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18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 ,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

(周邦彦《》)(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

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 ,。

”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

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①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②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

2018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附答案高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17.12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黄沙百战穿金甲,。

(王昌龄《从军行》)(2)?。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

(3分)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

[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

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连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

[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

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

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

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

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

“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②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器重视觉,甚至人类的视觉崇拜也不是亘古如斯。

但时至今日,视觉已经主宰了社会。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上海2018静安高三语文一模(完整资料)

上海2018静安高三语文一模(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学习资料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将要B.将军C.带领D.派遣(2)卒完.三城()A.终结B.完好C.修缮 D保全17.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B.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D.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完整版)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8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推荐文档

A. 描写一名军将“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等动作,间接表现出南宫生的声望卓著。

B. 从另一名军将“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等行为,可见南宫生能“以气服人”。

C. 写南宫生在跟踪者意欲行凶的情况下“故缓辔”“不少避”,表现出他心胸气量过人。

D. 详细叙述南宫生折服两名蛮横军将的经过,凸显出他既豪侠仗义又不失谋略的特质。

20. 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南宫生之“贤”有哪些表现。

(4分)【答案】:15.⑴周济,救济(1分)⑵居于……之下,谦让(1分)16.⑴D(1分)⑵B(1分)17.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

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

(补充主语、引去、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结欢,6分)18. D(2分)19. D(2分)20. 结交贤士并四处宣扬他们的美德;助人之急而不居功(4分,各2分)【译文】南宫生,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广博。

年轻时很侠义,爱好击剑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

家中向来财物丰厚,南宫生就以此供养宾客,并且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

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的阵法。

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也没遇见投合的人,就沿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乡。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闻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的往来宾客的车一天就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地位尊贵或低贱的人,他都弯着身子恭敬地与他们交往。

有两个军将凭借自己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

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

有人对南宫生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要制服他。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一汇编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刘茂字子卫,太原晋阳人也。

少孤,独侍母居。

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于乡里。

及长,能习《礼经》,教授常数百人。

哀帝时,察孝廉,再迁五原属国候,遭母忧去官;服竟.后为沮阳令。

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中教授。

②建武二年归,为郡门下掾。

时,赤眉二十余万众攻郡县,杀长吏及府掾史。

茂负太守孙福逾墙藏空穴中,得免。

其暮,俱奔盂县。

昼则逃隐,夜求粮食。

积百余日,贼去,乃得归府。

明年,诏书求天下义士。

福言茂曰:“臣前为赤眉所攻,吏民坏死,奔走趣山。

臣为贼所围,命如丝发,赖茂负臣逾城,出保盂县。

茂与弟触冒兵刃,缘山负食,臣及妻子得度死命,节义尤高。

宜蒙表擢,以厉义士。

”诏书即征茂,拜议郎,迁宗正丞。

后拜侍中,卒官。

③延平中,鲜卑数百余骑寇渔阳,太守张显率吏士追出塞,遥望虏营烟火,急趣.之。

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

显蹙令进,授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身被.十创,殁于陈。

显拔刃追散兵,不能制,虏射中显,主簿卫福、功曹徐咸遽赴之,显遂堕马,福以身拥蔽,虏并杀之。

朝廷愍授等节,诏书褒叹,厚加赏赐,各除子一人为郎中。

④永初二年,剧贼毕豪等入平原界,县令刘雄将吏士乘船追之。

至厌次河,与贼合战。

雄败,执雄,以矛刺之。

时小吏所辅前叩头求哀,愿以身代雄。

豪等纵雄而刺辅,贯心洞背即死。

东郡太守捕得豪等,具以状上。

诏书追伤.之,赐钱二十万,除父奉为郎中。

15.写出下列划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急趣.之()(2)授身被.十创()16.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服竟.后为沮阳令()A.终了B.从头到尾C.终究D.居然(2)诏书追伤.之()A.受伤B.受伤的人C.哀痛D.丧祭17.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2分)A.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B.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C.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D.兵马掾严授/虑有伏兵/苦谏/止不听18.把第②段划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2018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一)

2018年上海各区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一)

【浦东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

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

及长,立操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

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

秀居官贪秽,每不奉法,旭正色苦谏。

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

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

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固辞归家。

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

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

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

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

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

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

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

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荀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⑦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久之,秀坐.事被收(2)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营送()(1)旭狼狈..A.尴尬 B. 窘迫 C. 急忙 D. 疲惫(2)寻而帝崩,事遂寝.()A.耽误 B. 平息 C. 忽略 D. 停止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乡曲推而.爱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B.州郡仍举为.郡中正为.击破沛公军C.手书与.旭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与会稽虞喜俱以.隐学被召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18.第⑥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长宁嘉定】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

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辟昱,昱不应。

又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刘岱为黄巾所杀。

太祖临兖州,辟昱。

昱将行,其乡人谓曰:“何前后之相背也!”昱笑而不应。

②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

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汜嶷取范,吏民皆恐。

昱乃过范,说其令靳允。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据城坚守。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

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③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

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后又遣备至徐州要击袁术,昱与郭嘉说太祖曰:“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

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太祖悔,追之不及。

会术病死,备至徐州,遂杀车胄,举兵背太祖。

顷之,昱迁振威将军。

④袁绍在黎阳,将南渡。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昱不肯,曰:“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愿公无疑!” 太祖从之。

绍闻昱兵少,果不往。

太祖谓贾诩曰: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有删改)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太祖临.兖州(2)举.兵背太祖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A. 将要B. 将军C. 带领D. 派遣(2)卒完.三城()A. 终结B. 完好C. 修缮D 保全17. 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时汜嶷已在/ 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 归勒兵守B.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C.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 归勒兵守D. 时汜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18.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

19. 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反映了太祖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感激B. 自豪C. 庆幸D. 欣慰20. 第①段“两拒刘岱”和第③段“两劝杀备”都反映了程昱和的特点。

(4 分)【答案】:15. (2 分)(1)到(2)发动16. (2 分)(1)C (2)D17. (2 分)C18. (6 分)答案示例:袁绍拥有上十万的军队,自认为所向无敌。

如果发现我这里兵少,一定会轻视我军不来攻打。

如果您为我增兵,袁绍经过这里就不能不攻打鄄城,攻打鄄城就一定能攻下,这样会白白损耗我们双方的力量。

评分说明:“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 、“必轻易不来攻” 、“若益昱兵” 、“过则不可不攻” 、“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为 7 个点, 1 点有错扣 1 分,扣到 0 分为止。

19. (2 分)B 20. ( 4 分)评分量表量表说明:两空不分次序先后,每空 分。

【崇明县】①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

汉末扰乱,关东皆震。

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

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 然而未有先发者, 非无其心也, 势未敢耳。

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原曰:“为之奈何 ?”峻曰:“今 关东有十余县,能胜兵者不减万人,若权行河南尹事,总.而用之,无不济矣。

”原从其计,以峻为主簿。

峻乃为原表行尹事,使诸县坚守,遂发兵。

会太祖起关东,入中牟界,众不知所从,峻独与同郡张奋议,举郡以归太祖。

峻 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

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甚见亲信。

② 太祖每征伐, 峻常居守以给军。

是时岁饥旱, 军食不足, 羽林监颖川枣祗建置屯田, 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 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

贼数寇抄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阵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太祖 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③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每有所陈,太祖多善 .之。

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 ①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中外:中表之亲,即表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名府若能唱.之()( 2)贼数寇抄绝.粮道()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2 分)1)总.而用之()A .汇集B .总共C .带领D .总归2)太祖多善.之()A .善待B .领会C .友善D .赞成1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峻常居守以.给军 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B . 募百姓屯田于.许下且使遽告于.郑 《秦晋殽之战》 ) C . 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 D.太祖流涕者久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鸿门宴》)18.第①段中杨原 “为之奈何? ”一句包含丰富的心理活动。

下列各项不符合此时心理的一项是)( 2 分)A .忧虑B .质疑C .兴奋D .急切19.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6 分)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答案】:15. (1)同“倡”,倡导、发起 (2)截断16. ( 1)A (2)D17. A 18. C19. 在国内饥荒的时候,(任峻)收养抚恤朋友的遗孤,中表亲戚及贫穷的族人,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困的人,因 为重信义而被称赞。

(评分说明: 1 个分句 1 分,省略 1 分。

)20. ( 1)远见卓识( 2)审时度势( 3)足智多谋( 4)善良仁厚青浦区】苏武传 ( 节选 )①武益愈。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 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 如此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 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日:“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两主,观祸败。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 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 (节选 )17.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 .两主 ()(2) 天雨.雪,武卧啮雪()16.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 会论.虞常( )( 1 分)A. 谈论B. 讨论C. 判决D. 研究 (2) 副有罪,当相坐 .()( 1 分)C. 连坐D. 连带治罪A. 欲因.此时降武B.明日复然.18. 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9. 第①段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卫律劝降苏武,采用的主要手段是 和 苏武拒降,回应行为是 和 (2 分)20. 从“苏武拒降”并在几乎无法生存的环境中“顽强存活,杖节牧羊,卧起操持”的行为中反映出苏武 和 的形象特点。

( 4 分)【答案】:15.(2 分 ) 答案 (1) 斗.(使⋯⋯相斗) (2) 雨.(落下)16. (2分) (1) C. (2) D 17. (2 分) B18. (6 分 )“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 要见你 ! (踩分点:女、畔、为、于蛮夷、何以、女为见)19. ( 2 分)威逼;利诱 / 不动;大骂20. ( 4 分)坚持民族气节 / 忠于国家民族;忠于(坚守)国家使命;坚守自己的职责【松江区】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太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

先生疏旷,故高不仕之节 。

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 “吾出有间.矣。

”顾弹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 .。

求室委巷,教小学常 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

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 《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

兼通 声音律吕之学,工 .篆书。

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

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 父母。

父母至,客先生家。

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

先生固弗知,因逻捽辱生南出数百步。

录事张君景亮识先 生,叱逻曰: “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 .惭。

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

值晨出, 因留诗一章。

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 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 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于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

曰: “皆吾师。

” 仍乞铭于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

铭曰: “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

”余习篆画,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 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

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 节选自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抚弄如意不辍.()(2)工.篆书(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1)吾出有间.矣()A .间隙B .差别C .一会儿D .空闲(2)先生不胜.惭()A .美好B .超过C .战胜D .承担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因.家钱唐因.击沛公于座B .其.所厌弃者或请谒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故高不仕 之.节犹小石小木 之.在大山也D .为买酒家孤女为妾余稍 为 修葺,使不上漏 19.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空以.身膏草野D.数日不死,匈奴以 .为神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楺使之然乃.幽武,置大窖中 羝乳乃.得归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 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20.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