电路实现除法运算。
除法器电路通过连续的移位和减法运算实现除法。
计算机技术掌握基本操作

计算机技术掌握基本操作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掌握基本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职业发展,都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下面将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并提供一些学习的建议。
一、操作系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 OS、Linux等。
掌握基本操作必须从了解操作系统开始。
二、桌面布局每个操作系统的桌面布局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基本界面都由任务栏、桌面和开始菜单组成。
任务栏位于桌面底部,可以快速启动应用程序和切换窗口。
桌面上可以放置快捷方式或文件夹,方便使用和管理。
开始菜单包含应用程序、设置和文件夹等,提供快速访问系统功能和文件的入口。
三、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第一步是了解如何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操作系统提供了文件资源管理器(Windows)、Finder(Mac OS)等工具,可用于查看、复制、删除和移动文件。
创建文件夹可以帮助组织和管理文件,确保数据的有序性和易访问性。
四、应用程序的使用掌握日常使用的常见应用程序对于高效的计算机操作至关重要。
办公套件如Microsoft 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是处理文档、制作表格和演示文稿的重要工具。
网络浏览器(Chrome、Firefox)用于访问互联网,搜索信息和浏览网页。
音乐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iTunes)和视频播放器(VLC Media Player)可用于欣赏多媒体内容。
五、网络连接和安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和安全性是关键问题。
学会连接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配置网络适配器和调整网络设置非常重要。
此外,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安装和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避免病毒和恶意软件的入侵。
六、快捷键的使用学习和使用快捷键是提高计算机操作效率的好方法。
例如,在Windows系统中,按Ctrl+C可以复制选中的内容,按Ctrl+V可以粘贴剪贴板中的内容。
计算机基本操作

第一章计算机基本操作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开机:首先按下显示器开关,打开显示器。
显示器电源其次打开主机的电源按钮。
主机电源计算机自动启动,显示器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机“自检”的画面。
显示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进入WINDOWS的“桌面”。
2、关机:用鼠标选中任务栏”左边的“开始”按钮。
单击“关闭计算机”。
单击“关闭”,稍等一会儿,计算机即自动关闭。
如果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死机。
可同时按住键盘上的“ctrl+alt+del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关机”中的“重新启动”。
如果计算机仍然没有反映,那只好热启动按一下主机的“resert ”重新启动。
如何使用鼠标器鼠标器是Windows 环境下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鼠标器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操作1.鼠标器指针(光标)及其含义 常用、常见的光标有:(1) 标准选择光标(亦称指向光标):移动它可以指向任一个操作对象。
(2) 文字选择光标(亦称插入光标):出现该光标时才能输入文字。
(3) 精确选择光标(亦称十字光标):出现该光标时才能绘制各种图形。
(4) 忙或后台忙光标(亦称等待光标):出现该光标说明系统正在运行程序,请稍候,此时不要操作鼠标与键盘。
2.鼠标器的基本操作(1) 定位:移动鼠标,使光标指向某一对象。
(2) 单击:快击一下鼠标左键后马上释放。
(3) 双击:快击两下鼠标左键后马上释放。
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可打开“鼠标设置对话框“对鼠标的双击的速度进行设置。
(4) 右击:快击一下鼠标右键后马上释放。
(5) 拖放:按住鼠标一个键不放,将选定的对象拖到目的地后释放。
1、任务栏,开始按钮。
2、单击关闭计算机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网络 :就是电脑与电脑之间利用线路连接起来,彼此传递信息。
计算机网络是把一定范围内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在相应通讯协议和网络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彼此互相通讯并共享资源的系统。
1、网络通常又分为局域网、广域网• 局域网 就是指小区域内的网络,也可以说是特定区域内的网络构架。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案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
3、教会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功能。
(2)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
2、难点(1)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协同工作原理。
(2)正确使用键盘的指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能正常运行。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演示操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如办公自动化、娱乐、科学计算等,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1、计算机的组成(1)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大脑”,负责处理数据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如硬盘、U 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
主板:连接计算机各个硬件设备的桥梁。
(2)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Linux 等),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 等)、游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1)开机先打开显示器电源。
再按下主机电源按钮,等待计算机启动,直到出现操作系统的桌面。
(2)关机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
点击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选择“关机”选项。
等待计算机自动关闭,最后关闭显示器电源。
3、鼠标的操作(1)鼠标的基本结构:左键、右键和滚轮。
(2)鼠标的操作方法移动:握住鼠标在桌面上滑动,使屏幕上的指针移动到指定位置。
单击:快速按下并释放鼠标左键,用于选择对象。
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关机注意事项(1)开机---先联接好主机箱内的各种设备和外围设备的插头(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等),并先打开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电源,方能打开电源开关,再按启动开关启动计算机。
(2)关机---退出所有已打开的应用程序,并要先关主机再断开外围设备的启动开关。
方法是:开始--关闭系统--关机--确定,待彻底关机后,再断开总电源开关。
(3)不能频繁开关机关机后重新开机应间隔10秒钟以上。
一是防止造成过大的脉冲电流冲击损伤内部设备。
二是硬盘、软驱还在工作就强迫关机时,硬盘和软驱最易受到损伤,其次是操作系统也易受到破坏。
(4)尽量避免机器的振动硬盘怕振动,固不要随意乱移动主机。
(5)不支持热插热拔的设备不应在开机后进行插拔接头。
其中USB接口(U盘)支持热插拔。
2、怎样正确使用冷启动和热启动计算机?(1)冷启动----是指从加电开始直到系统的处理命令进行完毕为止。
(2)热启动----是指在冷启动后,系统不断电的情况下同时按下Ctrl+Alt+Del键时的重新启动。
(3)如遇到死机或要重启动计算机时,应先采用热启动,无法热启动时才实行按复位键Reset进行重启动。
3、怎样快速退出操作程序进行关机?(1)连续同时按下ALT+F4键,并根据提示(有时要点击结束任务命令)关闭计算机即可。
(2)按任务栏上的“WINDOWS窗口符号”---按“U”键---按“回车”键。
4、如何快速重启动计算机? (1)先在桌面上建立快捷键---右键单击桌面---新建快捷方式---在命令行输入:“RUNDLL32.exe User.exxe,ExitWindowsexec”---下一步---完成---给快捷键起名为“重启动”。
(2)按住“SHIFT”键---双击桌面“重启动”快捷键。
5、怎样快速找到已安装的应用程序? (1)开始---程序---应用程序。
(2)开始---查找---输入*.EXE---选盘符---开始查找---记下文件路径---确定。
第2_章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文字录入(1)

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nsert>键是插入/改写状态转换键, <Delete>键用来删除当前光标位置上的字符。 <Num Lock>键是数字键和编辑键的的转换 键。默认状态是处于数字锁定状态,可用于 小键盘上数字的输入。 “A、S、D、F 、J、K、L、;”是主键盘 区的基本键位区,分别对应左手小指、左手 无名指、左手中指、左手食指、右手的食指、 右手中指、右手无名指和右手小指,两个大 拇指则虚放在空格键上。
(3)编辑控制键区
屏幕锁定键<Scroll Lock>: 暂停/中断键<Pause>或<Break>:
(4)小键盘区(辅助键
盘)
NUMLOCK:数字锁定键 灯亮:数字键有效 灯灭:光标键有效
2.标准的打字姿势
坐姿:要求腰部挺直,两肩放 松,两脚自然踏放,腰部以上 身躯略向前倾,头部不可左右 歪斜 臂、肘、腕姿势:要求大臂自 然下垂,小臂和手腕自然平抬 手指姿势:手指略弯曲,左右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轻 放在基本键盘上,左右拇指指 端的下侧面轻放在空格键上
功能键区 指示灯
打字键盘区
编辑键区
数字小键盘区
(1) 打字键区
CAPSLOCK:大小 写锁定键 灯亮:大写;反之: 小写 SHIFT↑:上档或换 档键 1、输入上位字符; 2、灵活改变大小写 CTRL:控制键 ALT:转换键 TAB→:制表键
(1) 打字键区
←BACKSPACE:退格键(删除键) ENTER:回车键或强制换行键 SPACE:空格键
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文字录入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

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 计算机操作技巧的掌握,是计算机专业学⽣必备的技能,那么你对计算机操作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 打开 新建 保存: 1、命名保存:第⼀次保存时弹出对话框,需要设置保存位置和⽂件名。
2、覆盖保存:⾮第⼀次保存,编辑修改后的内容会直接盖掉之前的内容。
3、不覆盖以前内容保存:⽂件——另存为——重新命名——保存。
关闭: 1、关闭按钮 2、右击任务栏最⼩化图标——关闭。
3、双击左上⾓图标。
⼯具栏显⽰隐藏 显⽰:右击⼯具栏空⽩处,选择要显⽰的⼯具。
⾃定义⼯具栏: 1、⼯具——⾃定义——新建⼯具栏——命名。
2、命令——在左侧选择类别——拖拉右侧的⼯具摆放到⾃⼰的⼯具栏中。
3、关闭⾃定义对话框。
显⽰⽐例放⼤缩⼩ 1、常⽤⼯具栏显⽰⽐例调整。
2、按住ctrl不放,滚动滚轮。
⾃动更正 ⼯具——⾃动更正选项——在替换中输⼊代码或容易出错的词——替换为中输⼊要代替的⽂字——添加。
⽂档的加密 ⼯具——选项——安全性——在打开密码框中输⼊密码——确定——再次输⼊密码——保存⽂件。
⼆、录⼊与编辑 录⼊:直接输⼊,遇到段落回车。
(录⼊,校对,排版,保存,打印) 修改: 1、插⼊:光标定位,输⼊⽂字。
2、修正: a、删除错误的,输⼊正确的。
b、进⼊改写模式,直接输⼊正确的,会⾃动替换光标后的错误⽂字。
(双击状态栏改写按钮)。
(按插⼊键) 删除: 1、倒格键:删除光标前 2、delete键:删除光标后。
*、重复键⼊:按住f4键重复输⼊。
选择 1、按住⿏标拖拉选择块。
/点击开始⽂字——按住shift不放——点击结束处。
(不连续的⽂字选择:选择第⼀个——按住ctrl不放——选择其他⽂字) 2、按住ctrl在句中单击。
3、⿏标在左侧外双击选择段。
4、所有⽂字:ctrl+a 。
/编辑——全选。
复制 选择——按住ctrl键不放——拖拉选择的⽂字到新位置。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近年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娱乐,我们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
因此,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基本操作。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硬件组成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内存是用来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硬盘用来存储大量的数据。
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则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工具。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理者,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升级、文件的管理以及对硬件的驱动都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来完成。
3.网络和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线路(如以太网、无线网络)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
互联网是众多计算机网络的集合体,通过TCP/IP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在线交流等。
二、基本操作1.开机和关机开机是计算机启动的第一步。
在开机之前,确保计算机和显示器的电源已经连接,并且电源已经打开。
按下计算机主机的电源按钮,计算机就会开始启动。
关机时,首先保存好所有工作,然后点击“开始”菜单中的“关机”选项,选择“关闭”或“重启”。
2.桌面图标和任务栏计算机启动后,会显示桌面界面,上面有一些图标,这些图标代表着各种程序和文件,我们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打开它们。
任务栏位于桌面底部,上面显示着已经打开的程序窗口和系统的一些图标,如音量、时间等。
3.鼠标和键盘操作鼠标是计算机的重要输入设备,通过移动鼠标和点击鼠标按键来控制计算机。
左键用于选择和操作,右键用于打开菜单和选项。
键盘用于输入文字和命令,常用的快捷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本操作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已有“samp0.mdb”和“samp1.mdb”数据库文件,“samp0.mdb”中已建立表对象“tTest”,“samp1.mdb”中已建立表对象“tEmp”和“tSalary”。
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表的各种操作:
(1)将表对象“tSalary”中“工号”字段的字段大小设置为8;
(2)设置表对象“tEmp”中“姓名”和“年龄”两个字段的显示宽度为20;
(3)将表对象“tEmp”中“聘用时间”字段改名为“聘用日期”;
(4)隐藏表对象“tEmp”中“简历”字段列;
(5)完成上述操作后,建立表对象“tEmp”和“tSalary”的表间一对多关系,并实施参照完整性;
(6)将考生文件夹下“samp0.mdb”数据库文件中的表对象“tTest”链接到“samp1.mdb”数据库文件中,要求链接表对象重命名为tTemp。
参考答案:
1.基本操作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设置字段的字段大小属性;设置表宽度;隐藏字段;建立表间关系;链接表。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1.mdb”数据库窗口,选中“表”对象,右键单击“tSalary”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单击“工号”字段行任一点,在“字段大小”行输入“8”。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表设计视图。
(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表”对象,右键单击“tEmp”选择【打开】。
步骤2:分别选中“姓名”和“年龄”字段列,单击菜单栏【格式】|【列宽】,在弹出对话框中输入“20”,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3)【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视图】|【设计视图】。
步骤2:在“字段名称”列将“聘用时间”改为“聘用日期”。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4)【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视图】|【数据表视图】。
步骤2:选中“简历”字段列,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隐藏列】。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数据表视图。
(5)【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工具】|【关系】,单击【关系】|【显示表】,分别添加表“tEmp”和“tSalary”到“关系”界面,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选中表“tEmp”中的“工号”字段,拖动鼠标到表“tSalary”的“工号”字段,放开鼠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实施参照完整性”的复选框,单击“创建”按钮。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关系”界面。
(6)【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菜单栏【文件】|【获取外部数据】|【链接表】,在“考生文件夹”找到并选中要链接的文件samp0.mdb,单击“链接”按钮,选中“tTest”表,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右键单击“tTest”选择【重命名】,在光标处输入“tTemp”。
2.简单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mdb”,里面已经设计好三个关联表对象“tStud”、“tCourse”、“tScore”和表对象“tTemp”。
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
(1)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找并显示没有摄影爱好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四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1”;
(2)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学生的成绩信息,并显示为“学号”和“平均成绩”两列内容。
其中“平均成绩”一列数据由统计计算得到,所建查询命名为“qT2”;
(3)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找并显示学生的“姓名”、“课程名”和“成绩”三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3”;
(4)创建一个更新查询,将表“tTemp”中“年龄”字段值加1,并清除“团员否”字段的值,所建查询命名为“qT4”。
参考答案:
2.简单应用题
【考点分析】
本题考点:创建选择查询、更新查询及在查询中进行计算。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2.mdb”数据库窗口,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
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双击表“tStud”,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和“简历”字段。
步骤3:在“简历”字段的“条件”行输入“not like "*摄影*"”,单击“显示”行取消该字段的显示。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1”,如图1所示。
关闭设计视图。
图1
(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
在“显示表”对话框中双击表“tScor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学号”和“成绩”字段。
步骤3:单击菜单栏【视图】|【总计】,在“学号”和“成绩”字段“总计”行下拉列表中分别选中“分组”和“平均值”。
步骤4:在“成绩”字段的“字段”行前面添加“平均成绩:”字样。
步骤5: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2”,如图2所示。
关闭设计视图。
图2
(3)【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
在“显示表”对话框分别双击表“tStud”、“tCourse”、“tScore”,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分别双击“姓名”、“课程名”、“成绩”字段。
步骤3: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3”。
关闭设计视图。
(4)【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查询”对象,单击“新建”按钮,选中“设计视图”,单击“确定”按钮。
在“显示表”对话框双击表“tTemp”,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步骤2:单击菜单栏【查询】|【更新查询】,双击“年龄”和“团员否”字段。
步骤3:在“年龄”字段的“更新到”行输入“[年龄]+1”,在“团员否”字段的“更新到”行输入“No”。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另存为“qT4”。
关闭设计视图。
3.综合应用题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Stud”和查询对象“qStud”,同时还设计出以“qStud”为数据源的报表对象“rStud”。
试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报表设计:
(1)在报表的报表页眉节区位置添加一个标签控件,其名称为“bTitle”,标题显示为“97年入学学生信息表”;
(2)在报表的主体节区添加一个文本框控件,显示“姓名”字段值。
该控件放置在距上边0.1厘米、距左边3.2厘米,并命名为“tName”;
(3)在报表的页面页脚节区添加一个计算控件,使用函数显示出系统日期。
计算控件放置在距上边0.3厘米、距左边10.5厘米,并命名为“tDa”。
注意:不允许改动数据库中的表对象“tStud”和查询对象“qStud”,同时也不允许修改报表对象“rStud”中已有的控件和属性。
参考答案:
3.综合应用题
【考点分析】本题考点:在报表中添加标签、文本框及其属性的设置。
(1)【解题步骤】
步骤1:打开“samp3.mdb”数据库窗口,选中“报表”对象,右键单击“rStud”选择【设计视图】。
步骤2:选中工具箱中“标签”控件按钮,单击报表页眉处,然后输入“97年入学学生信息表”。
步骤3:选中并右键单击添加的标签,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名称属性设为“bTitle”,关闭属性窗口。
(2)【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工具箱中“文本框”控件,单击报表主体节区任一点,弹出“Text”标签和“未绑定”文本框。
步骤2:选中“Text”标签,然后按下“Del”键将“Text”标签删除。
步骤3:右键单击“未绑定”文本框,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上边距属性值为“0.1”、左边距属性值为“3.2”、名称属性值为“tName”、控件来源属性值为“姓名”。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
(3)【解题步骤】
步骤1:选中工具箱中“文本框”控件,单击报表页面页脚节区任一点,弹出“Text”标签和“未绑定”文本框。
步骤2:选中“Text”标签,然后按下“Del”键将“Text”标签删除。
步骤3:右键单击“未绑定”文本框,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上边距属性值为“0.3”、左边距属性值为“10.5”、名称属性值为“tDa”、控件来源属性值为“=Date()”。
步骤4:单击工具栏中“保存”按钮,关闭设计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