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

合集下载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介绍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介绍

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危机介(一)背景战前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如新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出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其次垄断组织的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这种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最终相对生产力相对过剩。

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各国采取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联邦德国、日本的政治改革和实行非军事化,各国的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结合的经济政策,发展科技教育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使底层人员有社会保障,极大地稳定了社会秩序,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

(二)起因战前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战后1.战后初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遭受战争破坏的程度不同,经济恢复的时间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进程也就很不一致。

2.局部战争,即50年代初的美国侵朝战争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美国侵越战争,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由于技术的迅速进步,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

4.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

5.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

6.以通货紧缩、银根吃紧、银行挤兑和大批倒闭为主要形式的货币信用危机有所改变。

经济危机周期

经济危机周期

经济危机周期经济危机周期引言:经济危机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在这个周期中,经济发展经历了繁荣、衰退、危机和复苏等不同的阶段。

这些阶段的交替表明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繁荣阶段经济繁荣阶段是经济危机周期中的首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快速,生产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就业人口增加,收入水平提高,企业利润增加,市场需求旺盛等。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向好的趋势。

二、经济衰退阶段随着经济繁荣阶段的延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如过度投资、产能过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

这些问题逐渐催化经济衰退的到来。

在经济衰退阶段,经济增长放缓,生产力减弱,企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减少,产业结构调整等现象普遍出现。

三、经济危机阶段当经济衰退逐渐积聚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就会爆发。

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如金融危机、贸易战争、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使得经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冲击,总需求急剧下降,企业破产增加,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就业情况恶化等。

在经济危机阶段,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例如,降息、提供刺激性财政政策、推动投资、促进消费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恢复市场信心,提振经济增长,缓解企业压力,减少失业人口,稳定金融体系。

四、经济复苏阶段经济危机过后,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经济复苏期是经济危机周期中经济活动逐渐重振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开始加速,市场需求逐渐恢复,投资增加,企业利润重新回升,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等。

然而,经济复苏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不平衡、产能过剩、金融风险等。

因此,在经济复苏阶段,政府需要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强风险防范,消除不平衡发展的隐患,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论:经济危机周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

在这个周期中,经济活动经历了繁荣、衰退、危机和复苏等不同的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中国的资金参与维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回归的过程中,中国借出去的钱就会受到亏损次贷危机没有过去,警惕金融风险进一步升级2008-06-17草根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

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

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

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最新评论更多>>黄金在别人手里,人家是傻瓜会送给.. 我个人认为我国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军.. 美股下跌,还有一波?跌破7000点?虽然宋鸿兵老师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危.. 中国政府目前的黄金储备是多少?好.. 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

我觉得这... 请问秦川人, 不好意思,我才疏学浅.. 回答HWD99 赞同你的西方控制黄金... 回答草根经济美国自然不同意金本.. 全世界的黄金都换给中国,恐怕也到..最新文章更多>>金本位迟早复辟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警惕索罗斯们的吹捧防止美国转嫁... 逃顶华尔街谨防美国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现在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货币战争》的准确预言金融危机的本质:美国过度消费和中.. 解读“两房”危机信用违约掉期的惊险梦游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看似已经过去、预测美国经济年底触底、美元即将反弹的观点似乎日渐成为主流,情况果真如此吗?其实,正在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只是美国全面债务危机的引爆器,美国债务高企这一结构性矛盾存在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历史经济看近50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摘要:本文从历史经济角度出发,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一种逻辑模型,以西方主导石油-美元体系货币霸权为脉络,介绍了西方资本在虚拟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下,通过对虚拟资产的炒作可以实现货币资本“账面价值”的增值,而不需要与物质生产相关联就又回到货币资本的特点,以及资本本身的逐利性,必然会导致资源错配形成泡沫的事实,西方资本为了解决周期性的累积会造成危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1970年以来的五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经济危机、石油一美元体系、货币霸权、虚拟经济一、五次金融危机过程概述(一)1973年经济危机1973年12月,一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触发这场危机的是石油涨价。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

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在美国,危机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在1973年12月爆发经济危机,又在1975年春或夏走出危机。

(二)1980年经济危机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

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触发了经济危机。

在美国,危机历时三年左右,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

英国于1979年7月陷入危机,于1981年5月达到最低点。

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猛增。

1980年8月失业率达8.3%,失业人数突破200万大关,仅次于30年代的大萧条。

物价上涨率达两位数。

由于之前西德马克不断升值,其危机最严重。

从1980年3月到1982年12月,西德的危机持续了34个月,时间之长远在其他各国之上。

为了应对危机,三年里政府的财政赤字分别达到574亿、761 亿和700亿马克,并出现巨额国际收支赤字,1980年时逆差高达286 亿马克。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时间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时间

1636年荷兰郁金香崩盘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第一次经济危机1788年繁荣期1789年—1792年英国纺织业发展银行贷款使筹集资金更主容易,工业投资迅猛增长,投资品需求旺盛,生产能力迅速扩大,出口不断增加第二次经济危机1793年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

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到1794年,工商业的状况开始好转。

繁荣期1795年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年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

繁荣期1798年—1800年1806年—1809年好景持续了12年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年—1814年1809年英国农业再度歉收,国内市场严重萎缩。

1810年物价下跌40-60%。

正在市场一片恐慌之际,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

雪上加霜的打击。

繁荣期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万英镑。

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年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

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

繁荣期1817年—1818年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

巨额资金外流让外国增加了购买能力,英国工业的剩余生产能力才被部分吸纳。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年—1822年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

全国食品消费量比1818年减少三分之一。

1819年破产事件超过1815-1816年危机的最高点繁荣期1824年这次危机持续很长时间,直到1824年才出现新的繁荣。

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

从1821年到1825年,伦敦交易所共对欧洲和中南美洲国家发行了4897万英镑公债,而英格兰银行对国内私人贷款却急剧萎缩。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大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也称为大萧条,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

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

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

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危机概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

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1933年危机逐渐结束。

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

这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危机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世界历史上的几次经济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 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1907 年、1914 年、1921 年、1929〜1933 年、1937〜1938 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

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

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

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1922年至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的繁荣和巨额回报让不少人进入到毕尔街头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9年10 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

从1929年10月到1932年8月,纽约股市道指从380。

33跌到42。

84点,累计跌幅近90%。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进出口贸易锐减77。

word范文6%,企业利润下降90%,银行业破产49%,失业率高达25%。

这次大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一一法西斯主义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

琼斯工业股票突然下跌了508点,跌幅为22。

6%。

10月20日,伦敦、巴黎、东京股票市场大幅下挫。

历史上重大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发展

历史上重大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发展

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历史一、历史(一)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且处于萌芽阶段,尚不成熟,因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并未爆发。

同时,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持续处于发展之中,基本的矛盾还未完全表现在人民面前。

因而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尚未表现,处于萌芽阶段。

◆1637年郁金香的疯狂对于17世纪的荷兰人来说,花的力量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1637年的头几个月里,当郁金香尚未成熟时,在荷兰被视为地位象征的郁金香价格大幅上涨。

在那个疯狂的时期,郁金香最高价曾炒至4200荷兰盾,20倍于一位熟练技工的年收入。

现在的经济学家一直在探讨当时的疯狂是如何蔓延开来的。

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也是现代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沫。

同时,在市场已经失控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在监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的话题,也引起了一场政治争论。

◆1720年的南海泡沫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倒闭,给伦敦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701—1714年,英、法等欧洲国家为争夺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而进行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争期间,南海公司同意承担战争造成的巨额国家债务,以牟取在南美地区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但是,尽管英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西班牙仍然维持着其在南美殖民地的贸易特权,南海公司继续增加承担更多的债务。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

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二)发展阶段19世纪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基本矛盾也在快速发展。

世界商品市场的扩张,加速了各种商品交易数量的增长,加大了商品资本循环断裂的可能性;同样,更为复杂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大了货币和生产资本循环发生混乱的可能性。

随着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多样化金融手段和机构的发展,在货币和商品循环中的危机潜在可能性也增大了;同时,城镇化加大了“社会密度”和商品与货币交换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危机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
从网上转载一篇
[淘股吧]
760)this.width=760" border=0 galleryImg="no">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Ⅰ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

超额的生产能力和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驱使通胀率更低。

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

中央银行削减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回复到可持续增长路径,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

债券是最佳选择。

Ⅱ在复苏阶段,舒缓的政策起了作用,GDP增长率加速,并处于潜能之上。

Ⅲ在过热阶段,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开始面临产能约束,通胀抬头。

Ⅳ在滞胀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胀却继续上升,通常这种情况部分原因归于石油危机。

行业投资战略:
Ⅰ周期性:当经济增长加快, 股票和大宗商品表现好。

周期性行业,如:高科技股或钢铁股表现超过大市。

当经济增长放缓, 债券、现金及防守性投资组合表现超过大市。

Ⅱ久期:当通胀率下降, 折现率下降,金融资产表现好。

Ⅲ与标的资产相关:一些行业的表现与标的资产的价格走势相关联。

投资者购买久期长的成长型股票。

当通胀率上升,实体资产,如:大宗商品和现金表现好。

估值波动小而且久期短的价值型股票表现超出大市。

以美国为例不同资产类收益率
1.所有资产中股票的表现最好,年均实际回报率达到6.1%,相比债券收益率,存在约
2.5%的股权风险溢价。

2.债券的收益率高出现金2%,反映了债券的久
期风险和一点违约风险。

3.大宗商品的收益率高出预期。

4.1.5%的现金实际回报率是平均实际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