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019-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真题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五年高考北京卷2019—2023真题一、(2023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
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
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
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
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
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
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
④总戎:主帅。
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
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6分)答案答案解析暂缺。
二、(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①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③。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语言十年高考真题汇编(2013~2022年)

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5.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本词开篇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数声”好。
“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一声”好。
“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三、(2019·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近五上海高考诗歌鉴赏题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 • • • •
⒖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 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 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 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参考答案】B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 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解析】颔联告诉我们的是“那在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也摆摆 尾巴,懒洋洋地爬起来;而一向活泼的小鸟更不会放过这可爱 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 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 隐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
(2012年)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8分)
• • • • • • •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 “江林”、“ ”和“客船”。(1分)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 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 羡日夕佳。
• 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近五年高考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分析详表

主观题:炼字分析
词语理解
2020上海卷
宋诗
江上
羁旅诗
孔武仲
羁旅寂寞萧索
慷慨激昂少年壮志
积极入世,兼济天下
喜
映衬
乐景消散悲情
直接抒情
客观题:诗句理解
主观题:补充题目
主观题:情感表达
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
宋诗
题许道宁画
题画诗
陈与义
赞画
喜
借景抒情
客观题:诗句理解
主观题:尾联含意、诗人评价
词语理解、情感
无
2017全国新课标Ⅱ卷
宋诗
送子由使契丹
送别诗
苏轼
送别、劝慰、告诫
悲/喜
用典
客观题:典故分析
主观题:诗人性格
词语理解、情感
2017全国新课标Ⅲ卷
唐诗
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赠送酬答诗
白居易
戏谑友人、夸耀自己;无奈、自嘲
喜/悲
客观题:诗词理解
主观题:情感分析
词语理解
2017浙江卷
悲喜
主观题:前两联分析
主观题:尾联情感
词语理解
2018天津卷
东晋诗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田园诗
陶渊明
宁静、矛盾
悲喜
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客观题:诗词理解
主观题:意境分析
主观题:尾句情感
词语理解
2018浙江卷
唐诗
送王昌龄
送别诗
李颀
幽淡惆怅
依依不舍
悲
点染
主观题:诗词、感情
主观题:点染手法
词语理解
2017北京卷
近五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30题精练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十、(2018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 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八、(2019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二、(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最近三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常包括对诗歌主题、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最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如下:
1. 2022年全国甲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作者是魏了翁。
2. 2021年全国乙卷的诗歌鉴赏题目是《示秬秸》,作者是张耒。
3. 2020年全国卷一的诗歌鉴赏题目是《读史》,作者是龚自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具体的诗歌内容、题目分析等,可以查阅各地的高考真题资料。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诗词鉴赏

近五年上海语文高考真题之诗词鉴赏2022年:(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4分)2022年:(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一16题。
(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①②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2022年:(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
(8分)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王维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4.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使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使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咏物诗训练题
1.(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
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
情有何不同? (2分)
2.(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
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
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
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4.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5.(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①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
分)
②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6.(10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
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7.【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