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定。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工具和设备,具备进行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道路勘测与设计对交通安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具体包括:1.道路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测量学、地形图绘制、道路中线和边线的勘测等。

2.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道路等级划分、路线设计、路基设计和路面设计等。

3.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实践操作,如实际勘测任务、设计任务和设计报告撰写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和应用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工具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道路勘测设计基础》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道路工程》、《测量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道路勘测与设计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道路勘测与设计所需的实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绘图板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 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道路中线、横断面、纵断面的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3. 培养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操作技能,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道路勘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道路设计、施工奠定基础。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以便在道路勘测项目中顺利开展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强调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概述:介绍道路勘测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教材章节:第一章 道路工程勘测概述内容安排:1课时2.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讲解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二章 道路勘测仪器与设备内容安排:2课时3. 道路中线测量:阐述道路中线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精度要求,包括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道路中线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4. 道路横断面测量:介绍道路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横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5. 道路纵断面测量:讲解道路纵断面测量的原理、方法及数据处理,包括纵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道路纵断面测量内容安排:3课时6. 道路施工图纸绘制:使学生掌握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道路施工图纸的方法,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整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整理)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精品文档设计总说明书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专业《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0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0+000终点B:K0+623,全长0.623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91.00米,河谷海拔高为65.50米,总体高差在25.5米左右。

(五)、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二、路线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4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0.623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3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200/1平曲线占路线长(%) 52直线最大长(米) 467.439变坡点个数(个)9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2.3最大纵坡(%) 4.15最短坡长(米/处) 20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2000三、本次设计项目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2、纸上定线3、平面定线设计4、路线纵断面设计第1章设计说明1.1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道路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及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测量设备、仪器及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工程勘察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制定合理的勘察计划。

2. 提高学生运用勘察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道路工程勘察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勘察学科的兴趣,培养其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道路工程勘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职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基础知识,但对勘察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通过本课程进行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工程勘察基本理论- 勘察目的与意义- 勘察内容与方法- 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2. 道路工程自然条件影响- 地质、地貌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水文、气候条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实际案例分析3. 道路工程勘察设备与技术- 常用测量设备与仪器- 设备操作方法与技巧- 新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4. 道路工程勘察方案设计- 勘察方案制定原则- 勘察计划编制方法- 方案评价与优化5. 勘察数据应用与分析- 勘察数据整理与处理- 数据分析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勘察数据在道路工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6. 道路工程勘察实践- 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实践成果评价方法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道路勘察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察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勘察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勘察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勘察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道路勘察设计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道路勘察设计专业,树立专业自豪感。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团队协作。

3. 提高学生关注我国道路建设事业,认识到道路勘察设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基础知识,但缺乏实际勘察设计经验,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注重过程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察设计基本概念- 道路勘察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道路勘察设计的基本原则2. 道路勘察设计流程与方法- 道路勘察设计前期工作- 道路勘察设计主要阶段- 道路勘察设计成果编制3. 道路勘察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交叉口设计4. 道路勘察设计案例分析- 典型道路勘察设计案例解析- 学生分组讨论与分析- 案例改进与创新5. 道路勘察设计软件应用- 常用道路勘察设计软件介绍- 软件操作与实际应用案例6. 道路勘察设计前沿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在道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道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1-2周:道路勘察设计基本概念与原则第3-4周:道路勘察设计流程与方法第5-6周:道路勘察设计技术指标与要求第7-8周:道路勘察设计案例分析第9-10周:道路勘察设计软件应用与操作第11-12周:道路勘察设计前沿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第二章“道路勘察设计基本理论”、第三章“道路勘察设计方法与流程”、第四章“道路勘察设计技术指标”以及第五章“道路勘察设计案例分析”相关联。

道路勘查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查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查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查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查设计中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道路勘查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勘查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道路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投身于交通事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勘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但对道路工程的实际应用了解较少,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查设计基本概念:介绍道路勘查设计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查设计在整个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道路勘查设计概述”2. 道路勘查设计原理:讲解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道路线形设计”、第三章“横断面设计”、第四章“纵断面设计”3. 道路勘查技术:介绍道路勘查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仪器设备及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第五章“道路勘查技术”4. 道路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道路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查设计中的法规要求。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章“道路设计规范与标准”5. 道路勘查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道路勘查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道路勘测设计中所涉及的测量工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仪器进行实地勘测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道路勘测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掌握专业知识的关键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 道路勘测设计的定义、作用及发展概况- 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 测量工具与仪器- 常用测量工具及仪器的介绍与操作方法- 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3. 道路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线形设计中的平曲线、竖曲线设计- 线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4. 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横断面设计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横断面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5. 交叉口设计-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不同类型交叉口的设计要点- 交叉口设计的实际案例分析6. 道路勘测设计实践- 实地勘测与测量操作- 道路线形、横断面和交叉口设计的实践操作- 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道路勘测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测量工具与仪器第三周:道路线形设计第四周: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五周:交叉口设计第六周:道路勘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均与教材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进行系统学习。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是培养道路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课程之一,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地勘测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下面是一个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参考内容。

一、课程设计目的1. 培养学生对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2. 提高学生在实地勘测中的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道路勘测问题的能力;4. 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道路勘测基础知识的学习利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勘测仪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勘测数据的处理等基础知识。

2. 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训练安排实地勘测训练课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勘测仪器,学习测量线路、测量曲线、测量边沟等实地勘测技能。

3. 道路勘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道路勘测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包括路线选择、测量点确定、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口头报告学生需要对实地勘测训练和道路勘测工程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并进行口头报告的展示和答辩。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加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总结和应用,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口头报告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评价方式1. 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评价利用实地勘测训练课程进行实地操作,通过评估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来评价学生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道路勘测工程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对学生分组进行道路勘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评价,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

3. 实验报告的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主要从内容的完整性、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的合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实地勘测操作技能的训练、道路勘测工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口头报告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

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道路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地形图:见图四、项目介绍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

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行高K m1480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为K m05606m的通道横跨。

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1)土壤: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

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

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C,年平均最高气温°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最大风速为,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气湿度较大,七、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小相对湿度为65%,最大相对湿度为85%。

良地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线路经过区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

八、交通量资料该路段交通量组成如下:以上为实测交通量组成,高速公路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

设计规范本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进行设计,分别为:(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7)(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1-99)(4)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6)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一.道路勘测设计1平面设计定点选线:根据设计任务书及上述选线规则我们小组拟两种路线方案,下图所示一种方案。

平面线逐桩坐标计算:定起点BP坐标为(,),路线如下图:邓王一级公路逐桩坐标表,见附表1一般情况下,考虑排水要求,最小纵坡取为%~% ;考虑行驶顺适与安全,控制最大纵坡不超过4%;最短坡长30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为4000m,凸形为10000m,极限为6500m.根据竖曲线半径的有关规定,选用竖曲线的半径为凸形8000m,15000m. 凹形为4500m,5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及示意图如下:竖曲线长度L:L=Rω竖曲线切线长T :1122T L R ω== ( 21i i ω=- ) 竖曲线外距E :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公式中:x ——竖曲线上任一点至竖曲线起点的距离。

对于凸形竖曲线,设计标高=切线高程-h 。

对于凹形竖曲线,设计标高=切线高程+h 。

二、横断面设计 交通量资料交通量组成以上为实测交通量组成,高速公路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

各级公路通用的车辆折算系数则:=⨯+++⨯++⨯=5.1)60012001000(2)800800(11000o N 8400N d = N 0 ( 1 + r )n-1式中:N d --远景设计年限日平均交通量,辆/日;N 0--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包括现有交通量和道路建成后从其他道路上吸引过来的交通量;r -交通年增长率(%),r =6% n --远景设计年限,n =15采用以小汽车为标准的折算系数, 累计交通量为:N d =8400×(1+6%)15-1=18991 (辆/日)。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可知,四车道的设计交通量为00辆/日,设计车速为100km/h 。

本设计中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为18991辆/日,接近25000辆/日,故本设计采用四车道。

行车道宽度根据调查研究及参考国外资料,设计车速≥100km/h 时,车道宽度应为m路肩本设计设计车速为120km/h ,故硬路肩宽度不得低于m ,一般采用m ,本设计拟采用m 硬路肩,土路肩宽度采用m 。

横断面设计指标:本设计为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路基宽取26m ,其中行车道m ×2,硬路肩宽为m ,土路肩为m 。

填方边坡为1:,挖方边坡为1:1,护坡道1米,边沟采用梯形边沟,沟底宽度取1m ,沟壁坡度为1:1。

路基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如下:路基土石方计算横断面面积计算将横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梯形、矩形与三角形条块,每个小条块的近似面积分别为1S 、2S ……n S 。

则横断面的面积为: 土石方数量的计算常用的土石方数量的计算方法有平均断面法和棱台法两种,本次计算采用平均断面法,计算方法如下:把两相邻断面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两断面之间为一棱柱如上图,其体积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V —体积,即土石方数量(3m );1F 、2F —分别为两相邻断面的面积(2m );L —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m )。

土石方表二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路面结构设计计算1 轴载计算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交通量组成以上为实测交通量组成,高速公路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

①轴载换算采用如下公式: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n—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iP —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1C —轴数系数,1C =1+(m -1),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位,双轮组位1,四轮组位。

表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累计当量轴次计算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取 =。

累计当量轴次:式中:N —使用初期行车道(双向)的日平均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沥青路面),或者使用初期设计车道的日平均标号尊轴载作用次数(水泥混凝土路面)(次/日);η—车道系数,即方向分配系数和车道分配系数的乘积,按交通状况和车道数通过调查确定,或通过查表得出;γ—设计使用期内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由调查分析确定。

经计算得:(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 式中:'1C —轴数系数,'1C =1+2(m-1);'2C —轮组系数,单轮为,双轮为,四轮为。

计算结果如下: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计算:交通量年增长率8%,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 =累计当量轴次:=2 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700万次左右。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4)规定,及《公路路面设计手册》推荐的路面标准结构断面,方案如下:3 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查《路基路面》表14-13,14-14,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抗压模量取200c的模量,各值均取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因此得到200c的抗压模量及劈裂强度见下表:4 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路段为Ⅱ5 区,为粘质土,稠度为,查《路基路面》表14-9得土基模量为5 设计指标的确定对于一级公路,规范要求要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

(1) 设计弯沉值路面设计弯沉值的计算公式如下:该公路为一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去,面层是沥青混凝土,其类型系数取,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 ,基层类型系数取。

设计弯沉值为:=0.26008549311.444 1.0 1.010.-⨯⨯⨯⨯ =()(2) 各层材料的容许层底拉应力 本设计中各层容许拉应力计算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水泥碎石: 石灰土:6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及拉应力的验算路表弯沉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s l -实际弯沉值();p 、δ-标准车型的轮胎接地压强(MPa)和当量圆半径(cm); F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l α-理论弯沉系数;)......(102312121--=n n l E E E E E E h h h f ,,,,δδδα 0E 或)(n E -土基回弹模量值(MPa); 1E 、2E 、1-n E -各层材料回弹模量值; 1h 、2h 、1-n h -各结构层厚度(cm)。

(1)计算综合修正系数F式中 F —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s l —路面实测弯沉值();E 0—土基回弹模量(MPa )则 0.380.3625.83451.63()()0.568200010.650.7F =⨯=⨯ (2) 理论弯沉系数 式中 s α—实际弯沉系数(3) 计算路面厚度及拉应力的验算 设计弯沉值为,相关设计资料汇总见下表1 确定石灰土的厚度:(1)将六层路面结构换算为三层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