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解剖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课件

47
经 交 叉 韧 带 的 矢 状 断 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48
经 交 叉 韧 带 的 矢 状 断 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49
经 交 叉 韧 带 的 矢 状 断 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50
经
前
交
叉
韧
带
的
冠
状
断 层
2/8/2021
9
髋部和股部前内侧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10
髋部和股部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11
经尾骨和子宫颈的横断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12
经尾骨和子宫颈的横断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35
经右股部中份的横断层面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36
经右股部中份的横断层面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37
经右股部中份的横断层面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38
(二)膝部的断层解剖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26
经耻骨联合上份的横断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27
经耻骨联合中份的横断层 2/8/2021
下肢的断层解剖人体断层解剖学
28
经耻骨联合中份的横断层
人体下肢解剖

内容
1、臀部 2、股部 3、膝部 4、小腿 5、踝 6、足部
臀部
一.境界 二.浅层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1.臀上皮神经 2.臀下皮神经 3.臀内侧皮神经
三.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二)肌层
1.浅层 臀大肌 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 阔筋膜 张肌
髂胫束
2.中层 臀中肌 梨状肌 上孖肌 下孖肌 股方肌 闭孔内肌
股鞘内容: 外侧容纳股动脉
中间容纳股静脉
内侧部即股管
境界: 前内侧壁: 缝匠肌及 大收肌腱板 前外侧壁: 股内侧肌 后壁: 长收肌、大收 肌 上口: 接股三角尖 下口: 收肌腱裂孔,
通过结构及位置关系: 从前向后为: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股后区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1. 后骨筋膜鞘 2. 血管神经
深 筋 膜 阔 筋 膜
)
阔筋膜在股部形 成下列三种结构:
(1)髂胫束
(2)隐静脉裂 孔 (3)三个 肌间隔
骨筋膜鞘
股内侧肌间隔
由阔筋膜、三个肌间 股外侧肌间隔 隔及股骨骨膜共同围成三个骨
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
内侧骨筋膜鞘
后骨筋膜鞘(在股后区讲)
股后肌间隔
血管腔隙
周界及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肌筋膜及耻 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臀部十字吻合” 两侧的旋股内外侧动脉 上部的臀上下动脉 下部的股动脉第一穿动脉
股部
一、股前内侧区 二、股后区
一.股前内侧区
浅层结构 1. 浅动脉 2. 浅静脉 3. 皮神经 4. 淋巴结
浅动脉
3条: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浅静脉:大隐静脉
起始: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行程: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 后方约2、耻骨结节外下方 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小腿内侧与隐神经伴 行,在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 神经伴行。
局部解剖学:下肢 (2)

五、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
(一) 皮 肤
• 股前内侧区皮肤厚薄不均, 内侧部较薄而柔软,皮脂 腺较多;外侧部较厚。
(二)浅筋膜
• 股前区浅筋膜富含 脂肪。近腹股沟处 可分为脂肪层和膜 性层,分别与腹前 壁下部的脂肪层 (Camper筋膜)和 膜性层(Scarpa筋 膜)相续。其中膜 性层在腹股沟韧带 下方约1cm处与股 部深筋膜融合。
• 若大于此角,为 髋外翻;
• 若小于此角者为 髋内翻。
膝外翻角
• 膝外翻角:为股骨体长 轴与胫骨长轴在膝关节 处相交成向外的夹角的 补角,正常为10° 。
• 膝外翻: 外侧角<170°, 呈“X”线腿
• 膝内翻:外侧角>170°, 呈“O”形腿或弓形腿。
正常
膝内翻
膝外翻
表面解剖
(四)体表投影
femoral artery • 旋股外侧动脉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 • 穿动脉 perforating arteries
股 疝
股神经 femoral nerve
• 起源 • 位置 • 分支 • 分布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
• 位置 • 境界 • 内容物及其排列
阔筋膜张肌 中层: 臀中肌 梨状肌 深层: 臀小肌
梨状肌上、下孔
为盆腔血管神 经至臀部和下肢的 通路。
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动脉 ③臀上静脉
穿梨状肌下孔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神经 ④臀下动、静脉 ⑤阴部内动、静脉 ⑥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位置关系
股内侧区
• 股内收肌群 耻骨肌 长收肌 大收肌 短收肌 股薄肌
(局部解剖学)下肢

膝关节
由股骨、胫骨和髌骨组成,是 下肢的主要弯曲和承重关节。
踝关节
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主 要承担足部的承重和运动功能
。
下肢的肌肉结构
大腿肌肉
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等,主要 负责下肢的屈曲、伸展和旋转运 动。
小腿肌肉
包括腓肠肌、比目鱼肌等,主要 负责足部的运动和承重功能。
下肢的血管分布
动脉
下肢的动脉主要有股动脉、腘动脉和 胫动脉等,负责向下肢的肌肉和皮肤 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局部解剖学-下肢
• 下肢概述 • 下肢的关节与运动 • 下肢的神经支配 • 下肢的局部解剖实践 • 下肢常见疾病与治疗
01
下肢概述
下肢的骨骼结构
01
02
03
04
骨盆
骨盆由髂骨、耻骨和坐骨组成 ,是连接脊柱和下肢的重要结
构。
髋关节
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是人体 最大的关节之一,主要承担下
肢的负重和运动功能。
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发出运动指令,经由锥体束传至脊髓,再经由神经纤维传至下肢肌肉, 引起运动。
下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
感觉功能
下肢的感觉功能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这些感觉信息通 过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质,使人体能够感知下肢的刺激和变 化。
运动功能
下肢的运动功能包括行走、跑步、跳跃等,这些运动指令由 大脑皮质发出,经由神经纤维传至下肢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和舒张,实现各种运动。
踝与足部疾病
总结词
踝与足部疾病主要包括踝关节扭伤、跟 腱炎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VS
详细描述
踝与足部是下肢负重和运动的末端结构, 常见的踝与足部疾病包括踝关节扭伤、跟 腱炎等。踝关节扭伤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 、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跟腱炎则是因为 跟腱炎症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要点二详细描述
局部解剖学(下肢)PPT课件

踝关节主要肌肉
腓肠肌
起自股骨髁后面,止于跟骨结节, 作用是屈踝关节和屈膝关节。
比目鱼肌
起自胫骨后面,止于跟骨结节,作 用是屈踝关节。
趾长屈肌
起自胫骨后面及腓骨内侧,止于第 2-5趾远节趾骨底,作用是屈第2-5 趾。
04
下肢血管和神经
下肢动脉
下肢动脉的起点和分支
下肢动脉主要来源于腹主动脉,分为股总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 脉等分支,供应下肢的肌肉、骨骼和皮肤等组织。
详细描述
足部骨骼包括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和五根跖骨等。这些骨骼形成了足弓,能 够吸收冲击力和分散压力,保护足部不受损伤。同时,足部骨骼还参与了人体的 平衡和步态控制。
03
下肢肌肉
髋关节主要肌肉
髂腰肌
起自髂窝和腰椎体,止于 股骨小转子,作用是屈髋 关节。
臀大肌
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 面,止于股骨臀肌粗隆, 作用是伸髋关节和使大腿 外旋。
韧带损伤
膝关节韧带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引起,包 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等。治疗方法包括保 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踝关节疾病和损伤
总结词
踝关节是下肢的另一个重要关节,常见的踝关节疾病和损 伤包括扭伤、关节炎等。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通常由剧烈运动或外伤引 起。治疗方法包括冷敷、压迫包扎、抬高等。
髋关节骨折
髋关节骨折通常由外伤引起,包括股骨颈骨折和髋臼骨折等。治疗髋 关节骨折的方法包括牵引、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等。
膝关节疾病和损伤
1 2 3
总结词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常见的膝关节 疾病和损伤包括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是指半月板撕裂或断裂,通常由剧烈 运动或外伤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下肢骨的结构解剖(图文详解)

下肢⾻的结构解剖(图⽂详解)⼈类下肢的功能主要是⽀持躯体、承受体重和⾏⾛,因⽽,下肢⾻⼀般均⽐上肢⾻粗⼤、笨重。
1.下肢⾻包括髋⾻、股⾻、髌⾻、胫⾻、腓⾻和⾜⾻。
(1)髋⾻(hip bone):是不规则扁⾻。
上份扁阔,中份窄后,下份有⼀⼤孔称闭孔。
髋⾻由髂⾻、耻⾻和坐⾻融合⽽成。
⼀般在15岁以前,三⾻间由软⾻连结,15岁后软⾻逐渐⾻化使三⾻融为⼀⾻,三⾻体融合处为⼀⼤⽽深的窝称髋⾅,朝向外下⽅,与股⾻头相关节;髋⾅内有半⽉形关节⾯称⽉状⾯,髋⾅下缘缺损处称髋⾅切迹。
左右髋⾻和骶⾻、尾⾻共同连接⽽成⾻盆。
髂⾻(ilium)构成髋⾻的后上部,分为体和翼两部。
髂⾻体肥厚、坚固,构成髋⾅的上2/5,主要承受上⾝的体重。
髂⾻翼位于体上⽅,为宽阔的⾻板,中部较薄,上缘肥厚弯曲成⼸形称髂嵴,髂嵴的前后突起分别称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棘下⽅⼜各有⼀突起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嵴外缘距髂前上棘5~7cm处向外有⼀突起称髂结节,它是重要的体表标志,临床上进⾏⾻髓穿刺术常选择于此。
髂⾻翼内⾯平滑稍凹称髂窝,髂窝下界为⼀⾻嵴称⼸状线,窝后部上⽅粗糙称髂粗隆,其下为⽿状⾯,与骶⾻⽿状⾯相关节。
耻⾻(pubis)位于髋⾻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两⽀。
耻⾻体较肥厚,构成髋⾅的前下1/5,与髂⾻融合处的前⾯形成稍隆突起称髂耻隆起。
耻⾻体向前下延伸为耻⾻上⽀,⽀上有⼀条较锐利的⾻嵴称耻⾻梳,耻⾻梳向后与⼸状线相连,向前终于⼀突起称耻⾻结节;耻⾻体向后下为耻⾻下⽀,下⽀后伸与坐⾻⽀结合。
耻⾻上、下⽀移⾏处的内侧,有⼀椭圆形的粗糙⾯称耻⾻联合⾯,耻⾻联合⾯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两侧联合⾯相结合形成耻⾻联合。
耻⾻联合⾯上缘与耻⾻结节间有⾻嵴称耻⾻嵴。
耻⾻与坐⾻共同围成闭孔。
坐⾻(ischium)位于髋⾻后下部,分体和⽀。
坐⾻体较厚,构成髋⾅的后下2/5,体向后下延续为坐⾻⽀,体后下份的粗⼤隆起称坐⾻结节,是坐⾻最低部,体表可以摸到。
髂后下棘与坐⾻结节之间有⼀个突起和两个切迹,突起称坐⾻棘,较尖锐,三⾓形,坐⾻棘上⽅切迹⼤⽽深称坐⾻⼤切迹,其下⽅切迹⼩⽽浅称坐⾻⼩切迹。
下肢局部解剖图解护理课件

注射时需将针头插入肌肉组织内,并确 保针头固定稳妥,避免刺破血管或损伤 神经。注射后需对注射部位进行轻柔的 按摩,以减轻疼痛和促进药物的吸收。
冷热敷技术
冷热敷技术是利用冷敷或热敷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或促进血液 循环的护理操作技术。
冷敷主要用于急性期损伤或炎症的早期,可以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 痛。热敷主要用于慢性期疼痛或僵硬,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
对于下肢康复患者来说,心理疗 法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焦虑 等情绪问题,提高康复的积极性
和效果。
常用的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
等。
06
下肢护理操作技术
静脉注射技术
静脉注射技术是下肢护理操作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用于向静脉内注入药物或营养物 质。
注射前需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选择较直、较粗的静脉,并确保血管无破损、炎症 等异常情况。
护理方法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经常进行腿 部伸展和肌肉收缩练习,如勾脚尖、 屈伸膝关节等;保持适中的体重,避 免过度肥胖;穿戴医用弹力袜,促进 血液循环。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成因与护理
膝关节骨关节炎成因
年龄、肥胖、关节损伤、关节先天性异常等导致关节软骨磨损,引发膝关节骨关节炎。
护理方法
减轻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以减少膝关节承受的负荷;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锻炼,如进行股四头肌等 长收缩练习;注意保暖,避免膝关节受到寒冷刺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
缓解肌肉紧张。
使用冷热敷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导致皮肤损伤或不适。同时需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止 使用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THANKS FOR WATCHING
人体下肢的局部解剖

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另一分支 ,它沿着小腿的外侧下降,支配 小腿前外侧的肌肉和足背的感觉
。
下肢血管
01
动脉
下肢的主要动脉包括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这些动脉
供应下肢的血液,为下肢的组织和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02 03
静脉
下肢的静脉包括浅静脉和深静脉。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收集皮肤和 皮下组织的血液回流到深静脉;深静脉位于肌肉和骨骼中,将血液从浅 静脉回流到心脏。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它们穿梭于各个组织中,用于交换氧气和营 养物质,以及排除废物。
04 下肢局部疾病
髋关节骨关节炎
总结词
髋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下肢疾病,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 受限。
详细描述
髋关节骨关节炎通常由髋关节退行性改变引起,与年龄、性别、遗传、环境等 因素有关。患者常出现髋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关节 畸形和功能障碍。
05 下肢手术及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目的
通过置换病变的髋关节,恢复关 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
量。
手术适应症
适用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手术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 半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置换术
手术目的
手术方法
通过置换病变的膝关节面,恢复关节 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膝关节韧带与半月板
膝关节的韧带和半月板对于维持关节稳定性和保护关节免 受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在置换术中,需要注意这些结构的 完整性和功能。
周围神经血管
了解膝关节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分布,对于手术入路和避免 不必要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穿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
1.穿梨状肌上孔的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臀上神经 ②臀上动脉 ③臀上静脉
2.穿梨状肌下孔的结构 从外到内为:
①坐骨神经 ②股后皮神经 ③臀下神经 ④臀下动、静脉 ⑤阴部内动、静脉
⑥阴部神经
(五)坐骨小孔及穿行结构 从外到内为:
阴部内动脉 阴部内静脉 阴部神经
(六)髋关节周围的动脉网
穿动脉(4~5条)
股鞘
构成 : 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
下延伸的筋膜鞘。被二个纵向 的纤维隔将鞘分为外、中、内 三部分。
股鞘内容:
外侧容纳股动脉
中间容纳股静脉
内侧部即股管
境界:
前内侧壁: 缝匠肌及大收肌 腱板
前外侧壁: 股内侧肌 后壁: 长收肌、大收肌 上口: 接股三角尖
下口: 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内
1、臀部 2、股部 3、膝部 4、小腿 5、踝 6、足部
容
臀
一.境界
部
二.浅层结构
(一)皮肤 (二)浅筋膜 1.臀上皮神经
2.臀下皮神经
3.臀内侧皮神经
三.深层结构 (一)深筋膜 (二)肌层
1.浅层 臀大肌 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 阔筋膜 张肌 髂胫束
2.中层
臀中肌 梨状肌 上孖肌 下孖肌 股方肌 闭孔内肌
膝 区
一、腘 窝 二、膝关节网
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肌筋膜及耻
股鞘
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股三角
位置:位于股前内侧区上 1/3部,为一底向上、尖 向下的三角形凹陷。 股三角向下通收肌 管。
股三角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下外界:缝匠肌内侧缘
下内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三角内容及其排列
大隐静脉的5条高位属支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皮神经
股神经前皮支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皮支 股神经内侧皮支
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
上群收纳脐以下腹壁、臀部、 会阴、外生殖器、肛门的淋巴。 下群收纳足和小腿内侧,大腿
的浅淋巴、臀部、会阴的部分
淋巴。
深 筋 膜 阔 筋 膜
( )
阔筋膜在股部形 成下列三种结构:
(1)髂胫束
(2)隐静脉裂孔 三个肌间隔 ( 3)
骨筋膜鞘
股内侧肌间隔
由 阔 筋 膜 、 三 个 肌 间 隔 股外侧肌间隔 及股骨骨膜共同围成三个骨 筋膜鞘。
前骨筋膜鞘 内侧骨筋膜鞘 后骨筋膜鞘(在股后区讲)
股后肌间隔
股动脉 股静脉 股管
血管腔隙
周界及内容
内容:
股神经
股鞘及包含内容
(股A、股V、股管) 腹股沟深淋巴结
主要内容的位置关系
从外向内依次为:
股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股管
股神经的分支有:
肌支:支配股前群肌和耻骨肌。
皮支:分布于股前面皮肤
主要皮支为隐神经,向下进
入收肌管。
股动脉及其分支
(1)3条浅动脉(前已讲) (2)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又称股腘管。
通过结构及位置关系: 从前向后为: 隐神经 股动脉
股静脉
股后区
(一)浅层结构
(二)深层结构 1. 后骨筋膜鞘 2. 血管神经
后骨筋膜鞘
容纳股后群肌肉和 坐骨神经等
坐骨神经
走行:起于骶丛,
出梨状肌下孔,在坐 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 之间下降进入股后区, 行于大收肌和股二头 肌长头之间至腘窝, 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 经二终末支。
“臀部十字吻合”
两侧的旋股内外侧动脉 上部的臀上下动脉 下部的股动脉第一穿动脉
股 部
一、股前内侧区 二、股后区
一.股前内侧区
浅层结构 1. 浅动脉
2. 浅静脉
3. 皮神经
4. 淋巴结
浅动脉
3条: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浅静脉:大隐静脉
起始: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 行程: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 后方约2cm、耻骨结节外下方 穿隐静脉裂孔注入股静脉。 大隐静脉在小腿内侧与隐神经伴 行,在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 神经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