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l0分)1.(5分)按要求填空。

(1)家住吴门,。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

三、标题2.(2分)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3.(3分)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人与人,借助音乐描摹的山水达成最高的和谐,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一个缩影。

③魏晋是中国文学艺术的自觉时期,以自然为题材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蓬勃而出,并延续至今,形成诗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传统。

开创山水诗的谢灵运好游,曾经惊动地方官,以为山贼。

人的情感与山水相通,则以山水为友。

唐代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不将山水看作客体。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016.12(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

(1)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2)夕阳下,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____________》)(3)《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露从今夜白(2). 酒旆闲(3). 远浦帆归(4). 总为浮云能蔽日(5). 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好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要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据意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字迹清晰,写后回顾检查。

需注意“旆”“浦”“蔽”等字不要写错。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

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 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 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 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

本题要求选“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结合选项特征,逐一排除。

A项,搭配不当。

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word版-含答案)

2017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word版-含答案)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劝学》)(2分)(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

(《八声甘州》)(1分)(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

(2分)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3分)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___________________。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

(16分)①主席:作为主持人,在我两边雷声贯耳的同时,眼前也交织着两组截然不同的世纪画面,忽而是伤感的咏叹调,忽而是激荡的主题曲。

对20世纪的回忆会是凯歌高奏还是摇头叹息?让我们再听听双方的总结陈词吧。

②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在这里指出对方辩友的是,从我方一辩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今天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讲座的前提条件,您不能以此来作为它的论据。

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喜事,有什么忧事啊!③对方辩友,世纪回眸,有喜有忧。

我方辩友与对方辩友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到您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一旦人类自身走向了终结,那么所有的发展与成就都将灰飞烟灭,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取决于我们的忧患意识啊!④很高兴对方二辩在陈词中,就已经替我们明确地区分了什么是恐惧意识,什么是忧患意识。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三一模试卷分类汇-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三一模试卷分类汇-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三一模试卷分类汇:文言文阅读专题(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8分)①李疑字思问,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

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

②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Z,不肯舍。

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

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泛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

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

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漫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

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血。

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

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Z。

”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

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数日,景淳竞死。

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它山。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还之。

二子以半馈, 却弗受,反照以货,遣归。

③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内。

金陵俗,妇孕将产者为不祥,逆旅多不舍。

妻卧草中以号。

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

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于。

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

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④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成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

⑤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立,而其箕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吾伤流俗Z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有删改)17.写11!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君脱不取•(2)人用是多疑•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杖踵疑门拄着拐杖■B.具床褥炉灶■准备C.籍其数而封识之计算•D.众拒门不内■同“纳”19.下列句中的“以”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

(2 分)A.得粟以自给B.反飓以货C.妻卧草屮以号D.俾妇邀以归20.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1)我不幸彼疾,人莫舍我。

2017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文言文汇编解析

2017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文言文汇编解析

2017年上海市高三一模文言文一徐汇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

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④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固:即窦固,凉部:指西州防:车骑将军马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①车师复畔.②.衣屦.穿决16.为下列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①宜奉.大使,镇抚凉部A.供奉B.拥戴C.奉承D.赐予②.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A.忍受B.吃C.喂D.围裹1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A.食尽穷困.... D.恭上疏言方略.. B.而稍稍死亡.. C.形容枯槁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徐汇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上海市徐汇区2017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 精品

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

(5分)(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李清照《声声慢》下阕首句“”;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

(3分)(2)不少成语出自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自《》,“”源自《秋水》中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

(2分)【答案】(1)(3分)寒蝉凄切满地黄花堆积楚天千里清秋(2分)桃花源记贻笑大方【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借助意象写秋”“豁然开朗”“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贻”的写法。

2.选择题。

(5分)(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1分)A.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河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答案】A【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

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此题主要是语境得体。

(2)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

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

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似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①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

B.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了孩子。

C.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

D.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016.12(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填空。

(1)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2)夕阳下,_________,两三航未曾着岸。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____________》)(3)《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感伤皇帝被奸臣蒙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露从今夜白(2). 酒旆闲(3). 远浦帆归(4). 总为浮云能蔽日(5). 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答好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要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据意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字迹清晰,写后回顾检查。

需注意“旆”“浦”“蔽”等字不要写错。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

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 在通往机场的大道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B.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C. 多年老友的书店终于要开业了,再忙我也要光临。

D. 洪水退去之后,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

本题要求选“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结合选项特征,逐一排除。

A项,搭配不当。

(完整版)2017年高考上海卷文言文

(完整版)2017年高考上海卷文言文

【2017.上海卷】《进学斋记》张耒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 之B.其C.则D.以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现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往往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探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后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24.分析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2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分)【答案】21. D22. B23. A2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海市高三一模文言文一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

(17分)1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

令骠骑出代郡,令大将军出定襄。

咸击匈奴单于。

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

”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

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羸,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

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

匈奴兵亦散走。

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

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2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

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

3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4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后五岁,伉弟二人,阴安侯不疑及发干侯登皆坐酎金失侯。

失侯后二岁,冠军侯国除。

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汉军既度幕,人马罢()(2)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会日且入()A.还要B.尚且C.将要D.况且(2)直左方兵()A.通“值”,进击。

B.通“值”,遇到。

C.通“值”,价值相当。

D.通“值”,兵力相当。

20.把第①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分)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2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1)赵信为单于谋曰(2)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B.(1)乃悉远北其辎重(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C.(1)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 (2)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D.(1)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22.本文对卫将军和骠骑将军与匈奴作战的记述有详有略,请对此简要说明。

(3分)23.依据第③划线句,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主要品质。

(2分)□□□□ □□□□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3题。

(17分)18.2分(1)通“疲”,疲惫(2)触犯犯罪19.2分(1)C (2)B20.6分正碰上大将军的军队开出塞外一千多里,看见单于的军队排成阵势等待(着汉军)(或在那里),于是大将军又命令用武刚车围成环形营垒(自己排成环型营垒),又放纵(放出、派出)五千骑兵前往(奔袭)抵挡匈奴(命令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

关键词:适值,陈,当21.2分B22.3分写大将军详尽。

先写战前单于的谋略;后叙两军相遇时匈奴以逸待劳,大将军指挥沉稳,列阵派兵作战;此时又描绘红日西坠、飞沙走石的自然景物;然后写大将军派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队,单于夜逃,大将军驱兵追击,烧其城和余粮两还口而写骠骑将军只用“直左方兵”四字写作战过程,用斩获功劳多于大将军一句概括的叙述写作战结果。

说明:写大将军与匈奴作战,战前、战时、战斗结束都非常详细;应结合原文对这三个阶段的“详”具体分析。

23.2分不拘古法;自负不羁舍家保国;以国当家;以国为家;一心为国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

淮南寿春人也。

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硃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

威早厉志尚。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

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

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

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

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

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

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

于是名誉著闻。

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

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

”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

”帝以威言谦而顺。

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

”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

”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

太康元年,卒于位。

(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躬放驴(2)阴资装于百余里(3)要威为伴(4)吾无所假借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以忠清著称具告以事B.谢而遣之羽化而登仙C.勤于政术而君幸于赵王D.威尝谏时政之宽为吾子之将行也1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20.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1.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

(3分)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17.(1)亲自(2)暗中(3)通“邀”,邀请(4)宽容18.D19.后来,(胡威)在其他信中把(此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他的吏名。

胡质父子像这样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

评分说明:“后因他信以白质”2个点,“质杖都督一百”1个点,“其父子清慎如此”1个点,“于是名誉著闻”1个点。

1点1分。

20.他直接表明自己不如父亲清廉,有谦逊态度;(1分)同时,交代清楚了自己“恐人不知”比不上父亲的“恐人知”,表达畅达恭顺。

(1分)21.评分说明:任答3点即可。

探父单身前往、至父所住于马厩、询问父亲赠绢所来、遣走助己之官并告诉其父。

普陀区(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17分)①崔恭,字克让,广宗人。

正统元年进士。

除户部主事。

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

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

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

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

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

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

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②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

诸司供给,率取之民。

恭与僚佐约,悉罢之。

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

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

寻迁江西左布政使。

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

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

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

削其护卫,王稍戢①。

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

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

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

已,大治吴淞江。

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

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

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

初,周忱奏定耗羡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

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

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③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

遂召用。

翱甚倚恭,转左。

父忧起复。

宪宗即位,乞致仕。

不允。

越五月,母丧归。

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识者数人。

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

居三年,致仕。

又二年卒。

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注】①戢:收敛,停止。

②耗羡:赋税的加耗部分抵补实耗的所余。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除户部的主事()(2)寻迁江江西左布政使()(3)官吏干没五十万()(4)酌轻重()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杨傅荐,擢莱州知府。

/余以充本府军饷。

B、诸司供给,率取之民。

/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

C、恭白于巡抚韩雍。

/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

D、遂放遣守者八百人。

/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

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19、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为官履历看,崔恭的仕途一帆风顺,从未遭受过贬谪罢黜。

B、崔恭认为李秉所制定的耗羡计算方法不公平,因此恢复旧例。

C、宪宗即位时崔恭“乞致仕”,说明他还想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D、崔恭最后在太子少保的职位上去世,朝廷为此给他加赠缢号。

20、本文从多方面展示了崔恭理政的才能,请简要概述。

(4分)答案:16、被授以……的官职不久侵吞财物度量17、D18、朝廷决议建造临清城,发布告征充劳役的人。

崔恭认为现在正是春天,百姓食用不足,请求朝廷等到秋天收过粮食后再征。

(得分点:城、檄、以、方、俟)19、A20、答案示例:崔恭开展工作能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分清轻重缓急,做好整体规划,处置布匹,支援京师、建造临清城时都有相应的合理方案;他明辨是非,依法治理,平定各类社会问题,处置流民,弹劾宁王,惩处广济库官吏不法行为等;他重点关注民生实务,了解民意,兴革利病,疏通治理了大量河道;他还依据现实,制定或修正各类法规、制度,制定均徭法,恢复周忱所定耗羡则例等等。

松江区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17分)①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

神龙初,擢.左卫郎将。

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

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

徙陕州刺史、河南尹。

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

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

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

进御史大夫。

②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

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①昭陵阙中,诏可。

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

迁刑部尚书。

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

夜宴娱,画决事,案无留辞。

③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

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顾.上未之知。

”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矣。

顾华山陛下本命,王气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闻.。

”帝以林甫为爱己,而薄适之...不亲。

于是,韦坚、裴宽、韩朝宗皆适之厚善,悉为林甫所构得罪。

适之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