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偏义复词

高考复习文言偏义复词

11、远近(取“远”之意) 12、浅深(取“深”之意) 13、生死(取“死”之意)利害(取“害”之意) 14、陵迟(取“迟”之意) 15、毁誉(取“毁”之意) 16、公姥(取“姥”之意) 17、弟兄(取“兄”之意) 18、父兄(取“兄”之意) 19、文章(取“文”之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 、“质量”、“舟楫”、“狐狸”、“妻子” 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 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 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 ”,“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 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 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选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赤壁之战》) 2.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3. 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5. 人臣执事,何长短自言乎(《汉书》) 6.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 7.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孟子》) 8.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9、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10.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芙蕖》)
其四.从句意考虑,偏词复义形式上是两个词, 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义复词的两 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像下面的例子,同 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却不同: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2、无羽毛以御寒暑 同是“寒暑”两个字,在例5中是一个两 个单音词,在例6中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 “寒”之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 能离开语境。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知识讲解

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一、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①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没有“来”的意义,“去来”是偏义复词。

[考点感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C.行李之往来..D.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解析:选C C项,往来:(使者)去的和来的。

A项,偏义复词,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B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D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羞恶..之心,人皆有之B.风吹草低见牛羊..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解析:选D D项,偏义在“长”,“少”是衬字;A、B、C三项都是并列结构,在语境中具有实在意义。

10.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1)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①偏义复词:解释:②偏义复词:解释:(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复词:解释:(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复词:解释:(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复词:解释:参考答案:(1)①父母偏义在“母”,“父”是衬字②弟兄偏义在“兄”,“弟”是衬字(2)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4)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解题策略]偏义复词的辨别方法1.在语境中辨别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语境,因此,是否是偏义复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语境可知其偏指“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通过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加以判断。

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作”。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知识清单——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一、偏义复词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车骑”偏用“车”义,“骑”是衬字,车子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偏用“入”义,“出”是衬字,进入,侵入3.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少长”偏用“长”义,“少”是衬字,岁数大4.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用“巷”义,“陌”是衬字,街巷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公姥”偏用“姥”义,“公”是衬字,婆婆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作息”偏用“作”义,“息”是衬字,劳作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父母”偏用“母”义,“父”是衬字,母亲/“弟兄”偏用“兄”义,“弟”是衬字,哥哥8.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父兄”偏用“兄”义,“父”是衬字,哥哥9.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孔雀东南飞》)“牛马”偏用“马”义,“牛”是衬字,马10.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孔雀东南飞》)“女子”偏用“女”义,“子”是衬字11.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短歌行》)“契阔”偏用“契(投合)”义,“阔(疏远)”是衬字12.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去来”偏用“去”义,“来”是衬字,离去1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偏用“国”义,“家”是衬二、同义复合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乏困:贫乏,贫困,缺少的东西2.乃遂私见樊於期(《荆轲刺秦王》)乃遂:于是,就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辞决:辞别,告别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宾客:宾客:贵客叫宾,门客、食客叫客,合用指随从人员。

5.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涕泣:哭泣。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振怖:“振”通“震”,惊恐,害怕。

7.北蛮夷之鄙人(《荆轲刺秦王》)蛮夷: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偏义复词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偏义复词

高考必备文言文实偏义复词1. 古文中什么是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在1954年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魏晋以后的骈俪文已经盛行于世,其文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

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作为文章的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

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

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

”《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

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

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

2. 文言文中什么叫复词偏义复词偏义,即把两个含义不同而有关联的词用在一起,只取其中的一个词的含义。

如:① 昼夜勤作息。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日曰夜夜辛勤劳作。

)② 便可白公姥。

(同上)(就可去告诉婆婆。

)③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升迁、惩罚、表扬、批评,不应该有差异。

)④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

(《史记•刺客列传》)(人多了,不可能不发生失误。

)例①,“作”的含义是操作、劳作,“息”的含义是休息,但在这个例句中“作息”只取“作”的含义,指曰夜辛勤地劳动,而不取“息”的含义;例②“公姥”本来是“公公和婆婆”,但只取“婆婆(姥)”的含义,“白公姥”是“告诉婆婆”的意思;例③的意思是,“升迁(陟)、惩罚(罚)、表彰(臧)、批评(否),都不宜于有不同的标准”,只取了“异”的含义,没有取“同”的含义;例④是说“人多了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得失”只取“失” 的含义,没有取“得”的含义。

【文言文必备】语文考试常见的偏义复词【最佳资料】

【文言文必备】语文考试常见的偏义复词【最佳资料】

常见的偏义复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出使的人,外交使节。

今义:出门带的包裹、箱子等。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

今义:妻子或对别人妻子的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中原:原野。

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丈夫: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勾践灭吴》5.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妻曰自信:代词作宾语,前置;信,相信,自,自己。

今义:相信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6.用事:执掌政权。

今义:当权;(凭感情、意气)行事;引用典故。

7.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自强:自,自己;强,勉强。

今义:自己独立向上。

8.年几何矣几何:多大。

今义:多少;几何学的简称。

《触龙说赵太后》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居心,存心。

《劝学》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的地区,指东方诸侯国。

今义:山东省。

《过秦论》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名词,重大的变故。

今义:异乎寻常的;十分、极。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黄河以北。

河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13.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不过:不超过。

今义: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后,表示程度最高;连词,表示转折,“只是……”;副词,仅仅。

《鸿门宴》1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所以:用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5.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怀抱:胸怀抱负。

今义:抱在怀中;胸前;心里存在;心胸、打算。

《兰亭集序》16.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扶老:拐杖。

今义:用手搀扶老年人。

17.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情话:知心话。

今义:表示爱情的语言。

《归去来兮辞》18.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树根。

今义:主要的、重要的;本来;彻底。

1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放纵情感。

今义:尽情。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

高中语文备考-文言实词之“偏义复词”【考情简述】考纲中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下面总结“偏义复词”的相关知识点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备战高考使用。

【概念阐述】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是文言文中两种特殊的词汇现象,都多为双音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该如何区分、理解这两种词汇现象呢?【必备知识】偏义复词的构成的形式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1)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2)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白头吟》)“东西”是反义词,此处只取“东”的意思,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3)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5)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鹧鸪天·送人》)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

“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

整句话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

(《荆轲刺秦王》)“蛮”指南方少数民族,夷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文中指的是北方,所以蛮是强调夷,意思偏重于夷。

2021高考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和兼词

2021高考文言文知识:偏义复词和兼词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
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②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②青麻头伏焉。(《促织》)
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
①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饥穰”本指灾荒与丰收,语境中偏取“饥”的意义,强调即使是禹、汤那样的圣君也会遇上灾年。
兼词:兼词,又叫合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兼词的读音一般是所兼两个词的拼合,所兼的两个词属不同的两个词类。古汉语常见的兼词如下:

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
①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
②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
① 居心叵测(成语)
②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
①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没有“来”的意义,“去来”是偏义复词。

[考点感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B.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C.行李之往来
..
D.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解析:选C C项,往来:(使者)去的和来的。

A项,偏义复词,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B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D项,偏义复词,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
B.风吹草低见牛羊
..
C.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
D.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
解析:选D D项,偏义在“长”,“少”是衬字;A、B、C三项都是并列结构,在语境中具有实在意义。

10.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作解释。

(1)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①偏义复词:解释:
②偏义复词:解释: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复词:解释: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复词:解释: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复词:解释:
参考答案:(1)①父母偏义在“母”,“父”是衬字②弟兄偏义在“兄”,“弟”是衬字(2)车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国家偏义在“国”,“家”是衬字(4)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解题策略]
偏义复词的辨别方法
1.在语境中辨别
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语境,因此,是否是偏义复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语境可知其偏指“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
通过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加以判断。

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从句中的“勤”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作”。

3.区别同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
同义复词指的是词义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和“讥”连用,两者词义相近,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的意思。

同义复词,构成词语的两个语素在句中两者的意义都有所保留。

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两个语素的词义有交叉,但外延不同,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4.区别语素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偏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反的两个连用实词
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前一个例子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指“寒”;后一个例子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个实词连用。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宪宗即位,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出为唐州刺史。

节度使于素闻其名,既谒见,群危言激切,甚悦,奏留充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

宰相武元衡、李吉甫皆爱重之,召入为吏部郎中。

元衡辅政,举群代己为中
丞。

群奏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吉甫以羊、吕险躁
..,持之数日不下,群等怒怨
..吉甫。

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

是时征入,云欲大用,人皆惧骇,闻其卒方安。

..,临事不顾生死
(选自《旧唐书·窦群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甫以羊、吕险躁
..险躁:轻薄浮躁
B.群等怒怨
..吉甫怒怨:怨恨
C.群性狠戾,颇复恩雠
..恩雠:恩泽和仇恨
D.临事不顾生死
..生死:死的危险
解析:选C A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应该是形容两人性格方面的不足,“躁”是“浮躁”的意思,“险”有“冒险,犯险”之意,都指性格不稳重,即“轻薄浮躁”。

该项解释正确。

B项,是同义复词,从上下文看,任命被李吉甫压下,窦群等人心里当然不高兴。

“怒”是“发怒”的意思,而“怨”有“怨恨”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

该项解释正确。

C项,是偏义复词,“颇复恩雠”中的“复”是“报复”的意思,因此“恩雠”一词,更偏向“雠”,即“仇恨”的意思。

该项解释不正确。

D项,是偏义复词,“生死”更偏向“死”,就是不顾及自己会遭遇“死的危险”。

该项解释正确。

参考译文:
宪宗即位,(窦群)调任膳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知杂事。

出任唐州刺史。

节度使于素来闻知他的名声,谒见时,窦群言语率直激切,于很喜欢,奏请朝廷授窦群留任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紫服金鱼袋。

宰相武元衡、李吉甫都喜欢和器重窦群,召他入朝任吏部郎中。

后武元衡任辅政大臣,举荐窦群顶替自己做御史中丞。

窦群奏请刑部郎中吕温、羊士谔为御史,李吉甫认为羊、吕二人轻薄浮躁,接到奏表数日不予批复,窦群等人因此愤恨李吉甫。

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死的危险。

当时召他入朝,说要重用,朝中人人惊骇,听说他死了方才心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