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数学知识点

高中理科数学知识点
高中理科数学知识点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全称命题p:?x∈M,p(x)的否定为特称命题綈p:?x0∈M,綈p(x0);

特称命题p:?x0∈M,p(x0)的否定为全称命题綈p:?x∈M,綈p(x).

二、活用定理与结论

1.运算性质及重要结论

(1)A∪A=A,A∪?=A,A∪B=B∪A.

(2)A∩A=A,A∩?=?,A∩B=B∩A.

(3)A∩(?U A)=?,A∪(?U A)=U.

(4)A∩B=A?A?B,A∪B=A?B?A.

2.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命题p∧q的否定是綈p∨綈q.

3.“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

[易错易混想一想]

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lg x}——函数的定义域;{y|y=lg x}——函数的值域;{(x,y)|y=lg x}——函数图像上的点集.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

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4.遇到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同样在应用条件A ∪B=B?A∩B=A?A?B时,不要忽略A=?的情况.

5.注重数形结合在集合问题中的应用.列举法常借助Venn图解题;描述法常借助数轴来运算,求解时要特别注意端点值.

6.“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p,则q”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而“命题p的

否定”即:非p ,只是否定命题p 的结论.

7.要弄清先后顺序:“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 ”是指B 能推出A ,且A 不能推出B ;而“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A 能推出B ,且B 不能推出A .

[保温训练手不凉]

1.已知A ={x |x 2-3x +2=0},B ={x |log x 4=2},则A ∪B 等于( ) A .{-2,1,2} B .{1,2} C .{2} D .{-2,2}

2.“α≠β”是“sin α≠sin β”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命题p :m >7,命题q :f (x )=x 2+mx +9(m ∈R )有零点,则p 是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集合A ={a ,b ,c }中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和的集合为{1,2,3},则集合A 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 )

A .{1,2,3}

B .{1,2}

C .{1,0}

D .{0,1,2}

5.已知集合M ={x |y =1-x },N ={y |y =2x },则M ∩N =________. 6.下面四个命题:

①函数y =log a (x +1)+1(a >0且a ≠1)的图像必过定点(0,1); ②已知命题p :?x ∈R ,sin x ≤1,则綈p :?x ∈R ,sin x ≤1; ③过点(-1,2)且与直线2x -3y +4=0垂直的直线方程为3x +2y -1=0; ④在区间(-2,2]上随机抽取一个数x ,则e x >1的概率为1

3.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③

二.函数与导数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1.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

(1)奇偶性是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都有f (-x )=-f (x )成立,则f (x )为奇函数(都有f (-x )=f (x )成立,则f (x )为偶函数).

(2)周期性是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一般地,对于函数f (x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的值:

若f (x +T )=f (x )(T ≠0),则f (x )是周期函数,T 是它的一个周期. 2.指数与对数式的运算公式

a m ·a n =a m +

n ;(a m )n =a m n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 =

n log a M ;a log a N =N ;log a N =

log b N

log b a

(a >0且a ≠1,b >0且b ≠1,M >0,N >0). 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

4.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

(1)基本导数公式:c ′=0(c 为常数); (x m )′=mx m -

1(m ∈Q );

(sin x )′=cos x ; (cos x )′=-sin x ;

(a x )′=a x ln a (a >0且a ≠1);(e x )′=e x ; (log a x )′ =1x ln a (a >0且a ≠1);(ln x )′=1

x

.

(2)导数的四则运算:(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v 2

(v ≠0). 5.导数与极值、最值

(1)函数f (x )在x 0处的导数f ′(x 0)=0且f ′(x )在x 0附近“左正右负”?f (x )在x 0处取极大值;函数f (x )在x 0处的导数f ′(x 0)=0且f ′(x )在x 0附近“左负右正”?f (x )在x 0处取极小值.

(2)函数f (x )在一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是此函数在此区间上的极值与其端点值中的“最大值”;函数f (x )在一闭区间上的最小值是此函数在此区间上的极值与其端点值中的“最小值”.

二、活用定理与结论

1.抽象函数的周期性与对称性 (1)函数的周期性

①若函数f (x )满足f (x +a )=f (x -a ),则f (x )为周期函数,2a 是它的一个周期.

②设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图像关于直线x =a (a ≠0)对称,则f (x )是周期函数,2a 是它的一个周期.

③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图像关于直线x =a (a ≠0)对称,则f (x )是周期函数,4a 是它的一个周期.

(2)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①若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a -x ),即f (x )=f (2a -x ),则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a 对称.

②若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a -x ),即f (x )=-f (2a -x ),则f (x )的图像关于点(a,0)对称.

③若函数y =f (x )满足f (a +x )=f (b -x ),则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x =a +b

2对称.

2.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相关结论

(1)把y =f (x )的图像沿x 轴左右平移|c |个单位(c >0时向左移,c <0时向右移)得到函数y =f (x +c )的图像(c 为常数).

(2)把y =f (x )的图像沿y 轴上下平移|b |个单位(b >0时向上移,b <0时向下移)得到函数y =f (x )+b 的图像(b 为常数).

3.函数图像伸缩变换的相关结论

(1)把y =f (x )的图像上各点的纵坐标伸长(a >1)或缩短(0<a <1)到原来的a 倍,而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 =af (x )(a >0)的图像.

(2)把y =f (x )的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0<b <1)或缩短(b >1)到原来的1

b 倍,而纵坐标

不变,得到函数y =f (bx )(b >0)的图像.

4.确定函数零点的三种常用方法 (1)解方程判定法.若方程易解时用此法.

(2)零点定理法.根据连续函数y =f (x )满足f (a )·f (b )<0,判断函数在区间(a ,b )内存在零点. (3)数形结合法.尤其是方程两端对应的函数类型不同时多用此法求解.

[易错易混想一想]

1.求函数的定义域,关键是依据含自变量x 的代数式有意义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求解,如开偶次方根,被开方数一定是非负数;对数式中的真数是正数.列不等式时,应列出所有的不等式,不应遗漏.

2.求函数单调区间时,多个单调区间之间不能用符号“∪”和“或”连接,可用“及”连接或用“,”隔开.单调区间必须是“区间”,而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代替.

3.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要注意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有时还要对函数式化简整理,但必须注意使定义域不受影响.

4.分段函数是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分别用不同的式子来表示对应关系的函数,它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

5.不能准确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如函数y =a x (a >0,a ≠1)的单调性忽视字母a 的取值讨论,忽视a x >0;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a ≠1)忽视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

6.易混淆函数的零点和函数图像与x 轴的交点,不能把函数零点、方程的解、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进行准确互化.

7.不能准确理解导函数的几何意义,易忽视切点(x 0,f (x 0))既在切线上,又在函数图像上,导致某些求导数的问题不能正确解出.

8.考生易混淆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概念,错以为f ′(x 0)=0是函数y =f (x )在x =x 0处有极值的充分条件.

[保温训练手不凉]

1.下列函数中,满足“对任意的x 1,x 2∈(0,+∞),当x 1f (x 2)”的是( )

A .f (x )=1

x B .f (x )=(x -1)2 C .f (x )=e x D .f (x )=ln(x +1)

2.直线y =kx +b 与曲线y =x 3+ax +1相切于点(2,3),则b 的值为( ) A .-3 B .9 C .-15

D .-7

3.若函数f (x )=x 2+bx (b ∈R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R ,f (x )在(0,+∞)上是增函数

B .?b ∈R ,f (x )在(0,+∞)上是减函数

C .?b ∈R ,f (x )为奇函数

D .?b ∈R ,f (x )为偶函数 4.函数f (x )=?????

????12x -2,x <0,

x -1,x ≥0的所有零点的和等于( )

A .-2

B .-1

C .0

D .1

5.已知a =????122

3,b =24

3-,c =????121

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c

B .b

C .a

D .a

6.若方程f (x )-2=0在(-∞,0)内有解,则y =f (x )的图像是( )

8.某公司租地建仓库,已知仓库每月占用费y 1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反比,而每月库存货物的运费y 2与仓库到车站的距离成正比.据测算,如果在距离车站10千米处建仓库,

这两项费用y 1、y 2分别是2万元、8万元,那么要使这两项费用之和最小,仓库应建在离车站( )

A .5千米处

B .4千米处

C .3千米处

D .2千米处

9.(2013·荆州市质检)设函数f (x )在R 上可导,其导函数是f ′(x ),且函数f (x )在x =-2处取得极小值,则函数y =xf ′(x )的图像可能是( )

10.已知函数f (x )=1

1-x 2

的定义域为M ,g (x )=log 2(1-x )(x ≤-1)的值域为N ,则?R M ∩N =________.

11.已知奇函数f (x )=m -g (x )1+g (x )的定义域为R ,其中y =g (x )为指数函数,且其图像过点(2,9),

则函数y =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

12.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若x 1,x 2∈A 且f (x 1)=f (x 2)时总有x 1=x 2,则称f (x )为单函数.例如,函数f (x )=2x +1(x ∈R )是单函数.下列命题:

①函数f (x )=x 2(x ∈R )是单函数;

②若f (x )为单函数,x 1,x 2∈A (A 为f (x )的定义域)且x 1≠x 2,则f (x 1)≠f (x 2); ③若f :A →B 为单函数,则对于任意b ∈B ,它至多有一个原象; ④函数f (x )在某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则f (x )一定是单函数. 其中的真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答案:②③

三.不等式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1.不等式的性质 (1)a >b ,b >c ?a >c ;

(2)a >b ,c >0?ac >bc ;a >b ,c <0?ac <bc ; (3)a >b ?a +c >b +c ; (4)a >b ,c >d ?a +c >b +d ; (5)a >b >0,c >d >0?ac >bd ;

(6)a >b >0,n ∈N ,n >1?a n >b n ,n a >n

b . 2.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f (x )g (x )>0?f (x )g (x )>0,f (x )g (x )

<0?f (x )g (x )<0. (2)f (x )g (x )≥0?????? f (x )g (x )≥0,g (x )≠0,f (x )g (x )≤0??

????

f (x )

g (x )≤0,g (x )≠0. (3)对于形如f (x )g (x )>a (≥a )的分式不等式要采取:移项—通分—化乘积的方法转化为(1)或(2)

的形式求解.

二、活用定理与结论 1.常用五个重要不等式 (1)|a |≥0,a 2≥0(a ∈R ). (2)a 2+b 2≥2ab (a ,b ∈R ). (3)a +b 2≥ab (a >0,b >0).

(4)ab ≤????a +b 22

(a ,b ∈R ).

(5)

a 2+

b 22≥a +b

2

≥ab (a >0,b >0). 2.可行域的确定

“线定界,点定域”,即先画出与不等式对应的方程所表示的直线,然后代入特殊点的坐标,根据其符号确定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1)ax 2+bx +c >0(a ≠0)恒成立的条件是????

? a >0,Δ<0.

(2)ax 2

+bx +c <0(a ≠0)恒成立的条件是?

????

a <0,

Δ<0.

[易错易混想一想]

1.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个数,不讨论这个数的正负,从而出错. 2.解形如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bx +c >0时,易忽视系数a 的讨论导致漏解或错解,要注意分a >0,a <0进行讨论.

3.应注意求解分式不等式时正确进行同解变形,不能把f (x )

g (x )≤0直接转化为f (x )·g (x )≤0,

而忽视g (x )≠0.

4.容易忽视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导致错解,如求函数f (x )=x 2+2+

1x 2

+2

的最值,就不能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求解函数y =x +3

x (x <0)

时应先转化为正数再求解.

5.解线性规划问题,要注意边界的虚实;注意目标函数中y 的系数的正负;注意最优整数解.

6.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不能准确把握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导致错解,如y -2

x +2是指已知

区域内的点(x ,y )与点(-2,2)连线的斜率,而(x -1)2+(y -1)2是指已知区域内的点(x ,y )到点(1,1)的距离的平方等.

[保温训练手不凉]

1.已知-1

A .a 2>-a 3>-a

B .-a >a 2>-a 3

C .-a 3>a 2>-a

D .a 2>-a >-a 3 2.直线2x +y -10=0与不等式组?????

x ≥0,y ≥0,

x -y ≥-2,

4x +3y ≤20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点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无数个

3.已知a ,b ∈R ,且ab =50,则|a +2b |的最小值是( ) A .20 B .150 C .75

D .15 10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上的区域D 由不等式组???

0≤x ≤2,

y ≤2,

x ≤2y ,

确定.若M (x ,y )

为D 上的动点,点A 的坐标为(2,1),则z =OM ·OA 的最大值为( )

A .3

B .4

C .3 2

D .4 2

5.已知y =f (x )是偶函数,当x >0时,f (x )=(x -1)2,若当x ∈-2,-1

2时,n ≤f (x )≤m 恒

成立,则m -n 的最小值为( )

A .1 B.12 C.1

3

D.3

4

6.不等式2x 2+1-x ≤1的解集是________.

7.已知x >0,y >0,lg 2x +lg 8y =lg 2,则1x +1

3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4

8.若函数f (x )=(a 2+4a -5)x 2-4(a -1)x +3的图像恒在x 轴上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19)

四.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商数关系:

sin αcos α=tan α(α≠k π+π

2

,k ∈Z ); (2)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α∈R ). 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的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其中,“奇、偶”是指“k ·π

2±α(k ∈Z )”

中k 的奇偶性;“符号”是把任意角α看作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3.三种函数的性质

4.三角恒等变换的主要公式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sin 2α=2sin αcos α;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tan 2α=2tan α

1-tan 2α.

5.平面向量的有关运算

(1)两个非零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a ∥b ?a =λb .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 ⊥b ?a ·b =0?|a +b |=|a -b |. (2)若a =(x ,y ),则|a |=a ·a =x 2+y 2. (3)若A (x 1,y 1),B (x 2,y 2 ),则|AB |= (x 2-x 1)2+(y 2-y 1)2.

(4)若a =(x 1,y 1),b =(x 2,y 2),θ为a 与b 的夹角, 则cos θ=a ·b

|a ||b |=x 1x 2+y 1y 2x 21+y 21 x 22+y 22 . 二、活用定理与结论 1.三角函数的两种常见变换

(1)y =sin x ――――――――――→向左(φ>0)或向右(φ<0)

平移|φ|个单位

y =sin(x +φ) ???????→

1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

ω

纵坐标不变

y =sin(ωx +φ)――――――――→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横坐标不变

y =A sin(ωx +φ)(A >0,ω>0).

(2)y =sin x

???????→1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

ω

纵坐标不变

y =sin ωx

――――――――――→向左(φ>0)或向右(φ<0)

平移|φω

|个单位

y =sin(ωx +φ)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横坐标不变

y =A sin(ωx +φ)(A >0,ω>0). 2.正、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

①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②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

③a ∶b ∶c =sin A ∶sin B ∶sin C . 注:R 是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

①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

2ac ,

cos C =a 2+b 2-c 2

2ab

.

②b 2+c 2-a 2=2bc cos A ,a 2+c 2-b 2=2ac cos B , a 2+b 2-c 2=2ab cos C . 3.三点共线的判定

三个点A ,B ,C 共线?AB ,AC 共线;向量PA ,PB ,PC 中三终点A ,B ,C 共线?存在实数α,β使得PA =αPB +βPC ,且α+β=1.

[易错易混想一想]

1.注意角的集合的表示形式不是唯一的,如终边在y 轴的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x =2k π-π2,k ∈}Z ,也可以表示为{

x x =2k π+3π

2

,k ∈}Z .

2.三角函数值是比值,是一个实数,这个实数的大小和点P (x ,y )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由角α的终边位置决定.

3.在解决三角问题时,应明确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 4.求y =A sin(ωx +φ)的单调区间时,要注意ω,A 的符号.ω<0时,应先利用诱导公式将x 的系数转化为正数后再求解;在书写单调区间时,不能弧度和角度混用,需加2k π时,不要忘掉k ∈Z ,所求区间一般为闭区间.

5.对三角函数的给值求角问题,应选择该角所在范围内是单调函数,这样,由三角函数值才可以惟一确定角,若角的范围是????0,π

2,选正、余弦皆可;若角的范围是(0,π),选余弦较好;若角的范围是???

?-π2,π

2,选正弦较好. 6.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注意解的个数讨论,可能有一解、两解或无解.在△ABC 中,A >B ?sin A >sin B .

7.要特别注意零向量带来的问题:0的模是0,方向任意,并不是没有方向;0与任意非零向量平行;λ0=0(λ∈R ),而不是等于0;0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即0·a =0;但不说0与任意非零向量垂直.

8.当a ·b =0时,不一定得到a ⊥b ,当a ⊥b 时,a ·b =0;a ·b =c ·b ,不能得到a =c ,消去律不成立;(a ·b )·c 与a ·(b ·c )不一定相等;(a ·b )·c 与c 平行,而a ·(b·c )与a 平行.

9.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π],向量的夹角为锐角与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不等价.

[保温训练手不凉]

1.已知cos 2α=1

4,则sin 2α=( )

A.12

B.34

C.58

D.3

8

2.已知锐角△ABC 的面积为33,BC =4,CA =3,则角C 的大小为( ) A .75° B .60° C .45°

D .30°

3.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sin 5π6,cos 5π

6,则角α的最小正值为( ) A.5π6 B.2π3 C.5π

3

D.11π

6

4.设点A (2,0),B (4,2),若点P 在直线AB 上,且|AB |=2|AP |,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1) B .(1,-1) C .(3,1)或(1,-1) D .无数多个

5.若函数f (x )=1-2sin 2????x +π8+sin ????2x +π

4,则f (x )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 A.????π2,0 B.????π3,0 C.????π4,0 D.???

6,0 6.若函数y =tan ????ωx +π4(ω>0)的图像向右平移π

6

个单位后,与函数y =tan ????ωx +π6的图像

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 )

A.16

B.14

C.13

D.1

2

7.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为a ,b ,c ,且b 2=a 2-ac +c 2,C -A =90°,则cos A cos C =( )

A.14

B.24 C .-1

4

D .-

2

4

8.非零向量a =(sin θ,2),b =(cos θ,1),若a 与b 共线,则tan ????θ-π

4=________. 9.若3cos ????π2-θ+cos(π+θ)=0,则cos 2θ+1

2sin 2θ的值是________. 10.关于平面向量a ,b ,c ,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a ·b =a ·c ,则b =c ;②若a =(1,k ),b =(-2,6),a ∥b ,则k =-3;③非零向量a 和b 满足|a |=|b |=|a -b |,则a 与a +b 的夹角为60°.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五.数__列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二、活用定理与结论

1.等差等比数列{a n }的常用性质

2.判断等差数列的常用方法 (1)定义法:

a n +1-a n =d (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2)通项公式法:

a n =pn +q (p ,q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3)中项公式法:

2a n +1=a n +a n +2(n ∈N *)?{a n }是等差数列. (4)前n 项和公式法:

S n =An 2+Bn (A ,B 为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3.判断等比数列的三种常用方法 (1)定义法:

a n +1

a n

=q (q 是不为0的常数,n ∈N *)?{a n }是等比数列. (2)通项公式法:

a n =cq n (c ,q 均是不为0的常数,n ∈N *)?{a n }是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法:

a 2n +1=a n ·

a n +2(a n ·a n +1·a n +2≠0,n ∈N *)?{a n }是等比数列. [易错易混想一想]

1.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求a n ,易忽视n =1的情形,直接用S n -S n -1表示.事实上,当n =1时,a 1=S 1;当n ≥2时,a n =S n -S n -1.

2.易混淆几何平均数与等比中项,正数a ,b 的等比中项是±ab .

3.等差数列中不能熟练利用数列的性质转化已知条件,灵活整体代换进行基本运算.如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和T n ,已知S n T n =n +12n +3,求a n

b n

时,无法正确赋值求解.

4.易忽视等比数列中公比q ≠0,导致增解,易忽视等比数列的奇数项或偶数项符号相同造成增解.

5.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易忘记分类讨论.一定分q =1和q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6.对于通项公式中含有(-1)n 的一类数列,在求S n 时,切莫忘记讨论n 的奇偶性;遇到已知a n +1-a n -1=d 或a n +1

a n -1

=q (n ≥2),求{a n }的通项公式,要注意分n 的奇偶性讨论.

7.数列相关问题中,切忌忽视公式中n 的取值范围,混淆数列的单调性与函数的单调性.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2n ,求最小值,既要考虑函数f (x )=x +2

x (x >0)的单调性,

又要注意n 的取值限制条件.

8.求等差数列{a n }前n 项和S n 的最值,易混淆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条件.

[保温训练手不凉]

1.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2+a 3=6,则S 4的值为( ) A .12 B .11 C .10 D .9

2.设{a n }是等比数列,则“a 1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a n }为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和.若a 2·a 3=2a 1,且a 4与2a 7的等差中项为5

4,

则S 5=( )

A .35

B .33

C .31

D .29

4.记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T n 是等比数列{b n }的前n 项的积,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对小于2 012的正整数n ,都有S n =S 2 012-n ,则推导出a 1 006+a 1 007=0,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q ≠1,若对于小于24的正整数n ,都有T n =T 24-n ,则( )

A .b 11b 12=1

B .b 12b 13=1

C .b 11+b 12=1

D .b 12+b 13=1

5.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4+a 6=6,其前5项和S 5=10,则其公差d =________. 6.(2013·合肥质检)已知数列{a n }中,a 1=12,a n +1=1-1a n (n ≥2),则a 2 014=________.

7.设a 1,d 为实数,首项为a 1,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满足S 5S 6

+15=0,则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将全体正整数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根据上述排列规律,数阵中第n (n ≥3)行从左至右的第3个数是________.

六.立体几何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1.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S 直棱柱侧=c ·h (c 为底面的周长,h 为高). (2)S 正棱锥侧=1

2

ch ′(c 为底面周长,h ′为斜高).

(3)S 正棱台侧=1

2(c ′+c )h ′(c 与c ′分别为上、下底面周长,h ′为斜高).

(4)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式

S 圆柱侧=2πrl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 S 圆锥侧=πrl (同上),

S 圆台侧=π(r ′+r )l (r ′、r 分别为上、下底的半径,l 为母线). (5)体积公式

V 柱=S ·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锥=13

S ·h (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V 台=1

3(S +SS ′+S ′)h (S 、S ′为上、下底面面积,h 为高).

(6)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S 球=4πR 2,V 球=4

3

πR 3.

2.“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公式 (1)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若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a ·b |

|a ||b |

. (2)向量法求线面所成的角

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直线的方向向量a ,设线面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a 〉|=|n ·a |

|n ||a |

. (3)向量法求二面角

求出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锐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

|n 1||n 2|

;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钝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

|n 1||n 2|

.

二、活用定理与结论 1.把握两个规则

(1)三视图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一样;侧(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主)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正(主)俯一样长,俯侧(左)一样宽,正(主)侧一样高.

(2)画直观图的规则

画直观图时,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仍平行,与x 轴、z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2.线、面位置关系判定的六种方法

(1)线面平行

?

????

a ∥

b b ?αa ?α?a ∥α,

????

?α∥βa ?β?a ∥α, ?

???

?

α⊥βa ⊥βa ?α?a ∥α. (2)线线平行

?

????a ∥α

a ?βα∩β=

b ?a ∥b ,

?

???

?a ⊥αb ⊥α?a ∥b ,

?

????α∥β

α∩γ=a β∩γ=b ?a ∥b ,

?

???

?a ∥b a ∥c ?c ∥b . (3)面面平行

?

????

a ?α,

b ?αa ∩b =O a ∥β,b ∥β?α∥β,

?

???

?a ⊥αa ⊥β?α∥β,

?

???

?α∥βγ∥β?α∥γ. (4)线线垂直

?

???

?a ⊥αb ?α?a ⊥b . (5)线面垂直

?

???

?

a ?α,

b ?αa ∩b =O l ⊥a ,l ⊥b ?l ⊥α,

?

???

?α⊥β

α∩β=l a ?α,a ⊥l ?a ⊥β,

?????α∥βa ⊥α?a ⊥β,

?

???

?a ∥b a ⊥α?b ⊥α. (6)面面垂直

?????a ?βa ⊥α?α⊥β,

?

???

?a ∥βa ⊥α?α⊥β.

[易错易混想一想]

1.混淆“点A 在直线a 上”与“直线a 在平面α内”的数学符号关系,应表示为A ∈a ,a ?α.

2.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主)视图和俯视图为主.

3.易混淆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区别,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几何体的侧面积与所有底

面面积之和,不能漏掉几何体的底面积;求锥体体积时,易漏掉体积公式中的系数1

3

.

4.不清楚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中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忽视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中的条件,导致判断出错.如由α⊥β,α∩β=l ,m ⊥l ,易误得出m ⊥β的结论,就是因为忽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中m ?α的限制条件.

5.注意图形的翻折与展开前后变与不变的量以及位置关系.对照前后图形,弄清楚变与不变的元素后,再立足于不变的元素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去探求变化后的元素在空间中的位置与数量关系.

6.几种角的范围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α≤90°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α<90° 二面角0°≤α≤180°

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夹角)0°<α≤90° 直线的倾斜角0°≤α≤180° 两个向量的夹角0°≤α≤180° 锐角0°<α<90°

7.空间向量求角时易忽视向量的夹角与所求角之间的关系,如求解二面角时,不能根据几何体判断二面角的范围,忽视法向量的方向,误以为两个法向量的夹角就是所求的二面角,导致出错.

[保温训练手不凉]

1.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满足a ⊥b ,a ∥α,则直线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A .b ?α B .b ∥α C .b ?α或b ∥α

D .以上都不对

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

A.283π

B.163π

C.43

π D .12π

3.已知两相异直线a ,b 和不重合平面α,β,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a ∥α,b ∥α

B .a ∥α,b ∥β,α∥β

C .a ⊥α,b ⊥β,α∥β

D .α⊥β,a ⊥α,b ∥β

4.已知空间中有不共线的三条线段AB ,BC 和CD ,且∠ABC =∠BCD ,那么直线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 )

A .A

B ∥CD B .AB 与CD 异面

C .AB 与C

D 相交 D .AB ∥CD 或AB 与CD 异面或AB 与CD 相交

5.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BB 1与平面AB 1C 1所成的角为( )

A.π6

B.π4

C.π3

D.π

2

6.已知直线m ,n 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m ∥α,n ∥α,则m ∥n ;②m ∥α,n ⊥α,则n ⊥m ;③m ⊥α,m ∥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7.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P A =3,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P -ABC 的体积等于________.

8.已知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且这个空间几何体的所有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_.

9.设α和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2)若α外一条直线l 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 和α平行;

(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 ,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 ,则α和β垂直; (4)直线l 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 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1)(2)

10.如图,A ,B ,C ,D 为空间中的四个不同点.在△ABC 中,AB =2,AC =BC = 2.等边三角形ADB 以AB 为轴运动.当平面ADB ⊥平面ABC 时,CD =________.

七.解析几何

[基础知识看一看]

一、牢记概念与公式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y -y 1=k (x -x 1)(直线过点P 1(x 1,y 1),且斜率为k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

(2)斜截式: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且斜率为k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

(3)两点式:y -y 1y 2-y 1=x -x 1

x 2-x 1

(直线过点P 1(x 1,y 1),P 2(x 2,y 2),且x 1≠x 2,y 1≠y 2,不包括

坐标轴和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4)截距式:x a +y

b =1(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且a ≠0,b ≠0,不包括坐标轴、平

行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Ax +By +C =0(其中A ,B 不同时为0). 2.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1)点P (x 0,y 0)到直线Ax +By +C =0的距离为d =|Ax 0+By 0+C |

A 2+

B 2;

(2)两平行线l 1:Ax +By +C 1=0,l 2:Ax +By +C 2=0间的距离为d =|C 1-C 2|A 2+B 2

. 3.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

(2)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D 2+E 2-4F >0).

(3)圆的直径式方程:(x -x 1)(x -x 2)+(y -y 1)(y -y 2)=0(圆的直径的两端点是A (x 1,y 1),B (x 2,y 2)).

4.圆锥曲线定义、标准方程和性质

1.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B2-A2B1=0(斜率相等)且B1C2-B2C1≠0(在y轴上截距不相等);

(2)相交?A1B2-A2B1≠0;

(3)重合?A1B2-A2B1=0且B1C2-B2C1=0;

(4)垂直?A1A2+B1B2=0.

2.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1)代数方法(判断直线与圆方程联立所得方程组的解的情况):Δ>0?相交,Δ<0?相离,Δ=0?相切.

(2)几何方法(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dr?相离,d=r?相切.(主要掌握几何方法).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则

(1)当|O1O2|>r1+r2时,两圆外离;

(2)当|O1O2|=r1+r2时,两圆外切;

(3)当|r1-r2|<|O1O2|<r1+r2时,两圆相交;

(4)当|O1O2|=|r1-r2|时,两圆内切;

(5)当0≤|O1O2|<|r1-r2|时,两圆内含.

[易错易混想一想]

1.不能准确区分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以及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导致由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倾斜角的范围时出错.

2.易忽视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的限制条件,如根据直线在两轴上的截距相等设方程时,

忽视截距为0的情况,直接设为x

a+y

a=1;再如,过定点P(x0,y0)的直线往往忽视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直接设为y-y0=k(x-x0)等.

3.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易忽视系数等于零时的讨论导致漏解,如两条直线垂直时,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斜率为0.

4.在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有可能这两条直线重合;在立体几何中一般提到的两条直线可理解为它们不重合.

5.求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时,考生易忽视两直线系数不相等,而直接代入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3(新课标) 第三章 概 率(知识点)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性质 1、 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一般地,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A 、B 、C ……表示. (6)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 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7)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 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接近某个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

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8)任何事件的概率是0~1之间的一个确定的数,它度量该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 2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作?,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如果事件C1发生,那么事件D1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C1=D1. 一般地,若B?A,且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3)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或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A∪B(或A+B). 4)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A∩B(或AB). 5)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不可能同时发生. 6)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任何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即 0≤P(A)≤1. 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 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 x x x x n ++???+= 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 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 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 其中:1 1 2 22 1 1 ()()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b x x x nx ====---∑∑== --∑∑ , ??a 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 2、?0:b >正相关;?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 bx a =+的斜率?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 1、残差:??i i i e 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i e 越小越好; 2、残差平方和:21?()n i i i y y =-∑,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 ②计算:222211221 ????()()()()n i i n n i y y y y y y y y =-=-+-+???+-∑ 3、拟合度(相关指数):221 2 1 ?()1() n i i i n i i y y R y y ==-∑=- -∑,分析:①.(]20,1R ∈的常数; ②.越大拟合度越高; 4、相关系数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分析:①.[r ∈-的常数; ②.0:r >正相关;0:r <负相关 ③.[0,0.25]r ∈;相关性很弱; (0.25,0.75)r ∈;相关性一般; [0.75,1]r ∈;相关性很强; 六、独立性检验 1、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公式 ①.2 2() ()()()()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②.犯错误上界P 对照表 3、独立性检验步骤

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明细)

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的元素,则记作x∈A。 (2)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征: a.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b.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集合A={1,a},则a 不能等于1) 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先后之分。) (3)常见的集合符号表示: N:非负整数集合或自然数集合{0,1,2,3,…} N*或N+:正整数集合{1,2,3,…} Z:整数集合{…,-1,0,1,…} Q:有理数集合 Q+:正有理数集合 Q-:负有理数集合 R:实数集合(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R+:正实数集合 R-:负实数集合 C:复数集合 ?:空集合(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合,又叫空集) (4)表示集合的方法: a.列举法:{红,绿,蓝},A={a,b,c,d}··· b.描述法:B={x|x2=2},{代表元素|满足的性质}··· c.Venn 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内部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1)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B. 若任意a∈A,都有a∈B,则称集合A 被集合B 所 包含(或集合B 包含集合A),记做A?B,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的子 集。 (2)真子集:若A?B,且存在a∈B但a?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做 A?B. (3)由子集的定义可知子集有这样三条主要的性质: a.规定: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f)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c. 子集具有传递性. 如果A?B, B?C ,那么A?C. *假设非空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有: 1.A的子集个数为2n。 2.A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3.A的非空子集的个数为2n-1。 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n-2。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全总结(绝对全)

高中数学概念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 ?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c bx ax x f ++=2)(,(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2、 幂函数n m x y = ,当n 为正奇数,m 为正偶数, m

),(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 =+αα,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23sin( απαcos -,)2 15(απ -ctg =αtg ,=-)3(απtg αtg -。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 率是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 i n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22πππ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

第二章统计 一、简单随机抽样 1.总体和样本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相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研究, 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 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仅仅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水准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⑶计算机模拟法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实行测量或调查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二、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也叫等距离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实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个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n(样本个数)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有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能够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有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 三、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差异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差异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实行专门研究或实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实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四、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样本均值:n x x x x n +++= 21 2、样本标准差:n x x x x x x s s n 2 22212)()()(-++-+-==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能够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仅仅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 ,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 倍, 五、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1)回归直线方程 (2)回归系数 2.回归直线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则 ; ③若且,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的区别;(2) 与的区别;(3) 与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 ,m∈z};对于集合n:{x|x= ,n ∈z} 对于集合p:{x|x= ,p∈z},由于3(n-1)+1和3p+1都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汇编

高中数学之概率与统计 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A)=)()(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依公式 ()m P A n = 求值;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A)+P(A )=P(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n(k)=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 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例1. 在五个数字12345,,,,中,。 例2. 若随机取出三个数字,则剩下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结果用数值表示). [解答过程]0.3提示:13 35C 33. 54C 10 2P ===?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首先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要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请问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高中数学选修计数原理概率知识点总结

选修2-3定理概念及公式总结 第一章基数原理 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 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3.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 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不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独立完成这件事,用分类计数原理, 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几个步骤,各步骤都不可缺少,需要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这件事,是分步问题,用分步计数原理. 4.排列: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m ≤n)元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1)排列数: 从n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个(m ≤n)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用符号m n A 表示 (2)排列数公式:)1()2)(1(+-???--=m n n n n A m n 用于计算, 或m n A )! (! m n n -=() n m N m n ≤∈*,, 用于证明。 n n A =!n =()1231????-Λn n =n(n-1)! 规定0!=1 5.组合: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1)组合数: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用m n C 表示 (2)组合数公式: (1)(2)(1) ! m m n n m m A n n n n m C A m ---+==L 用于计算, 或)! (!! m n m n C m n -= ),,(n m N m n ≤∈*且 用于证明。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的集合学习以及总结需要把集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只有把知识点归纳好才可以学好高一数学集合,以下是我总结了高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帮到大家更好地归纳好集合的知识点同时复习好集合。 一、知识点总结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记为AB(或,且) 3)交集:A∩B={x|x∈A且x∈B}

4)并集:A∪B={x|x∈A或x∈B} 5)补集:CUA={x|xA但x∈U}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B=B∩A;②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集合知识点整合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