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 岳麓版必修1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PPT11 岳麓版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 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 的异同。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一、体味民主进程——初探政权建立
二、探究民主差异——亲历两国政体
三、感悟各国民主 ——深入后的反思
一、体味民主进程 ——初探政权建立
1648年的德意志
意 脆 确立前提 ——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志弱 民的 主 德 确立标志 ——1871年宪法:内容、评价
半专制的君0年代,日本派出大型使节团到欧美 12个国家考察;20世纪初,清政府也派五大臣 分赴东西洋考察政治,想仿效西方实行立宪。 问题: 1、考察后,中日分别采取了哪些宪政的措施? 2、他们更倾向于哪一种政体?为什么?
探究法国政体
(国家元首、军 (行 政 权) 任命 队统帅)
总统
得 到
组成政府
内阁部长
负 责
议会制共和制
众议院 选 举
参议院
(间接选举产生)
组成国民议会
(立 法 权 )
同 意
可 以
选
民
(普选产生)
问题:议会对宪法作了哪些修正和 补充?有何影响?
修正: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 定为国庆日;“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 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欧 洲 大 陆 的 政 体 改 革
France Germany
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 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 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 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 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 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 们多多用心学习。” ——阿尔封斯.都德《最后一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ppt10(说课) 岳麓版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堂上要调动 学生参与讨论, 形成生动活泼 魏玛共和国、法西斯专政 的学习氛围, 1、魏玛共和国有哪些进步和 培养学生的发 缺陷? 散思维,开阔 解题思路,使 2、简述德意志统一到二战爆 发其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 学生形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三、 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的 发展与挫折:
说 学习 方 法的培养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 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 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在本课时,学生时而阅读思考,时而小组讨论 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 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 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 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说课:
民族国家的统 一之路
说 教 材
说 教 法
说 学 法
说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板书设计: 一、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确 立的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二、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的 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幻 灯 投 影
三、 德意志民主政治体制 的发展与挫折:魏玛共和国 、法西斯专政
1、本节课教学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 据,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贯穿于每个 教学环节,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历史教学观。
说
1.3 教学目标:
教
材
(1) 知识与能力: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内容。 ( 2 ) 过程与方法: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 布的特殊背景,认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 响,掌握透过事物的现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的能 力。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剖析德国法西斯 主义的历史根源,形成追求民主的价值观和热爱 和平的情感信念。
岳麓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课件

上议院
首相内阁 议会授权, 首相执行 议会
总统和内 阁 总统
首相
总统
皇帝
总统
议会 总统制共 和制
皇帝
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共和制
“君主立宪 制”(专制)
思考:图片中欢呼的主要有哪些人?反映了
什么问题?
军人 反映了军队在德意志的统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德意志帝国延续了普鲁士的军国主 义色彩。
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
“铁血首相”俾斯麦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德意志的统一历史意义?
完成民族统一,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专制主义传统。
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建立时间 2、地点: 1、德意志帝国的政制特点 3、宪法保障: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国家政体——, 4、宪法特点: 人民代表机关是—— 产生方式是——, 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 实质————
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必须进行彻底的社 会变革。
同意,因为它没有摧毁旧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 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很薄弱。
“一战”后,德 国 人生活艰难。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加剧了 德国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复仇情绪, 最终德国人民选择了法西斯专政, 民主共和政体在德国遭到了失败。
思考:为什么说“把纳粹党的暴政 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教训:
在1918年11月,代表过去的政权被推翻了。一
年之后,旧势力又成了当前的当权者。 ——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克里斯皮思
这段话所指的“过去政权”是指什么?“旧势力”指哪 些人?他们的主张是什么? “过去的政权”指德意志帝国;“旧势力”是指旧帝国 的官员和军官;他们不相信议会民主,崇尚中央集权。 有人认为,魏玛共和国是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 国”,你是否同意?
高一历史必修1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2-岳麓版 ppt

附 属 于 拿 破 仑 帝 国 的 莱 茵 联 盟
返回
维也纳会议
“正统”原 则
德意志恢复到封 建割据的状态
返回
返回
工业革命下 的德意志,资 本主义已经发 展起来,但远 远落后于英国 与法国,约70 %的人口居住 在农村,其12 个大城市的人 口总和还不如 法国巴黎一个 城市的人口数。
1832年读大学时, 在当年美国独立战争 纪念日那天,他同一 位美国朋友莫特利用 25瓶香槟酒打赌:25 年内德意志必然统一。
A
C
D
返回
返回
返回
讨论: 二战后,德国的认罪态度比日本更为彻底。 试分析原因。
政治状况: 二战后对德国的处理较彻底; 二战后的德国民主化改革比日本彻底 地理因素: 德国是陆地国家,日本是海岛国家. 国际因素: 国际对纳粹的罪行宣传较多. 国情条件: 德国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教训深刻 文化因素: 德国有浓厚的文化基础
扩大:法西斯上台 问
再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结束:二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问
下一页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普鲁士王国 “日耳曼”在罗马语中,
普鲁士王国国旗
腓特烈大帝
是“好战的战士”的意思。 战争和掠夺成了日耳曼民 族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掠夺战争的结果,有 时是满载而归,有时也不 尽然——在一次与罗马人 的战争中,日耳曼族中的 一支,青壮年男子全部战 死,部落中余下的妇女、 老人和儿童为了不当俘虏, 竟然集体自杀。
第11课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勃兰登堡门——德国统一的象征
课标要求: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 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 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 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高中历史必修1教学第一单元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选修3课件:第3单元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自主预习
探新知
1941莫斯科
1941
闪电战
反法西斯
东南亚
法国
美、英、荷石油美国
1941太平洋
孤立主义
日本
全球性
战略主动
法西斯
分散
太平洋战争
租借法案
丘吉尔
罗斯福
1941大西洋宪章1942
联合国家宣言
反法西斯法西斯
交通枢纽
政治苏军
战略防御
全线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途岛
日军
战略进攻
转折点
瓜达尔卡纳尔岛
隆美尔
埃及
德、意
北非北非战场
合作探究
攻重难
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和特点
当堂达标
固双基
课时分层作业
点击右图进入…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ppt1 岳麓版

——威廉· 李卜克内西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魏玛 宪法的懦弱与纳粹暴政的崛起 1、魏玛共和国未能摧毁旧帝国专制主义、 军国主义基础 表现: (1)宪法声称主权在民,但总统有紧急 命令权,可以停止宪法中法律效力。 (2)政府机构充塞了大批军国主义代表。 (3)没有强大的民主政党基础,议会民 主制传统薄弱。
威廉一世是普鲁士国王威廉· 腓特烈三世 (1797—1840年在位)的次子。在威廉记事 的时候,正好遇上拿破仑的铁蹄踏破普鲁士 大地的英雄时代。年轻的威廉就投身到反对 拿破仑,寻求普鲁士独立的大潮中,从此奠 定了一个军人的本色。1814年普鲁士全境从 拿破仑手中解放并反手一击成为拿破仑的主 力之一,威廉以一个王子的身份充分享受到 了其中的荣誉。此后,威廉一直致力与普鲁 士的军事建设和军队工作。
人们不禁思索:这个拥有马克思、黑格尔、爱 因斯坦,伟人辈出的家乡,这个涌现出歌德、海 涅、贝多芬、西门子、本茨、伦琴巨人陨星的智 慧民族,为什么会在人类文明价值观上出现凶残 暴虐、黩武杀戮和高雅睿智、科技闪耀的双重标 准和影响呢?探究这种互为悖理的社会现象的历 史根源,我们必须从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的 欧洲政局谈起。
结论:要真正建立民主共和国必须对德国进行 彻底的社会变革
希特勒和他的狂热 支持者
在上世纪30-40年 代,整个德意志民 族都卷入了纳粹的 战争,导致了德国 和人类文明史上一 场空前的浩劫。
二战后德国又一 次战败,到底该 向何处去?
再一次地证明了 这样一个真理: 一个大国如果任 由民族主义情绪 泛滥,一味地激 发民族仇恨心理, 却又缺乏民主和 保护自由抗争的 机制,这一定会 导致本国甚至是 全世界的浩劫。
不同时期的德国国旗
第三帝国时期(1933-19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教案岳麓版必修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帝国宪法、魏玛共和国和魏玛宪法、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参照导学提纲的知识体系,学会按照历史概念的要素组成来分析整合教材,形成依托教材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列问题的思考分析,学会从整体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同类问题的比较,掌握分析、认识问题的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德国统一和统一后历史发展状况的学习,了解历史传统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认识改革和革命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从历史中感悟现实的意识,明确历史发展的方向。
重点知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知识:德意志国家具有浓厚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原因和影响。
主要探究活动:法国共和制政体是怎样确立的?问题思考:1、推动德意志完成统一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说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这场革命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对德意志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2、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你同意这一结论吗?为什么?3、比较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识体系和基础知识的落实: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德意志建立①前提——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背景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但是,会议(1814—1815年)根据“ ”原则所造成的局面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障碍。
b.人民渴望统一:18世纪末,德国进步人士就提出了的主张。
c.统一的中坚力量和中心人物出现:19世纪中期,迅速发展,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邦,有能力完成统一;而其首相则制定了“ ”,积极推进德意志的统一。
B.统一过程: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王国在首相的运筹下,先后发动三次,完成了统一。
C.统一的影响:统一不仅解决了德意志的问题,也是一场结束的革命。
但它保留了普鲁士的传统。
②建立:年德意志帝国在法国宣告成立。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①存在时间:年至德国战败,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
②政治特点: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年颁布了带有色彩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
和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议会只有参与制定和的权力。
B.强烈的军国主义传统:德意志帝国加强王国的特色,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使德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反复发展——魏玛共和国建立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覆灭。
②建立:年月,德国颁布新宪法,建立,史称“ ”。
③特点:德国人民享受到一些;但没有摧毁和的基础,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薄弱。
反复——法西斯专政建立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产生了强烈的情绪。
在20世纪30年代冲击下,这种情绪抬头。
②建立:以为首的党法西斯势力乘机笼络人民,于年夺取政权,逐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③启示:在影响深远的国家,要建立民主共和,必须进行。
知识运用1、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
这个事的实质是A.建立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为近代化扫清障碍C.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上题中德国人完成的这个事是指(从上题的选项中选出)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后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资产阶级专政C.地主阶级专政D.军事独裁专政维也纳会议所坚持的“正统”原则是指民族自决B.封建割据C.封建专制D.维持原状5.19世纪中期,德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封建专制B.封建割据C.军国主义D.自由主义造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主要原因是普鲁士国王操纵宪法的制定B.普鲁士具有专制主义传统C.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各项由选举产生的是皇帝B.首相C.联邦议会D.帝国国会下列对“魏玛共和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人民享有一些民主自由B.摧毁了旧帝国军国主义的基础C.保留了旧帝国专制主义的基础D.是一个“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岳麓版必修3[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薄伽丘和《十日谈》1.背景: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
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因此这场运动被称做文艺复兴运动。
2.薄伽丘(1)地位:薄伽丘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与但丁以及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2)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薄伽丘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温馨提示] 文艺复兴是新文化的兴起,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当时的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兴起,所以它代表的必然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而不可能是宗教神学的发展,也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重复。
人文精神是它所宣扬的主要思想,而非它的性质。
二、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是文艺复兴的光辉代表。
1.达·芬奇(1)绘画特点①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②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
③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2)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
2.米开朗琪罗(1)雕刻特点:他的创作专注人体,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大卫》和《摩西》。
3.拉斐尔(1)绘画特点:擅长画圣母像,称为“画圣”,其绘画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2)代表作:《西斯廷圣母》。
[易错警示] 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三、莎士比亚的戏剧1.简介:16世纪英国的剧作家,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一生撰写了39部悲剧、喜剧、历史剧,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爱与恨、情与义、善与恶、奋斗与命运等人生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代表作:《哈姆雷特》。
3.影响: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主题全面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1)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的创造力。
(2)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概况(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而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2)条件①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②阶级方面: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壮大。
③文化方面:古希腊、古罗马丰富的人文思想遗产和意大利丰富的人才结构。
(3)内容: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将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教会扼杀人们的欲求,抛弃寄希望于天堂的愚昧思想。
(4)形式: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
3.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评价(1)积极影响①它是欧洲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满足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需要,产生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文学、艺术、科技等。
③其宣扬的追求现世幸福和冒险进取的精神,也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④推动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2)局限性①它只是起到反封建斗争的作用,却没有彻底摒弃宗教欺骗,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受宗教的束缚;他们所争取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②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材料《十日谈》故事摘录之绿鹅的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
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1)从故事中你可体会到人文主义怎样的内涵?答案人文主义的含义是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灭人欲的来世观念;崇尚理性与科学,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2)围绕人文主义,给上述故事起一个主题名称。
答案人性无法压抑或人的本能反映(其他合理的说法亦可)。
图示法把握文艺复兴运动1.在全球十大最受欢迎旅游国家排行榜中,意大利高居第二。
人们之所以对意大利如此感兴趣,从历史人文角度来看,是因为( )A.意大利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B.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得以弘扬C.意大利美丽的自然风光D.意大利最早开辟了新航路答案 B解析解题时注意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历史人文角度”。
A项表述错误,应该是英国;D项错误,应该是葡萄牙、西班牙;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2.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核心思想是( )A.弘扬人文精神B.倡导宗教改革C.宣扬主权在民D.批判封建专制答案 A解析《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故A项正确。
B项是指宗教改革,C、D两项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3.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美称,主要是因为这本书( ) ①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②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③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等级观点④以诗歌形式抨击教会丑恶,歌颂现实生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十日谈》是小说而非诗歌,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
4.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都( )①以《圣经》为题材②突破传统“圣像图”画法,将宗教题材融入世俗的绘画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④追求画面主题的戏剧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二者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都体现出了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