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头硐室规程(终稿)

合集下载

机头硐室规程(终稿)

机头硐室规程(终稿)
8、喷厚:合格:不小于设计90%。
9、表面平整度:≤50mm。
10、基础深度:≤10%。
11、保护层喷厚:20~40mm。
3、高度:起拱线至顶、底板距离:合格:0~+200mm。
4、坡度:合格:±1‰。
(二)锚杆、锚索支护质量标准:
1、杆体及配件:杆体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绞线的材质、规格、结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锚固剂:树脂药卷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安装质量:合格:基本密贴壁面;优良:密贴壁面楔紧。
10.9
12.3
4-4
断面
直墙半圆拱形
锚、网、索、喷+素砼
100
1.75
4.8
5.8
4.0
4.65
16.7
23.4
10-10
断面
直墙半圆拱形
锚、网、索、喷+素砼
100
3.6
5.5
6.5
6.2
6.85
30.9
40.0
11-11
断面
直墙半圆拱形
锚、网、索、喷+素砼
100
3.65
5.0
6.0
6.0
6.65
表1井上下对照关系表水平采区320m水平工程名称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地面标高m869650井下标高m418747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本工作面地表位于孟村矿井工业广场以西的黄土塬黄土梁和沟壑地段塬面大部为旱地果园和废弃窑洞地表有零散建筑物为冉店居民住房
第一节概况....................................................-4-

机电硐室规章制度内容

机电硐室规章制度内容

机电硐室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电硐室的管理秩序,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机电硐室的管理和运行工作,具体执行人员为机电硐室管理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机电硐室管理员是机电硐室的管理和运行工作负责人,全面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工作。

第四条机电硐室相关工作人员是指参与机电硐室管理和运行工作的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本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

第五条机电硐室管理员有权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安排和考核,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和纠正。

第六条机电硐室涉及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事项,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任何违规行为将被严厉处理。

第七条机电硐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八条机电硐室管理员有权对机电硐室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并及时向相关工作人员通知执行。

第九条机电硐室管理员有义务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机电硐室运行情况,接受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机电硐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服从机电硐室管理员的指挥和管理,绝不得擅自行动。

第二章机电硐室的日常管理第十一条机电硐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运行监控、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故障处理、设备安全防范等内容。

第十二条机电硐室管理员负责对机电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监控,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十三条机电硐室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必须按照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第十四条机电硐室设备故障处理工作必须及时响应,迅速排除故障,确保设备运行不受影响。

第十五条机电硐室设备安全防范工作必须到位,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第十六条机电硐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设备管理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设备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机电硐室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必须及时填写和归档,便于日后查询和追溯。

第十八条机电硐室的设备维修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技能的维修人员进行,确保维修质量。

机电硐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

机电硐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

机电硐室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机电硐室管理,维护硐室设备安全和人员健康,保障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机电硐室内所有设备、人员及行为。

第三条机电硐室负责人负责全面执行本规章制度,对硐室内发生的问题负有责任。

第四条机电硐室负责人有权对硐室内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通报、停职、开除等。

第五条机电硐室负责人有义务对硐室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二章机电硐室设备管理第六条机电硐室设备包括起重机、卷扬机、输送机等设备,任何人员禁止擅自操作设备。

第七条使用设备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第八条设备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设备干净整洁。

第九条设备出现故障需及时报修,不得私自动手修理。

第十条设备报废或更换需要提交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三章机电硐室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机电硐室内严禁吸烟、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第十二条机电硐室内禁止私自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三条机电硐室内禁止乱丢杂物,保持硐室环境整洁。

第十四条发现火灾隐患,应及时通报并采取措施排除。

第十五条机电硐室内应配备标识明显的应急通道和设备。

第十六条机电硐室内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需及时整改。

第四章机电硐室人员管理第十七条进入机电硐室需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防护装备。

第十八条机电硐室内人员严禁大声喧哗、斗殴等不文明行为。

第十九条机电硐室内人员需服从管理人员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第二十条机电硐室内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离岗位。

第二十一条机电硐室内人员需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影响硐室卫生。

第五章违规处罚第二十二条机电硐室内人员如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将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三条违规行为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类,处罚力度依次加大。

第二十四条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安全规定、擅自操作设备、损坏硐室设备等。

第二十五条违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警告通报、停职、开除等。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规章制度由机电硐室负责人负责解释,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处罚。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硐室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结构,在矿山、地铁、隧道等工程中都有应用。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是为了确保硐室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人员伤害、物质损失等事故的发生,制定的具有规范作用的一套安全操作规程。

下面将从硐室作业的准备工作、硐室内作业、硐室出口控制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硐室作业安全规程。

一、硐室作业前的准备1.化验备品:在作业前必须配备好硐室内必备的垃圾桶、水桶、电气设备、通讯设备等。

同时还需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防毒面具和救生器材等。

2.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硐室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掌握硐室安全作业规程,确保能够正确操作,避免意外事故。

3.硐室检查:作业前必须进行硐室内部的检查,检查硐室内的结构是否完好、通风系统是否正常,同时还要检查硐室内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如气体、化学药品等)。

4.设备的功能检查:硐室内的设备必须要进行功能检查,并确保设备运行良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硐室内作业1.通风措施:硐室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和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产生伤害。

2.危险识别:硐室内必须正确识别并标示危险区域,并设置警示牌,做好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作业人员状态:硐室内作业人员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避免疲劳工作、情绪不稳等因素,确保作业安全。

4.机械设备使用:硐室内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必须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维修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三、硐室出口控制1.出入口设施:硐室的出入口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和指示牌,避免未经许可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硐室。

2.标记明示:每个硐室的出入口必须在明显位置标示硐室的名称、通行规则、安全注意事项等。

3.控制人员许可:对于进入硐室的人员必须在硐室出口处接受授权管理,必须得到工地监理部门、工地管理人员的批准方可入内进行作业。

4.应急措施:硐室出口必须配备应急安全设备,如救生绳索、车载灭火器等,确保遇到事故时能够及时处理。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范文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范文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硐室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规范硐室作业活动,制定本安全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的硐室作业,包括矿山、建筑、冶金等各个领域。

第三条硐室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严格遵守本安全规程的要求。

任何人不得违反安全规程进行作业。

第四条硐室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组织的工作安排,确保作业按照计划进行。

第五条任何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都应及时上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第六条本安全规程的解释权归硐室作业负责人或安全保障部门所有。

第二章作业准备第七条硐室作业前,必须对硐室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安全通道畅通。

第八条硐室作业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第九条硐室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手套等。

第十条作业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作业前,硐室作业人员应进行身体检查,确认身体健康方可参与作业。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十二条硐室作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超负荷作业和乱操作。

第十三条硐室作业人员应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避免堆放杂物。

第十四条硐室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复。

第十五条作业中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保障部门。

第十六条硐室作业人员应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章紧急情况处置第十七条发生紧急情况时,硐室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八条硐室作业人员应熟悉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第十九条发生火灾时,应第一时间报警,并按照灭火器材和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第二十条发生瓦斯泄漏或有毒气体泄漏时,应立即撤离作业区域,并通知安全保障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发生坍塌或其他事故时,应保持冷静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和安全保障部门,协助救援工作。

第五章责任与违规处理第二十二条硐室作业负责人负有组织、领导和监督作业的责任,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正式)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硐室作业安全规程(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5844-48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所有掘进工程必须有设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杜绝无设计的口头协议工程。

2、工程设计和施工通知单,必须包括地质概况,施工目的、施工单位,施工要求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重大工程必须编写安全专篇,安全措施必须认真、详细、具体。

3、工程设计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查、签字、报施工单位、分管副矿长、安全部,生技部存档案备查。

4、施工单位在接到设计后,必须认真安排,并向凿岩工、扒装工讲明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并到现场进行安排。

5、凿岩工应严格按设计布眼、装药,破碎地段,顶板、边邦应实施光面爆破,以减少岩体的破坏,增加安全强度,掘进面最佳顶板为三心拱型。

6、凿岩工作业严禁打干眼,严禁明火单点炮,严禁打残眼和带盲炮作业,严禁边凿岩边装药。

7、落实控制爆破护顶技术,保证工程质量,顶板平整成拱形,无浮石,严禁带浮石作业。

8、扒装工、排险支护工进入硐室后,必须先布好照明,灯距不得超过8米,灯泡功率100W,灯线不得有明线头,不得违规架设。

检查通风情况和顶底板情况,不允许冒险作业。

煤矿机电机房 硐室内制度流程

煤矿机电机房 硐室内制度流程

设备包机制度为了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及设备完好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我矿对机电设备实行设备包机管理制度。

1.包机组由司机和维护人员组成,将设备的安全运转,日常检修、维护、修理、电缆悬挂、清洁卫生分到每个人,做到挂牌留名、各负其责、三班做到包运转、包任务、包卫生、包维修、包整理。

包机组成员必须熟悉掌握所包设备的结构组成、性能、技术指标及工作原理,熟悉安装、拆卸、检修、测试及组装工艺,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修、会排除故障)。

2.包机人员必须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或故障,能够准确进行判断原因及部位所在,并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解决,排除故障点,恢复设备正常运转。

3.认真听取值班人员或司机提出的建议和反映的问题,经常在现场了解、检查观测设备的使用、操作及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包机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标准化要求进行作业,使所包设备符合完好标准,满足运转条件。

包机人员随时在故障或事故发生时,都能及时赶赴现场,处理事故或故障。

5.包机人员严禁违章作业,如果司机、值班人员发现包机人员违章作业有权制止,并及时向本部门领导汇报,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违章作业者负责。

如司机、值班人员发现包机人员违章作业而不及时制止或汇报者,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司机、值班人员、违章作业者共同负责。

6.包机组设包机组长一名,政治思想好、有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技术熟练的人担任。

包机组长每月召开一次小组业务分析会,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布置任务。

7.包机组人员要搞好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共同搞好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的运转状况。

岗位交接班制度1.接班人员应提前十五分钟进入工作地点,对所有设备运行情况及卫生状况做全面检查,认真查阅运行日志,询问当班人员设备的运行情况。

2.交班者应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做好卫生工作,主动向接班者介绍设备运行情况,必须实事求是,不得隐瞒,否则发生事故由交班者承担。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

硐室作业安全规程硐室作业是指在井下进行钻井、打眼和爆破等工作的过程。

由于硐室作业环境特殊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规程。

以下是关于硐室作业安全规程的2000字叙述。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确定岗位职责,加强对硐室作业的安全监督。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制定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安全工作要求。

二、工作环境要求1.在硐室进入口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告知进入硐室的人员有关硐室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2.硐室内应安装有必要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区域明亮,防止误操作。

3.硐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设置适当的通风设备,防止有害气体聚集。

4.硐室作业区域应保持整洁,避免堆放杂物,防止因杂物倒塌引发事故。

5.硐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有效性。

三、作业人员要求1.每位作业人员在进行硐室作业前,必须参加相应的安全培训,掌握硐室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作业人员在硐室作业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禁止随意调整作业设备和工艺。

3.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个人防护措施进行作业,包括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硐室作业区域,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硐室。

5.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上岗制度进行硐室作业,不得擅自离岗或交接班。

四、设备维护要求1.硐室作业设备必须按照规定的维保计划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维修时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不得由非专业人员进行。

3.硐室作业设备的电气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规范,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4.设备作业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超负荷和违规操作。

五、事故应急预案1.制定硐室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和职责。

2.根据硐室作业的不同情况,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3.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事故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 - 4 -第一节概况 ................................... . (4)附图1: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平面布置示意图 - 5 -第二章 地质情况 - 5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 5 -第二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6 -第三章 巷道布置情况 - 8 -第一节 巷道简述 - 8 -第二节 施工顺序 - 9 -第三节 施工方法 - 9 -第四章 巷道支护 - 9 -第一节 支护设计结论说明 - 9 -第二节 临时支护的方式 - 9 -附图3: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临时支护图 - 10 -第三节 永久支护 - 10 -附图4: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支护断面图 - 11 -第五章 矿压监测 - 12 -第一节 观测对象 - 12 -第二节 观测内容 - 12 -第三节 观测方法 - 12 -第四节 数据处理 - 13 -第六章 掘进施工方式 - 13 -第一节 作业方式及工艺流程 - 13 -第二节 施工设备 - 13 -第三节 施工工艺 - 13 -第四节 循环进尺 - 20 -第五节 运矸方式 - 20 -第六节 过特殊区段的施工工艺 - 22 -第七章 生产系统 - 22 -第一节 一通三防系统 - 22 -第二节 辅助运输系统 - 29 -第三节 供电系统 - 35 -第四节 压风系统 - 35 -第五节 排水系统 - 36 -第六节 通讯、照明、信号系统 - 36 -第八章 安全质量管理 - 37 -第一节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 37 -第二节 文明生产管理要求 - 38 -第三节 机电设备管理要求 - 38 -第九章 劳动组织、循环图表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39 -第一节 劳动组织图表 - 39 -第二节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 40 -第十章 安全技术措施 - 40 -第一节 施工准备 - 41 -第二节 “一通三防”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41 -第三节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 41 -第四节 爆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 45 -第五节 机电检修、机电设备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 49 -第六节 运输、装卸车、抬运设备安全措施 - 52 -第七节 矿井其它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 59 -第八节 特殊作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60 -第九节 矿压监测安全技术措施 - 60 -第十节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 63 -第十一章 工作面避灾路线 - 67 -第一节 避灾原则 - 67 -第二节 避灾路线 - 68 -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概 述1、硐室名称该硐室为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

2、硐室用途该硐室内安装矿井主运输皮带皮带机头等设备。

3、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设计长度:已标明工程量为61.34m(不包括一号交岔点)。

4、工程概况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位于上仓斜巷上变平点,巷道设计全长129.1m,总立方量为4276.1m3。

其中硐室70.2m,绞车房6m,驱动硐室32.1m,破碎机硐室20.8m,一号交岔点10.8m。

自上仓斜巷上变平点90°方位掘进坡度3‰上坡,向东掘进13.012m施工绞车房,绞车房开口向东施工11.982m施工一号交岔点,一号交岔点施工9.21m后向东施工25.21m施工一号驱动硐室(12.5m),完成后向东施工9.5m施工二号驱动硐室(18m),完成后施工12.5m施工破碎机硐室(20m)。

本作业规程只编制掘进施工部分,砌碹施工时另行编制施工措施。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工程量表序号工程名称长度(m)体积(m3)1硐室70.21661.22绞车房685.63驱动硐室32.11139.54破碎机硐室20.8720.65一号交岔点10.8303.4合计129.14276.1第二节 编写依据一、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本规程依据孟村矿井施工设计图纸:《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平、剖、断面图》编制,图纸编号:S1360-154。

二、地质说明依据孟村矿业分公司提供的《孟村井田勘探地质报告》(煤田地质局一八六队 2007年5月)、《孟村矿井首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三、矿压观测节理、裂隙较发育地点处应力集中,围岩压力较大。

四、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附图1: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平面布置示意图第二章 地质情况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320m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水平、采区水平工程名称机头硐室地面标高/m869.650井下标高/m418.747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本工作面地表位于孟村矿井工业广场以西的黄土塬、黄土梁和沟壑地段,塬面大部为旱地、果园和废弃窑洞,地表有零散建筑物,为冉店居民住房。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本工作面井下位于上仓斜巷上变平点,对其他掘进巷道无影响。

临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东面为井底煤仓,西侧为中央带式运输机大巷(待掘)。

邻近无开采采区,邻近巷道对本面掘进无影响。

第二节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地层主井由上而下穿过的地层有第四系松散层,白垩系洛河组、宜君组地层,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富县组地层。

(1)第四系松散层:厚度11.85m,由粉土及碎石土组成。

(2)洛河组:顶板埋深11.85m,厚度324.40m,由浅棕红色中粒砂岩、浅灰绿色中粗砂岩及薄层状砾岩组成,泥质胶结,具斜层理,裂隙较发育。

上部30m段岩石松软,易破碎。

(3)宜君砾岩组:顶板埋深336.25m,厚度30.95m,紫杂色,巨厚层状,粗砾状结构,钙质胶结,较坚硬。

(4)安定砂岩-泥岩岩组:顶板埋深367.20m,厚度58.34m,为灰绿色中粒砂岩和泥岩,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较疏松。

(5)直罗砂岩岩组:顶板埋深425.54m,厚度21.26m,上部砂质泥岩,夹中细粒砂岩,下部以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状粉砂岩,岩石强度低,属不稳定岩层。

(6)延安组砂泥岩岩组:顶板埋深446.80m,厚度110.78m,由泥岩、砂质泥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及4号煤层组成,其中煤层厚度23.6m,顶板埋深为517.95m。

(7)富县泥岩岩组:主要由泥岩组成,夹薄层砂岩,饱和抗压强度17.2Mpa,为弱稳定岩层。

2、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静止水位7.15m,含水层厚度4.09m,预计井筒涌水量3.6m3/h。

(2)白垩系砂岩含水层(组):含水段深度11.96~340.98m,预计井筒涌水量264.9m3/h。

(3)侏罗系砂岩含水层(组):含水段深度439.9~568.5m,预计井筒涌水量202.3m3/h。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范围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偏西,倾角4°,为一单斜构造,尚未发现断层。

掘进过程中必须执行“先探后掘”,要注意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以便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附图2: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机头硐室地质预想剖面图第三节 煤层瓦斯含量、煤尘爆炸危险性《初步设计》中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钻孔瓦斯含量,对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相对涌出量为7.12 m3/ t,绝对涌出量为89.86m3/min,矿井瓦斯等级应为高瓦斯矿井。

煤层挥发分产率为29.95%,属中高挥发分煤层,煤尘具爆炸性危险。

煤层赋存特征见表2、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表2 煤层特征情况表指 标参 数备 注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15~22/20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3~+5/4煤层硬度f1~3煤层层理(发育程度)中等发育煤层节理(发育程度)中等发育自燃发火期/d90~150发火期短绝对瓦斯量(m3/min)89.86设计为高瓦斯矿井煤层爆炸指数/%25具爆炸性危险地温/℃24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别硬度(f)厚度(m)岩性顶板直接顶砂质泥岩39.95浅灰~深灰色,水平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星点状黄铁矿,富含植物化石,较致密,脆性,较坚硬伪顶炭质泥岩20.3深灰色,分布零星,染手,松散,易碎底板伪底炭质泥岩20.2深灰色,薄层,染手,松散,易碎直接底铝质泥岩2 4.18深灰色含铝土质泥岩,层面光滑,含植物跟系化石通过测试,本井田煤层具很大的自燃倾向,着火点多在342~390℃之间,因而在以后的生产及储运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煤炭自燃。

断面编号断面形状支护形式喷浆厚度(mm)墙高(m)全宽(m)全高(m)断面积(m2)净宽荒宽净高荒高净断面荒断面1-1断面直墙半圆拱形锚、网、索、喷120 1.75 5.4 5.64 4.3 4.5720.122.42-2断面直墙半圆拱形锚、网、喷100 1.75 4.0 4.2 3.6 3.8512.714.33-3断面直墙半圆拱形锚、网、喷100 1.75 3.6 3.8 3.4 3.6510.912.34-4断面直墙半圆拱形锚、网、索、喷+素砼100 1.75 4.8 5.8 4.0 4.6516.723.410-直墙锚、网、第三章 巷道布置情况第一节 巷道简述10断面半圆拱形索、喷+素砼100 3.6 5.5 6.5 6.2 6.8530.940.011-11断面直墙半圆拱形锚、网、索、喷+素砼100 3.65 5.0 6.0 6.0 6.6527.336.0锚、网、索、喷断面特征一览表第二节 施工顺序1、硐室→绞车房→硐室→一号交岔点→硐室→一号驱动硐室→硐室→二号驱动硐室→硐室→破碎机硐室。

2、施工过程中,如遇断层、破碎带地层等地质构造时,则另行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 施工方法1、施工前,由测量部门标出开口处中腰线,按线施工。

2、本工作面掘进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两掘一喷,掘进、喷浆施工平行作业,初喷紧跟迎头,复喷紧跟耙装机,耙装机距离迎头不得超过35m。

3、本工作面采用钻爆法施工,全断面一次爆破。

炸药选用Φ32mm 矸矿需用三级乳化炸药;雷管选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4、采用耙装机后接皮带出矸,迎头矸石运输至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二号联络巷临时矸石仓,矸石通过P90B耙装机耙装至矿车后通过固定在一辅运上变平点的绞车将矸石提升至一辅运上车场,通过电机车牵引至主井井口后提升至地面排放。

第四章 巷道支护第一节 支护设计结论说明整个巷道设计均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巷道采用锚、网、索、喷+素砼方式联合进行支护。

第二节 临时支护的方式1、临时支护方式采用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3根4m长的4寸钢管,每根前探梁采用3个吊环进行固定,按锚杆间排距将吊环扭结在顶部锚杆上,并将木板和木楔放置于前探梁上接顶背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