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_知识点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理论循环简化条件:理想气体,压缩和膨胀是绝热等熵,封闭循环,燃烧为定压或定容加热,放热为定容放热。
三个基本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理论循环用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衡量评定港闸热效率影响因素:压缩比,等熵指数,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
压缩比相同,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汽油机按此工作。
最高压力一定,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最高,高增压柴油机和车用高速柴油机按此工作。
汽车配件实际循环的影响:实际工质影响,换气损失,燃烧损失。
实际工质影响:理论中工质比热容是定值,实际气体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实际还存在泄漏。
平衡方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燃烧室扫气气门重叠:排气门晚关和进气门提前打开,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燃烧室扫气:利用气流压差、惯性清除废气,增加新鲜充量,降低燃烧室热区零件的温度。
长林机械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分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
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充气效率影响因素:进气终了状态的气缸压力,温度,残余废气系数,压缩比,配气相位。
充气效率措施: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减小排气系统的阻力,合理地选择配气相位。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增压是发动机提高功率最有效的方法。
增压优点:①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气缸数减少或者气缸直径减小,从而可以减小发动机的比质量和外形尺寸②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③减少排气污染和噪声④降低发动机的单位功率造价⑤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增压缺点:①增压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都较高②增压发动机很难满足车辆对转矩适合性及瞬变工况的要求③车用汽油机应用增压技术较困难④适用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发展晚并且效率偏低径流式增压器:主要离心式压气机和径流式涡轮机组成,还有支承装置、密封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
离心式压缩机参数,空气增压比压气机特性:压气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压比、效率和空气流量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内燃机原理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1)进气过程:为了使发动机连续运转,必须不断吸入新鲜工质,即是进气过程。
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2)压缩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缸内工质受到压缩、温度。
压力不断上升,工质受压缩的程度用压缩比表示。
3)燃烧过程:期间进排气门关闭,活塞在上止点前后。
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使工质的压力和温度升高,燃烧放热多,靠近上止点,热效率越高。
4)膨胀过程: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高温高压的工质推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至点移动而膨胀做功,气体的压力、温度也随之迅速下降。
(5)排气过程:当膨胀过程接近终了时,排气门打开,废气开始靠自身压力自由排气,膨胀过程结束时,活塞由下止点返回上止点,将气缸内废气移除。
3.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基本措施?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减小工质传热损失、燃烧损失、换气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工质流动损失、工质泄漏损失。
提高工质的绝热指数κ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是:⑴减小燃烧室面积,缩短后燃期能减小传热损失。
⑵. 采用最佳的点火提前角和供油提前角能减小提前燃烧损失或后燃损失。
⑶采用多气门、最佳配气相位和最优的进排气系统能减小换气损失。
⑷加强燃烧室气流运动,改善混合气均匀性,优化混合气浓度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⑸优化燃烧室结构减少缸内流动损失。
⑹采用合理的配缸间隙,提高各密封面的密封性减少工质泄漏损失。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
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
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
(完整版)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
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二、选择题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A、定容加热循环B、等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A、不吸热不放热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D、又吸热又放热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A、定容加热循环B、定压加热循环C、混合加热循环D、多变加热循环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
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A、不吸热不放热B、先吸热后放热C、先放热后吸热D、又吸热又放热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B、混合热效率C、指示热效率D、实际热效率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B、加热过程C、定压过程D、绝热过程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D、多变过程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B、定压C、混合D、多变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B、吸热过程C、放热过程D、多变过程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B、定压C、混合D、多变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B、定容加热循环C、定压加热循环D、卡诺循环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 7B、7 ~ 11C、11 ~ 15D、15 ~ 22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 中等负荷工况
中等负荷工况是指节气门开度为25%~85%的各种转速工况。 在此工况下,由于节气门有足够的开度,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 量增多,燃烧条件好,如果只考虑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应供给较 稀的经济混合气。但在当前发动机压缩比较大的情况下,稀混合气 容易产生过多的氮氧化物(NOx)排放,为了控制发动机的排放污染, 同时保证排气管中的三效催化转化器能正常发挥作用,在中等负荷 工况下也必须使用理论混合气。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 稀混合气(α>1)
要使混合气中的汽油都能完全燃烧,混合气必须是α>1的 稀混合气。当混合气适当稀时,可使发动机的经济性最好,这 种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
如果混合气过稀(α>1.15),虽然混合气中的汽油可以保证 完全燃烧,但是,由于过稀的混合气燃烧速度低,在燃烧过程 中,有很大一部分混合气的燃烧是在活塞向下止点移动时进行 的,会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相应变坏。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可燃混合气浓度可以用空燃比(A/F)或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示。
空燃比就是可燃混合气中所含空气和燃料的质量的比,即
A/F=空气质量(kg)/燃料质量(kg)
(1-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理论混合气(α=1)
理论混合气是理论上燃料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浓度。但 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不可能及时与 空气绝对均匀混合,实现完全燃烧。因此,理论混合气既 不能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也不能获得最高的动力性。 但理论混合气燃烧后的排气能在排气管中的三效催化转化 器中获得最佳的综合净化效果。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3)补燃期。从最高燃烧压力点(图1-1中点3)开始到燃料基本上 燃烧完全为止称为补燃期(图1-1中第Ⅲ阶段)。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图1-1 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展开示功图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二)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
1. 爆震燃烧
爆震燃烧简称爆燃。汽油机在燃烧过程中,火焰前锋以正常的传播 速度向前推进,使得火焰前方未燃的混合气(末端混合气)受到已燃混合气 强烈的压缩和热辐射作用,加速其先期反应,并放出部分热量,使本身 的温度急剧升高。如果火焰前锋及时到达将其引燃,直到燃烧完为止, 属正常燃烧。如果在火焰前锋未到达前,末端混合气温度达到了自燃温 度,则在其内部最适宜发火的部位产生一个或数个新的火焰中心,引发 爆炸式的燃烧反应,发出尖锐的金属敲击声,这种现象称爆燃。
2. 表面点火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 烧室炽热表面(如过热的火花塞绝缘体和电极、 排气门、炽热的积炭等)点燃混合气而引起的不 正常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点火。表面点火出现 时,会使发动机运转不平稳并发生沉闷的敲击 声,容易使发动机过热,有效功率下降,甚至 在压缩过程末期的高温高压下使机件损坏。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
(1)着火延迟期。从火花塞跳火(图1-1中点1)开始到形成火焰中 心(图1-1中点2)为止这段时间,称为着火延迟期(图1-1中出现最高压 力(图1-1中点3)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急燃期(图1-1中第Ⅱ阶段)。
内燃机、发动机试卷、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A)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课时:56 考试时间:2010年6月日第页第页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课程考试试题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B)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课时:56 考试时间:2010年6月日第页第页参考资料仅供参考简答题1.提高内燃机动力性与经济性途径?一采用增压技术:在过量空气系数参数φα的情况下,增加吸进空气的密度ρs 可以使发动机功率按比例增长。
在柴油机上采用高增压后,可以使柴油机的Pme 和PL成倍增长。
于此时使它还改善了柴油机的经济性降低比质量降低废气排放降低废气有害气体排放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高循环指示效率ηit提高指示功率ηit不仅改善了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同时也改善经济性能三.改善换气过程提高气缸的充量系数φc同样大小的气缸容积在相同的进气状态下若能吸入更多新鲜空气则可容许喷入更多的燃料在同样燃料条件下可获得更多的有用功。
四.提高发动机的转速。
增加转速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每个汽缸做功的次数,因而可提高发动机功率输出同时发动机比质量也随之降低五.提高内燃机的机械效率。
可以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
六.采用二冲程提高功率。
理论上,采用二冲程相对四冲程可以提高升功率一倍2.降低汽油机排放途径一.曲轴箱排放控制,为防止曲轴箱排放物的危害,采用曲轴箱强制通系流,把曲轴箱排放物吸入气管进而在汽缸内燃掉二.蒸发排放物的控制,为了控制车用汽油机HC蒸发排放采用活性炭罐式蒸发排放控制蒸发排放三.冷起动暖机和怠速排放控制,为了改善冷起动排放增加起动功率提高起动转速增大点火能量尽量缩短起动时间并在起动前对发动机进行预热。
较高转速对左较大节气门开度和较小残余废气分数,相应减小混合气加浓程度四.低排放燃料供给根据不同负荷率提供适当浓度的混合气五.低排放点火系统六.低排放燃烧系统七.排气再循环,采用排气再循环有效降低点燃式内燃机的NOx排放3.柴油机的燃烧过程有哪几个阶段?重点控制哪一过程?产生噪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主要有第I阶段滞燃期即在压缩过程末期在A点,开始向气缸喷气燃料但由于气缸温度过高远远高于当时正常压力下的正常温度,燃料并不马上着火而是稍有滞后。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件第1章

图1-8 发动机的型号编制规则
【例1-1】
492Q——四缸、直列、四冲程、缸径92 mm、水冷、 汽车 用。
EQ6100Q—1——东风汽车制造公司生产、直列、四冲程、 六缸、缸径100 mm、水冷、汽车用、第一种变型产品。
【例1-2】
6135Q——6缸、直列、四冲程、缸径135 mm、水冷、 车 用。
6. 点火系
点火系由火花塞、点火线圈、电子点火控制器或分电器、 电子控制单元、高低压电路等组成。其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 工作要求,定时点燃可燃混合气。 柴油机无点火系。
7. 起动系
起动系主要由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组成。其功用是使静 止的发动机起动并转入自行运转。
图1-5 上海别克君威轿车2.5L发动机前剖面图
此行程中,瞬时压力可达6~10 MPa,瞬时温度可达 1800~2200 K;作功行程终了时,压力约为0.2~0.4 MPa, 温度约为1200~1500 K。
4)
柴油机的排气行程与汽油机的基本相同。排气终了时, 气缸的内压力约为0.105~0.12 MPa,温度约为800~1000 K。
从上述两种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可知:在四个行程中,只 有作功行程产生动力,其它三个行程是为作功行程做准备工 作的辅助行程。在发动机运转的第一个循环时,必须有外力 使曲轴旋转完成进气、压缩行程。发动机完成作功行程后, 可依靠曲轴和飞轮储存的能量自行完成三个辅助行程,使发 动机工作循环不断地持续下去。
排气行程终了表示一个工作循环的结束,即下一个工作循 环的开始。
1.1.2 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冲程柴油机和四冲程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 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组成的。但由于柴油机使用 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其自燃温度却比 汽油低,故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着火方式等与汽油机有很大区 别。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如图1-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