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224=-,42D P=+。
求:S P (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函数。
解:(1)根据市场均衡条件D S=,有:22442-=+P P解得:均衡价格*3P=,均衡数量*10Q=。
即该市场的均衡价格为3,均衡数量为10。
(2)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的,故单个厂商的需求函数是3P=。
2.请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市场的需求曲线。
答:(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水平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且厂商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
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价格水平线,也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
(2)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般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3)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所以,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3.请分析在短期生产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一般会面临哪几种情况?答:在短期,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013青岛大学经济学考研状元笔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最后来看图(d)即另一个产品市场——小汽车市场。 汽车和汽油是所谓的互补商品。 当图(c) 中的汽油市场价格上升之后,其补充品即小汽车的需求将减少。换句话说,小汽车的需求曲线 由于汽油价格上升而向左边移动,例如左移到 D’, 。结果小汽车的均衡价格下降到 Pl,均衡产 量减少到 Q1。 到此为止, 已经讨论了原油市场供给减少从而原油价格上升对所有其他市场的影响:其产 品汽油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煤的价格上升,以及小汽车价格下降。所有这些其他市场价格的变 化亦会反馈回来影响原油市场。首先,汽油价格上升将提高原油的需求,而汽油数量的下降则 减少该需求,故汽油市场的反馈效应可能是使原油需求曲线左移或右移;其次,小汽车市场价 格下降及数量减少很可能使原油需求曲线左移;最后,煤市场价格上升及数量上升的反馈效应 则是增加对原油的需求。最终的结果,原油的需求曲线可能左移,可能右移,取决于两面力量 的大小。 在图(a)中, 假定左移的力量超过了右移的力量, 于是原油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到位置 D’, 。 此时,原油的均衡价格和数量不再等于局部均衡分析中的 P1 和 Ql,而是为 P2 和 Q2。 此过程持续,直至出现新的均衡。 2.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1)问题的提出 从一般均衡分析中看到,任何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实际上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 格,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商品的价格。因此,每种商品的供求均可以看成是所有价格即所谓 价格体系的函数。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体系上,所有商品的供求均相等呢?这就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
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例如:图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价格分别为5和4,相应需求量分别为400和800。当商品的价格由5下降为4时,或者当商品的价格由4上升为5时,应该如何计算相应的弧弹性值呢?
问题: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从A到B即降价的弧弹性与从B到A即提价的弧弹性有区别吗?
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a点的弧弹性数值不同 :
TR3=P3×Q3=0.22×95=20.9元 TR3 –TR1=20.9 –20= 0.9元 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案例:“谷贱伤农”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
P
0
D
Qd
需求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
需求完全弹性(perfect elastic)
无论价格变化多少,需求量都不会改变.
只要价格有微小的下降,需求量无限大地增加
D
P
Qd
0
如:急救药,食盐
如:一个充分竞争的农贸市场,农户们以8元/千克出售非常相似的鸡蛋。若一家农户以9元/千克出售,则无人购买;若以7元/千克出售,则会被抢购一空。
2013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考研状元笔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非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生产者C和D的两条等产量线的交点上,则它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任意一点,如果它处在生产者C和D的两条等产量线的切点上,则它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并称之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3.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等产量线的切点的轨迹构成的曲线qq′叫做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它表示两种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
4.对生产的契约曲线的一点说明不能说qq′曲线上的任何点比该曲线上的其他点要更好一些,因为根据帕累托标准,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点是不可比较的。
所能说的仅仅是,给定任何不在曲线qq′上的点,总存在比它更好的点,而这些点在曲线qq′上。
5.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要使两种要素L和K在两个生产者C和D之间的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对于这两个生产者来说,这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必须相等,即:MRTS C LK=MRTS D LK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问题和假定1)交换和生产的最优并不是将交换的最优与生产的最优简单并列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
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2)分析假设假定整个经济只包括两个消费者A和B,它们在两种产品X和Y之间进行选择;两个生产者C和D,它们在两种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
2013清华大学经济学考研状元笔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经济模型的形式包括:表格、曲线、文字、函数式等。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本身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参数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参数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一,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
第二,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它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第三,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被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的一般公式为: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弹性分为弧弹性与点弹性。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2013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考研状元笔记-高鸿业-微观经济学

育明教育【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不同市场的比较1)经济效益的概念经济效益是指经济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高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
2)不同市场经济效益高低的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低。
3)不同市场经济效益的比较:第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第二,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
第三,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益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第四,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益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数量比较低。
4)P=LMC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有P=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505d Q P =-,供给函数为105s Q P =-+。
(1)求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605d Q 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c P 和均衡数量c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55s Q 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c P 和均衡数量c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将需求函数505d Q P =-和供给函数105s Q P =-+代入均衡条件d s Q Q =,有:505105P P -=-+解得:6e P =将均衡价格6e P =代入需求函数505d Q P =-解得均衡数量:20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6e P =,20e Q =。
几何图形如图2-10所示。
图2-10 供求均衡(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605d Q P =-和原供给函数105s Q P =-+代入均衡条件d s Q Q =,有:605105P P -=-+解得:7e P =将均衡价格7e P =代入需求函数605d Q P =-解得均衡数量:25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7e P =,25e Q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 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 关。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 方面的 内容: 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货币的稳定性。 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含义自由放任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
这一制度的特征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 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
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
(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中央当局或机构决定生产什么的计划,确定生产目标和生产方式,并指定分配规则。
特征决策集中化集中决策建立在公共产权基础上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通过计划调节,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三)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的含义是指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的特征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社会目标信息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
(四)混合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混合经济制度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
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混合经济条件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既定经济制度下,个人、厂商、政府和其它经济组织如何作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的利用。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 为" 看不见的手" 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作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 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 求和 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
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最后,两者共同
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第二章、第一节微观经济学概览(一)经济系统的构成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
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把家庭或者消费者与厂商或者生产者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
(二)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分析生产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厂商的市场供给第七章:分配理论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第二章、第二节需求(一)需求需求的定义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1 )
如表(2-1 )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如图(2-1 )
图(2-1 )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 把需 求量作为依变量,则: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 着商品 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人口规模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
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
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需求求函数的扩展形式 Qd=D(P ,m ,P1) 在公式中,P 代表商品的价格,m 代表消费者的收入,P1 代表其它商品的价格(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需求量是在某一时期内, 在某一 价格水平上,居民户(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购买量的变动,我们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该曲线上的点的变动。需求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购买量,在商品价格不变
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了购买量变动(如收入变动等)称之为需求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五)从单个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某一特定时期所有家庭需求的总和根据单个家庭的需求曲线求取市场需求曲线的过程如下图所示:第二章、第三节供给(一)供给供给的定
义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