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矿区平硐工程安全生产规程

矿区平硐工程安全生产规程现场安全规定1、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穿着工作服、劳保鞋、配带安全帽,特殊工作人员要配带专门的防护用品,如电焊工要配带面罩和目镜。
2、施工现场和各种施工设施、管道线路等,要符合防洪、防火、防砸、防风以及工业卫生等安全要求。
3、施工现场存放的设备、材料,应做到场地安全可靠,存放整齐,通道畅通。
场内道路设计、施工要做到符合行车要求,对于频繁交叉路口,派专人指挥,危险地段要挂“危险”或“禁止通行”标志牌,夜间设红灯示警。
4、施工现场的危险点源处,应有安全设施或明显标志。
5、全体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并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生产中坚守岗位,严禁矿区喝酒。
6、不得在架空电力线正下方搭设作业棚、建造暂时设施和堆放物品。
7、电工、焊工、炮工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岗位操作规程结合本工程生产实际情况,编制野外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凿岩、爆破员、安全员、押运员、钻工、物料运输、电器修理、电焊、场内驾驶等各主要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用科学完善的岗位操作行为准则规范各岗位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杜绝各种违章,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
(一)基本安全规定1、新工人(含转岗工、临时工)上岗前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低于70学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采用新技术、新机具前要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培训。
2、人员进人槽、巷、井下工作面时,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穿戴整齐;应注意观察各种标志、信号和来往车辆;无标志巷道不得随便进入;井下不允许单人进行作业。
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安全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方准施工。
3、井巷开口处支护必须安全可靠,开口上方、两侧坡度陡时必须砌筑挡土墙,井巷必须保证与地面畅通。
4、工作人员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施工现场要作好防火、防爆、防雷、防风、防洪、防暑、防冻、防坍塌、防雪崩、防中毒、防窒息、防滑跌、防尘毒音。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回风平硐。
二、巷道用途及掘进目的:巷道用途是回风。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回风平硐巷道设计长度 m,服务年限 a。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07年7月份开工,预计2011年3月份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一采区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5年6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回风平硐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7年6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属大地静力场型,简单型。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回风平硐掘进地质说明书概况巷道名称回风平硐水平名称1390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地面标高1420~1840m 井下标高1420m~1400m 地面位置地面相对位置:开孔位置位于工业广场四周采掘情况巷道位于副平硐旁边,间距为45m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对地面设施无影响预计揭露煤、岩层情况回风平硐开门后施工层位位于茅口组灰岩内,巷道以15°下山掘进105m后变平,变平掘进262m后将进入龙潭组含煤地层,在一采区范围内,巷道属于穿层巷道,穿过白瓦厂向斜和生纸山背斜,揭露的层位为茅口组、龙谭组地层。
巷道将三次揭露6中煤。
瓦斯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中甲烷含量平均值为90.31%。
6中煤的瓦斯含量为14~15毫升/克·可燃质,瓦斯压力为0.5Mpa。
煤尘6中煤取样进行煤尘爆炸性实验,火焰长度、岩粉量均为0,该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
煤的自燃对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着火点温度差在26~33℃之间,煤层自燃趋势等级为较易自燃煤。
地压地温16.5℃~35.5℃岩层产状煤岩层走向:26°~38°,倾向296°~308°,沿掘进方向煤岩层倾角为1°~4°,过白瓦厂向斜轴部后-1~-4°。
回风巷作业规程

e、拉拔过程中,锚杆拧入套管头的长度不小于20mm,锚具5m范围内不得站其他人员,防止意外伤人。
第三节支护设计
依据巷道围岩性质和邻近工作面矿压资料,采用锚杆、锚索支护作为永久支护,能极大程度地起到悬吊、组合梁,加固拱和围岩补强作用,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支护方法。故所掘巷道确定采用锚杆、锚索支护作为永久支护,滑移式掩护前探钢梁作为临时支护。巷道断面图见(图3)、支护平面图见:
锚杆支护工艺:锚杆支护作业,必须在前探梁掩护下进行,要掌握好眼深尺寸,锚杆间距。钻孔钻好后,将树脂药卷用锚杆顶入钻孔内到位后,立即开启钻机边搅拌边顶入到眼底,搅拌时间约30秒,凝固10分钟后,将托板单垫片双螺母先后安上,并用专用力矩扳手把螺母拧紧,预紧力矩不低于120NM,螺母下锚杆外露长度在20-50mm之间。每根锚杆使用一卷树脂锚固剂,锚固长度不低于0.6米,在较高的地段安混凝土托板时,要站在高凳上,一人扶凳一人站在凳上安设,还需要一人站在底下用长杠顶住托板,以防掉下伤人。
第三节地质构造
11#层集中回风巷所在煤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煤层,局部为复杂结构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为:老顶粉砂岩,细砂岩,胶结致密,稳定性好,直接顶是以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为主,含较多黄铁矿,性较硬。伪顶黑色,较密块状,泥质结构。直接底是黑色,致密块状,性较硬质纯,具滑感,含少量炭化植物碎屑,老底灰色,石英石长石为主,具微波状层理。地质构造简单,巷道所在区域坡度变化不大,在该掘进范围内无褶曲,210米处遇陷落柱,预计巷道西部有一斜交于11#层集中皮带巷的断层,落差1米左右,顶板较破碎。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顶板管理。
11#层集中皮带巷锚杆钢带支护,间距1.2米,排距1.2米,在中线处居中布置一排,间距4米,如果工作面顶板破碎,锚索支护沿中线两侧且对称于巷道中线各布置一行,呈三花布置,排距1.4米,间距4米。
15号回风平硐反修巷道施工措施

15号回风平硐返修巷道施工措施一工程概况大头羊煤矿轨道上山车场及轨道下山在15号回风平硐104米处,海拔标高+3720,上山方位角133022′,该回风平硐为原有巷道。
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成形差,顶部高低相差2.3米,宽窄相差1.2米,部分地段高度超过5米。
其中有18.8米为泥石流段,木棚周围全是流沙。
在104米处为F2断层,上车场正好开在该断层带上。
所以,该巷道返修难度较大。
由于返修的巷道,岩石为花岗岩f=8。
巷道内无积水,穿越F2断层,褶皱较多,部分地段为角砾石。
二工程特征1、井口距运输巷道交差点35米为裸体巷道,为确保正常出煤,该巷道暂不返修。
待春节停产期间再作返修。
2、35-54米段,共19米裸体巷道,高2.65米,宽2.7米,个别地段高度达3米,顶部为尖形。
3、54-72.8米段,共18.8米穿越F2断层经塌方进水已形成泥石流,该段上部已全部塌实,木棚外围全是流沙,巷道现净宽1.56米,净高1.7米。
4、72.8-104米段。
共31.2米大部分为木棚支护,顶部跨落严重,部分顶板已压碎,成形比较差。
巷道底部宽度均超过3米,巷道最低处高2.3米,大部分在3米以上,返修时需要大量充填物。
5、上部车场在回风平硐104米处,该处岩石破碎。
施工该车场难度太大,无法控制巷道成形。
三工程量回风平硐内到轨道上车场开口处,需要返修巷道69米,共三段。
1、第一段19米裸体巷道挑顶、扩帮后,架设金属支架24棚,间距800mm,50mm厚木板花背,顶部用坑木绞实,每米需要坑木绞顶0.3m3,出矸1.2m3。
2、第二段18.8米泥石流段巷道撤棚后,架设金属支架38棚,间距500mm,100mm厚木板花背,侧、顶部再铺一层直径4mm 的钢丝网档沙,钢丝网上部再用坑木绞实,每米需要钢丝网6.73m2,需要绞顶坑木2m3,出矸2.2m3。
3第三段31.2米木棚支护段巷道撤棚后,挑顶、挂网喷浆。
喷浆厚度100mm。
四施工方案根据回风平硐内的地质情况,以及井口工业场地的地理条件,现在又是寒冬季节,高原缺氧。
平硐掘进作业规程

福建凯业镇雄煤业XXX 煤洞湾煤矿掘进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风井编制单位:煤洞湾煤矿编制人:王岩石编制日期:2006年3月1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风井(平硐)在距C6煤层底板35米处,总工程量800m,坡度3‰~5‰,采用锚喷支护,硐口采用砌碹支护,主要做为矿井永久回风道,预计开工时间2006年3月20日,预计竣工时间2007年月。
第二节编写依据主要编写依据为:一、矿井初步设计二、《煤洞湾煤矿地质说明书》三、结合原矿井实见资料四、结合矿井地形地貌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区开采情况原井采空区位于+877m水平,所以老空区的水、火、瓦斯对该工程无影响,综合情况见附表。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情况该矿煤(岩)层属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厚度约130m,含可采煤层二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一该矿区范围内只有C5、C6煤层可采,C6煤层比较稳定,是该矿主采层。
本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其主要成分为CH4和CO2,煤层不自燃,煤尘无爆炸性。
附综合柱状图第三节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煤矿位于瓦石背斜南东翼,背斜呈北东~南西向,矿区地层走向东,倾角65°~78°。
呈单斜构造,矿区内无大断层,构造较简单,局部地段有小褶曲和小断层存在,对煤矿生产有影响。
矿区属中、高山区,亚热带季风高原性气候,雨季5~10月,旱季11月~4月。
全年雨雾天多,温度大,属长江水系。
卡以头组裂隙含水层厚约90m,有较强含水性对煤矿生产有直接影响;长兴组裂隙含水层厚约40m,属弱含水层;龙潭组含水层厚约130m,节理、裂隙发育,富水性弱,含C5、C6煤层,对煤矿开采有一定影响。
上述含水层均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点的形式排出,煤系地层含水层将成为矿床充水的间接水源,在生产中要注意断层,破碎带导水及老窑涌水。
综合柱状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风井布置在距C6煤层底板约35m的粉砂岩与泥岩中,出井方位10°,净断面:4.65㎡,巷道坡度3‰~5‰。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范文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硐室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规范硐室作业活动,制定本安全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的硐室作业,包括矿山、建筑、冶金等各个领域。
第三条硐室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严格遵守本安全规程的要求。
任何人不得违反安全规程进行作业。
第四条硐室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组织的工作安排,确保作业按照计划进行。
第五条任何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都应及时上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第六条本安全规程的解释权归硐室作业负责人或安全保障部门所有。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七条硐室作业前,必须对硐室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第八条硐室作业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第九条硐室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第十条作业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作业前,硐室作业人员应进行身体检查,确认身体健康方可参与作业。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二条硐室作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超负荷作业和乱操作。
第十三条硐室作业人员应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避免堆放杂物。
第十四条硐室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
第十五条作业中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保障部门。
第十六条硐室作业人员应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章紧急情况处置第十七条发生紧急情况时,硐室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八条硐室作业人员应熟悉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第十九条发生火灾时,应第一时间报警,并按照灭火器材和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第二十条发生瓦斯泄漏或有毒气体泄漏时,应立即撤离作业区域,并通知安全保障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发生坍塌或其他事故时,应保持冷静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保障部门,协助救援工作。
第五章责任与违规处理第二十二条硐室作业负责人负有组织、领导和监督作业的责任,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938-962m回风上山作业规程

938-962m回风上山作业规程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一、巷道位置及用途+938m~+962m回风上山位于矿井+938m平硐以东,全长约160米,倾角10-12o,现为金属支架支护(掘进断面上宽2.7米、下宽3.3米、高2.25米),改造为砌碹支护,主要用于矿井通风、行人等。
二、巷道关系图三、巷道断面图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作业规程二、工程特征表三、主要生产系统图1、通风系统图2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作业规程2、运输线路图4、防尘系统图3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作业规程5、避灾路线图6、供电系统图4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作业规程二、编写依据1.2006年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说明;2.矿山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法的有关规定;3.《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4.荥经县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5.《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南》;第二章地质情况一、地质构造及围岩特征1、现揭露地质根据所揭露的巷道情况来看,煤层顶板较为完整,地质构造及顶板淋水较小,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质较硬。
5齐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掘进作业规程2、围岩特征:矿区所采五连炭煤层为复合煤层结构,即五层煤炭四层夹矸。
据现场实测,矿区可见煤层为五层,其底部两层煤间夹矸较薄,不易区分,实际是由四个分煤层及三层夹矸组成.煤层(从上至下分为棚炭、花炭、腰炭、正炭和槽口炭)厚度变化如下:五连煤炭(C5)煤层总厚0.94~1.03m,平均0.99m;五连炭纯煤总厚0.72~0.83m,平均厚0.77m,各分煤层厚度3~64cm不等,分夹矸厚5~18cm不等。
该煤层厚度较稳定,为区域性可采煤层。
煤层伪顶为三层,厚约0.3~0.5米的炭质页岩,随采随落,直接顶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俗称三皮棚,厚约0.8~1.0米,除有断层、节理、裂隙时垮落,一般不易垮落。
老顶为粉砂岩,较稳定,属中等坚硬性岩石。
青松岭回风平硐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青松岭煤矿掘进作业规程井巷名称:回风平硐矿长:技术负责人:编制:日期:2009年2月16日规程会审一、掘进工作面慨况:该掘进工作面位于主井西南面,风井利用原盛源煤矿的风井平硐进行扩建、改造。
原盛源煤矿的风井平硐巷道断面为:S=1.8 X 1.7=3.06㎡,采用木支护。
现进行扩建、改造掘进水平巷道设计走向长度140米、坡度3‰、方位角AB段166°、BC段150°、CD段190°如图所示。
回风平硐井口坐标:X=2928443,Y=35586171,担负M12、M13、M14煤层的回风任务。
巷道开口处标高为+1650米。
地面无建筑物,因此在开采设计过程中无须划定禁采范围、留足煤柱。
二、地质慨况该掘进面掘进范围内属喀斯特岩溶侵蚀构造,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无较大的构造影响。
表现为一个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16~29°。
施工中本巷上部为石灰岩、底部为灰色至深灰色细砂岩、,局部夹少量炭质页岩,离地表较浅,应注意地表水渗入,支护必须符合要求。
三、瓦斯岩尘及自燃发火情况根据原盛源煤矿和翁卡煤矿所做的鉴定,根据测定的情况看:瓦斯:属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9.74 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0.46 m³/min。
煤尘:煤层无煤尘爆炸性。
自燃: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
该掘进面掘进范围内,施工中本巷上部为石灰岩、底部为灰色至深灰色细砂岩、,局部夹少量炭质页岩,无煤层构造。
系石灰岩巷。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通风:工作面采用11kw局扇供风,用Ф400mm有胶质风筒向工作面供风,同时必须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局扇必须设在新鲜风流中,随着掘进进度推进。
2、防尘:掘进开工前首先必须安装好洒水、喷雾装置,放炮前后要洒水灭尘。
3、供电:外部电源至矿配电房供掘进工作面动力用电。
风机、工作面配电点采用独立的供电系统。
4、排水:掘进工作面按设计施工出排水沟、通过临时水沟排出地面水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回风平硐。
二、巷道用途及掘进目的:巷道用途是回风。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回风平硐巷道设计长度 m,服务年限 a。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07年7月份开工,预计2011年3月份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设计说明书名称为《一采区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5年6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名称为《回风平硐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7年6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属大地静力场型,简单型。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回风平硐掘进地质说明书概况巷道名称回风平硐水平名称1390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地面标高1420~1840m 井下标高1420m~1400m 地面位置地面相对位置:开孔位置位于工业广场四周采掘情况巷道位于副平硐旁边,间距为45m掘进对地面设施的影响对地面设施无影响预计揭露煤、岩层情况回风平硐开门后施工层位位于茅口组灰岩内,巷道以15°下山掘进105m后变平,变平掘进262m后将进入龙潭组含煤地层,在一采区范围内,巷道属于穿层巷道,穿过白瓦厂向斜和生纸山背斜,揭露的层位为茅口组、龙谭组地层。
巷道将三次揭露6中煤。
瓦斯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中甲烷含量平均值为90.31%。
6中煤的瓦斯含量为14~15毫升/克·可燃质,瓦斯压力为0.5Mpa。
煤尘6中煤取样进行煤尘爆炸性实验,火焰长度、岩粉量均为0,该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
煤的自燃对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着火点温度差在26~33℃之间,煤层自燃趋势等级为较易自燃煤。
地压地温16.5℃~35.5℃岩层产状煤岩层走向:26°~38°,倾向296°~308°,沿掘进方向煤岩层倾角为1°~4°,过白瓦厂向斜轴部后-1~-4°。
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及褶曲巷道将穿过白瓦厂向斜和生纸山背斜,受褶皱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煤、岩层较破碎、节理较发育,顶板压力大,隐伏构造多,存有瓦斯及水涌出的可能。
陷落柱该采区内无岩溶陷落柱现象火成岩侵入体该采区内无火成岩侵入现象裂隙岩层裂隙很发育断层情况一览表断层名称走向倾向倾角(°) 性质落差(m) 对掘进的影响水文地质水文情况主要含水层为茅口组灰岩水、煤系自身砂岩弱含水层和上部长兴灰岩水以及裂隙、孔隙水。
施工主要受煤系自身砂岩水和巷道上部裂隙水影响,巷道施工淋水较大,预计施工过程中巷道涌水量在10~30m3/h,最大涌水量达到50~100 m3/h。
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煤(岩)层综合柱状图附图1(1:200)407.48 2.86 1.836411 2.81405.59泥灰岩类动物化石。
412.46 4.98 3.396811 4.89410.48粉砂质泥岩植物叶、茎化石。
413.65 1.19 1.1910011 1.17411.65煤与顶底板明显接触。
416.13 2.48 2.40979 2.45414.10泥质粉砂岩同生结核,底部产植物茎叶化石,顶部0.25米产植物根化石。
418.662.53 2.35939 2.50416.60煤泽,内生裂隙发育,中部417.15~417.40米处含不规则黄铁矿结核较多,与顶、底呈明显419.650.990.757690.98417.58泥岩 灰色,片状,松软,遇水风化膨胀,可塑性中等,含鲕粒黄铁矿结核,产植物根化石。
421.12 1.47 1.471009 1.97419.03细砂岩 浅灰色,薄层状,分选差,岩屑为主,泥质胶结,松散,含菱铁质结核和少量炭屑。
422.300.650.6510090.64420.19泥岩灰色,鳞片状,松软,含鲕粒菱铁质结核,膨胀性、可塑性中等,富产植物根化石。
423.210.910.727990.90421.09粉砂质泥岩含菱铁质结核。
423.500.290.258690.29421.38泥岩424.070.570.417290.56421.94煤隙发育,玻璃光泽为主,含黄铁矿结核,与顶、底板明显接触。
424.870.800.8010090.79422.73泥岩理发育,具方解石膜。
426.07 1.20 1.10929 1.19423.92细砂岩427.18 1.110.90819 1.10425.02粉砂质泥岩429.95 2.77 2.57938 2.74427.76粉砂岩菱铁质结核,428.18~428.58米为细砂岩。
430.270.320.257880.32428.08粉砂质泥岩深灰色,块状,半坚硬,裂隙发育,具磨光镜面,产植物叶、茎化石。
430.700.430.051280.43428.51煤 黑色,块状,暗淡型煤,沥青光泽,质劣,与顶底板呈过渡接触。
431.070.370.308180.37428.88泥岩 灰色,块状,松软,膨胀性、可塑性中等,节理发育,产植物根化石。
432.45 1.38 1.381008 1.37430.25细砂岩解石膜。
433.150.700.70100100.69430.94粉砂岩 深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少量节理,夹菱铁岩薄层,含少量炭屑。
433.860.710.7099100.70431.64泥质粉砂岩茎化石和腕足类动物化石。
434.650.790.6076100.78432.42煤生裂隙发育,方解石充填,含不规则黄铁矿结核,与顶底明显接触。
434.850.200.20100100.20432.62泥岩灰色,鳞片状,松软,节理发育,具大量方解石膜,产植物根化石。
浅灰色,中~厚层状,分选好,铁质胶结,长石、岩屑为主,坚硬,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浅灰色,薄~中厚层状,分选差,钙质胶结,坚硬,交错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具方 灰色,薄~中厚层状,铁质胶结,坚硬,脉状层理,节理、裂隙发育,方解石充填,含 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砂质结构,波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夹粉砂岩薄层,产腕足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波状、透镜状层理,节理少见,含黄铁矿和菱铁质结核,底产 黑色,块状,暗煤为主,夹亮煤,参差状断口,半暗型煤,沥青光泽,内生裂隙发育, 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水平纹理和透镜状层理,含蠕虫状、豆状黄铁矿和少量菱铁质 黑色,块状,亮煤为主,夹镜煤暗煤等,宽条带结构,半亮型煤,参差状断口,玻璃光接触。
黑灰色,片状,水平层理,半坚硬,含蠕虫状、粒状黄铁矿结核,含大量细炭石,顶部 灰色,鳞片状,松软,易风化,膨胀性、可塑性中等,含鲕状菱铁矿结核,产植物叶、茎化石。
黑色,块状,亮煤为主,夹镜煤、暗煤,中条带结构,半亮型煤,参差状断口,内生裂 灰色,鳞片状,松软,遇水风化膨胀,富产植物根化石,底含鲕粒菱铁质结核,底部节 深灰色,薄层状,半坚硬,含黄铁矿结核,底部0.30米为粉砂质泥岩,其中产植物叶、 黑色,块状,半亮~光亮型煤,亮煤、镜煤为主,夹暗煤,玻璃光泽和似金属光泽,内76下6中6上B 1地 层 综 合 柱 状 图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 施工顺序该巷道为回风平硐延伸巷道,开口位置在七号联络巷交叉口位置往前延伸,方位是N58°30′E ,坡度为3‰的上坡,施工总长度2500 m ;支护采用锚网+喷砼+锚索联合支护,喷射砼强度C 20,喷护厚度为120mm 。
附:回风平硐平面图。
平面图 附:图2(1:250)八号联络巷七号联络巷 平面图 图2五中车场16中04运输顺槽施工迎头1604轨顺底抽巷1604轨顺回风通道六中车场1604轨顺九号联络巷副井口方向第二节 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1——1断面(全岩)断面支护设计如下表:表3-1 巷道断面支护设计表巷道名称断面 形状S 掘(m 2) S 净(m 2)掘宽(m) 掘高(m) 净宽(m) 净高(m)1——1断面 半圆拱形 21.4 20 5.44 4.52 5.2 4.4二、巷道断面支护图断面支护图 附:图4(1:50)树脂锚杆¢22×2200mm回风平硐支护图 图41:50三、断面支护方式 (一)两帮支护1—1断面为全岩施工两帮均采用打锚杆挂钢筋网喷浆支护。
锚杆自巷道中心线开始按锚杆间排距800×800㎜矩形布置,锚杆自底板向上350mm 处开始布置。
(二)顶板支护 1、顶板临时支护:顶板采用金属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规格为Φ76×3500㎜的钢管制作,间距为顶板锚杆间距,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形式为马蹄形,每根前探梁采用2个吊环悬吊。
吊环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施工期间必须配备规格为Φ76×3500㎜前探梁4根。
1—1断面正常使用3根,备用1根;断面临时支护平、剖面图 附图5(1:50)迎头说明:1、尺寸单位均为 mm.2、最大空顶距1900mm.3、最小空顶距300mm.吊环前探梁螺纹钢锚杆1-1断面前探梁临时支护图、剖面图51:50迎头前探梁背板吊环螺纹钢锚杆2、顶板永久支护:(1)顶板永久支护方式:回风平硐采用锚、网、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支护材料为左螺纹无纵筋高强度锚杆、树脂锚固剂、金属网;锚杆间排距为:800mm×800mm。
锚杆支护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1、顶部锚杆长度计算:L = (1+1/2f)×(1.1+B/10)=(1+1/2x4)×(1.1+5.44/10)=4.932m式中:f—顶板(煤)的普氏硬度系数,f=4;B—巷道最大跨度,5.44m;顶锚杆实际长度 L顶=L+L1=4.932+0.1=5.032m式中:L1—锚杆的外露长度最后选取锚杆规格为:φ22×2200mm螺纹锚杆,有效长度为2.1m。
2、帮部锚杆长度计算:L帮 = l` + Z+ L1l`=(1+f)/(1+2f)+(B-1)/(B+1)式中:l`—两帮煤体非有效承载区宽度;Z —帮部锚杆伸出非有效承载区之外的额定锚固深度,Z=0.35;L1—锚杆外露长度,0.1m;l`=(1+f)/(1+2f)+(B-1)/(B+1) =(1+4)/(1+2×4)+(5.44-1)/(5.44+1) =1.239mL帮 = l` + Z+ L1=1.239+0.35+0.1=1.689m3、间排距锚杆的间排距要保证其约束强度尽可能均匀分布,按下式估算锚杆间排距的几何平均数D平:D平=1/2K铺K护{3I/(1+2I)+(2f-1)/(2f+1)}式中:K铺-锚固方式系数,全长锚固系数取1.1。
K护-护顶方式系数,铺金属网取1.2。
I-围岩完整性系数,取0.4。
D平=1/2×1.1×1.2×{3×0.4/(1+2×0.4)+(2×2-1)/(2×2+1)}=0.836(m)为保证巷道的支护强度,取间排距为800mm×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