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第13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13章 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
主编
第13章 经济周期理论
13.1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13.2 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13.3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3.1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13.1.1 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又称为商业循环。 13.1.2 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特征
1.经济周期的阶段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两个大的阶 段: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加引起了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发投资的更大增 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 1)可以调节投资。 2)可以影响加速数。 3)可以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1.什么是经济周期?它包括哪几个阶段和特征? 2.简述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 3.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有什么区别?
图13-1
经济周期曲线
13.1 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
2.经济周期的特征 (1)繁荣阶段的特征:总需求达到最高水平,各种经济资源都得到 了充分利用,设备开工率很高,生产迅速增加,信用扩张,公众
对未来的预期乐观。 (2) 萧条阶段的特征:总需求很低,因此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 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从而引起失业率的增加,厂房设备闲 置,公众对未来的预期悲观。 (3)衰退阶段的特征:这是从繁荣到萧条的过渡时期,这时经济开 始从顶峰下降,订单下降,企业主减少生产,把库存拿来销售以 满足需要。
以递增的幅度增长,才能保持加速作用对经济繁荣所产生的刺激。 2.乘数—加速模型 从加速原理中可以看出,引致投资取决于消费 的变动。
13.3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表13-2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13.3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3.乘数—加速模型的含义 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等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

经济周期与经济

经济周期与经济

经济周期与经济周期与经济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它涵盖了经济的增长、繁荣、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内部的供求关系、投资行为、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1.经济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周期性:经济周期表现为周期性波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不均衡性: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产出水平、就业水平等存在不均衡现象。

(3)波动性:经济周期内部呈现出波动趋势,通常有起伏、踊跃、下滑和恢复等多个波动过程。

(4)不确定性:经济周期的经济活动存在不确定性,受到外部环境、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经济周期理论(1)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由投资决策的波动引起。

他认为投资决策对于经济活动的波动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调控投资需求,可以实现经济周期的稳定。

(2)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强调货币供应的波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经济周期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的,而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对经济周期进行干预。

(3)供给冲击经济周期理论供给冲击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由供给方面的冲击引起。

这些冲击可能是技术进步、自然灾害、资源供给的变动等,导致了经济的波动。

3.经济周期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周期对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和失业:经济周期的衰退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的下降,而复苏期则伴随着就业的增加。

(2)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的繁荣期是经济增长的高峰期,而衰退期则是经济增长的低谷期。

(3)物价水平: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对物价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繁荣期通常伴随着通货膨胀,而衰退期则伴随着通货紧缩。

(4)政府政策:经济周期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衰退期,政府通常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

4.经济周期的调控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调控。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

我国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一般可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说明当前经济形势很好,但要预防经济过热;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萧条阶段,说明当前经济不景气,糟糕,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衰退阶段,则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陷入萧条;如果经济位于周期的复苏阶段,说明经济形势好转,但也要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

因此,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如果经济周期阶段判断不准确或失误,就可能误导决策者做出不合时宜甚至相反的宏观经济决策,结果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从而导致经济的过热过冷、大起大落和恶性波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那么,我国经济周期目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呢?在这里我将结合资料,主要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分析,来简要说明我国经济周期目前所处阶段的一些情况。

(一)经济增长率的新特征分析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走出1999年的低谷,逐步复苏和回升,由此开始了新的一轮经济周期。

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近10年,2000-2005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8%、7.5%、8.3%、9.5%、9.5%、9.9%,2006年上半年的GDP增长率居然高达10.9%。

从这组数据来看,这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平稳和快速增长。

平稳和快速增长这两个特征在以前的各轮经济周期中很难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的50多年中,我国经济增长已呈现出10次周期,目前正处于第10轮周期中。

但是新一轮周期与前者相比,增长质量更高,因为增长速度更加平稳,并且实现了高速度向快速增长的转变。

就经济周期阶段来看,足以证明目前中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的波动分为: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衰退期的特征: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劳动需求下降、产出下降、通货膨胀速度放慢、企业利润下滑。

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划分存在争议,一般按照经济增长率的谷-谷分析法,可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划分如下:(1)1978—1981 持续四年第一轮政治环境: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经济形势:a. 基建投资迅速增长增长率达到37%b. 货币发行多,物价上涨(2)1982—1986 持续五年第二轮(3)1986—1990 第三轮(4)1990—1999 第四轮(5)2000——2009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最多的提法是KEC理论,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人们普遍认为原材料、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大体上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

由于受到统计数据的限制, 这一结论并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全球环境监控系统( GEMS) 为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其中, 格罗斯曼和克鲁格首次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发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随着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当经济增长越过某一特定的转折点时, 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

这就是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简称EKC) 假说。

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对环境产生影响: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

规模效应本身要求更多的投入, 用于投入的自然资源消耗量增加, 因而规模效应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然而, 经济增长又通过结构效应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从过去的高污染的工业经济转向清洁的服务型经济和技术型经济, 经济结构的转变使环境压力得以减轻。

此外,经济增长带动技术的进步, 更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减轻污染物的排放量, 进而减轻环境压力。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理论攻坚-宏观经济学5(讲义)第七章宏观经济现象第一节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一、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地扩张和收缩。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1.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1)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为50—60年。

(2)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约为8年。

(3)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它的平均长度为3—5年。

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GDP只是相对减少。

(三)经济周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1.经济周期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具体地,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1)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但也常伴随通货膨胀。

(2)衰退或萧条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四)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假说1.外因论(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2)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3)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

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

(4)政治性理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

2.内因论(1)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加速原理指产量变动引起的投资的变动。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性特征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性特征

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性特征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相应的周期性表现。

本文将讨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这些阶段所具有的周期性特征。

一、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并且依赖地区内部资源的开发。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力较为充沛,生产工具简单,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初级产业的占比较高,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特征表现为资源价格的波动对经济产出和就业的影响。

二、次级阶段次级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传统农业逐渐减少,工业和服务业开始崛起。

次级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业部门,技术水平和生产工具的更新也开始加快。

次级阶段的周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周期的存在,即经济增长和衰退的交替。

这种经济周期可以通过投资、消费和就业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中级阶段中级阶段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级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移,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增强。

中级阶段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

这种波动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相关指数的变化来观察和衡量。

四、先进阶段先进阶段是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

先进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力高度专业化,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周期性特征在这个阶段中更加复杂,并且受到全球市场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可能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而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结论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性特征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周期性表现。

初级阶段的特征包括农业主导和资源价格波动;次级阶段的特征为工业和服务业崛起,经济周期的存在;中级阶段的特征为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先进阶段的特征为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全球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及特征分析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及特征分析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及特征分析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经济周期的周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经济景气周期和经济萧条周期两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特征是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和特征进行分析。

一、经济周期的周期性分析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是指经济活动波动的时间长短和波动的频率。

经济周期通常是以年或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和分析的。

一般来说,经济周期的波动周期为5-10年左右,并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周期性重复。

经济周期的周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波动,包括经济景气周期和经济萧条周期两个阶段。

经济景气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高景气的阶段,通常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失业率下降,生产率提高等。

经济萧条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处于低景气的阶段,通常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或负增长,失业率上升,生产率下降等。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分析经济周期的特征是指经济波动的性质和影响,包括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1.经济运行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经济活动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是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之一。

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周期性增长和下降,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是正反两面的。

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往往引起经济活动的震荡,从而导致经济的不稳定状态,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

2.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经济周期的另一个特征是其周期性重复和发展的相对稳定性。

经济周期表现为周期性的相对稳定和重复,不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同时,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反映了经济运行的不同发展状态,表现为不同的经济性质和现象。

周期性的重复和发展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包括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等。

三、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和特征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tèdiǎn)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kuòzhāng)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fánróng)prosperity、衰退(shuāituì)recession、萧条(xiāotiáo)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

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

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周期中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相反,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例题·单选题】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答疑编号911070109:针对该题
提问]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