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关于开展第七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附件:关于开展第七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甘科协发〔2009〕45号各市、州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局、科协,省直各部门(单位)人事(干部)处,省属企事业单位党委组织部,省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努力造就千百万青年科技英才,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根据《关于开展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与评选工作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09‟16号)精神,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决定开展第七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推荐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候选人应具备的条件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2、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做出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突出贡献;在工程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3、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甘肃青年科技奖设五个学科组开展评审工作,分别为:理学组(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工学组、农林组、医药卫生组、综合组。
学科分类要根据候选人所从事的专业填写在《甘肃青年科技奖推荐表》首页左上角。
三、获奖人数第七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数不超过30名,往届获奖者不重复授奖。
四、推荐要求1、各推荐单位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原则,拓宽选人渠道,严格评选条件,保证评选质量。
人选推荐要向长期在科研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要注意推荐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工作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各市、州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局、科协拟推荐的候选人,由市、州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或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统一汇总审核后推荐上报。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法规类别】科技成果鉴定奖励【发文字号】甘政发[1985]72号【发布部门】甘肃省政府【发布日期】1985.05.04【实施日期】1985.05.04【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发布日期:2001年11月23日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3日)废止(原因:原立法依据1984年9月12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已被1999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5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宣布废止。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1985年5月4日甘政发〔1985〕72号)第一条为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科学技术成果,推广、采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技术情报以及标准、计量工作等。
第三条科学技术进步奖,按其所奖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小,分省级和厅、局(地区)级。
凡符合国家级奖励的项目,经审查后由省科委上报国家科委请奖,也可以通过行业归口部门向国家请奖。
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属于:1.省内首创的(即填补省内空白);2.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3.经过实践证明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结果汇总表

第九届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结果汇总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技术职称工作单位/推荐单位专业学位学科组主要成果、奖项1 左小安男1978.12 研究员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生态学博士理学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自然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等10项;第一作者S C I42篇,专著3部、专利6项。
2 王文波男1981.10 研究员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材料学博士理学组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主持参与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等项目6项;第一作者SC I45篇,专著1部、申请专利54件、授权专利25件(8)。
3 刘翔男1978.07 教授兰州大学兰州大学粒子物理博士理学组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主持参与国家各项基金、课题9项;S I C178篇,且引用次数较多。
4 孙良亭男1978.06 研究员中科院近物所中科院近物所加速器技术博士理学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二等奖(3)、中科院“优秀百人”、省青年五四奖章、岗位能手、国家E C R离子源委员会Ric ha r d G elle rP R I ZE.主持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课题9项;近五年第一作者SC I36篇、EI2篇。
5 牛秀丽女1980.08 高级工程师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分析化学博士理学组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主持参与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食品检验研究院(2);第一作者SC I5篇;6 张平男1981.01 副研究员西北民大省科普学会纳米复合材料博士理学组省技术发明二等奖(5);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省直机关“优秀青年”;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别贡献奖2次;主持国家省级自然基金6项;S CI.EI17篇;授权专利18项,专著1部。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提名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8.21•【字号】甘科奖函〔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各提名单位: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办法〉等11件政府规章的决定》(第154号),修改《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内容,甘肃省自然科学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增设特等奖,每年授奖数量不超过二项,可以空缺。
为做好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提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名类别仅限于在甘肃省自然科学奖、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类奖中提名特等奖。
二、提名方式和指标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提名工作实行专家提名和单位提名两种方式。
各提名主体仅限提名1项特等奖。
由2名以上在我省工作的两院院士或科技功臣提名本人所熟悉专业领域的项目。
提名省自然科学特等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超过5人;提名省技术发明奖特等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超过6人;提名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超过20人,完成单位不超过12个。
三、提名条件提名项目必须符合《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有关要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特别突出贡献,并创造特别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对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特别贡献;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卓有建树。
(三)所发表的论文、专著必须是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出版3年以上(2017年7月31日之前公开发表),其重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刊物以及学术专著所正面引用或者应用。
(四)第一完成人至少应是5篇(部)以上代表性论文、专著的第一作者,每位完成人必须是代表性论文、专著的作者并排位在前3位,且每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应作为该项目的完成人;申报人应征得未列入候选项目完成人的代表性论文、专著其他作者(至少前4位和通讯作者)的知情同意;主要论文、专著须同时附国家一级查新机构出具的被引用情况检索证明(原则上不能使用本单位、本系统查新机构出具的证明)。
第33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学竞赛项目获奖名

2
27 28 29 30 31 32 33
cz73 cz1 cz2 cz20 cz23 cz25 cz29
临夏州
马欣涵 吴 童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15 13 14 15
九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初三
和政县第四中学 岷县维新九年制学校 岷县清水初级中学 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
植物学 生物化学 植物学 社会科学 物理学 环境科学 物理学
性 年龄 别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男 14
年 级
八年级
所 在 学 校
指导 老师
张学军 豆小琴 李晓蕾 徐迎春 杨玲霞 颜嘉逸 牛利平 吴爱梅 高培林 罗 辉
学 科
环境科学
名次 1 1 1 1 1 1 1 1 1
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兰州市 酒泉市
家用污水截油装置 对于原巨首蚁属、原稀切叶蚁属、原盲 切叶蚁属统划为盲切叶蚁属划分建议的 研究报告 一种智能灯座的研究与设计 3D打印创意环保花盆 环保多功能文明提示仪 城镇化的背后——敦煌市农村空心化现 象的调查报告 盲人无障碍安全智能插头插座 基于Arduino UNO R3的自动感应开闭太 阳能垃圾箱
酒泉市
15
九年级
敦煌市第二中学
白银市
15
九年级
靖远县第六中学
武威市
女
13
八年级
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
物理学
10
cz70
张掖市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三合一创新实验装置
男 女 男 男 男
13 17 17 13 15
八年级
高台县第二中学
物理学
1
11 12
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文件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甘青科发〔2018〕27号关于表彰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甘肃省评定获奖人员的通知各市(州)科协、教育局、青少年科学教育协会(辅协):根据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发《关于开展“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辅协发文字〔2018〕30号)要求,本届论文我省共收到推荐论文439篇。
经协会组建的评委会评审,《谈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有浅效性》等19篇论文荣获一等奖;《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细节现象》等64篇论文荣获二等奖;《城乡结合部小学科学课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等100篇论文荣获三等奖。
张晓娅等11名同志获优秀组织个人奖。
(获奖名单见附件)本届论文评审过程中通过对所有推荐论文进行的统一检索查询,评委会对涉及抄袭及过度引用和不切合征文主题及非科技教育类论文进行了淘汰。
今后,协会组织的论文征集活动仍将坚持论文检索查询制度,使论文评审逐步走向规范化。
附件:1.“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全国获奖名单2.“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甘肃省评审获奖名单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2018年11月15日附件1“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全国获奖名单获奖等次:二等奖编号论文标题姓名单位1 农村小学开展科普教育研学旅行活动的探索张琪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2 浅谈农村中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困难与对策谢正春何静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三岔中学3 浅谈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与科技创新王凤娇民乐县杨坊寄宿制小学4 基于STEAM科学教育模式下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新探索——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哈建民张晓琴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小学5 探析生活化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闫馨史龙飞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小学6 挖掘教材实验素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马小明甘肃省临夏中学获奖等次:三等奖编号论文标题姓名单位1 引入STEAM教育,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王小兵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2 浅谈幼儿园如何通过美工区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庄爱军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幼儿园3 高中化学STEM教育中STS教育方法的渗透刘洁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4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保护技术》课程创新与实践颜霞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5 创新之花绽放实践沃土,花更艳张娟山丹县东街小学6 走班制教学背景下科学教育新探究卢海军祁润根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孟坝中学7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兴趣杨银红临洮县洮阳镇文峰小学8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朵永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9 利用微信,开启农村高中生参与创新科技活动积极性的新探索郭兴华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10 挖掘身边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感于“充电宝锂电池的再利用”实践探索勾瑞年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11 观察记录单使奇妙的科学活动更有序范善霞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幼儿园12 “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科学教育的新探索许建荣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黄渠中学13 浅谈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作用张爱苓甘肃省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14 英语课堂中构建运用“趣味化技术资源”的策略杨君花甘肃省金塔县第三中学15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杨春辉临夏回民中学附件2“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甘肃省评审获奖名单获奖等次:一等奖编号论文标题姓名单位1 谈幼儿园科学探究的有浅效性秦叶瑞甘肃省秦安县第一幼儿园2 天水一中“机器人”社团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崔永佳甘肃省天水市一中3 有效组织高中生物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肖丽娟甘肃省天水市一中4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尚雅五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邢宗昱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5 如何使小学科学教学充满活力陈怀亮会宁县北关小学6 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张建华甘肃省永昌县第三小学7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徐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八冶一小8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多样化潘秀花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幼儿园9 让课堂观察照亮孩子们的眼睛—--谈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观察技能“四步曲”牛秀花山丹县东街小学10 浅谈信息技术和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程勤陈新龙甘肃省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11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朱亚东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文峰小学12 张掖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及对策吴婷民乐县南丰镇寄宿制小学13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吴进红甘肃省民乐县三堡镇任官小学14 浅谈利用英语课堂思维导图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张丽娜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15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李雅瑾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16 如何让学生在科技创新上展翅飞翔张德智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小学17 如何对幼儿园混龄班课程进行设置常吉梅瓜州县第三幼儿园18 解决城区公交专线的公交车与辅路车辆会车问题装置孙江苏平凉市第十中学19 浅谈农村幼儿园科学素养的培育马彩宏甘肃省和政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获奖等次:二等奖编号论文标题姓名单位1 浅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细节现象连岐国民乐县永固镇寄宿制小学2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张定超民乐县民联镇太和小学3 走出教室,释放学生大脑学科学关谨力民乐县南丰镇渠湾小学4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张建学民乐县六坝镇海潮坝小学 7345025 浅谈农村幼儿园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夏晓晶民乐县六坝镇六坝小学6 提高牧区学校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杨丽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明德学校7 浅析跨学科科学教育对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运用和响温自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8 浅议新课标下牧区小学科学课学生创新科学素养的培养张慧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明德学校9 培育科技成长土壤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刘其科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二中学10成人礼仪式中的德育教育---记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首届“成人礼”仪式杨统青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11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科学课更有趣李艳清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向阳小学12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李章华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13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祁艳萍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中心小学14 让幼儿园语言教学“活起来”的点滴做法李海燕甘肃省瓜州县第三幼儿园15 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张蕊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二中学16 实验教学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张艳琴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安康小学17 浅谈机器人活动如何走进课堂保长啸甘肃省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18 德育在实践基地陶艺教学中的渗透尚涛甘肃省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19 基于核心素养的万能机床活动课程研究苏辉甘肃省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20 初中生物现代多媒体的运用贾丽莉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21 多媒体让历史课堂教学精彩起来朱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22 浅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冯牛牛甘肃省清水县轩辕小学23 突破农村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提升途径的思考周荣成清水县东关小学24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车琳高爱国清水县第六中学25 改进“气体压强产生”实验装应用——设计报告康峰甘肃省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站26 浅谈如何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来培养创新人才赵玉英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幼儿园27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张俊芝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28 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毛著莲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29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张吉林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30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王永成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中心小学31 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培养学思践悟的时代新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科学教育范作宝韩玉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天生炕小学32 走出校园,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探索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新思路贠德红贾玉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东四沟小学33 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思维方案杨培毅镇原县孟坝中学34 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樊景国兰州市城关区兰园小学35科技特色,培育雁小创新型人才——以雁宁路小学开设科学校本课为主高志元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36 数学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方法探究沈碧俊甘肃省临洮中学37 试论如何让农村小学生爱上科学课牟学林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中教师38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慕永玲袁鑫镇原县屯字中学39未来科学教育活动思索——开拓视野,全面创新虎志忠镇原县三岔中学40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马世琴甘肃省临洮县北街小学41 巧用网络优质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程生鹏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中心小学42 浅谈生物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王建英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43 在科学课中,开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刘清军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中心小学44 机器人教育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张吉龙临泽县第二中学45 追寻寓教于乐引领玩出学问李红燕山丹县东街小学46 小科技成就大梦想——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何艳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47 “班级优化大师”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周玉琴山丹县东街小学48 手脑并用让科技绽出创新之花——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肖秀玲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49 观察记录单使奇妙的科学活动更有序范善霞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幼儿园50 探索与实践:本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柴永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51 以快乐大课间为平台提高初中生生物科学王吉鹏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52 如何让学生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王海军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53 如何让学生在科技创新上展翅飞翔张德智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54 筑“网络环境+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李兆禄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中学55 核心素养背景下翻转课堂中英语课堂微视频设计及应用杨文大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中学56 创意陶泥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张莲花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幼儿园57 “微课+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探索柳永强雒文瑜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58 “互联网+兴趣小组”模式下的化学教学马平平临夏回民中学59 制作任务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的驱动作用探究田灵录庄浪一中60中学科技教育创新路径选择——基于广河中学科技教育创新之路马维华甘肃省临夏州广河中学61 临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白海峰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高级中学62巧用多媒体,打造新课堂——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刍议李丽甘肃省临夏中学63让学生展开隐形的翅膀——开展原创性实践活动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史有志拦生发甘肃省临夏中学64 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吴金芬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古城小学获奖等次:三等奖1 城乡结合部小学科学课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李作华民乐县洪水学区乐民小学2 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与思考赵玉亭民乐县新天镇山寨小学3 激发农村孩子科学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陈多军民乐县南丰镇马营礅小学4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研究樊绪元民乐县南丰镇寄宿制小学5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思考李丰瑞民乐县南丰镇寄宿制小学6 网络时代下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姚煜民乐县南古寄宿制小学7 浅谈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柴玉芹民乐县六坝寄宿制小学8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柴颖花民乐县六坝镇五庄小学9 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多元化路径张凤民乐县六坝镇六坝小学10 关于小学开展天文社团的尝试与思考党金玉民乐县洪水小学11 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王学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明德学校12 植根家乡资源,培养牧区孩子的科学实践能力乔红香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13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冯彦平甘肃省嘉峪关市明珠学校14 教具创新制作与运用彭桂花张峰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三小学15 生活化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之我见康亦农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中心小学16 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和探索李婷婷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中心小学17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刘玉萍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西湖小学18 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史嘉伟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中心小学19 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刘志强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七里镇学区20 科技创新,让科学DV动起来尚梅杨金武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中心小学21 为青少年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马晓红甘肃省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22 应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吴军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西湖乡西湖小学23 科学课程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王建生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第三小学24 科学的方法才是学习的助燃剂张建忠甘肃省瓜州县西湖乡向阳小学25 浅谈偏远农村多媒体技术与科学课有机结合的有效措施徐强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中心学校26 多措并举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王立云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北街小学27 综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陈建军甘肃省张掖市综合实践学校2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张天兵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镇中心学校29 对幼儿园开展剪纸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究刘江梅清水县第一幼儿园30 浅谈以语文教学为载体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李亚丽甘肃省清水县轩辕小学31 例谈新课改下生物学调查类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刘德旺史鹤云清水县第六中学32 浅谈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问题南志刚甘肃省清水县轩辕小学33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多元化人才实践—清水一中综合教育模式任正军清水县第一中学34 幼儿科学兴趣培养之我见庄雪雯高台县光彩幼儿园35 玉米种子替代凤仙花种子发芽出苗时探究外界条件的实验记录程金怀清水县东关小学36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张秀芳甘肃省清水县轩辕小学37 在科学探究中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素养曾秀锋王国辅武威市古浪县土门初级中学38 科技辅导员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地位及作用的探讨周兴泉刘红梅武威市古浪县土门胡边中心小学39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李学海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40 传承陶瓷文化,奏响丝路华章--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科技教育实践活动顾润霞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41 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安治龙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42 浅谈小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赵琦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三中学43 浅谈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王鹏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三中学44 一位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冉雄国永昌县第一小学45 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王振余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中心小学46 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冯永福甘肃省永昌县六坝乡六坝小学-47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陈吉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六坝中心小学48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微型化实践刘亮甘肃省金昌市第四中学49 以乡土资源为基础的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初探李永红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东四沟小学50 农村中学开展科技教育初探王学聪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51 实验是最好的求证方式石彩琴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华强中心小学52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赵武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53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之我见张维东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54 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张涛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镇中心小学55 初中化学中创新实验教学浅议吴秀峰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56 利用陀螺仪原理构造的陀螺仪车的设计胡永辉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临泽县第一中学57 激趣质疑想象创新吴金桂山丹县东街小学58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王晓红山丹县东街小学59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科学高效课堂杜文燕山丹县东街小学60 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学情景的营造陈小霞山丹县东街小学61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科学徐海燕山丹县东街小学62 依托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李生斌张振新甘肃省临夏县韩集初级中学63 科学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王永梅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64 科学教育—开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新探索》史龙飞柳晓炜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小学65 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孔佑权永靖县刘家峡中学66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石胜兰和政县龙泉小学67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研究李娜临夏州永靖县刘化学校68 浅滩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罗仁平临夏州永靖县刘化学校69 农村小学如何进行科学教育薛蓓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小学70 浅谈培养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与方法余颖红临夏州康乐县第一中学71 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因素——以化学教育为例张学玉临夏回民中学72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实践活动的思考林顺利临夏县前石初级中学73 永靖县中考体育加试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赵彩霞永靖县刘家峡中学74 关注生活中的化学虎胜甘肃省和政县新庄初级中学75 自主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马秀芳和政县龙泉小学76 浅谈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温玉珍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和政中学77 浅谈中职英语词汇教学杜玉蓉合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8 环保小探究——自制水果酵素清洗剂曹彦雄陈娟安定区福台高级中学79 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开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赵晓斌正宁县永正镇初级中学80 开放课堂放飞梦想汪学宏定西市岷县梅川初级中学81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与兴趣的培养张学莉合水县三里店小学82 浅谈农村少年儿童的科技创新教育南斌霞董霞霞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通安小学83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宋玉芳临洮县洮阳镇文峰小学84 如何发掘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杨世敏甘肃省庆阳第三中学85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育模式探究汪莹艳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86 小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田亮临洮县北街小学87 艺术修养对培养杰出科技人才的价值探析漆增宏甘肃省临洮中学88 “科学”因“白板”而绽放魅力宋芸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89 立足本地实际开展科技创新陈永燕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90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摇篮——初中物理课外兴趣小组余有泽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91 小学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策略杨丽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92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李雅瑾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93 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问题意识之我见蔡文天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94 让科技辅导课成为培养科技小人才的萌芽地狄彪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中学95 怎样培养学生在物理课中的创新能力马占峰甘肃省永昌县红山窑中学96 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给学生科技创新插上腾飞翅膀周琳财甘肃省永昌县第二小学97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叶发育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98 浅谈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秦存贤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七中学99如何引导儿童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张秀赟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幼儿园100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蒋浩军奚雪花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编号姓名单位1 张晓娅平凉市科学技术协会2 杨玉兰定西市科学技术协会3 乔嘉琦张掖市科学技术协会4 张帆酒泉市科学技术协会5 周兴泉武威市古浪县土门教育工作站6 田江涛庆阳市科学技术协会7 马琳临夏州科学技术协会。
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规章制度

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规章制度第一条:总则1.1 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以下简称“评奖”)是为了鼓舞和培养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本领,推动青少年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而设立的。
1.2 评奖由企业法务部门组织实施,并依照本制度进行评审和嘉奖。
1.3 评奖遵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审过程的规范性和透亮性。
第二条:评奖对象2.1 评奖对象为年龄在18岁以下(含18岁)的青少年个人或团队。
2.2 评奖对象需在科技创新项目或作品中表现出肯定的创新性和应用性。
第三条:评奖类别3.1 评奖设立以下类别:•科学试验类•发明创造类•工程设计类•科技创意类3.2 评奖类别的设立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补。
第四条:评比标准4.1 科学试验类评比标准:•试验设计:创新性、科学性、符合试验原理和方法。
•试验操作:准确性、规范性、试验设备和料子的运用。
•试验结果:数据的有效公正、数据分析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试验结论的严谨性。
4.2 发明创造类评比标准:•创意性:独特性、创新性、应用性。
•实施方案:合理性、可行性、技术难度。
•成绩质量:原创性、规模、社会价值。
4.3 工程设计类评比标准:•设计思路:创新性、应用性、美观性。
•设计流程: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设计步骤的规范性。
•设计成绩:设计的完整性、生产工艺和料子的合理性。
4.4 科技创意类评比标准:•创意性:独特性、创新性、艺术性。
•表现方式:形式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创新性。
•艺术成绩:作品的完整性、欣赏性和社会价值。
第五条:评奖流程5.1 报名阶段:•公示评奖的项目和要求;•供应报名料子及相关证明文件;•进行初步筛选,选定入围项目。
5.2 审查阶段:•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进行评审;•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看法。
5.3 奖项评比阶段:•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进行终审;•依据评审结果,确定各类别的获奖项目。
5.4 颁奖仪式:•组织颁奖仪式,并公开公示获奖名单及奖品。
第六条:奖项设置和评比名额6.1 奖项设置:•特等奖若干名:嘉奖对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项目或作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0]17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0]17号](https://img.taocdn.com/s3/m/0084aa6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0.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甘政办发〔2000〕17号2000年4月5日)各地行政公署,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已经2000年3月31日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奖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省委发〔1999〕36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速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三条甘肃省人民政府设立下列科学技术奖:(一)甘肃省科技功臣奖;(二)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第四条为维护科学技术奖励的严肃性,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予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五条省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设立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设立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奖励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组成科技功臣奖评审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省政府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青年科技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激励我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教兴陇和建设创新型甘肃的伟大事业,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奖励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依据《甘肃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中国青年科技奖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评选范围及条件
第二条全省(包括中央驻甘单位)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普活动的广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不超过45周岁(197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均可参加评选。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协共同推荐本市(州)的候选人;各大企业、高等院校、省直相关部门(单位),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和中央驻甘单位推荐本单位或本行业的候选人。
第三条参加评选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并在业务工作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星火特等奖的前5位人员;
(二)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星火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的前4位人员;
(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星火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前3位人员;
(四)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星火特等奖、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星火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前3位人员;
(五)获得三项以上专利(其中至少一项为发明专利)或四项以上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且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六)在工程设计中,获得一项以上国家设计金质奖、银质奖、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或二项以上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并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人员;
(七)在国家或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篇以上应用科学方面论文或2篇以上基础科学方面论文,或独立撰写、主编出版过1部以上著作,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见解,并被国内外公认为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人员;
(八)在宏观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中,提出具有重大价值的可行性论证、咨询建议,或解决了重大疑难问题或关键技术问题,且已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九)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或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工作中,成
绩显著,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人员。
第三章评选名额
第四条本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一届获奖人数不超过30名,对同一个人不重复授奖。
评选表彰名额原则上要向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科研生产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
第四章评选程序
第五条评选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审核、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进行。
严格执行“两审三公示”制度,即初审和复审两次审核,分别在本单位、市州和省级范围内进行公示。
(一)单位推荐。
按照评选条件,所在位经民主推荐、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等程序提出拟推荐对象,并在本单位以适当方式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二)市(州)推荐。
各市州组织、人事部门会同科协组成评选推荐机构,负责审核本地区推荐程序的规范性、推荐材料的真实性、拟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事迹等,对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排序,并在本地区范围内对推荐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形成初审推荐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本地区初审推荐工作组织领导、推荐过程、推荐对象本单位公示情况等)与推荐相关材料一并上报省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高等学校(包括部属和省属)、省直有关部门、科研院所、
省属企业和省级学会参照上述评选程序和要求进行推荐评选并公示,经部门单位党委审定后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省级审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的主要成果或业绩,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及科学精神和学风等方面进行评估,向省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提出推荐人选。
领导小组召开联审会议审议后提出拟表彰对象名单。
(四)确定名单。
审议确定后,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和省科协官方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正式表彰对象。
第五章表彰奖励
第六条对评选出的甘肃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
第六章组织领导
第七条省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评选工作的政策指导、统筹协调、审核备案、监督检查。
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协联合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决定评选表彰工作的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评选表彰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省科协组织宣传部。
甘肃青年科技奖领导小组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
第八条全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科协应采取多种方式,广
泛宣传甘肃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九条对未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的,经查实后,取消所在市州或单位推荐对象的评选资格。
对于在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中有严重渎职或者弄虚作假、谋取私利、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对已受表彰的个人,如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撤销其所获荣誉称号,并收回证书、奖金,停止其享受有关待遇。
推荐评选工作要严格执行廉洁纪律一票否决制。
第八章附则
第十条本实施细则由省人社厅、省科协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