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安全的缺陷

合集下载

软件缺陷

软件缺陷

A类——严重错误,包括:
o 由于程序所引起的死机,非法退出
o 死循环
o 导致数据库发生死锁
o 数据通讯错误
o 严重的数值计算错误
B类——较严重错误,包括:
o 功能不符
o 数据流错误
o 程序接口错误
o 轻微的数值计算错误
C类——一般性错误,包括:
o 界面错误(详细文档)
常用的软件缺陷的优先级表示方法可分为:立即解决P1、高优先级P2、正常排队P3、低优先级P4。立即解决是指缺陷导致系统几乎不能使用或者测试不能继续,需立即修复;高优先级是指缺陷严重影响测试,需要优先考虑;正常排队是指缺陷需要正常排队等待修复;而低优先级是指缺陷可以在开发人员有时间的时候再被纠正。
软件缺陷的三种基本状态:
(1)激活状态(Active或
Open)。
(2)已修正状态(Fixed或Resolved)。
(3)关闭或非激活状态(Close或Inactive)。
三、软件缺陷分析产生原因及分类
(6)软件实现了需求未提到的功能。
二、软件缺陷的级别、优先级及状态
软件缺陷有四种级别,分别为:致命的(Fatal),严重的(Critical),一般的(Major),微小的(Minor)。
A类—致命的软件缺陷(Fatal): 造成系统或应用程序崩溃、死机、系统挂起,或造成数据丢失,主要功能完全丧失,导致本模块以及相关模块异常等问题。如代码错误,死循环,数据库发生死锁、与数据库连接错误或数据通讯错误,未考虑异常操作,功能错误等
(1)20/80原则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做事情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事都做,这必将一事无成。而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则更明确提出: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或称20/80的定律。就是80%的有效工作往往是在20%的时间内完成的,而20%的工作是在80%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为了提高测试质量,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哪些软件缺陷是最重要的,哪些软件缺陷是最关键的。不要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所以,只有抓住了重要的关键缺陷,测试效果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这也是第一个原则---分清轻重缓急,把测试活动用在最有生产力的事情上。

软件缺陷的等级应如何划分

软件缺陷的等级应如何划分

软件缺陷的等级应如何划分
软件缺陷,常常又被叫做Bug。

所谓软件缺陷,即为计算机软
件或程序中存在的某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
的功能缺陷。

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
户的需要。

缺陷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在功能的失效方面,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主要类型有:软件没有实现产品规格说明所要求的功能模块;
软件中出现了产品规格说明指明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软件实现了产
品规格说明没有提到的功能模块;软件没有实现虽然产品规格说明
没有明确提及但应该实现的目标;软件难以理解,不容易使用,运
行缓慢,或从测试员的角度看,最终用户会认为不好。

软件缺陷的等级应如何划分?
1)致命错误:造成系统崩溃、死机、死循环,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与数据库连接错误,主要功能丧失,基本模块缺失等问题。

2)严重错误:系统主要功能部分丧失,数据库保存调用错误,用户数据丢失,以及功能菜单不能使用但是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测试。

功能设计与需求严重不符,模块无法启动或调用,程序重启,自动
退出,关联程序间调用冲突,安全问题、稳定性等。

3)一般错误:功能没有完全实现但不影响使用,功能菜单存在缺陷但不影响系统稳定性。

4)建议问题:界面,性能缺陷,建议类问题,不影响操作功能的执行,可以优化性能的方案等。

如:错别字、界面格式不规范,页面显示重叠、不该显示的要隐藏,描述不清楚,提示语丢失,文字排列不整齐,光标位置不正确,用户体验感受不好,可以优化性能的方案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
1 计算机安全漏洞
漏洞也叫脆弱性(V 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从计算机系统软件编写完成开始运行的那刻起,计算机系统漏洞也就伴随着就产生了,漏洞一旦被发现,就可使用这个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使攻击者能够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
3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设置了许多安全的保护屏障,但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从而使这些保护措施形同虚设。

许多应用服务系统在访问控制及安全通信方面考虑较少,系统设置错误,很容易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不彻底,造成操作口令的泄漏,机密文件被人利用,临时文件未及时删除而被窃取,这些,都给网络攻击者提供了便利。

例如人们为了避开代理服务器的额外认证,直接进行点对点协议的连接,从而避开了防火墙的保护。

近十年经典的软件缺陷案例

近十年经典的软件缺陷案例

近十年经典的软件缺陷案例《软件缺陷》的典型案例如下:用户为了保证自己业务的顺利完成,当然希望选用优质的软件。

质量不佳的软件产品不仅会使开发商的维护费用和用户的使用成本大幅度增加,还可能产生其他的责任风险,造成公司信誉下降。

一些关键的应用领域(例如银行、证券交易、军事等)如果质量有问题,还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现在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是软件中存在的错误导致了软件开发在成本、进度和质量上的失控。

由于软件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它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可以通过软件测试等手段使程序中的错误数量尽可能少,密度尽可能小。

接下来看看成功的软件测试带来的好处和不完整的软件测试带来的教训。

IE和Netscape在IE4.0的开发期间,微软为了打败Netscape而汇集了一流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搭建起测试环境,让IE在数台计算机上持续运行一个星期,而且要保障IE在几秒钟以内可以访问数千个网站,在无数次的试验以后,测试人员证明了IE在多次运行以后依然可以保障它的运行速度。

而且,为了快速完成IE4.0的开发,测试人员每天都要对新版本进行测试,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要找到问题是哪一行代码造成的,让开发人员专心于代码的编写和修改,最终IE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60存在严重后果缺陷导致系统崩溃电脑中了木马,使用360安全卫士查出一个名为Backdoor/Win32.Agent。

cgg的木马,文件位置为C:Windowssystem32shdocvw。

dll。

进行清理后看不到Windows任务栏和桌面图标,根本进不去桌面,手工运行Explorer。

exe也是一闪就关,后来查明是由于360在处理此木马时存在严重缺陷。

360安全卫士只是简单的删除了木马文件,没有进行相关的善后处理工作,致使系统关键进程Explorer。

exe无法加载。

2009年2月份Google的Gmail故障2009年2月份Google的Gmail故障,Gmail用户几小时不能访问邮箱,应该算是最近因软件故障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事件。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方法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方法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方法1.静态代码分析:静态代码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查源代码或编译后的二进制代码的方法,发现安全漏洞。

它可以识别可能导致漏洞的代码模式或常见的安全缺陷,如缓冲区溢出、SQL注入和跨站脚本攻击等。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通常使用规则或模式来检查代码,包括正则表达式和代码规范等。

2.动态代码分析:动态代码分析是通过对运行时代码进行监视和分析,检测潜在的安全漏洞。

它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中可能的攻击情况,发现漏洞并评估其风险和可能性。

动态代码分析工具可以使用模糊测试、数据流分析和符号执行等方法来发现漏洞。

3.模糊测试:模糊测试是一种通过输入无效、异常或非预期输入来测试软件的安全性。

它可以帮助发现输入校验或处理方面的漏洞,比如缓冲区溢出等。

模糊测试工具会发送大量的随机数据和边界数据给软件,观察其行为是否异常或导致崩溃。

如果发现了漏洞,可以进一步分析和修复。

4.安全代码审查:安全代码审查是通过检查软件源代码中的潜在安全缺陷来发现漏洞。

它可以识别可能的漏洞源,并提供修复建议。

安全代码审查需要专业的安全专家参与,通过对代码的细致检查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

它可以结合静态代码分析和动态代码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5.安全漏洞数据库查询:安全漏洞数据库是一些团队、组织或个人维护的漏洞信息存储库,包含了已知的安全漏洞的描述、分析和修复建议。

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时,可以通过查询这些数据库,查找是否存在已知的漏洞。

漏洞数据库可以及时提供漏洞信息的更新,并帮助软件开发者快速修复漏洞。

总结起来,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方法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代码分析、模糊测试、安全代码审查和安全漏洞数据库查询等。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提供全面的漏洞检测和修复方案,帮助软件开发者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软件测试中常见的八大软件缺陷分类

软件测试中常见的八大软件缺陷分类

软件测试中常见的八大软件缺陷分类在软件开发行业中,软件测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确保软件产品能够按照用户需求、设计规范以及质量标准进行运行。

软件测试不仅仅是找到程序中的错误,更是一项综合任务,包括对软件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用户界面、兼容性等多方面的测试。

而在软件测试中,缺陷分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软件缺陷指的是软件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如错误、漏洞和缺陷。

缺陷分类是指描述和分类这些软件缺陷的过程。

在本文中,将会介绍软件测试中常见的八大软件缺陷分类,包括:1.功能缺陷功能缺陷也称“功能故障”,指的是软件应当实现但未实现的功能。

例如,软件没有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操作、未能提供全面的功能、或没有完全满足所有的用户需求等。

对这种缺陷进行测试和分类时,应当首先了解需求,以确保软件实现的功能是符合用户需求的。

2.界面缺陷界面缺陷指的是软件中针对用户的图形或文本界面存在的问题。

这种缺陷包括但不限于,窗口大小不当、按钮位置不当、文字排版不当等。

界面缺陷会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困扰,并降低软件的易用性。

3.性能缺陷性能缺陷是指软件运行速度不足、响应时间过长或资源占用率过高等问题。

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软件无法适当地处理大量数据,或无法及时响应用户请求,这将产生长时间的等待或系统崩溃等问题。

4.兼容性缺陷兼容性缺陷是指软件与其他软件或硬件组件不兼容所导致的问题。

例如,软件不能在嵌入式系统或低端的计算机上运行,或不能与某些特定版本的操作系统或浏览器兼容。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访问或使用软件。

5.安全性缺陷安全性缺陷是指软件存在未经身份验证的访问、黑客攻击或病毒感染等情况。

安全问题对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可能导致安全漏洞对系统产生重要的风险。

6.数据缺陷数据问题指的是软件在处理数据时出现的问题。

例如,程序可能错误地计算数据,导致结果不准确。

数据缺陷也可能是导致数据覆盖或丢失的原因。

7.文档缺陷文档缺陷包括错误或未完成的文档。

软件缺陷的类别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软件缺陷的类别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软件缺陷•软件缺陷(Defect),常常又被叫做Bug。

所谓软件缺陷,即为计算机软件或程序中存在的某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的功能缺陷。

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缺陷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在功能的失效方面,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主要类型有:软件没有实现产品规格说明所要求的功能模块;软件中出现了产品规格说明指明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软件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没有提到的功能模块;软件没有实现虽然产品规格说明没有明确提及但应该实现的目标;软件难以理解,不容易使用,运行缓慢,或从测试员的角度看,最终用户会认为不好•以计算器开发为例。

计算器的产品规格说明应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如果按下加法键,没什么反应,就是第一种类型的缺陷;若计算结果出错,也是第一种类型的缺陷。

•产品规格说明书还可能规定计算器不会死机,或者停止反应。

如果随意敲键盘导致计算器停止接受输入,这就是第二种类型的缺陷。

•如果使用计算器进行测试,发现除了加、减、乘、除之外还可以求平方根,但是产品规格说明没有提及这一功能模块。

这是第三种类型的缺陷——软件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书中未提及到的功能模块。

•在测试计算器时若发现电池没电会导致计算不正确,而产品说明书是假定电池一直都有电的,从而发现第四种类型的错误。

•软件测试员如果发现某些地方不对,比如测试员觉得按键太小、“=”键布置的位置不好按、在亮光下看不清显示屏等,无论什么原因,都要认定为缺陷。

而这正是第五种类型的缺陷。

•根据以上五种缺陷类型,在软件测试中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问题.•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分类标准软件缺陷(software defect)分类标准•缺陷属性•缺陷标识(Identifier) 缺陷标识是标记某个缺陷的一组符号。

每个缺陷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缺陷类型(Type)缺陷类型是根据缺陷的自然属性划分的缺陷种类。

缺陷严重程度(Severity) 缺陷严重程度是指因缺陷引起的故障对软件产品的影响程度。

浅析软件缺陷

浅析软件缺陷

软件缺 陷的主要类 型有 : 1 . 软件没有 实现产 品规格 说明 中提 到 的功 能; 2 . 软件中 出现 了产品规格说 明指 明不应该 出现 的错误 : 3 . 软件没有 实 现虽然产 品规格说 明未 明确 提及但应该 实现 的 目标 ; 4 . 软件难 以理解 , 不
容 易使用 , 运行缓慢 。 二、 软 件缺陷的级别和状 态 ( 1 ) 软件缺 陷大体 可分为四种级别 , 分别为 :

在, 但是 不会影 响系统和程序 的基本 使用 , 功 能没有被很好 的实现 , 如 次 要功 能丧 失, 提示信 息不太 准确 , 或用 户界面 差 , 操作 时间长 等 , 没 有达
到预期要求 。 微小 的缺 陷。出现微小 的错误 , 都是无关紧要 的小问题, 软件还 可以 使用 , 而且不影响功 能的实现 。 ( 2 ) 从表现状态方面 , 软件缺 陷可分 为以下五种 。
科 学 论 坛
浅析软件缺陷
赵俊玲
( 新 乡职业 技术 学院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摘 要: 在软件 的开发过程中 , 软件缺陷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软件缺陷, 造成软件缺 陷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呢? 本文将从软件缺陷 的类型 、 级别和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 ’ 关键词 : 软件缺 陷 级别 状态 原 因
三、 软 件 缺 陷 的 原 因分 析
5 . 代 码缺 陷: 代码缺 陷包 括 , 数据说 明错 误 、 数 据使 用错 误 、 计算 错 误、 比较错误 、 控制错误 、 界面 错误、 输入和 输出错误 。
总之 , 在 软件 开发的过程 中, 软件缺陷 的产生 是不可避免 的。为了更 好 的认识软件 缺 陷, 找 出并修 正软件 中 出现 的各种 问题 , 我 们还 应 当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软件安全的缺陷
摘要:黑客、病毒、间谍软件、木马程序、流氓软件、千年虫、熊猫烧香等等,每个计算机用户或多或少的都有着这样恼火的经历,怎样提高计算机软件安全对于现代的计算机用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计算机软件缺陷及其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软件缺陷
一、软件安全缺陷软件缺陷,指的是软件中隐藏或者出现的问题造成软件不能正常运行。

也就是程序员俗称的Bug,是程序员最不希望出现的,同时它也是程序员最希望出现的,程序出现了Bug才能针对Bug去不断完善软件。

软件缺陷按照其造成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又分为四个级别,从轻到重分别是微小级、一般级、严重级、致命级。

软件安全缺陷一旦出现往往都会是严重级或者致命级,它与普通的软件缺陷有着显着的区别: 1.软件安全缺陷往往都是黑客或者不法人员想通过寻找软件漏洞来获取利益时发现的,而普通的软件缺陷通常都是由一般用户反映或者测试人员直接测试出来的。

2.软件安全缺陷的出现都是高危险性的级别,一旦出现就可能对机构或者个人造成巨额的亏损且不易弥补,而普通的软件缺陷一般都是某个小模块不能运行、显示不正常等危险性较低的,即便是危险性高的功能缺陷一般也都会在软件测试中发现并及时修补,并不会对运营造成危害。

3.软件安全缺陷一旦出现则必须马上组织人员修复,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避免损失的出现,而普通的软件缺陷则可以累积进行一次性的处理,如问题较多且集中的可直接对软件进行升级一并解决缺陷。

软件安全缺陷按照正交分类法,又分为需求缺陷、设计缺陷、代码缺陷和文档缺陷。

其中,需求缺陷包括功能、性能、接口、控制流、数据流、一致性、文档版本这些小类;设计缺陷包括功能、性能、接口、逻辑、数据使用、错误处理、一致性、文档版本这些小类;代码缺陷包括功能、性能、接口、逻辑、数据使用、错误处理、编程语言、编程规范、代码版本这些小类;文档缺陷包括完备性、一致性、正确性、文档版本这四个小类。

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概述计算机软件检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即利用测试工具按照产品的设计方案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测试,必要时还需测试人员编写相应的测试工具,对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成测试文档反馈给开发人员进行修复,后续过程中继续对产品故障进行跟踪,最终确保产品达标。

计算机软件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及时改进。

而计算机安全检测仅仅是对计算机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利用最少的检测资源达到最大的安全检测目标,挖掘软件中隐藏的安全问题,以确保软件的安全性能够达到设计中预期的效果。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与计算机软件一般检测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出发点的不同,计算机软件一般检测的出发点是为了测试需求的功能是否完
成并帮助其完成,而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出发点则是测试软件中是否做了不该做的威胁软件安全的事情并对其进行遏制。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安全功能检测和安全漏洞检测。

其中安全功能检测是基于软件的需求设计,检测软件的安全性能是否能达到需求中所述的目标,是否按照需求中所述的方式方法实现等等。

安全漏洞检测则是基于攻击者的想法,结合软件安全缺陷的分析,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缺陷予以扼杀,不给黑客们有一丝可乘之机。

结合安全检测的两个方面,通过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要确保计算机软件在功能上不出现任何缺陷,即使出现缺陷也需保证软件缺陷的级别是一般级以下,不会对软件安全造成严重打击。

实现这一目标才能算是安全合格的软件。

三、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结合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下面将对数种使用较为频繁的安全检测技术进行阐述。

1.形式化安全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形式规格语言的支持下建立形式规格说明,常用的形式规格语言有基于模型的VDM、Z等、有基于有限状态的SDL等、有代数语言OBJ等、有混合语言离散数学等。

运用形式化安全检测技术只能通过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证明,但不能说明系统中就一定没有错误,因此该技术可以为保密设备提供安全性的保障。

2.模型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了解软件行为和软件具体结构,建立软件模型对系统进行检测。

具体流程:首先要对被检测软件进行理解分析,了解软件的输入输出过程,理解软件内部的数据交换和计算过程;
然后针对软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模型;最后建立模型,并生成测试用例,完成后人工检查是否正确。

常见的检测模型有运行于SUN平台的toolSET_Certify、IBM的GOTCHA、支持统计测试的Cleanroom Certification Assistant、UML模型测试工具TestMetor等。

3.猜错法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依据经验和直觉,建立一些不按常理的测试用例,往往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对于一个新的软件,无任何可借鉴经验和背景,则很难运用该检测技术,也尽量避免使用该技术,以免降低检测的可信度。

4.模糊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检测安全漏洞的方法,它是不合逻辑的,采用杂乱无章的数据攻击程序,可能会发现其他技术发现不了的安全漏洞。

该数据检测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用随机数据替换被测文件中的某段代码,再运行程序,观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语法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被测软件的功能接口的语法生成测试用例,检测各类用例输入的反应。

具体步骤:首先先识别软件接口语言;然后定义语言的语法;再者输入测试用例,查看软件是否存在缺陷,其中除了正确的用例外,还包括各类语法错误的用其它例,甚至不符合语法的畸形用例。

该类技术对有明确的接口语法说明的软件,是非常有效的,并可结合下面所述的故障注入技术进行同时检测。

6.故障注入检测技术。

该技术是依据故障的模型,人为的将故障注入到被测软件中的方式,用以加速该目标系统故障的发生。

其中故障主要是系统在运行中会出现的不正常状态或者使系统瘫痪的事故,通过系统带着这些事故运行,检测系统的状态。

四、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中需注意的问题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按顺序是软件分析、选择技术、制定检测方案、实际检测和信息反馈。

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软件分析。

该步骤需要对软件的需求设计、软件的系统构架、软件的代码、软件的运行情况等这些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

只有对软件本身有着透彻的了解才能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避免走弯路。

2.选择技术。

由于软件的漏洞是无规律的、分散的,不可能通过一种检测技术就能完全解决系统安全问题,往往需要多种检测技术的配合,所以必须先选定好要用的技术才能制定更加完美的实施方案。

3.制定方案。

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选定的检测技术,并从实际出发,考虑方案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合理调配这些信息,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案。

4.实际检测。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是需要人员去操作机器并实时记录反馈检测情况的,所以在实际检测前要对每个测试人员的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在实际检测中根据检测情况以及报出的问题,要及时合理的调度测试人员,发挥人员的最大作用,只有这样各部门有效的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检测结果。

5.信息反馈。

最后将检测结果制成文档,反馈给开发人员,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并解决错误问题,使软件安全真正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愈多网民的计算机受到攻击,黑客及其他不法分子肆虐互联网,只有从根源上解决软件的安全问题,做好对软件出厂前的安全检测工作,才能使用户的权益得到保障,营造一个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