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一、进入过渡硐室操作l、在进入避难硐室入口处,通过观察窗查看是否有人,避免同时打开过渡室和生存室密闭门。
2、确认无人后,逆时针转动手柄(按箭头指示方向),打开防护密闭门,进入过渡室。
3、进入过渡室后,密闭好过渡室防护密闭门。
4、完全打开气幕和喷淋所有阀门(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并将洗气阀手柄调至左边,每次洗气约为30秒,洗气完毕后关闭洗气阀阀门。
二、进入生存室操作5、洗气结束后,搬动手柄(按箭头指示方向)打开生存室密闭门,进入生存室后,关闭生存室密闭门。
6、打开生存室里设臵的压风自救过滤装臵阀门,并将其流量设臵为O.3米3/每分钟〃人。
(如:总共lO人,则氧气流量计流量设臵为每分钟3米3)。
7、在压风管路没有压风的情况下,打开氧气流量计(逆时针开大,顺时针为关小),并将其流量设臵为0.5升/每分钟〃人。
(如:总共10人,则氧气流量计流量设臵为每分钟5升)。
注意:氧气减压器已经预设为减压至O.4MPa,请勿改动!如果压力低于0.4MPa,调整减压器使低压表数值到O.4MPa。
8、观察硐室内监测传感器数值,当生存室内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人呼吸要求(氧气浓度为18.5%至22%.一氧化碳浓度小于24ppm,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
)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9、立即通过调度电话或应急通讯向矿调度室汇报情况,汇报内容包括:避灾路线、避难人数,健康情况、避难硐室装备运行及事故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保持和救援指挥中心的联系。
10、完全打开液态二氧化碳空调主控阀(阀手柄逆时针为打开,顺时针为关闭),检查并确认液态二氧化碳压力,高压表数值应大于4MPa。
打开过滤除湿降温集成装臵左边的降温阀门(逆时针为开,顺时针为关)。
11、从座位下取出一盒一氧化碳(CO)吸收剂。
用刀具小心切开铝箔,并将吸收剂放臵在过滤除湿降温集成装臵右边的凹槽中。
注意:凹槽标识应和吸收剂标识(CO)一致,确保药品放臵到正确的凹槽中。
永久避难硐室作业规程

永久避难硐室作业规程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施工的巷道为下组煤永久避难硐室及联络巷二、巷道用途永久避难硐室用于下组煤采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等突发性事故时的人员生存躲避用。
联络巷用于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作业中的进风、行人、运料、出渣等用途。
三、巷道设计长度设计长度:永久避难硐室全长69.6m,其中配电室3.3m、卫生间3.3m。
联络巷全长21m(平距)四、服务年限:永久避难硐室为永久服务巷道。
联络巷服务期限为3个月。
五、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2年6月份开工,预计2012年9月份完工。
附:巷道平面布置图第二节编写依据一、井巷设计说明书。
井巷设计说明书由矿生产部编制、公司相关部室批准的巷道开工报告书。
二、地质说明书。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下组煤永久避难硐室及联络巷掘进地质说明书》。
三、其它技术规范: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3、依据煤矿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4、《平沟煤矿本安体系风险管理手册》5、《煤矿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南》6、《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Ⅰ。
表Ⅰ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水平采区1070水平工程名称下组煤永久避难硐室及联络巷地面标高/m1249井下标高/m+993.159——+998.24地面相对位置及建筑物下组煤回风井往东52m处,地面无建筑物及设施。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北为下组煤北部风道、南为下组煤轨道下山、南部风道及下组煤皮带下山、东为0116115运输车场、西为下组煤回风井,但对掘进无影响。
邻近采区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无影响第二节煤层赋存特征该工作面布置于14#煤层中、14#煤层属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结构简单局部有分叉现象,厚度为0.47——1.24m。
伪顶以砂质泥岩为主、层理较发育、厚0.43m,老顶为细砂岩厚3.5m、底板为黑灰色泥岩,含植化,厚1.42m。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第一部分:整体准备1. 确认地点在使用永久避难硐室之前,确保硐室符合安全要求,地点应选择远离高风险区域,例如地震带、火山活动区等。
硐室应位于地下并有适当的通风系统。
2. 设备检查确保硐室的每个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氧气供应、水源、食品供应、医药箱等物资是否充足,并定期检查后备供应物。
3.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将其公布在硐室内的显眼位置。
预案应包含逃生路线、灾害避难指示、设备操作指南等信息。
第二部分:火灾安全1. 预防措施在硐室内应设置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设备。
定期检查火灾设备的有效性和可达性,并确保硐室内通道清晰,不堆放易燃物。
2. 火灾报警一旦发现火灾,立即按下火灾报警器,并尽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明火。
如果无法直接扑灭,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按照预先制定的逃生路线撤离。
3. 烟雾处理硐室内应装备烟雾处理设备,及时减少烟雾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在疏散时,应尽量躲避烟雾,低姿势贴着墙壁前进。
第三部分:食品和水源管理1. 食品储备确保硐室内有足够的食品储备,可供一定时期的生活。
食品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过期食品。
硐室内应有适量的煮食用具和消毒设备。
2. 水源管理硐室内应有足够的储水设施,并定期检查水质,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在水源紧张的情况下,要尽量节约用水。
3. 废物处理硐室内产生的垃圾和废物要及时处理,避免滋生病菌和异味。
垃圾要分类、密封包装,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处理。
第四部分:卫生保健1. 个人卫生在硐室内,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消毒液清洁用具、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品。
2. 疾病预防硐室内人员要定期体检,对发现的疾病及时治疗,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传染。
硐室内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让细菌滋生。
3. 心理疏导长时间的避难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压力和焦虑感。
硐室管理人员应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人们保持平静和冷静。
第五部分:人员管理1. 入园登记进入硐室前,每一位人员都应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范本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确保永久避难硐室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应急响应,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永久避难硐室的日常操作和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响应,包括硐室人员进出、设备操作、安全检查等方面。
第三条【基本要求】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方法。
2.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 硐室设备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硐室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
第二章硐室人员进出管理第四条【人员进入硐室】1. 人员进入硐室前,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和安全检查,不得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进入。
2. 进入硐室的人员应佩戴相关安全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安全鞋等。
3. 进入硐室的人员应按照工作岗位、任务分工和安排进行管理和组织。
第五条【人员离开硐室】1. 离开硐室的人员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报备和离开手续办理。
2. 离开硐室前,必须清理工作场所,将设备恢复到正常状态。
3. 离开硐室的人员应按规定时间离开,不得擅自滞留。
第三章设备操作管理第六条【设备操作准则】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硐室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求,禁止非专业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2.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运转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3. 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应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
第七条【设备维护保养】1. 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润滑、检修等,确保设备的运行效果。
2. 维护保养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做好记录,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安全检查管理第八条【安全巡查制度】1. 设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硐室的设备、设施、通风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安全检查应有专人负责,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应急预案】1.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流程、人员疏散预案、救援处置等。
永久紧急避难硐室使用操作规程

永久紧急避难硐室使用操作规程一、所有入井人员都事先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并能够独立、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内各种设备、设施,能够实现安全避险的条件下方可入井作业。
二、进入永久避难硐室1、紧急状态下员工接到灾害信息,必须根据所在地点按照相应的避灾路线和声光指示,有序、快速撤离。
如果有条件立即逃离危险区域或者直接升井,请勿使用避难硐室。
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进入永久避难硐室进行避险。
2、走到永久避险硐室第一道防护密闭门前,按防护门开关标识旋转第一道门防护门外侧手轮打开防护门,进入过渡室。
打开气幕阀,空气幕将开始工作,阻隔有毒有害气体进入。
3、进入过渡室后,按防护门开关标志旋转安装在防护门内侧的手轮直至锁紧防护门,同时空气幕关闭。
4、按标识旋转第二道密闭门的外部手轮打开密闭门并进入生存室。
5、进入生存室后,按密闭门开关标识旋转第二道密闭门手轮直至锁紧密闭门。
完成以上所有工作,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摘下自救器。
三、安全进入生存室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利用硐室内部的各种通信联络、监测监控设备及时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并随时保持联系,必须听从带班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必须保持镇定、有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四、正确使用操作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1、压风、供氧系统当进入永久避难硐室第一道防护密闭门以后,要认真观察巷道内压风管路上的压力表读数,当读数≥0.5MPa时打开压风管路阀门向硐室供风、供氧;当压力表读数低于0.5MPa时找到并打开氧气汇流架上的阀门,利用氧气瓶向硐室供氧。
在矿井压风系统中断的情况下,开启压缩氧气钢瓶,为避难硐室提供所需氧气。
2、监测监控系统打开监测监控系统,显示监控传感器数据即为打开。
3、环境调节与净化当压风系统正常时打开压风控制柜进行硐室布气,当CO、CO2传感器发出报警时启用压缩空气源,开启一体净化器开关,启动风机进行空气净化和循环。
4、通讯系统避难硐室内部安装有矿用防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电话、直通应急救援电话等通信设备,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硐室能够实现与地面急救指挥中心的联络。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一、操作规程1、旋转硐室过渡室门把手,打开过渡室门,气幕系统自动启动,进入过渡室后立即将过渡室门关闭,气幕系统自动关闭。
2、进入过渡室后,打开喷淋开关,空气通过喷淋系统喷出,吹洗避难人员带进过渡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吹洗两分钟或当仪表无报警时即可关闭喷淋开关。
3、吹洗完毕后,旋转生存室门把手,进入生存室,然后从生存室关闭生存门。
4、避难硐室采用专用压风管路供氧,打开过渡室内三级过滤器前的压风总开关,调节管路上的减压阀,使其出口侧的压力不大于0.3MPa。
5、根据生存室的避难人数调节减压阀后侧压风开关的开启程度,听到消音弥散装置发出声音并确认有风吹出则压风系统启动。
6、根据生存室内压力表的显示示数,调整生存室内泄压阀的开启数量和开启程度,并将硐室内仪表的压力值维持在100~500Pa.7、硐室生存室内设置有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温度和湿度仪表,可根据各仪表确认生存室内的生存环境条件。
8、生存室内设计有通讯电话,避难人员可以启动救灾通讯电话,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的汇报遇险人员的数量、健康情况和硐室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及事故的发生情况等相关信息,并保证和地面救援中心的联系。
9、硐室内外监测仪表,由煤矿现有电源供电,当原有电源出现故障时,仪表自动切换至蓄电池供电。
仪表将监测的环境数据通过监测分站上传至井上指挥室10、过渡室设置用自动打包马桶,使用完毕后踩下马桶下方的踏板,马桶完成自动打包密封,完成打包后关闭马桶,储便盒装满后取出打包好的塑料袋放到过渡室的垃圾桶内。
11、生存室内座椅的下方为储物箱,储物箱内配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自救器等物品。
12、生存室内的独立储物柜内配备有工具箱、担架、急救包等物品。
13、当外界环境允许逃离避难硐室,或生存硐室系统不能保证避难人员的生命安全时,避难人员应佩戴好自救器转移。
注意事项:1、进入过渡室前,先通过防护密闭门上的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在进行洗气,如果有人,则等洗气结束进入生存室并关闭好生存室密闭门后,打开过渡室门进入过渡室进行洗气。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说明书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说明书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操作明书一进入避难硐室流程1. 收到灾害警报后,硐室内值守人员迅速按下二号门或三号门上的系统启动按钮,使系统进入救灾模式。
2. 避难人员以小组的形式排队进入硐室,每小组十人。
队伍两端的人员负责开启关闭防爆密闭门。
一号门(四号门)关闭后,整组人在喷淋系统下接受一分钟的压气冲洗后,进入生存区。
待二号门(三号门)完全关闭后,下一组一相同流程进入生存区。
3.人员进入生存区后,打开呼吸面罩压气阀门,使压气进入生存区,保证人员呼吸。
4.从储存柜中取出化学吸附剂,撕开包装后倒入空气净化剂料斗。
二特殊情形处理方法1. 声光报警器发出“风流短路请关闭防爆门”,此时风流已经短路,需至少关闭一道防爆密闭门。
2. 声光报警器发出“请打开氧气瓶阀门”,则打开压缩氧气瓶阀门(或者撕开化学制氧药剂包装)。
3. 氧气传感器发出报警,表明氧气浓度过低而系统没有报警。
参照步骤2进行操作。
4.当有人员使用集便器,为消除异味,打开第一过渡区内的气动风机,加速空气循环。
5.当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表明有害气体已经入侵到生存区。
所有人员第一时间带上呼吸面罩,调节减压阀至适宜呼吸为止。
三与地面通信联络1.井下配置三台电话机,其中一部通往地面钻孔:红色按键进行呼叫,绿色按键按住不松进行通话。
其余两部可联络井下各点及调度中心。
2.通过生存区内部的防爆显示器可观察到地面的救援情况,不需要任何人为操作。
附件永久避难硐室值守人员管理细则值守人员必须经培训后熟悉矿内相关制度,熟悉避难硐室内设备设施,并能熟练操作各种设备,同时应遵循以下工作要求后,方可上岗。
1、交班时必须遵循手拉手交接班,必须提前做好交班准备,并进行交班前的检查,检查上一班设备运行状况,避难硐室内发生的主要事件、遗留问题,以及下一班需要做的主要事项,不交代清楚不能进行交接。
2、接班时必须检查上一班设备运行状况、避难硐室内发生的主要事件等,对硐室的情况了解不清楚不允许交接班。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制度

紧急避难硐室使用章程一、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1、矿井干部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
2、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准私自操作各种设备、设施。
3、永久避难硐室的各种门严禁上锁,保持随时处于可开启状态。
4、进入避难硐室避险前,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优先采用矿井压风向硐室内通风、供氧。
5、人员行至硐室入口处,需通过观察窗查看过渡室内是否有人洗气,避免同时打开过渡硐室和生存硐室密封门。
6、进入生存室前应将信号灯挂在硐室外,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
7、差压开关未使用时应处于关闭状态,以防二次爆炸时破坏差压表,漏进有毒气体。
8、气瓶硐室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经允许不准打开,若需开启,须由硐室管理人员检测CO2气体浓度、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方可开启气瓶硐室门。
9、在压风被破坏的情况下,空调在使用时,分阀1需始终处于完全开启状态。
当生存硐室内的温度、湿度、CO浓度、CO2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分阀2、3、4开启的个数。
10、打开分阀2、分阀3、分阀4会加速液态CO2的消耗,从而缩短系统运行时间,使用时请按需开关,适当调节以节约流量,延长系统运行时间。
11、吸附盒标识应和吸附剂一致,确保吸附剂盒放置到空调上正确的位置。
空调运行时需保持其上方三个吸附盒均装有适量的吸附剂,否则会极大影响吸附效果。
12、当生存室内各气体浓度达到人体呼吸要求(O2浓度为18.5%~23%,CO浓度小于24ppm,CO2浓度小于1%)的安全浓度后,方可取下配戴的自救器。
13、食品为真空压缩饼干,每人每天一包;饮用水为550ml 纯净水,每人每天三瓶。
14、硐室单向阀及地漏严禁堵塞。
排水开关和排气开关应保持常开。
15、外接电力系统正常工作时,采用矿用LED灯照明;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采用荧光棒及矿灯照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36
永久避难硐室操作规程(2021)
第一步:进入应急避难硐室缓冲区域,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打开防护门。
防护门两侧空气幕随即打开,阻隔有毒有害气体。
第二步:避难人员都进入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关闭防护门,随后向左旋转外部防护门手轮锁紧防护门,空气幕截止阀被压紧,空气幕关闭。
第三步:进入缓冲区人员打开缓冲区传感器,观察传感器,读数显示即为打开。
第四步: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
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
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五步: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打开二道防护门,进入避
难区。
第六步:避难人员都进入避难区后,首先旋转防护门单点锁紧手柄,随后向左旋转二道防护门手轮锁紧二道防护门。
第七步:首先进入避难区人员,打开避难区矿灯。
第八步:打开避难区内传感器。
第九步:避难人员打开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打开压风控制柜,打开压风管路阀门,观察压风管路风压,高于规定值0.5MPa,即打开布气管路气阀,进行硐室布气。
观察压风管路出口压力指示,压力在1000Pa以下即正常。
当出风压力表指示超过规定值即调整压风管路阀门开度达到规定值。
第十步:进入硐室人员配戴好压风自救袋。
第十一步:在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与地面保持联系,正常情况下,按照以上操作可以维持硐室内部人生存小时。
并尽快采用地面压风机向硐室供风。
第十二步:若矿井压风中断,则采用氧气瓶供氧,在氧气瓶供氧期间,地面压风机启动,硐室缓冲区风压表显示压力,则打开面
压风阀门,关闭氧气瓶阀门。
利用地面压风系统向硐室内供风、供氧。
第十三步:在硐室避难期间,由硐室内担任指挥人员分配压缩饼干和水,压缩干粮每天每人两块,饮用水每天每人1瓶。
第十四步:若有地面流体食物进入硐室,要在指挥人员的组织下有序领用,优先分配。
分配原则以优先将食物分配给生命体征较弱者。
第十五步:遇到紧急状况,避难人员拿出储物柜中压缩氧自救器,佩戴好后,通过避难区另一侧的二道防护门和外部防护门离开应急避难硐室。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