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ppt
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生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一章牙体解剖生理一、牙体解剖生理---牙齿的演化特点:1.形态:单---同形牙---异形牙2.数量:多---少3.替换:多牙列----双牙列4.牙根:无----有5.附着:端生---侧生---槽生6.部位:分散---集中一、牙体解剖生理---概论分类功能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组成牙位记录发育牙齿的分类牙齿的组成与功能牙位记录牙体应用术语牙体长轴: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假想线。
线角:两个面相交。
点角:三个面相交。
外形高点:牙体轴面上。
接触区: 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接触区或邻接处。
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突出牙尖:锥体形舌隆突:半月形(前牙舌面近颈缘)结节:小突起(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嵴:细长形(牙冠表面)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轴嵴颈嵴斜嵴横嵴牙冠表面解剖标志---凹陷窝:不规则凹陷沟:细长形凹陷--发育沟:两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相融合;--副沟:发育沟以外的沟。
点隙: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交汇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形成的点状凹陷。
裂:钙化不完全。
斜面:组成牙尖各面牙齿的发育萌出:牙冠出龈到咬合接触。
萌出顺序:乳牙,I---II---IV---III---V 下I最早,上V最晚。
恒牙,上颌61243578或61245378下颌61234578或61243578下6萌出最早,发育最早,上8或上7最晚。
萌出规律:1.明确的时间和顺序2.左右对称同时萌出3.下颌早于上颌同名牙4.女孩略早于男一、牙体解剖生理---牙体形态外部形态(1)各牙齿代表的外形(2)上下同名恒牙对比(3)乳牙特点及与恒牙对比(4)牙体应用解剖(5)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髓形态(1)髓腔的解剖标志(2)根管系统(3)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4)恒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5)乳牙髓腔的特点及应用解剖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中切牙形态:近中缘、切缘---直---似直角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发育沟:2个,切1/3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舌窝、切嵴、边缘嵴、舌隆突邻面---切嵴在牙体长轴唇侧,接触区切1/3离切角稍远切端---唇侧为缘、舌侧为嵴牙根---圆三角形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尖牙形态:圆五边形,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较长---90°远中缘、颈缘---突---略圆钝解剖结构:唇面---唇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中1/3与颈1/3交界舌面---五嵴一突二窝(远中舌窝大)切端---四嵴、四斜面牙根---卵圆三角形,根最长,冠根1:2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唇-五边形,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远中,舌尖偏近中(牙合)面-窄长,颊舌径>近远中径,较直或偏颊侧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发育沟明显---外形高点:颈1/3,颈嵴舌面---外形高点:中1/3邻面---近中沟,近中颈部凹陷,接触区近(牙合)缘偏颊侧(牙合)面---两尖,两点隙,三条沟牙根---多有分叉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前磨牙形态:(牙合)面-卵圆形,颊舌径≈近远中径,偏向舌侧唇侧-近中<远中斜缘----颊尖略偏近中,解剖结构:颊面---颊轴嵴---外形高点:颈1/3,颈嵴新月形舌面---舌尖特小,短而圆钝,仅为颊侧1/2---外形高点:中1/3邻面---颊尖顶位于牙体长轴上(牙合)面---横嵴,近中窝小、远中窝大牙根---扁单根牙齿的解剖形态---上颌第一磨牙形态(冠):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解剖结构:颊面---两尖,近中尖略宽---颊轴嵴,近中明显---颊沟(中1/3)---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三尖,近中宽大,卡式尖---舌轴嵴不明显---远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牙齿的解剖形态---下颌第一磨牙形态(冠)---长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偏向舌侧颊面---2.5尖,近中颊最宽,远中尖最窄---颊轴嵴,远中不明显---颊沟(中1/3),远颊沟---外形高点:颈1/3舌面---两尖,大小相近---舌轴嵴不明显---舌沟---外形高点:中1/3(牙合)面:外形---复杂长方形,4点角---5尖,颊尖低圆,舌尖高锐,近中颊尖最大,远中尖最小---4边缘嵴---5三角嵴,远中颊尖最长,远中尖最短---窝沟点隙---中央窝,近中窝(小)---3点隙---5条发育沟(4条起源于中央点隙)(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中颊沟下7---田字形---C型根下6---尖嵴窝沟斜面最多下5---三尖型,两尖(H/U),畸形中央尖最多见下4---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横嵴下3---近远中斜缘交角>90°下1---全口牙体积最小,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形态最对称,切嵴靠近牙体长轴上123---解剖特征--舌隆突上3---近远中斜缘交角≈90°,颈嵴颈中1/3上4---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牙尖远中斜,近中沟牙齿的解剖形态---乳牙解剖特点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3.乳磨牙干根短,根分叉明显4.上III牙尖偏远中5.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和颈嵴均较恒前牙明显6.下IV四不像7.下V颊侧三尖等大,尖窝不清晰8.乳中切牙宽冠宽根9.6>7>8(恒牙),IV<V(乳牙)牙体应用解剖(一)切牙上颌--邻面接触区和2舌窝顶端为龋病的好发部位;--1牙根较圆且直,拔除时可用旋转力;--2牙根常有弯曲;--2外形常有变异或先天缺失。
第三章 口腔生理.

第一节 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说出牙冠形态及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2.记住楔状隙及邻间隙的定义
一、 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切缘及 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前牙的切嵴及后牙 面经磨耗后,将不如早期 锋利,但随着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咀嚼肌的力 量逐渐增强,故仍能发挥较强的咀嚼作用。 ➢ 边缘嵴的作用是将食物局限在 面窝内,以 便对颌牙尖进行捣碎和磨细。颊沟或舌沟是磨 细食物溢向固有口腔或口腔前庭的通道。
(三)楔状隙意义
在咀嚼食物过程中,部分 食物通过楔状隙而排溢至 口腔中,可避免食物滞留 在合面或牙间,食物通过 楔状隙时,可摩擦牙面, 保持牙面清洁,防止龋病 及龈炎的发生,当咬合时, 因对合牙的牙尖位于楔状 隙内,使上、下颌牙产生 良好的锁结作用,可稳定 牙弓及合的关系
二、 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三 髓腔解剖的生理意义
髓腔的形态与相应牙体形态一致,但髓腔的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会变化。乳牙 的髓腔较同名恒牙大,青少年恒牙髓腔比成年其老年人大,表现为髓室大、 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大。髓腔的内表面在一生中不断有继发性牙本质的 缓慢形成随年龄增长,髓腔体积逐渐减小,尤其在继发性牙本质形成较多的 髓室顶和髓室底更突出。同时髓角低平,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如扁而宽 的根管可变成两个根管,甚至有单双管混合型根管或管间侧支的出现,严重 的可使髓腔的部分或全部钙化阻塞,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一) 牙根形态与该牙受力大小其稳固性密切相关
作用力较小的牙,一般多为单根,例如切牙的牙根。尖牙因位 于牙弓的转角处,使平衡牙弓向前及向后力量的重要部位,也是维 持牙弓形状的主要支柱,同时起到支撑口角的作用,受力较强,因 此,牙根虽为单根,却粗壮长大,是尖牙支持和稳固的有利条件, 因此颊牙不能轻易拔除。磨牙在咀嚼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承 受咀嚼压力也非常大,因此,磨牙的牙根一般为二根,根分叉越多, 其支持作用就越大,牙也越稳固,根分叉越宽,则牙的支持力越强
口腔解剖生理学ppt课件

特殊病例的补充说明
目录
精选ppt
1
牙的口腔解剖
一、牙的组成
(一)外形观察 牙体由牙冠、牙颈及牙根三部分组成
1.牙冠(crown):在牙体表面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暴露于口腔发 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临床牙冠 显露于口腔内以龈缘为界的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长) 解剖牙冠 以牙颈为界的牙体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短)
精选ppt
4
二、牙齿的分类
(一)根据牙的形态及功能分类
食物在口腔内经过切割、撕裂、捣碎、磨细等咀嚼运动,成为食糜, 而以利于消化吸收。牙的形态和功能是相互适应的,故可依次分为切 牙、尖牙、前磨牙及磨牙四类。
①切牙(俗称门牙)其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 :切牙主要 用来摄取和切断食物,一般不需要强大的作用力,因而为单根。
②恒牙:28~32颗。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即恒牙,如不出现特殊疾 病或意外损伤不会脱落,一旦脱落就不会再长出牙齿代替。第一恒磨 牙自胚胎4个月开始发育,6岁开始萌出,是最先萌出的恒牙,不替代 任何乳牙。12~13岁后乳牙全部脱落,从此进入恒牙牙合时期。
精选ppt
6
三、牙的分区
上下颌牙按一定顺序紧密地排列在牙槽骨上,形成一个弓形整体, 即为牙列。为了简明地记录牙的名称和部位,常以“+”符号将
牙体解剖生理

牙冠 邻面观
楔形 三角形 楔形 三角形 四边形
四边形
切牙合面 观
切嵴
牙根 单根
1牙尖 长而粗大,单根
咬合面 2-3牙尖 咬合面大 4-5牙尖
扁,可有分叉
上:颊舌向3根 下:近远中向2根
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切牙 incisor teeth
唇舌面观 梯形 四边形
牙冠
邻面观
楔形 三角形
切缘和牙合面
牙合面 4)发育沟
颊舌沟 牙合面发育沟 5)牙尖三角嵴 斜嵴
切缘和牙合面
切缘和牙合面
(3)切缘和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1)初萌切缘与牙合面是曲线、曲面--点线接触 生理意义: a.咀嚼食物 b.牙移位
切缘和牙合面
2)经功能性磨耗---小斜面接触 生理意义:
a.咀嚼食物 b.稳定
2.轴面凸度的生理意义 四个轴面 唇颊、舌面 近远中邻面
乳牙:1d-20d
1d 2d 3d 4d 5d 6d 7d 8d 9d 10 d
20d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例:d#14d d d d d d d d 左下颌乳侧切牙
(三)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FDI)
1.恒牙:
12
43
例如:#14 右上颌第一前磨牙
2.乳牙: 5 6
一、牙的组成
(一)外形观察 (二)剖面观察
1. 牙冠(dental crown) 2. 牙根(root of tooth) 3. 牙颈(dental cervix)
(一)外形观察
1. 牙冠(dental crown) 牙釉质
大部分显露于口腔
咀嚼功能
牙冠形态与功能相关 临床牙冠解剖牙冠-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一、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
牙尖交错牙合(ICO)是指上、下颌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 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一)牙尖交错牙合接触的垂直及唇(颊)舌向关系
1.覆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正常时为2-4mm。
前伸牙合是指下颌向前运动,至上下颌切牙切端对刃时的 咬合接触关系。 1、用切牙咬断细丝、薄纸等; 2、非进食时,下颌有意前伸至上下切牙切端对刃; 3、人发怒时,咬牙切齿。 特点:切牙对刃,后牙无接触。 切道:指在咀嚼运动过程中,下颌前伸到上下颌切牙切缘 相对后再返回到牙尖交错牙合的过程中,下颌切牙的切缘 所运行的轨道。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 切缘及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三、髓腔解剖的生理意义
髓腔的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发生改变。髓腔变小。 青少年的髓腔表现为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根尖孔大。 病理状况下,牙本质细胞受损,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第二节 牙 列※
一、牙列分型
(一)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型 1.恒牙列 28-32颗
第四节 颌位※
即下颌骨的位置,是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关系。
一、牙尖交错位 ICP 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定义: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称为牙尖交错位,它是以牙尖交错牙合为前提,并随牙 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颌位置。无论牙尖交错牙合 为何种形态,它所确定的颌位就是牙尖交错位,故又称为 牙位。与牙尖交错牙合类似,牙尖交错位曾被称为正中牙 合位,现已将正中牙合位一词改为牙尖交错位。
③咀嚼肌:首先需要有正常的咬合垂直高度,在 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 广泛而紧密,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即 当下颌自然闭口至上、下牙尖接触时,由于牙周 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咀嚼肌作相应的 收缩,下颌牙沿着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很自 然而且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 Stabilizes dental arch – Prevents food impaction – Aids in food flow pattern
Proximal contact area
Height of contour (HOC) = greatest extent of curvature of a crown surface
Some general rules regarding height of contour:
Facials all teeth - cervical third Lingual surfaces
Incisal (occlusal) embrasures increase in size from anterior to posterior
Cervical embrasures decrease in size from anterior to posterior
Labial & lingual embrasures are nearly equal in anteriors
Contact areas:
Distal contact more cervical than mesial
Location of contact areas:
More incisal in anterior teeth Becomes more cervical from anterior to
Lingual embrasures are larger than buccal embrasures in posteriors
牙体解剖生理.ppt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 表面解剖标志
(一)牙体一般应用名词
1.应用术语:
(1)中线(medlan line)
将颅面部平分为左 右两等份的一条假 想垂直线,该直线 位于面部正中矢状 面,正常左右两侧 对称。
(2)牙体长轴
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 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 想直线
2.牙根(root of tooth) 牙骨质 包埋于牙槽骨中 稳固功能 牙根形态与功能相关
外形观察
3.牙颈(dental cervix) 牙冠与牙根交界 弧形曲线 颈缘 颈线 ( cervical line )
外形观察
1.牙釉质(enamel) 牙冠,半透明白色,最硬
2.牙骨质(cementum) 牙根,较黄
远中1/3 邻面: 唇(颊)1/3、中1/3、舌1/3
牙 根
颈1/3 中1/3
根尖1/3;
牙合1/3 中1/3 颈1/3 根颈1/3
根中/3
根尖1/3
2.牙冠各面的名称
(1)每个牙均有与牙 体长轴大致平行的四 个轴面,分别称为: 唇(颊)面、 舌(腭)面 近中面 远中面
(2)与牙体长轴垂直 的面:合面和切嵴
例:右上颌第一磨牙 A区6, 6
右上 A C
右下
左上 B D
左下
(二)通用编号系统
恒牙:1-3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2 3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
例:#14 左上颌第一磨牙
通用编号系统
切面观 切嵴
牙根 单根
根据牙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切缘及颌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1) 唇 颊 舌面的突度 (2) 邻面的突度 楔状隙 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
1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1.切端及合面形态的意义 ➢切嵴有切割食物功能,尖牙的牙尖有穿
透和撕裂食物的作用 • 凸形 凸形:压碎食物 • 凸形 凹形:磨细食物 • 沟、窝、边缘嵴对被咀嚼的食物有排溢
与限制作用 • 牙合面形态丧失或部分丧失会对咀嚼功能
乃至整个口颌系统产生影响
-
2
切端及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保持咬合与颌位稳定的功能结构: • 上下颌后牙的牙尖与窝接触——可保持上下
颌合关系稳定。 • 牙尖斜面、斜嵴等——下颌运动与牙尖
斜面的引导密切相关,下颌牙沿上 颌牙尖的斜面运动——牙尖交错。
-
• 正常的牙邻接,不仅可防止食物嵌塞,免使龈乳头受压 萎缩及牙槽突降低,而且邻可间隙使牙及 合关系稳定、牙弓 完整,有利于咀嚼,对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和牙周组织
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
5
(二)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 牙根在牙槽窝的稳固是保证牙冠行使其生理功能 的前提,稳固的牙根又与其形态密切相关,如多 根牙较单根牙稳固,长根牙较短根牙稳固,粗根 牙较细根牙稳固,扁根牙较圆根牙稳固,根尖所 占面积大于合面者稳固等。
3
2.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1)牙冠唇、颊、舌面突度的生 理意义:
• 唇颊舌面突度——生理刺激、 自洁作用: 牙冠的正常突度,可使部分咀嚼过
的食物擦过牙龈表面,起着生理按 摩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 龈的健康。(图) 牙冠突度过小或平直,食物经过该处 将给牙龈过大的压力,损伤牙龈; 牙冠突度过大,食物经过该处则不能 触及牙龈,均不利于龈组织的健康。 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扩展龈缘,
使其紧张有力。
-
4
(2)牙冠邻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 前牙及后牙邻面突度分别在切1/3和合1/3处,邻接点 因磨耗呈小面,称为接触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为楔状隙或 外展隙。在唇(颊)、舌侧者分别称为唇(颊)楔状隙或舌 楔状隙;在切、合方者,分别称为切楔状隙或合楔状隙; 在龈方者称为邻间隙,有龈乳头充满,可保护牙槽骨和 牙冠邻面。(图)
如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多、根形扁、根尖所占面积 大于合面,因而是全口牙中最稳固的牙,又如上 颌尖牙,牙根粗长,故较其它单根牙稳固。
-
6
-
7
-
8
Back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