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庙布局之天王殿

合集下载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寺院布局

中国佛教寺院布局杂说2011-02-28 18:27:58来自: 广志(talkbox: ratmickey)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中国寺庙布局
寺庙基本布局图
过天王殿,中道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威德至上的意思。殿内供迦 叶佛、如来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 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 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 伏“五阴魔”、“烦恼魔”、 “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 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 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 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 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 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 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 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 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 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 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 “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 “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 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 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 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寺庙基础知识

寺庙基础知识
奉大钟之下,因为他曾发愿救度众生出离 苦海永得超升。与敲钟的宗旨不谋而合。
藏经楼
方丈室
哼将
钟楼
枷蓝殿
东北天王
山门 | 山门殿 | 天王殿
韦陀
哈将
西南天王
鼓楼
| | 祖师堂 大雄宝殿 | 法堂 | 罗汉堂 | 藏经楼(毗卢阁/观音阁) | 方丈室
佛教
三 寺庙基础知识
院落式格局 汉地寺庙定型于南北朝时期,采用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隋唐前寺院以 塔为中心,隋唐后,以殿堂为中心。
中国庙堂正面是向横伸展,使人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平安与 舒展的感觉。西方圣堂则人字形一直狭窄的往上发展。
配置 以殿堂为中心,南北为轴,自南往北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 堂、藏经楼,山门的左右为钟(东)鼓 楼(西)。中轴两路配殿有迦蓝殿(东 )、祖师堂(西)、观音殿、药师殿。 东侧是僧人起居生活之处,西侧是禅堂 ,接纳云游僧人。
普贤菩萨
具有延命益寿之不 可思议的力量。理 德和大行愿的象征, 象征真理。以智导 行,以行证智,解 行并进,完成求佛 者的志愿,道场为 四川峨眉山。
三身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位中;报身佛卢舍
那佛位于左;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居于右
三世佛
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面是 药师佛,右面是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正中是“现在世”释迦牟尼 ,左为“过去世”燃灯佛,右尊为“未来世 ”弥勒佛。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
宝华寺山门
三门殿
有些寺庙将三座门盖成殿堂式,或至 少把中间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 或“三门殿”。 三门殿内有手持金刚杵之金刚力士一 名,只是后来为了对称,才又加了一个 金刚力士,金刚力士的职责为守护佛法 ,所以置于山门殿两侧。世俗根据《封 神演义》,称此像为哼哈二将。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介绍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介绍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介绍泉州承天寺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座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是泉州地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寺庙内的天王殿是承天寺的主要建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位于寺庙的核心区域,是整个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殿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天王殿是泉州古建筑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瑰宝”。

殿内供奉三尊金身佛像,分别是弥勒、观音和普贤,以及四大天王像,殿顶则悬挂着装饰华丽的彩色檐板。

殿内壁画精美,内容涵盖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的建筑风格特点鲜明,充满了古朴和庄严的氛围。

殿内的结构主要由木材建造,采用传统的中国木结构系统,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

整个殿内外的细节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如雕刻精美的门楣、古色古香的红木柱子和金黄色的琉璃瓦等。

殿内的布局规划非常合理,佛像供奉在正中央,环绕着宽敞的议事厅,供僧侣们进行禅修。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还有许多与文化和历史相关的宝藏。

殿内保存了大量的佛经和经文,其中包括众多珍贵的文献和手抄本。

这些文献记录了佛教的发展历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有着重要的价值。

此外,寺庙还保存了许多古代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青铜佛像、石雕和瓷器等,为人们展示了泉州在古代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泉州承天寺天王殿以其优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每年,无数人慕名而来,探寻这座古老寺庙的历史和奥秘。

寺庙还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各种佛教法会和传统节日活动在此举行,吸引了大批信众和参观者前来朝拜和观光。

总之,泉州承天寺天王殿是一座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佛教建筑。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之成为泉州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杰作之一。

无论是从建筑学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泉州承天寺天王殿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宋代寺庙建筑的特色与宗教信仰的表达

宋代寺庙建筑的特色与宗教信仰的表达

宋代寺庙建筑的特色与宗教信仰的表达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

宋代寺庙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宗教信仰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本文将从宋代寺庙建筑的总体特色、建筑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展现宋代寺庙建筑的魅力。

一、总体特色宋代寺庙建筑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庞大、布局严谨、造型优美的特点。

这些寺庙大多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

整个建筑群严格遵循佛教的建筑规则,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二、建筑布局1. 山门:山门是寺庙的第一大殿,也是寺庙的正门。

它通常由石雕或木雕建成,富有雄伟壮观的气势,是寺庙的象征和门面。

2. 天王殿:天王殿是供奉护法神的地方,是寺庙中的重要殿堂。

它一般位于山门后,规模较大,呈现出宏伟的建筑风格。

3.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中最重要的殿堂,供奉佛陀的塑像和佛教经典。

它的布局严谨,结构精巧,往往有七进或九进,屋顶呈拱券形,檐角上翘,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4. 藏经楼:藏经楼是用来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是寺庙中必不可少的建筑之一。

它一般位于山门旁边,规模较小,但也非常精美。

三、建筑材料宋代寺庙建筑主要采用传统的木构建筑方式,结构稳定,耐久性强。

建筑物的梁柱、屋面等部分多采用檐下拱券结构,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此外,宋代寺庙建筑中的雕刻工艺也十分精湛,以石雕、木雕和砖雕为主,刻画精细、栩栩如生。

四、宗教信仰的表达1. 建筑形式:宋代寺庙建筑形式的庄重、庄严和对称性,体现了佛教信仰中的崇高和神圣。

建筑的高大、宏伟和精美的雕塑展现了佛教信仰中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

2. 建筑细节:寺庙建筑的细节处处体现出佛教的符号和象征,如佛塔、佛龛、莲花等。

这些细节装饰既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也反映了佛教修行者对于佛法的理解与追求。

3. 建筑装饰:宋代寺庙建筑采用各种装饰材料和技艺,如彩绘、雕塑等,精心装饰了寺庙建筑的各个部分。

寺庙中的壁画和雕塑以佛教经典和佛教故事为主题,展现了佛教信仰对人们心灵的感召和力量。

北海公园天王殿典故介绍

北海公园天王殿典故介绍

北海公园天王殿典故介绍北海公园天王殿:传承宫廷文化,见证历史沧桑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皇家园林,北京的北海公园自建造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其中,天王殿作为北海公园的一大景点,更是备受游客的瞩目。

在这个园林的深处,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拔地而起,宛如一座雄伟的宫殿,正是北海公园天王殿。

天王殿,又称为大雄宝殿,是一座气势恢弘、屹立不倒的殿堂建筑。

它坐落在北海公园的中心位置,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过历代的修建、改建,如今已经成为北京市一处很有名的文化景点。

天王殿的建筑风格相当的独特,它巧妙地融合了中国建筑和藏传佛教寺庙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明代宫殿建筑的特点。

其中,殿前的“护法铜像”、“八大金刚”等佛教元素,更是让人体验到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宗教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历史上,天王殿也曾发生很多耳熟能详的事件。

其中,著名的“天王殿典故”更是让这里名声大噪。

据传,在明朝时期,天王殿内供奉着一尊桃花岛上贵妃锦衣卫的铜像,因其被认为有神力,因此许多皇帝都会前往天王殿向其祈福。

而最具有争议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

当时,一位宫女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被立为皇后。

然而,后来宫女因被人陷害而被赐死,其灵位也被移至天王殿供奉。

这引起了众多的非议,因为一般来说,天王殿内只供奉“天王”,而不是人物之灵,显然是违背了传统的做法。

虽然这个“争议”的故事如今已成为历史的尘埃,天王殿依旧屹立不倒,成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

对于正在访问这个著名景点的游客来说,他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更可以深深感受到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的交叠和融合。

总体来说,北海公园天王殿是一座结合了佛教元素和明代宫廷建筑的文化景点,更是北京市的一大亮点。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或者只是想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漫步,感受文化气息和历史沧桑,不妨来到这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多闻天王:身青黑色,名毗(pí )沙门,一手持伞,一手持 银鼠(神鼠)。也有手托宝塔的。统率夜叉,罗刹等。在佛教 里托塔天王和多闻天王是一个人,是哪吒他爸,在《西游记》 和《封神榜》被改成两人了。
中国人将四大天王汉化,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说“四大天王”是“佳梦关魔 家四兄弟”,其实是中国人的创造,并非是佛经中的记载,只是小说内容而已。 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琵琶可以“调”音, 取谐音) 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因宝剑“锋”利, 取谐音。) 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紫金花狐貂(白鼠)——职“顺”:(貂皮摸着手 “顺”,取谐音。与佛教的有区别了。佛教里广目天王手里拿的是“龙”,或者 “蛇”。) 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有“雨”伞一把嘛, 取谐音。与佛教有区别。佛教里多闻天王一手拿伞,一手拿“银鼠”或“宝 塔”。)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 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 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 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宝山寺钟楼、天王殿、鼓楼、莲花池
天王殿
①、弥勒佛 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 接班人(“竖三世”里的“未来佛”,正确的应该叫“弥勒菩 萨”才对。因为他还没有接班,所以还没有成“佛”)。
②、四大天王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注:不是四大金刚啊,)佛 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样,佛教的四大天王 不叫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
③、韦驮菩萨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 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 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该像 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
1 双手合十,横 抱杵式-----此寺 院为十方丛林, 可以接受任何 来往僧侣挂单, 亦可讨长单亲 近常住。
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罗吒(zhā),手拿宝珠,有的 说拿大刀,有的说拿琵琶。统率毗(pí )舍阇(dū)(癫狂鬼)。
南方增长天王:身紫色,有的说青色,名毗(pí )流驮(tuó)迦(jiā), 手拿金刚杵(chǔ),有的说拿剑,统率鸠(jiū)盘荼(tú)和饿鬼。
西方广目天王:身肉色,名毗(pí )流博叉,手持龙(好像也 有持蛇的),统率臭饿鬼。
中国寺庙布局之天王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寺庙大概布局 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 )卢殿 或藏(zàng)(zàng)经楼(阁)、方丈室等。
天王殿: 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 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 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