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神经反射与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医学资料-诊断学第7版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医学资料-诊断学第7版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检查方法,能获取对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信息,是医学生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首先要确定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状态,即意识状态(见第一篇第四章第二十六节),本章中的许多检查均要在患者意识清晰状态下完成。

完成神经系统检查常需具备的一定检查工具有: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双规仪、试管、电筒、眼底镜、以及嗅觉、味觉、失语测试用具等。

第一节脑神经检查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检查脑神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极为重要。

检查时应按序进行,以免遗漏,同时注意双侧对比。

一、嗅神经嗅神经(olfactory nerve)系第1对脑神经。

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鼻黏膜病变。

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

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

然后,换另一侧鼻孔进行测试,注意双侧比较。

根据检查结果可判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嗅觉状态。

嗅觉功能障碍如能排除鼻黏膜病变,常见于同侧嗅神经损害,如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二、视神经视神经(optic nerve)系第2对脑神经。

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展神经(abducens nerve)分别为第3、4、6对脑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可同时检查。

检查时需注意眼裂外观、眼球运动、瞳孔及对光反射、调节反射等,方法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检查中,如发现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以及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均提示有动眼神经麻痹。

如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有损害。

眼球向外转动障碍则为展神经受损。

瞳孔反射异常可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基本的方式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神经调节基本的方式

2、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迅速正确叩击受试同学的( B)
3. 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受到刺激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c 神经中枢 a 感受器 d 传入神经 e 传出神经 b 效应器
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 射等,都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 类的反射,只要出现刺激,正常的人体都会 做出相应的反应。
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等,是人 们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学习而逐渐形成复 杂的反射。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 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 做反射。 二、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冲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神经冲动
效应器
三、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又称先天性反射(或非条件 反 射):简单的、生来就有的反射。
复杂的反射:又称后天性反射(或条件反 射):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而形成 的复杂的反射。
吃梅止渴: 酸味
刺激
味觉感受器 唾液腺
神经 中枢
唾液
望梅止渴:
形态刺激 唾液
视觉感 受器 唾液腺
视觉中枢 大脑 神经中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4 效应器 5 感受器 1Βιβλιοθήκη 2 传入神经一、填空
课堂练习
1、神经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它是指人体通
有规律 过 神经系统 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刺激 产生的 的反应。 反射弧 2、反射的结构基础。 二、选择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D ) A、手被火烧立即缩回 B、斑马逃避狮的追 捕 C、下雨了,迅速寻找避雨地方 D、草履虫 逃避有害刺激

神经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神经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F波的异常表现为出现率低、潜伏期延长 或传导速度减慢及无反应等;通常提示周 围神经近端病变,补充MCV的不足。
H反射
Guillain-Barre 早期唯一表现 神经根病变:S1----小腿腓肠肌H C6,7----桡侧琬屈肌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胫前肌

EMG和NCV的定位诊断意义
前角细胞病变
神经肌电图及临床应用
一. 概念
肌电图(EMG)
狭义EMG 同心圆针电极
广义EMG
SCV、MCV和F波、RNS(重复电刺激)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射)
单纤维肌电图(SFEMG)
巨肌电图
诱发电位
二.目前EMG所处的地位
CT、MRI等应用,诱发电位的价值已较局
限,但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方法

用电刺激胫神经,在腓肠肌先于M波引出 的低阈值的反应波,称为H反射。这是通
过脊髓的单突触反射引出。

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胫神 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测方法。
F波 H反射
•F波反映近端运动神经特 别是根的功能 电极放置:同MCV测定 ,不同的是阴极放在近端 超强电刺激 •H反射 电刺激诱发的脊 髓单突触反射 反应骶尾部神经根
Ⅰ—— Ⅲ/ Ⅲ——Ⅴ比值
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部分病人还可有F波的出现率下降,如同时伴有远 端MCV正常,对诊断更有意义。
神经丛病变

代表:胸廓出口综合征 [TOS]
发生在颈外侧多种解剖结构 异常(颈肋、第七颈椎横突 过长、前及中斜角肌等)压 迫臂丛、锁骨下动脉和静脉 引起或腋动脉引起前臂和手 部小肌肉萎缩、无力、疼痛 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失神经两周时出现。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

脑干内的七种脑神经核团一、一般躯体运动核:1.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穿脚间窝出脑参与构成动眼神经,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内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睑提肌。

损伤表现:上睑下垂,眼外下斜视。

2.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部,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在上髓帆内左右交叉后,经下丘下方出脑组成滑车神经,支配眼上斜肌。

损伤表现:眼内上斜视。

3. 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延髓脑桥沟内侧出脑构成展神经,支配眼的外直肌。

损伤表现:眼内斜视。

4. 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

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经锥体与橄榄之间出延髓组成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伸舌偏向患侧,舍肌萎缩。

二、特殊内脏运动核:1. 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室底灰质的腹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三叉神经根加入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等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2. 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脑桥被盖的腹外侧。

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绕过展神经核背侧形成面神经膝,转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出脑构成面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

其中眼裂以上的表情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

损伤表现: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3. 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的背外侧。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发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支配咽喉部和食管上段的骨骼肌。

损伤表现:吞咽、发声困难。

4. 副神经核:延髓部较小,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 个颈脊髓节段。

受双侧大脑皮质控制,延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脑根,最终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部发出纤维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九 常用的神经反射》

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九  常用的神经反射》

实训九常用的神经反射1掌握原始反射的评定方法。

2掌握各节段神经反射的评定方法。

3掌握深、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方法。

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和大脑水平四个阶段,是从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神经中枢整合的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导致反射发育的延迟或倒退,一些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而正常的反射却不出现,即所谓的发育“倒退〞现象。

反射发育的缓慢或异常,可导致患儿躯干和肢体运动功能发育异常,成年期原始反射的再现,限制了正常的运动模式。

正常情况下,脊髓、脑干、中脑和大脑水平的反射相继出现于胎儿妊娠后期、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与深、浅反射不同,该反射的发育与人体运动功能的形成密切相关,即只有在某一个水平的反射出现后,才能完成与之相应的动作。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脊髓和某些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在婴幼儿时期由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整合而被抑制,正常情况下这些反射不再被引出。

因此,脊髓和脑干水平反射的出现与消失,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

1掌握人体发育的顺序即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及大脑皮质水平。

2掌握反射出现及消失的时间应屡次进行反射检查,对于脊髓水平、脑干水平的反射,每次检查的间隔不宜太长。

3为了保证反射能准确地诱发出来,每项检查的体位、刺激部位、刺澈速度和强度都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认真观察动作的反响方式,必要时可通过触诊来感知肌张力的变化。

1脊髓水平的反射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持续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抓握反射等。

2脑干水平的反射出现在出生后4个月内,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响、阳性支持反射及阴性支持反射等。

3中脑水平的反响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响。

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响出生后4-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响和各平平衡反响。

1新生儿或婴幼儿。

2中枢神经损伤的患者。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康复评定学实验大纲-运动康复

康复评定学课程实验(实训、见习)教学大纲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等)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是按照王玉龙主编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教材设计。

是研究障碍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障碍学诊断的理论原则,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熟悉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掌握临床常用评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其评定结果的临床意义;并熟练书写出完整、措辞准确、精炼的康复评定报告。

作为运动康复的专业课程,学时设置54学时,实验学18,2学分。

通过实验加深对康复评定学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具体程序;实验数据记录规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规范的实验报告。

考核依据:实验报告考核办法: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按实验报告质量逐份评分(评分指标: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明确性;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结果讨论的科学性),作为平时成绩进入课程总成绩。

四、学时、学分及各部分分配本课程总教学学时为54学时,总学分为3学分,其中理论授课学时为36学时,实验学时为18学时。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关节活动度测量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全身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实验内容:掌握:肩、肘、腕、前臂、手指、髋、膝、踝、脊柱等部位各运动方向的活动角度测量操作技术实验二:肌力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及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正确使用实验内容:掌握:等速肌力测定的方法、结果及意义熟悉:等速肌力测定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了解:等速肌力测试的临床应用范围实验三:步态分析实验目的:掌握步态分析程序及方法实验内容:掌握:步态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分析熟悉:步态分析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导致异常步态的原因实验四:感觉功能检查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浅深复合感觉功能检查操作实验内容:掌握:感觉功能检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熟悉:感觉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深感觉、浅感觉实验五:肌张力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全身主要肌群的肌张力评定方法实验内容:掌握:肌张力检查的方法熟悉:肌张力检查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肌张力异常的原因实验六:平衡协调功能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方法及步骤实验内容:掌握: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熟悉:平衡协调功能评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衡协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实验七:神经反射检查实验目的:能够正确进行神经反射及病理反射的检查实验内容:掌握: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检查的方法熟悉: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异常的常见原因实验八:ADL评定实验目的:掌握常用ADL评定量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掌握:用Bartherl指数量表及FIM量表评定ADL的方法熟悉:ADL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ADL障碍的常见原因实验九:心电运动试验实验目的:掌握心电运动试验的步骤及临床意义实验内容:掌握:台阶实验、心电运动实验的步骤及评定方法熟悉:心电运动实验的临床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了解:心电运动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执笔人:审核人:。

神经反射的分类及内容

神经反射的分类及内容

神经反射的分类及内容
神经反射包括以下几点:
一、浅反射,常见的有角膜反射,还有眼球的结节反射等等,浅反射还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都是比较表浅的反射。

二、比较深的反射就是叫二头肌的反射,可以敲击二头肌就是肌腱,二头肌腱是肘关节部位出现手屈曲的症状,是二头肌反射。

三、三头肌反射,可以敲击三头肌的附着处的肘关节的背部,出现手伸直的症状,表现为三头肌的反射。

四、膝跳反射,膝跳反射一般主要是敲击膝关节膝盖下方的膝经,出现膝关节伸直的症状,叫膝跳反射。

五、病理反射,可以划脚底进行检查。

神经反射包括浅反射和深反射。

浅反射检查内容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睾丸反射、足底反射和肛门反射,深度反射检查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二头骨反射、桡动脉筋膜反射、膝关节反射、跟腱反射和阵挛。

在浅表反射中,三叉神经病变中可见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消失,而面瘫中可见直接反射消失和间接反射存在,腹壁反射、附睾反射、足底反射和肛门反射的双侧消失可见于相应脊髓节段的损伤,单侧消失可见于锥体束的损伤。

肱二头肌反射、肱二头骨反射、桡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的反射中心分别位于颈髓、腰髓和骶髓的阶段。

如果反射消失或减弱,则意味着相应的脊髓节段已受损,阳性的踝阵挛和髌骨阵挛代表肌腱反射亢进。

神经反射体检如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临床技能学》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学》教学大纲
(4)小结
4.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示教 + 学生互相操作 + 电子模拟胸肺听诊。
5.考核要求
随机抽查二组学生,检查操作的准确性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实验四 心脏检查(含病例体征分析)
1.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脏视、触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心界叩诊的方法,心界的测量及心型的判定。
(3)掌握心率、心律改变的临床意义。
(1)教师简介X片检查技术的方法。
(2)多媒体讲解教学系统上观看示教片。
(3)介绍基本病变表现及各类疾病影像学诊断要点。
(4)老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示教片辨认X片。
(5)小结。
4.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示教 + 学生观察示教片。
5.考核要求
通过观察正常与异常消化系统X片,让同学对正常与异常消化系统影像学改变有初步的认识及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改变有一定的了解。
(3)重点讲解讲解原发性肺结核X线表现特点。
(4)重点讲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特点。
(5)重点讲解继发型肺结核X线表现,结核球X线特点。.
(6)重点讲解肺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型及X线表现。
(7)重点讲解肺部转移性肿瘤X线表现。
(8)重点解析肺实变与肺不张、空洞与空腔鉴别,网状影、细线影及条索影影像特点,大叶性肺炎病理分期及相对应X线表现,急性血播三均匀及亚急性血播三不均匀特点,继发型肺结核病灶多形性,中央型肺癌直接征像与间接征像,癌性空洞特点。
模块一临床基本技能教学模块
(必修)
【子模块一:体格检查】
实验一 基本检查法及一般检查
1.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检查方法。
(2)掌握全身状态检查的内容、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反射弧损伤:反射的传入、传出通路发生病变 (如股神经损伤),则对感受器产生的感觉冲动和中 枢发出的运动冲动皆不能传导;反射中枢病变(如脊 髓灰质炎),则对传入神经传导的感觉冲动无法做出 相应的反应。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膝跳反射减弱或消失。
(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第2腰髓节段以上脊髓 及脑损伤,从而使该节段以下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导致肌张力增高, 膝跳反射亢进。
①传入通路病变:如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由于光刺激
不能使视网膜产生神经冲动或产生的冲动不能传至反射中枢, 当光照病侧眼时,两眼瞳孔均不缩小,即病侧眼直接对光反 射和健侧眼的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而光照健侧眼时,两眼 瞳孔缩小,即健侧眼直接对光反射和患侧眼的间接对光反射 均存在。
②反射中枢病变:如顶盖前区有肿瘤、脑外伤及脑疝等
(四)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
光反射。被照射侧瞳孔缩小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未照射侧 瞳孔缩小叫间接对光反射。
1、反射弧
(1)感受器:瞳孔对光反射的感受器为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包括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层为双极细胞,内层为节细胞,感光细胞与双 极细胞构成突触,双极细胞与节细胞构成突触,节细胞的轴突构成视神 经。
第七讲 神经反射与临床应用
一、神经反射基本概念
(一)神经反射概念 神经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机
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规律性 的应答反应,机体通过反射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并使之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
人体的功能状况每时每刻都不同程度地通过反 射反映出来,因此,通过检查和观察某些反射是否 异常、两侧反射是否对称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疾 病的诊断、发展及预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股四头肌肌腱从前面 和两侧包绕髌骨后, 往下续于髌韧带,止 于胫骨粗隆。
2、反射传导通路
刺激髌韧带,股四头肌肌梭受到牵张产生冲动
股神经感觉纤维
第2-4腰髓节段
股神经运动纤维
股四头肌,引起股
四头肌收缩。
3、膝跳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膝跳反射异常表现为膝跳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 由反射弧损伤及运动传导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引起。
(二)神经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 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三)神经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神经系统病变时常导致反射异常,主要有以下三类: 1、反射减弱或丧失。任何削减或阻断神经冲动在反 射弧上传导过程的因素都能导致反射减弱或中断,其程度 与病变的程度呈正比。如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或脑干病变 (损伤了反射中枢)、肌肉病变(效应器功能丧失)以及 中枢神经处于休克期等都可出现反射减弱或消失; 2、反射活跃或亢进。常见为中枢神经疾病,上运动 神经元损伤后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控制作用丧失可出现反射 亢进,如腱反射亢进; 3、病理反射。多属原始反射,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病变时,对原始反射的抑制作用丧失,病理反射即可出现。
(2)损伤因素:反射弧损伤部位的不同,反射障碍的表 现也不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传入通路病变:如角膜病变、眼神经或三叉神经损伤 及受压等,因角膜内感受器不能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或产 生的冲动不能传导到反射中枢,所以刺激病变侧角膜,该眼 直接角膜反射和对侧眼的间接角膜反射均减弱或消失;而刺 激健侧角膜,两眼角膜反射(直接和间接)均正常。
2.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视网膜
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副核
颞侧视网膜 睫状神经节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动眼神经付核 顶盖前区
鼻侧视 网膜 外侧膝 状体 视辐射
视皮质
副交感神经 节前纤维
动眼神经
眶内
睫状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
颞侧视网膜 睫状神经节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动眼神经付核 顶盖前区
瞳孔括约肌
2、反射传导通路
角膜受到刺激后产生冲动经眼神经
三叉神经
脑桥网状结构两侧面神经核
面神经颞支和颧支
眼轮匝肌收缩
3、角膜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角膜反射是一种比较恒定而可靠的反射,这种反射的减
弱或消失有以下两种因素。 (1)非损伤因素:深度麻醉、醉酒或深睡状态等均抑制
中枢神经可出现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由于反射弧的各个环 节未出现病变,故反射障碍是暂时的。
睫状肌
鼻侧视 网膜 外侧膝 状体 视辐射
视皮质
3、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瞳孔缩小(直径<2mm)或瞳孔散大(直径> 5mm)均为异常,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1)非损伤性因素:如周围光线的强弱、注视物体的远 近、情绪紧张、恐惧、疼痛以及患者为新生儿或婴幼儿等均 可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
(2)损伤性因素:瞳孔对光反射依赖于其完整的反射弧,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病变均可导致反射异常。
二、临床检查常用的神经反射
(一)膝跳反射 (二)腹壁反射 (三)角膜反射 (四)瞳孔对光反射
(一)膝跳反射
叩击髌韧带引起同侧股四头肌收缩,快速伸
小腿的现象称膝跳反射。
1、反射弧
(1)感受器: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为股四头肌肌梭。肌梭 因梭外肌被缓慢伸长、受到牵张而产生兴奋,经传入纤维传 到脊髓。
(2)传入神经:为股神经的感觉纤维。 (3)反射中枢:为第2-4腰髓节段。 (4)传出神经:为股神经的运动纤维。 (5)效应器:为股四头肌。
(3)反射中枢:在中脑背ຫໍສະໝຸດ 部的顶盖前区。止于双侧动神经副核 眼。
(4)传出神经:为动眼神经。与瞳孔对光反射有关的内脏运动纤 维起自于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经中脑出脑,经海绵窦、眶上裂入眼 眶,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参与组成睫状短神经分布于 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5)效应器:为瞳孔括约肌。该肌为环绕瞳孔周围的平滑肌,肌 收缩可缩小瞳孔。
另外,造成意识障碍的任何中枢神经疾病均可出现角膜 反射减弱或消失。通过检查角膜反射可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 度。刺激角膜时,角膜反射存在,可认为患者意识基本正常 或轻度昏迷,如角膜反射减弱,则为中度昏迷,当角膜反射 消失并伴有瞳孔对光反射消失、肌肉松驰等症状时可定为重 度昏迷,从而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腹壁反射异常对许多疾病有诊断意义,如多发性硬化症,其早期锥 体束损害征尚末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先消失。Parkinson病等锥体外系疾病 则腹壁反射增强。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也可出现腹壁反射亢进。
(三)角膜反射 刺激一侧角膜,引起双眼眼轮匝肌收缩而出现急速瞬
眼的反应叫角膜反射。受刺激侧的角膜反射叫直接角膜反射, 末受刺激侧的角膜反射叫间接角膜反射。在临床上,角膜反 射是判断意识障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传入经神:为视神经。视神经由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 聚集后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两侧视神经在垂 体前方形成视交叉,延为视束连于间脑,再经上丘臂到达中脑的顶盖前 区。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进入对侧视束;来自 两眼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因此,左侧视束内含有 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右侧视束内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 的纤维。
(二)腹壁反射
用钝器在腹前壁自外向内划过腹壁皮肤,引起 同侧相应部位腹肌收缩的现象叫腹壁反射。
1、反射弧
(1)感受器:腹壁皮肤含有游离神经末梢及触觉小体。 (2)传入神经:为胸神经的感觉纤维。胸神经起自于胸髓, 经椎间孔出椎管后沿肋沟下缘前行,始称肋间神经或肋下神经。 其中第7-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越肋弓进入腹横肌和腹内斜肌 之间达腹壁。 (3)反射中枢:位于第7-12胸髓节段。脊髓内含有低级反 射中枢,从后根传入脊髓的冲动,经中间神经直接到达前角运 动神经元,由此发出纤维参与组成脊神经。 (4)传出神经:为胸神经运动纤维,胸神经的肌支在腹部 支配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等。 (5)效应器:为腹前外侧肌群,包括腹直肌和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正常情况下,有时诱发一侧腹壁反射则出现两侧腹肌收缩,但一般 是刺激侧收缩明显,对侧收缩力稍弱。如刺激侧有病变时该侧反射应减弱 或消失,而对侧反射相对增强,此种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肋间神经的皮支在胸、腹壁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和重叠性, 即相邻的肋间神经在分布上部分重叠,故单独损伤一条肋间神经不会出现 明显的反射障碍;而两条以上的神经损伤才会出现反射障碍。在第7-12胸 髓节段中的任何节段横断伤均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两侧腹壁反射消失。
1、反射弧
(1)感受器:角膜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角膜,受内三叉 神经的分支眼神经分布。
(2)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 (3)反射中枢:存在于脑桥。由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 部分纤维进入脑桥网状结构的核团,网状结构再发出纤维联 系两侧的面神经核。 (4)传出神经:为面神经。面神经属混合性脑神经,躯 体运动纤维起自于面神经核,发出面神经,经面神经管出颅, 向前穿过腮腺分为5个分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 和颈支,其中颞支和颧支支配眼轮匝肌。 (5)效应器:为眼轮匝肌。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呈 扁卵圆形,分眶部、睑部和泪囊部,其中睑部与眶部纤维共 同收缩使眼裂闭合。
病变时,反射中枢对传入神经传导的冲动无法做出相应的反 应,所以光照两侧瞳孔均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
③传出通路病变:如动眼神经损伤,光刺激能使视网膜
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其传到反射中枢,但中枢产生的冲动却不 能传导到效应器,所以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病变侧的瞳孔 都无反应,即对光反射消失。
④其他因素:如脑出血、催眠药中毒等,均可使瞳孔缩 小,而昏迷、阿托品等药物中毒都可致瞳孔散大。
2、反射传导通路
用钝头器械刺激腹壁,产生冲动 胸神经感觉纤维
第7-12胸髓节段 胸神经运动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