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酯的制备-高考化学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乙酸乙酯的制备

高中化学乙酸乙酯的制备

高中化学乙酸乙酯的制备1. 乙酸乙酯是什么说到乙酸乙酯,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水果香味,或者做饭时的香甜味,嘿,可能就恍若一梦。

乙酸乙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酯类化合物,通常用于香料和溶剂中。

它的化学式是 C4H8O2,别看它名字长,实际上它的用途可多了!无论是香水、果汁,还是我们常见的饮料,里面可能都有它的身影。

它的味道清新甜美,就像夏日的微风,扑面而来,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2. 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2.1 材料准备那么,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乙酸乙酯的制备吧!首先,准备材料非常重要。

你需要用到的主要有乙醇和乙酸。

这俩家伙在化学反应中可不赖,是一对绝佳的“搭档”。

再加上一点儿浓硫酸,这可不是随便能找的,但也没那么复杂。

浓硫酸就像是这场化学派对的DJ,没有它,音乐就不好听。

好了,材料都准备齐全,接下来就要进行我们的“化学秀”了。

2.2 反应过程开始前,我们得先做个小准备,把乙醇和乙酸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比例大致是1:1,当然,这可不是死板的数学题,咱们可以稍微调调。

然后,加入几滴浓硫酸,这可是催化剂,能加速反应的。

接着,把这个混合物放到加热装置上,慢慢加热。

注意,别着急,慢慢来,控制温度,通常在6070摄氏度就好。

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开始了,空气中会弥漫出一阵浓浓的香甜味,简直像是厨房里在烤蛋糕,令人陶醉。

哦,那味道,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尝为快。

此时,反应开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等个十几分钟,哇哦,你会发现,混合物的颜色和气味都变了,这就是成功的开始!3. 分离与纯化3.1 分离过程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结束,我们就可以进行分离了。

这一步骤可不能马虎,得小心翼翼。

首先,用分液漏斗把生成的液体分层。

水和乙酸乙酯的密度不同,乙酸乙酯会在上面,水在下面,就像一层冰与火的对峙。

这时候,只需把上面的乙酸乙酯小心地倒出来,剩下的水就乖乖留在漏斗里。

3.2 纯化步骤接下来,要把提取的乙酸乙酯进一步纯化。

高考知识点制备乙酸乙酯

高考知识点制备乙酸乙酯

高考知识点制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它具有香味,常用作溶剂、香料和涂料溶剂等。

在高考化学考试中,乙酸乙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重点探讨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醋酸乙酯酯化法和酯交换反应法。

醋酸乙酯酯化法是将乙酸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反应,需要一定的酸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浓磷酸和磷酸酯等。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使用浓硫酸作为酸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

首先将一定量的乙酸和乙醇放入一个圆底烧瓶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将烧瓶连接到冷凝管和洗涤瓶上。

在冷凝管中通入冰水,使反应产热能够散发出去。

随着反应的进行,烧瓶中会逐渐生成乙酸乙酯。

最后,通过蒸馏,可以对产物进行纯化。

酯交换反应法是将乙醇与其他酯类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酯交换反应需要一定的酯交换剂来催化反应。

常用的酯交换剂有硫酸铵和碳酸导气管等。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硫酸铵作为酯交换剂进行酯交换反应。

具体的制备过程为:首先将一定量的乙醇和酸酐(酯类)放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硫酸铵。

通过升温加热和搅拌,使反应进行。

反应结束后,通过蒸馏可以分离出乙酸乙酯。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乙酸乙酯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合成。

例如逆反应法、环己酮推配法和格氏合成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工艺条件。

从化学反应的角度来看,乙酸乙酯的制备涉及到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等多重反应。

这些反应需要一定的催化剂和适宜的反应条件来提高产率和纯度。

此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也对制备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在高考化学考试中,了解这些反应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是很重要的。

乙酸乙酯作为一种常见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乙酸乙酯制备原理

乙酸乙酯制备原理

乙酸乙酯制备原理乙酸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水、香精等工业领域。

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酯化反应,下面将详细介绍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

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通过酸催化剂催化下乙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并利用分馏技术将产物分离。

具体的制备原理如下:1.反应方程式: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水2.反应条件:(1)反应温度:通常在50-70摄氏度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率。

(2)酸催化剂:常用酸催化剂有浓硫酸、浓磷酸、硼烷、甲基硫酸和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等。

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量会对反应速率和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3)反应时间: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十小时范围内,根据反应温度和酸催化剂浓度确定。

3.反应机理: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通过酸催化剂催化下,酸性催化剂可以离子化醇和羧酸,生成离子对,促使醇的羟基与羧基发生反应,生成酯和水。

在乙酸和乙醇反应时,酸催化剂可使醇中的羟基质子化,生成电离的乙醇阳离子,然后与酸性催化剂中的乙酸根离子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形成乙酸乙酯。

4.反应机制:酯化反应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酸催化生成酯酸根离子,生成酰氧化物中间体和亲核加成。

首先,酸催化剂质子化乙醇形成乙醇阳离子乙酸根离子,并与水分子形成酯酸根离子。

然后,乙醇阳离子和乙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酰氧化物中间体。

最后,水分子作为亲核试剂与酰氧化物中间体反应,酰基与水中氧原子形成酯,同时被酸催化剂再次质子化。

5.分离和提纯:在酯化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混合物需要经过分馏来分离和提纯。

由于乙酸乙酯和水的沸点差异较大,可以通过控制分馏温度和压力,将乙酸乙酯和水分离收集。

总结: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主要涉及酸催化剂催化下乙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并利用分馏技术将产物分离。

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通过酸催化剂质子化醇和羧酸,形成酯酸根离子,然后与酰氧化物中间体和水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浓度,以及通过分馏将产物分离纯化。

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

制备乙酸乙酯的方法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和化学原料,常用于涂料、胶水、油墨、溶剂等领域。

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热酸酯化反应、酯化脱水反应、醇酸酯化反应和乙酸酯化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热酸酯化反应:乙酸乙酯的热酸酯化反应是将乙酸和乙醇在酸催化条件下,加热反应制得。

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反应中,可以选择使用无水硫酸、磷酸或甲基磺酸等酸性催化剂,常见的有硫酸-甲醇体系或硫酸-磷酸体系。

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酸催化剂,在干燥条件下称取正确量的硫酸或磷酸,然后与足量的甲醇或乙醇混合,迅速搅拌,以求充分溶解。

2)在一个圆底烧瓶中,称取适量的乙酸和乙醇,加入先前制备好的酸催化剂,搅拌均匀。

3)将反应混合物置于沸水中加热,使反应温度保持在80-100℃之间,反应3-5小时。

4)反应完全后,用碱溶液中和酸催化剂,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分离出有机相。

5)用脱水剂(如无水硫酸钠)处理有机相,去除其中的水分。

6)最后,经过过滤和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2.酯化脱水反应:酯化脱水反应是将乙酸和乙醇在较低温度和空气中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反应方程为:2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具体实验操作如下:1)在一个圆底烧瓶中称取适量的乙酸和乙醇,加入少量的酸催化剂(如硫酸或磷酸)。

2)随后,加入酯化脱水剂(如氢氧化钠),混合均匀。

3)放入反应管,加入少量的铜丝促使其起火,用来加热反应。

4)在摄取器中接收生成的乙酸乙酯。

5)反应完全后,通过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进行简单的蒸馏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乙酸乙酯。

3.醇酸酯化反应:醇酸酯化反应是将醇与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反应生成酯的一种方法。

乙酸乙酯的制备即可以通过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得到。

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实验步骤如下:1)在一个圆底烧瓶中称取适量的乙酸和乙醇,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硫酸铵)混合均匀。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一、实验原理有机酸酯通常用醇和羧酸在少量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

酯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酸催化的可逆反应。

为了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用过量的醇或羧酸,也可以把反应中生成的酯或水及时地蒸出或是两者并用。

本实验通常可加入过量的乙醇和适量的浓硫酸,并将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地蒸出。

在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好反应物的温度、滴加原料的速度和蒸出产品的速度,使反应能进行得比较完全。

主反应:副反应:机理: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是按酸脱羟基醇脱氢的方式生成酯。

二、反应试剂、产物、副产物的物理常数三、药品四、实验流程图五、实验装置图(1)滴加蒸出装置(2)分液漏斗(3)蒸馏装置六、实验内容在250ml三口烧瓶中,放入3ml乙醇。

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入3ml浓硫酸。

在滴液漏斗中,装入剩下的20ml乙醇(共)和冰醋酸的混合液。

油浴加热烧瓶,保持油浴温度在140℃左右,这时反应混合物的温度约为120℃左右。

然后把滴液漏斗中的乙醇和醋酸的混合液慢慢地滴入蒸馏烧瓶中。

调节加料的速度,使之和蒸出酯的速度大致相等,加料时间约需90min。

这时,保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为120~125℃。

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约10min,直到不再有液体馏出为止。

反应完毕后,将饱和碳酸钠溶液很缓慢地加入馏出液中,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为止。

饱和碳酸钠溶液要小量分批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接受器(为什么)。

把混合液倒入漏斗中,静置,放出下面的水层。

用石蕊试纸检验酯层。

如果酯层仍显酸性,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直到酯层不显酸性为止。

用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洗涤(为什么),再用等体积的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

放出下层废液。

从分液漏斗上口将乙酸乙酯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内,加入无水碳酸钾干燥。

放置约30min,在此期间要间歇振荡锥形瓶。

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2、掌握液体有机化合物的精制方法(分馏)。

实验内容 一、实验原理在少量酸(H 2SO 4或HCl )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该反应通过加成-消去过程。

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了完成反应一般采用大量过量的反应试剂(根据反应物的价格,过量酸或过量醇)。

有时可以加入与水恒沸的物质不断从反应体系中带出水移动平衡(即减小产物的浓度)。

在实验室中也可以采用分水器来完成。

酯化反应的可能历程为:R COOHRCOHOH HR'OHR C OH OHOR'H -HR C OH OH OR'R C OH OH OR'HR C OH OH 2OR'-H 2OR C OHOR'H-R C O OR'乙酸乙酯的合成方法很多,例如:可由乙酸或其衍生物与乙醇反应制取,也可由乙酸钠与卤乙烷反应来合成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酸催化下由乙酸和乙醇直接酯化法。

常用浓硫酸、氯化氢、对甲苯磺酸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

若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其用量是醇的3%即可。

其反应为:CH 3COOH +CH 3CH 2OHH 2SO 4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H 2OH2H 2SO 4CH 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H 2SO 4H 2O +CH 2CH 2主反应:副反应: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提高产率的措施为:一方面加入过量的乙醇,另一方面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生成的产物和水,促进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但是,酯和水或乙醇的共沸物沸点与乙醇接近,为了能蒸出生成的酯和水,又尽量使乙醇少蒸出来,本实验采用了较长的分馏柱进行分馏。

《乙酸乙酯的制备》课件

《乙酸乙酯的制备》课件

熔点范围
沸点范围
溶解性
氧化反应:乙酸乙酯可被氧化剂氧化生成羧酸和醇
酯化反应:乙酸乙酯可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可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还原反应:乙酸乙酯可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醇和乙酸
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乙酸乙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乙酸乙酯在涂料和油漆中的应用
乙酸乙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酯化反应条件:催化剂、加热、搅拌
准备原料:乙醇、乙酸、浓硫酸、蒸馏水
混合原料:将乙醇、乙酸、浓硫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加热反应:将混合物加热,进行酯化反应
蒸馏分离:通过蒸馏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
干燥: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乙酸乙酯
收集:收集乙酸乙酯,进行称量
反应温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仪器,保持实验台整洁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设备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避免使用未经批准的化学品或试剂
保持实验室整洁和有序
遵循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应遵守的环保要求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环境的清洁与整理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方式
废弃物分类与处理方法
实验安全意识:强调实验操作规范,避免事故发生
环保意识:注重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乙酸乙酯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探索其他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汇报人:PPT
汇报人:PPT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02
03
04
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化学实验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化学实验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3)在酯化实验中,三种不同条件下酯化反应进行的快慢不同: 没有酸催化时,几乎没有乙酸乙酯生成;浓硫酸催化时生成的乙 酸乙酯的量最多,形成相同厚度的有机层时间最短;稀硫酸或稀 盐酸催化时,生成少量的乙酸乙酯,形成相同厚度的有机层时间 较长,说明浓硫酸在反应中起了催化剂、吸水剂的作用,而稀硫 酸、稀盐酸等无机酸仅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促进化学平衡向 酯化反应方向移动的作用。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化学反应向有利于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所以浓硫酸除了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以外还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使化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进行更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实验化学 物质的获取
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1、实验原理:反应方程式为
浓硫酸的H+可以用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由于该 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必须尽 量使化学反应向有利于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所 以浓硫酸除了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以外还具有吸水性 ,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使化学平衡向生成 物方向进行,更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2、实验记录表: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Biblioteka (1)不能,因为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 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乙 酸乙酯的含量不会增加。
(2)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乙醇的用量, 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乙酸的利用率;增加浓 硫酸的用量,利用浓硫酸吸水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加 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及时蒸出,通过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使化学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3 乙酸乙酯的制备一、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酯化反应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 浓硫酸和2 mL 乙酸,连接好实验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试剂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实验现象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实验结论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化学方程式+H—O—C2H5反应实质乙酸中—COOH脱—OH,乙醇中—OH脱—H,形成酯和H2O。

反应特点反应条件及其意义(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方便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浓硫酸一方面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另一方面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挥发出的乙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乙醇易溶于Na2CO3溶液,有利于乙酸乙酯与乙酸、乙醇的分离。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与饱和Na2CO3溶液混合时易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

注意事项(1)浓硫酸溶于乙醇或乙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将乙醇、乙酸、浓硫酸混合时,一般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冰醋酸。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3)为防止试管中液体在实验时暴沸,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在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或沸石。

(4)玻璃导管的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以防液体倒吸。

(5)开始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减少乙醇和乙酸的挥发;待有大量产物生成时,可大火加热,以便将产物蒸出。

(6)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兼冷凝作用。

(7)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①用浓H2SO4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加热将酯蒸出;③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加装冷凝回流装置。

二、如何辨析羧基和酯基羧基和酯基两种官能团结构相似,但性质不同。

羧基和酯基对比官能团代表物质表示方法羧基乙酸—COOH或酯基乙酸乙酯—COOR或(R不能为氢原子) 羧基(1)羧基的结构羧基的结构可用下图表示,其中含有四个共价键,即羧基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碳原子或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①号位置),碳氧双键(②号位置),碳氧共价键(③号位置),氢氧共价键(④号位置)。

(2)羧酸的酸性①电离方程式:RCOOH RCOO−+ H+。

由此可见,羧酸分子中表现酸性的是羧基(—COOH),即羧基中的氢电离产生氢离子。

注意:构成羧酸烃基中的氢不能电离。

②羧酸一般是弱酸(如乙酸、甲酸、苯甲酸等),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这些羧酸要写成化学式的形式。

酯基(1)酯基的结构酯基的结构可用如图表示,其中含有四个共价键,即酯基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碳原子或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①号位置),碳氧双键(②号位置),碳氧共价键(③号位置),氧原子与其他基团形成的共价键(④号位置)。

注:R不能是氢原子。

(2)酯基的形成羧酸与醇能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是醇分子中的烃氧基(RO—)作为取代基,取代了羧酸中的羟基而形成酯基。

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原理可用如下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OR'+H2O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发生酯化反应时,羧酸中断开的是碳氧单键,醇中断开的是氢氧单键。

酯化反应中的断键方式可归纳为“酸脱羟基醇脱氢”。

(3)酯基的性质所有的酯类物质都能在酸或碱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物是羧酸(或羧酸盐)和醇类物质。

酸性条件下,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但碱性条件下,该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这种现象可用化学平衡原理来解释。

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OH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或KOH)(或考向一乙酸乙酯的制取及应用典例1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合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乙酸乙酯的试管内盛有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中乙醇和乙酸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收集在试管内的乙酸乙酯是在碳酸钠溶液的________层。

(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的方法为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2)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醇易溶于水,乙酸可与碳酸钠发生反应而被吸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将乙酸乙酯和乙醇、乙酸分离,所以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为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3)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4)因为乙酸与乙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反应中乙醇和乙酸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5)因为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所以收集在试管内的乙酸乙酯是在碳酸钠溶液的上层;(6)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7)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将收集到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的方法为分液。

【答案】(1)向乙醇中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2)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层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3)催化剂和吸水剂(4)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5)上(6)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7)分液1.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如下所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B.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D.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有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热①用酒精灯加热: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教材中的实验需要用酒精灯加热的有乙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蒸馏石油的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②水浴加热:银镜反应(温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水浴)、蔗糖的水解(热水浴)。

(2)蒸馏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暴沸;冷凝管一般选用直形冷凝管,冷凝剂的流动方向与被冷凝的液体的流动方向应相反。

(3)萃取、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4)冷凝回流当需要使被汽化的物质重新流回到反应容器中时,可通过在反应容器的上方添加一个长导管达到此目的(此时空气是冷凝剂),若需要冷凝的试剂沸点较低,则需要在容器的上方安装冷凝管,常选用球形冷凝管,此时冷凝剂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5)在有机制备实验中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提高产品的产率常用的方法:①及时蒸出或分离出产品;②用吸收剂吸收其他产物,如水;③利用回流装置,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考向二酯的组成和性质典例1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R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B.符合该分子式的羧酸类同分异构体有4 种C.R水解得到的酸至少有5对共用电子对数目D.R水解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4种烯烃【解析】A项、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可能有甲酸丁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酯和丁酸甲酯4种,甲酸丁酯的结构有HCOOCH2CH2CH2CH3、HCOOCH(CH3)CH2CH3、HCOOCH2CH(CH3)2和HCOOC(CH3)34种,乙酸丙酯有CH3COOCH2CH2CH3和CH3COOCH(CH3)22种,丙酸乙酯有CH3CH2COOCH2CH31种,丁酸甲酯有CH3(CH2)2COOCH3和(CH3)2CHCOOCH32种,在酸性条件下水生成的解酸有HCOOH、CH3COOH、CH3CH2COOH、CH3CH2CH2COOH和(CH3)2CHCOOH5种,生成的醇有CH3OH、CH3CH2OH、CH3CH2CH2OH、CH3CH(OH)CH3、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CH3)2CHCH2OH和(CH3)3COH8种,则它们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5×8=40种,故A正确;B项、符合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结构为C4H9—COOH,丁基C4H9—有4种,则C5H10O2的羧酸同分异构体有4种,故B正确;C项、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水解得到的最简单的酸为甲酸,由甲酸的结构式可知分子中含有5对共用电子对数目,当酸分子中的C原子数增多时,C—C、H—C数目也增多,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增多,则R水解得到的酸至少有5对共用电子对数目,故C正确;D项、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水解得到的醇若能发生消去反应,则醇最少有两个C原子,而且羟基连接的C原子的邻位C上要有H原子,符合条件的醇有CH3CH2OH、CH3CH2CH2OH、CH3CH(OH)CH3、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CH3)2CHCH2OH和(CH3)3COH,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CH2=CH2、CH3CH=CH2、CH3CH2CH=CH2、CH3CH=CHCH3和(CH3)2C=CH25种烯烃,故D错误;故选D。

【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B.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C.乙酸乙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均有醇生成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1.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反应物之一肯定是乙醇B.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吸水C.酯化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D.酯化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2.关于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试剂混合时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和乙酸B.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当用大火快速加热C.反应中长导管的作用有两个:导气和冷凝D.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羧基和醇羟基的反应3.下列哪个是以乙酸、浓硫酸和乙醇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的最佳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4.分子式为C8H8O2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且能发生水解反应,则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A.9种B.16种C.19种D.25种5.有下列六种有机物:①硝基苯、②苯、③溴苯、④乙酸、⑤乙醇、⑥乙酸乙酯,其中难溶于水且比水轻的含氧有机物是A.②④⑥B.①②③C.⑤和⑥D.只有⑥6.已知苯甲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