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审定)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完整教案和作业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优秀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优秀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牛和鹅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课文语言简洁,富有童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简单的说明文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大意。
但学生在理解动物特点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动物的特点。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和鹅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培养学生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和特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牛和鹅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插图3.PPT课件4.动物特点的相关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牛和鹅的外形特点,引出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牛和鹅的特点,如牛的勤劳、鹅的高傲等,并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特点?”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动物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对牛和鹅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改变了对这两种动物的看法。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牛和鹅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的特点。
这篇课文既能够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入的内容,如课文中的寓意,可能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一定的预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懂得尊重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领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牛和鹅,让学生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短语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寓意,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护动物,尊重生命。
6.小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牛和鹅》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寓言故事,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通过讲述牛和鹅因争夺食物而展开斗争,最后被狐狸利用的故事,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寓意。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寓意。
2.难点: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体会文章的寓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学生阅读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牛和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牛和鹅的特点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阅读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牛和鹅最终被狐狸利用?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况?”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强调团结就是力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牛和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富有童趣,语言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浓。
但在动物知识方面,可能对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及特点。
2.教材:准备课文《牛和鹅》。
3.教学资源:收集有关牛和鹅的视频、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提问:“你们知道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牛和鹅》,边读边引导学生关注牛和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关于牛和鹅的知识,如牛的种类、鹅的生活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牛和鹅的叫声和动作。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牛和鹅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展示有关牛和鹅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牛和鹅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教案)教学内容《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选自《牛和鹅》。
本课以农村孩子和鹅的互动为主线,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牛和鹅的特点,感受农村的乐趣,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牛和鹅,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牛和鹅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描述。
3. 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田字格纸、字典、词典。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出图中的牛和鹅,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教师检查反馈。
3.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体会情感。
4.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牛和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观察牛和鹅的特点,进行描述,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牛和鹅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7.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牛和鹅》牛:力大、勤劳、忠诚鹅:优雅、高傲、可爱农村生活:美好、和谐、乐趣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3遍。
2. 熟读课文,选一段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
3. 预习下一课,了解主要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牛和鹅的特点,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 (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牛和鹅》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孩子由怕鹅到不怕鹅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结果的道理。
课文语言活泼,富有童趣,描写细腻传神,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譬如、神气、不安、欺负、俯冲、凭、绳子、脾气、欺负、惹事”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我”怕鹅的心理,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中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我”怕鹅的心理,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中心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牛和鹅的特点,引出课题《牛和鹅》。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检查反馈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4.品读课文(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重点关注“我”怕鹅的心理变化过程。
(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六、板书设计《牛和鹅》一、教学内容:讲述了一个孩子由怕鹅到不怕鹅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结果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牛和鹅》课文原文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
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
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
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
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
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
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
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
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18牛和鹅》教案及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18 牛和鹅课题牛和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点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18 牛和鹅)【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如:扳、拳、怖)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2)男女生赛读(3)指读象声词(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
接着写金奎叔对付老雄鹅。
写金奎叔根本不怕鹅,且轻松地对付鹅的过程。
最后写了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
“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作者介绍】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
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
《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
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鹅——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比较大。
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耐寒,吃青草、谷物、蔬菜、
鱼虾等。
牛——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矛。
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
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一、比一比,组词。
跪()摸()概()脱()
脆()模()既()蜕()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A.无所谓.(wèi)心胸.宽广(xōnɡ)
B. 赤膊.上阵(bé)恐怖.(bù)
C.扳.牛角(bān)赤手空拳.(quán)
D. 欺.人太胜(qī)掐.断(qā)
三、根据课文填空。
看到牛,我们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1.“无缘无故”的意思是,句中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四、课内片段阅读。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啪嗒啪嗒(仿写拟声词):
2.这段话从、、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的情境。
3.如果你见到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
五、请仿照上一题课文片段的写法,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写运动会上拉拉队员的表现。
参考答案:
一、跪下清脆抚摸模型大概既然推脱蜕皮
二、C
三、1.没有一点儿原因平白地
2.虽然可我们的学校虽然不是高楼,可环境非常优美。
四、1.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2.动作神态语言慌乱
3.示例: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五、示例:观众席上的啦啦队员个个满脸通红,大喊“快!快跑!”有的同学干
脆站起来,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地为他们助威。
还有几个同学在一起,挥动双臂,齐声大喊:“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