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梳理

最新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梳理
最新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梳理

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

内容结构

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

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第四章幼儿身心发展问题第五章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论流派

第二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般特征;影响因素;重要概念

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学精神分析学说认知发展学说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五、1客观因素

a生物因素:物质前提与基础

?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特性

?生理成熟:身体生长发育水平

b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速度、程度与方向;可能性—现实性;教育主导作用。?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

?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五、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1最近发展区2关键期3转折期

六、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新生儿期(0-1个月)

?心理发生的基础:无条件反射,本能动作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

最初的认知活动:知觉的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注意发生的标志,选择性出现)

婴儿早期(1-6个月) :1视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

婴儿晚期(6-12个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坐、爬、站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手眼协调

3言语开始萌芽:音节清楚、重复、连续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用“前语言”与亲人交往

七、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2岁左右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八、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幼儿初期(3-4岁)

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直觉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幼儿中期(4-5岁)

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思维依靠表象)3开始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晚期(5-6岁)

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

第一节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八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神经)

第二节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保育(皮肤、眼、耳)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运动系统各器官的特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

?幼儿骨骼处于生长期,需要钙磷为原料,需要维生素D;

?骨骼有机物含量多,易弯曲。

?肌肉力量和能量储备不如成人,易疲劳;

?大肌肉发育早于小肌肉,大动作发展先于精细动作。

?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够坚韧,关节牢固性差,可能造成牵拉肘和扁平足。

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1多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补充钙、磷2教育孩子坐站有相,预防脊柱变形

3勿猛力牵拉孩子手臂4适度运动有利于脚弓形成5服饰应有别于成人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呼吸系统的特点

?呼吸频率较快

?呼吸器官娇嫩,管腔狭窄,呼吸道粘膜易受损,易感染。

二、呼吸系统保育要点

1多组织户外活动2教会幼儿擦鼻涕的方法3教育幼儿用鼻子呼吸4进餐时小心,防止食物侵入气管

三、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育

神经系统的特点

1大脑皮质活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优势原则;镶嵌式原则;动力定型原则;

2大脑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迅速:脑细胞数量飞速增长;大脑重量增长迅速;1岁后大脑神经逐渐网络化;

3脑细胞耗氧量大4大脑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糖)5易兴奋也易疲劳6需要较长睡眠

◆优势原则:大脑的某个功能区在从事某项活动和工作的时候处于兴奋状态或优势地位,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

◆镶嵌式原则: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活动可以激发大脑功能区处于兴奋或工作状态,变换活动性质可以使大脑各个功能区劳逸交替。

◆动力定型原则:若一系列刺激总按照一定时间、顺序和模式出现,多次重复后,大脑就会记忆这些刺激,形成规律。又称为自动化。

三、神经系统保育要点1尽早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刺激)2对大脑损伤的幼儿尽

早康复训练

3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4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5补充含充足的糖、蛋白质(牛奶,肉)和不饱和脂肪酸(鱼肉、植物油)的食物6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要注意:激发兴趣;动静结合;养成习惯。

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与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第二节幼儿情感发展

第三节幼儿个性发展第四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第五节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教育

一、注意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学前儿童主义发展的趋势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定向注意是最早的无意注意。——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2岁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

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幼儿的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水平较低

——注意品质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注意广度窄

注意稳定性差(3岁:3-5分;4岁:10分钟;5-6岁:10-15分钟)

注意分配能力较弱

注意的转移能力差

注意的分散与避免

二、记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

3记忆的恢复现象。巴拉德

4回忆的发展。杰出的再认能力;回忆水平提高;长时记忆发展。

三、想象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依赖于感知动作思维;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具体形象思维。依赖于表象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依赖于语言的思维。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象征性:以物代物,以人代人2经验性3拟人性4表面性5刻板性

幼儿概括的三种不同水平1动作概括2具体形象水平的概括3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2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

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五、情感

1、幼儿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1)情绪的社会化 A情绪中的社会交往成分不断增加。社会性微笑增加。

B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增加。生理需要满足-社会性需要满足。

C情绪表达社会化。根据社会要求调节情绪表达方式。

(2)情绪的丰富深刻化

A丰富化:情绪逐渐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

B深刻化: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从表面-内在,情感日益深刻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A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到稳定B情感比较外露到内隐C情绪极易冲动到冲动性减少

2、幼儿情感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3成人要情绪自控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5个性的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

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性格的发展

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幼儿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到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个别的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的评价

幼儿自我体验发展主要特点:

1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强烈的内心体验2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体验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策略受父母控制特征影响

?3-4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时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迅速

?自我体验发展相对较平稳。

七、幼儿个别差异

?类型

?幼儿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不仅影响幼儿学习某种技能的速度,还影响幼儿的学习方式。

?幼儿智力差异:智力是指一个人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

差异、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幼儿学习类型差异: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点、兴趣等。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

?幼儿性格差异:幼儿性格分为外向型、内向型;独立型、顺从型等。

2、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资源利用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

?补偿模式:幼儿在某一方面会有所不足,可以改由另一方面的强项去补偿。

?治疗模式:针对儿童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方案。

?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教师对不同性向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

第一节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

第一节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

一、肥胖二、发育迟缓三、佝偻病四、营养性贫血五、弱视

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

一、吮吸手指二、咬指甲癖三、口吃四、遗尿症五、夜惊六、恐惧症七、缄默症八、自闭症九、多动症

第五章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观察法第二节谈话法第三节作品分析法第四节实验法

观察的实施

五、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确定观察问题,制定观察计划2选择观察方法(描述记述类;取样观察类)3确定观察记录方法

4选择观察记录方法5进行理论准备

进行预备观察1观察者的自我培训2避免或减少一些可能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现象3进行正式观察4观察反思

模块二学前教育原理

内容结构

第一章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概念;目的与方针、目标;作用

第二章幼儿教育概述第三章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第五章幼儿园班级管理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第七章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

?广义: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通过学校这种机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1规范功能: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学校管理。

2选择功能:教育活动和教育内容选择

3激励功能:目的越明确,激励功能越强

4评价功能: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据

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狭义——除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3教育:特定的环境,人身心发展的主导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教育工作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

2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抓住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

3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是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可变性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

4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第二章幼儿教育概述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性质;任务第二节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一、幼儿教育的性质

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二、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